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25-2026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51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25-2026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51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3 07: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章 声音与环境
沪粤版2025-2026学年 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鸟鸣声、汽车鸣笛声、音乐声…… 这些声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观察与实验: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鼓面,会感觉到鼓面在振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话时用手按住喉咙,能感受到声带在振动。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例如,敲击桌面时,桌面振动发出声音;水流冲击石头时,水振动产生声音;笛子发声是由于管内空气柱的振动。
特别说明: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会停止。比如,鼓面停止振动,鼓声就会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产生后,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
实验探究: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会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当空气几乎被抽完时,几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又会慢慢变大。
结论:这个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真空环境中没有介质,所以声音无法传播。
介质的种类: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例如,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行驶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在水中能听到岸边人的说话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我们平时听到的大部分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三、声音的传播形式 —— 声波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
类比理解:当我们向水中扔一块石头时,水面会形成一圈圈的水波,水波向四周传播。声音的传播与此类似,声源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这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我们把这种波叫做声波。
特点:声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感知它的存在。例如,声音能使烛焰晃动,这是因为声波传播时带动空气振动,从而推动烛焰;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仪器,就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性质。
四、声速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表示,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例如,在 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在水中,声速约为 1500m/s;在钢铁中,声速可达 5200m/s 左右。
温度的影响: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例如,空气温度升高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略有增大。
五、回声现象
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应用:回声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蝙蝠就是通过发出超声波,接收反射回来的回声来判断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医生用的 “B 超” 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原理,来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
听到回声的条件:人耳要区分开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s 以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不足 0.1s,回声就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例如,在狭小的房间里说话,声音听起来比较响亮,就是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
六、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
在教室里听课,老师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因为声音会通过水传播到鱼的耳朵里,吓跑鱼。
古代士兵晚上睡觉时常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固体(大地)传声比气体(空气)传声快,而且传声效果好。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
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音进入人耳后产生听觉的过程.
4.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
方法——转换法.
1.声音产生的原因
观察 体验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敲击音叉,将叉股插入水 中,水花溅起,音叉在振动; (2)音叉停止振动后,发声停止 音叉振动
发声
观察 体验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的 扬声器上,扬声器和机身在振动; (2)关闭扬声器,振动停止,发 声停止 扬声器振
动发声
观察 体验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发声时用手摸喉头,喉头在 振动; (2)不发声时用手摸喉头,喉头 不振动 喉头(声带)振动发声
观察 体验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屑: (1)敲击鼓面,鼓面发声,纸屑 在鼓面上跳动; (2)停止敲击,停止发声,纸屑 静止在鼓面上 鼓面振动
发声
观察 体验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手指放到笛孔处,吹笛子 时,气流在振动; (2)停止吹笛,振动停止,笛声 停止 空气柱振
动发声
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教材深挖
发声停止 声音消失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
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而物体原来
发出的声音仍然要继续传播.
典例1 (萍乡期中)
如图是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新石
器时代的骨笛,距今七千余年,可吹奏
出六声或七声音阶. 吹奏时,骨笛由于
管内空气柱______而发出声音.
振动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吹奏时,骨笛靠管内的气流冲
击,然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声音.
2.声源
(1)概念: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发声而没有
发声,不能称为声源)的物体叫做声源(也叫发声体).
(2)对声源的分析
声源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弦乐器是固体(琴弦)
振动发声的,而管乐器是气体(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典例2 (西安期中) 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很多传统的民族乐
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
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
C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解析] 二胡、古筝与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的,发声原理相同;
唢呐、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发声原理相同.
1.声波
当音叉(或鼓面)振动发声时,附近的
空气随音叉(或鼓面)振动,就形成了
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这就是
声波.即声音在物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
称为回声.例如:在山谷中喊话,声音久久回荡;在楼道里说话,声音
格外响亮.
3.把声音显示出来
将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示波器就可以把声波直
观地展现出来.音叉发声的声波波形图与唱歌时声波的波形图如图
所示,我们发现这两种波形是不相同的.
(a)音叉振动时,示波器显示
出的声波波形
(b)唱歌时,示波器显示出的
声波波形
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
用抽气机慢慢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
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听到
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见;
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罩中,随
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铃声又越来越大.
推理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教材深挖
真空铃实验中漏声的原因
不管怎样向外抽玻璃罩内的空气,离实验装置很近的同学还是能听
到微弱的铃声,这是因为玻璃罩内很难真正被抽成真空状态,总还
有少量气体可以传声.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闹钟,闹钟总能
通过与其接触的物体传出声音,但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声音
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传播的介质
情境 现象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课时,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 的声音 我们通过空气 听到了老师讲 课的声音 空气能传播声音
情境 现象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两块石头,在水中敲打碰 撞,让旁边的同学听撞击声 能够清晰地听 见石头撞击的 声音 撞击声通过水传
入空气,又通过
空气传入人耳
情境 现象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同学轻敲桌子一端,另一同 学把耳朵贴在桌子另一端听敲 桌子的声音 能听到清晰的 敲桌子的声音 声音能在桌子
(固体)中传播
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
体或固体.
