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响度与音色--2025-2026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42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响度与音色--2025-2026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42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3 07: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2.3 响度与音色
第2章 声音与环境
沪粤版2025-2026学年 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2.3 响度与音色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响度的因素。了解响度的单位。(重点)
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经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思考
调节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哪一特征?
展示音量调节按钮图片,引发学生对声音特征的思考。
常见描述声音强弱的词语
“震耳欲聋”“低声细语”“引吭高歌”“窃窃私语”
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强弱程度不同。
响度的定义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响度又叫做音量。
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实验一:鼓面实验
实验操作: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听鼓声的响度,观察小纸屑的跳动幅度;然后用力敲鼓,再次听鼓声的响度,并观察小纸屑的跳动幅度。
实验现象:轻轻敲鼓,纸屑跳动幅度小,鼓声响度小;用力敲鼓,纸屑跳动幅度大,鼓声响度大。
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即振幅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实验二:音叉实验
实验操作: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用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大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实验现象:轻敲音叉,小球被弹开角度小,音叉响度小;重敲音叉,小球被弹开角度大,音叉响度大。
实验结论:进一步验证当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时,响度越大。
影响响度的其他因素
与听者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举例:老师上课时,第一排的同学与最后一排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样。
与分散程度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如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响度的单位 —— 分贝(dB)
定义: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响度越大。
常见声音分贝示例:
0dB—— 人耳的听觉下限。
10dB 相当于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
展示常见环境声音分贝值的图表,如闹市、工厂、图书馆等环境的声音分贝范围。
用波形比较振幅
展示波形图:展示甲、乙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甲音叉的振动的幅度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也小,响度也小;乙音叉振动的幅度大,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也大,响度也大。
总结:声音的响度大小,可以比较波形的幅度。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的定义
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生活中音色的实例
分辨不同乐器发声:播放一段包含多种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声音的差异,说明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辨别不同人的声音:播放两段不同人的说话声音,让学生辨别,说明每个人的声音音色不同。
影响音色的因素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例如,不同材质的琴弦,即使在相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下,发出的声音音色也不同。
发声方式不同:如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由于发声方式的差异,产生不同音色的声音。
从波形看音色
展示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音叉、钢琴、长笛等,虽然它们的响度和音调可能相同,但由于发声体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观察到波形不同。
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总结
特性
定义
影响因素
描述
音调
声音的高低
频率
频率高,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频率低,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
响度
声音的强弱
振幅、距声源的远近、分散程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细语
音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是分辨不同发声体声音的重要特征
课堂练习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里的 “高”“低” 指的是( )。
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当我们用力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 ),发出声音的响度( )。
课堂总结
回顾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影响因素。
强调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
调查生活中哪些场景利用了响度和音色的知识,举例说明。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特性的有趣现象。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如图,这个音量大小调整的是什么?
响度
观察与思考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定义】
“震耳欲聋”
“低声细语”
“引吭高歌”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窃窃私语”
【实例】
【思考】声音的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响度
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活动1
1.如图所示,往鼓面上撒一些纸屑,用较小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低,发声的响度较小;用较大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高,发声的响度较大。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活动1
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
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
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
3.用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大的声音,
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
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结论:当声源振动的比较大时,响度较大。
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1.图中的两个情景有什么共同点呢?
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2.为什么老师上课时,第一排的同学与最后一排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样?
与发声体的距离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
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1.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简称:振幅
2.与听者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与分散程度有关,越集中,响度越大。
影响响度的因素
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在鼓面上撒一些细沙,敲鼓时会发现越使劲敲鼓,听到的声音与细沙的情况是( )
A.声音越响,振动得越快
B.声音越响,振动得越高
C.声音越响,振动得越慢
D.声音越响,振动得越低
B

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1.用相同的力吹不同的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声音高低不同
2.用不同的力吹同一个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声音强弱不同

音调
响度
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甲音叉的振动的幅度小,响度也较小;
乙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响度也较大
二、用波形比较振幅
响度的单位——分贝(dB)
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响度越大
0dB——人耳的听觉下限
10dB相当于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
二、用波形比较振幅
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甲、乙
甲、丙
二、用波形比较振幅
思考:你知道上面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吉他
长笛
三、音色
【定义】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三、声音的品质——音色
波形不同,表示音色不同
三、声音的品质——音色
1.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两个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人耳仍能把它们区分开,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3.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性,人们就是根据它们来区分声音的。
三、声音的品质——音色
如图所示,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不开门的原因是( )
A.说话响度不同 B.说话音调不同
C.说话音色不同 D.敲门声音不同
C

