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一、选择题
1.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对周围居民区可能会造成( )
A.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
B.有毒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
C.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物污染
D.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
解析:选D。昼夜打夯会造成噪声污染,散装水泥露天堆放会造成粉尘污染,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2012·海南期中测试)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常称为垃圾。垃圾泛滥成为一种环境污染源,是近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结果。据此完成2~3题。
2.导致城市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的原因有( )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③不良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的发生 ④农业生产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城市垃圾已演化为社会公害,其原因是( )
①造成生态破坏 ②占地塞河,污染水质 ③破坏生物多样性 ④污染大气,污染土壤 ⑤传染疾病,损害健康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第2题,农业生产与城市垃圾的排放无关。第3题,城市垃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上,①③属于生态破坏。“社会公害”指环境污染。
答案:2.A 3.B
4.下列措施中,最能有效降低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的是( )
A.将固体废弃物选择妥当的地方堆放
B.将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C.将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处理
D.将固体废弃物弃入公海
解析:选B。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处理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数量,有效降低污染危害。
5.将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防止电池中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回收电池外壳金属材料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
解析:选B。废旧电池含有有毒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如得不到专门处理,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因此,必须集中处理。
6.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 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 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 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并不能消除其危害性,某些电子产品焚烧后会产生其他有害物质,或者引爆等危害,因此①④不能作为处理电子垃圾的方法。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与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其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弃物,获得6亿美元的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回答7~8题。
7.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8.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能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
D.倾倒的污染物会使几内亚比绍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想将有毒废物转移到经济落后的几内亚比绍,其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数量较多的有毒废弃物,一定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出现环境问题,产生环境污染。
答案:7.A 8.D
“废弃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一种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成为另一过程的原料,所以废弃物也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之称。据此回答9~10题。
9.对“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A.大多数“废弃物”都可以变成原料
B.科技发达的今天,废弃物产生的量要远远少于任何时代
C.在发展中国家是“废弃物”,在发达国家可能就是原料
D.在城市里是废弃物,在农村可能就会变成原料
10.处理“废弃物”的最好办法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下列处理方法能直接实现的是( )
A.分类回收
B.压缩
C.填埋
D.堆肥
解析:第9题,科技发达的今天,废弃物产生的量要多于任何时代。废弃物堆肥是将废弃物转变为肥料,实现了资源化。第10题,该题干要求“直接实现”资源化,因此符合题意的为堆肥。
答案:9.B 10.D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与其他废弃物分开,便于回收利用,剩余无利用价值的垃圾,采用填埋、焚烧、堆肥法进行处理。据此完成11~13题。
11.关于城市垃圾填埋场的选择,错误的是( )
A.垃圾填埋场应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B.垃圾填埋场应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C.垃圾填埋场要尽量少占耕地良田
D.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12.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发酵生成的气体是( )
A.甲烷
B.甲醛
C.CO2
D.NO2
13.下列有关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焚烧法处理垃圾是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B.焚烧法处理垃圾时可以利用燃烧的热量进行发电
C.垃圾焚烧处理后的废渣无需特别处理
D.垃圾焚烧过程中应注意大气环境保护,避免大气污染
解析:第11题,城市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这样可以减少污染物对城区大气环境的污染。第12题,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发酵后,会生成沼气,沼气的成分是甲烷。第13题,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后的废渣可能含有剧毒,都需要进行专门处理。
答案:11.D 12.A 13.C
二、综合题
14.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其出路何在?这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2)下图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从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图中未填的内容。
A.肥料 B.做工业原料
C.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
D.回收处理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填字母)
(3)将下列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与其优越性连线。
解析:第(1)题,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的填埋处理方式,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由于垃圾在堆积的过程中会产生渗滤液,填埋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沼气,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沼气积聚到一定浓度排不出去就会发生爆炸,所以,现在最好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
第(2)题,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具有极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为这样不仅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促进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而且有利于大幅度的减少垃圾处理量。第(3)题,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及其优越性。
答案:(1)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或不及时收集输出利用,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等。
(2)C B A D
(3)
1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丰富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
材料2: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4000余座,它们在北京四周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占地60公顷,总填埋面积40余公顷,日处理垃圾2000吨,占北京垃圾处理量的1/6……
(1)读材料2并结合图示,分析阿苏卫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否合理?为什么?
(2)从“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可看出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换关系。
(3)读材料2,并结合“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分析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被处理后,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并简述三者的和谐关系。
解析:第(1)题,垃圾填埋时要注意,垃圾可能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因而不能布局在城市上风向或水源地。第(2)题,图中废物排放后经处理过程进入经济再生产过程,说明内部物质的交换。太阳能的利用,成为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之一,说明有能量的转换过程。第(3)题,废弃物充分利用后,必须使环境质量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既节约了资源,又发展了经济。
答案:(1)不合理;该垃圾场位于北京的上风向、水源地的位置,易造成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
(2)物质 能量
(3)变化:①环境质量提高;②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③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关系:“天人合一”,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