教材深挖
发声物体 传声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出声音,也都能传播声音,但发声物
体 传声介质,切勿将二者混为一谈.如泉水叮咚响,发出声音的是
液体(泉水),而我们听见的声音是由气体(空气)传播过来的.
典例3 航天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
进行对话,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B
A.太空中其他声音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解析] 飞船舱外的太空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而飞船舱内有空
气,声音可以传播.
1.声速
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声速.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
液体、气体中的声速关系为 .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约 .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钢铁中,声速随温
度升高而减小.
教材深挖
(1)人耳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以
上,人耳才能辨别出原声和回声.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
原声加强,使声音听起来更响亮.
(2)回声可用于测距,通过测量声音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可以
计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典例4 在海洋深度测量过程中,测量船在定位和
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
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
海水的深度是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
液体
10
度是 ,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解析] 声音传播的距离,由 可
得测位仪从发出信号到接收信号所用的时间
.
1.人耳的结构
如图所示.
2.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
(1)空气传导:外界的声音传到外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该振动通
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入大脑,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2)骨传导:声音通过颅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通过骨传导.平时自己听自己说话的时候,声
音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骨传导的,而自己说的话传出去是靠空气传播
的,因此我们听到的自己的说话声跟传出去并被记录后播放的声音,感
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听自己的录音时会觉得很奇怪甚至很陌生.
典例5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等硬而脆的食
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
__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朋友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
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固体(骨)
传声性能可能与传声介质有关
[解析] 吃饼干等类似食物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是经骨传导的,因此听
到的声音很清晰.身边其他朋友听到的声音是经空气传导的,听到的
声音很微弱.由此可以猜想,传声性能可能与传声介质有关.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
声,花落知多少。”关于诗句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C
A. 鸟声是由液体振动发出的 B. 风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
C. 鸟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 D. 雨声是由气体振动发出的
【点拨】鸟声是鸟的鸣管振动产生的,鸟的鸣管是固体,故
C正确。
返回
2.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小明用木槌敲
击鼓面的时候,既能听到鼓声,又能观察到纸屑
在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
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转换法
振动
_____________。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
(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当小明用手按住
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原因是手使鼓面停止了
______。
返回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
3.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获得40金、
27银、24铜的好成绩,国歌在赛场被持续奏响。下列关于国
歌奏响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 乐曲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 乐曲声只能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
C. 乐曲声可以通过真空进行传播
D. 场馆中的所有人是同时听到乐曲声的
返回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乐曲声除
了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其他介质传播,故B错误;真空
不能传声,故C错误;距乐曲播放处的距离不同的人听到乐
曲声的时间会不同,所以场馆中的所有人不是同时听到乐曲
声的,故D错误。
返回
4. 《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
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
声。关于“伏地听声”可以及早做出判断的原因,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A. 固体传声速度大 B. 液体传声速度大
C. 气体传声速度大 D. 原因不明,尚在探索中
5.如图所示,老师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我们
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广口瓶内的空气
时,随着瓶内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但无论如何抽气总能听到手
机微弱的铃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变小
广口瓶内有空气的残余,无法做到完全真空状态
假设上述原因可忽略,手机的铃声将不会被听到,则实验表
明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以下事例
运用到这一结论的是___(填字母)。
不能
B
A.真空食品包装袋
B.真空降噪玻璃
C.双层真空保温瓶
【点拨】真空食品包装袋,袋内没有空气,对
食品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真
空降噪玻璃,利用的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的原理,故B符合题意;双层真空保温瓶,双
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是真空,能够有效减慢散
热,故C不符合题意。
返回
知识点3 人怎样听见声音
6.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
音,下列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A
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
骨;⑥大脑。
A.
B.
C.
D.
【点拨】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至鼓膜,
引起鼓膜振动,这个振动通过听小骨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
器,然后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形成听觉。故选A。
返回
纠易错 不清楚声音产生的原因
7.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D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 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
D. 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点拨】本题易误认为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声音是
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物体不振动就不
会发出声音,故D符合题意。
返回
8. [2024·深圳期中]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
播的速度变为 ”,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
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此时发生
的情况是( )
B
A. 和正常时一样
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小李听到“也来我”
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小李听到“我来也”
【点拨】小华奔跑的速度大于此时声音的传播速度。通过相
同的路程,人用的时间短,所以小华先追上小李,之后声音
才传到小李处,后发出的声音先到达,先发出的声音后到达。
小李听到“也来我”。故B符合题意, 不符合题意。
返回
9.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
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
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
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
振动
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激起水花
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10.在月球上,将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铁管的一端,铁管里
面充满了水,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端敲击,请问人耳能够听
到___次敲击的声音。
2
【点拨】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
传播时间越短,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将耳朵贴在足够长
的铁管的一端能听到2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
管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水传播来的。
返回
11.[2025·上海期中]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不同介质及不同温
度下的传播速度,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331 煤油(常温) 1 324
340 水(常温) 1 500
346 海水(常温) 1 531
(1)一般情况下,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
传播速度____(填“大”或“小”)。

(2)分析比较表格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可得
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越高,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3)若利用回声测山崖离我们多远,那么站在同一地点从
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夏天比冬天要____
(填“长”或“短”),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夏天的温度较高,空气中的声速较大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