三、声音的品质——音色
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琴弦越长越粗,音调越低;
越短越细,音调越高。
四、管乐器和弦乐器
弦乐器
管乐器
知识点1 声音的强弱——响度
1. 下列关于响度说法正确的是( )
C
A.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B. 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C. 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D. 的声音无法被听见
【点拨】声音的强弱,即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与发
声体振动的快慢无关,故A错误,C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与响度无关,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 是人耳能
听见的最弱声音的强度,故D错误。
返回
2. 体育课上老师讲解动作要领,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
的学生听不清楚,其原因是( )
A
A. 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 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高
C. 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 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点拨】体育课上老师讲解动作要领,由于近处的学生听到
的声音振动幅度大,声音响度大,所以能听得清楚;而远处
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小,声音响度小,所以听不清楚。
返回
3. 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
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 智
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
_______,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______。
响度
变大
【点拨】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当对 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内部扬声器振
动的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
返回
(第4题)
4.我们在“探究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
的时候,声音变大,并会发现系在细绳上的乒乓
球接触音叉后又被弹开的幅度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了______
变大
振幅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在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
____________来反映音叉振动的幅度,这是运用了物理学中
的转换法来探究的。
返回
知识点2 用波形比较声音的特性
5. 将某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
的波形如图所示,据此可知( )
A
(第5题)
A. 响度在减小 B. 振幅在增大
C. 音调在降低 D. 频率在减小
【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音叉振动的快慢是不变的,但
振动的幅度逐渐变小,故声音的响度在减小,故选A。
返回
6.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响度相同的是
____________,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__。(均填“甲”“乙”
“丙”或“丁”)
甲、乙、丙
甲、乙、丁
【点拨】由图可知,甲、乙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甲、
乙和丁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
相同。
返回
知识点3 声音的品质——音色
7.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
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扩音”是使声音的______变
大,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能较好地保持原声的______。声
音在传播过程中,通常______、______都保持不变。
(均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响度
音色
音色
音调
【点拨】“扩音”可使声音的振幅增大,这样发出声音的响度
就变大;“保真度”是保持了原声的音色;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音色、音调不变,响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返回
8.[2024·安徽改编]“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
动解锁,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口令”却无法让锁打开。声纹
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
识别主人身份的。手机上的某软件可将正常录制的声音以“快
速”“正常”和“慢速”三种模式播放,这三种模式播放的同一段
录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会发生改变。
音色
音调
返回
知识点4 管乐器和弦乐器
9.母题 教材P40 信息浏览 年我国发现
了公元前6 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贾
湖骨笛(如图所示),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
音调
变化。我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
______不同。
音色
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
使它发出的声音______
返回
10.下面四个句子:(1) 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 (2)
引吭高歌; (3) 女高音歌唱家;(4)不敢高声语,恐惊
天上人。其中 “高”指音调的是____________,指响度的是
____________。(均填序号)
(1)(3)
(2)(4)
返回
11.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
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 蝉叫声和鸟鸣声是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 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 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 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点拨】蝉叫声和鸟鸣声是由蝉和鸟的发声器振动产生的,
故A错误;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是根据音
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的,故B正确;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人离蝉和鸟
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返回
12. 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
的一种。起源于上古时期,用于在狩猎中模仿动物的声音,
来诱捕猎物获得食物。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主要是模仿动物
声音的( )
C
A. 声速 B. 音调 C. 音色 D. 响度
【点拨】不同的发声体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
同,因此口技主要是模仿动物声音的音色,故选C。
返回
13. 男、女两位歌唱家分低、高音声部二重唱时,两位歌唱
家的声音最有可能( )
D
A. 音调相近 B. 音色相近 C. 频率相近 D. 响度相近
【点拨】低、高音声部二重唱,是指男、女歌唱家声音的音
调不同,所以频率不同;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因为是
二重唱,则两人发声的力度相近,声带振动的幅度相近,响
度相近。
返回
14.英国科学家在做“切断番茄植株的茎”实验时,用录音机在
靠近茎的切口处录音,然后放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
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
出______很小、______很高的声音。(均填“音调”“响度”或
“音色”)
响度
音调
返回
15.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塑料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
出桌面,用另一只手轻拨塑料尺,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塑
料尺,这时塑料尺的振幅______,听其响度______,这说明
响度与______有关;我们能根据声音的______来辨别是钢尺
发出的声音还是塑料尺发出的声音。
变大
变大
振幅
音色
返回
16.[2025·盐城期中]校园文艺演出时,小华发现坐在观众
席前排听到的声音比坐在后排听到的声音响。运动会时,远
处看台上的同学为运动员加油,把双手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
喊话比平时响。那么人听到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针对以上两个情景小华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猜想二: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是否集中传播有关。
(1)小华准备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他从实验室借来了音
叉和机械闹钟。为了使声音能集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小华用
硬卡纸做了一个喇叭状的号筒。为使实验的效果更好,小华
应选择__________(填“音叉”或“机械闹钟”)作为声源。
机械闹钟
【点拨】机械闹钟的发声是连续且响度大小恒定的,不随时
间变化,所以应选择机械闹钟作为声源。
(2)小华分别进行了甲、乙、丙三次实验操作,请根据要
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组合完成实验。
甲:使声源响起,在3米处听声音大小。
乙: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
丙:将号筒放在声源前,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
探究响度大小和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应选择操作____和
____。
探究响度大小和声音集中传播的关系,应选择操作____和
____。




声音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定义 影响因素 听感表现
响度 声音的强弱 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振幅大,响度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细语
音调 声音的高低 与声源的频率有关 频率高,音调高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 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
音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 分辨不同发声体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