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课件27页)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16.3.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课件27页)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3 09:1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6.3.1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副标题:深入理解欧姆定律的实践应用
姓名:[你的名字]
日期:[具体日期]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知识回顾:回顾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I=\frac{U}{R}\),强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问题引导:既然知道了欧姆定律,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如何利用这个定律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呢?如果给你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你能设计出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案吗?
引出主题: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的方式,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幻灯片 3:实验原理
原理阐述:根据欧姆定律\(I=\frac{U}{R}\),变形可得\(R=\frac{U}{I}\)。这表明,只要我们能够测量出导体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导体的电流\(I\),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出该导体的电阻\(R\)。这种利用测量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测电阻,它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公式说明:在公式\(R=\frac{U}{I}\)中,\(U\)的单位是伏特(V),\(I\)的单位是安培(A),则计算得出的\(R\)的单位就是欧姆(Ω)。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电压表来测量电压,使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
幻灯片 4:实验器材
器材展示:展示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图片或实物,包括:
电源:为电路提供电能,可选择学生电源或干电池组,其电压应根据实验需求和器材规格合理选择,确保能使电路正常工作且不损坏器材。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防止电路连接过程中出现短路等意外情况。
定值电阻(待测电阻):即我们要测量其阻值的电阻,通常选择阻值已知且较为稳定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便于与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滑动变阻器:其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保护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可限制电路中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损坏电路元件;二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实现多次测量,减小实验误差。
电流表:用于测量通过电路的电流,根据待测电阻的阻值和电源电压估算电路中的电流大小,选择合适量程的电流表,避免电流超过量程损坏电流表。同时,要注意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的连接,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电压表:用于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样根据电源电压选择合适量程的电压表,确保电压表能安全准确地测量电压。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并联,且正、负接线柱的连接要正确。
导线若干:用于连接各个电路元件,组成完整的电路。选择导线时,要确保导线的规格合适,能够承载电路中的电流,且连接牢固,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幻灯片 5:实验电路图
电路图画法:详细画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在图中,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和电流表依次串联连接,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
电路讲解:结合电路图,讲解各个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位置和作用。强调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是为了测量通过整个电路(也就是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是为了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说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如何影响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例如,当滑片向阻值减小的方向移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也会相应增大;反之,当滑片向阻值增大的方向移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也会减小。
幻灯片 6:电流表的接法(一)—— 外接法
接法介绍:展示电流表外接法的电路图,说明在这种接法中,电流表与电压表和待测电阻并联后的整体串联。即电压表先与待测电阻并联,然后它们的并联组合再与电流表串联。
误差分析:由于电压表的内阻不是无穷大,当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时,电压表会有一定的电流通过,导致电流表测量的电流\(I\)实际上是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_x\)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_V\)之和,即\(I = I_x + I_V\)。而电压表测量的电压\(U\)是准确的,等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_x\)。根据欧姆定律,此时测量得到的电阻值\(R = \frac{U}{I} = \frac{U_x}{I_x + I_V}\),会比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_x\)偏小。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_V\),当\(I_V \ll I_x\)时,即\(R_x \ll R_V\),可近似认为\(R \approx R_x\)。也就是说,当待测电阻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的内阻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引入的误差较小,测量结果相对准确。
适用情况:总结电流表外接法的适用条件,当待测电阻是小电阻(即\(R_x \ll R_V\))时,优先选择电流表外接法来测量电阻。例如,在测量一些阻值较小的电阻,如几欧姆到几十欧姆的电阻时,如果电压表的内阻较大(如几千欧姆甚至更大),采用外接法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幻灯片 7:电流表的接法(二)—— 内接法
接法介绍:展示电流表内接法的电路图,讲解在这种接法中,电流表与待测电阻串联后,再与电压表并联。即电流表先与待测电阻串联,然后它们的串联组合再与电压表并联。
误差分析:由于电流表存在内阻,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时,电压表测量的电压\(U\)实际上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_x\)与电流表两端的电压\(U_A\)之和,即\(U = U_x + U_A\)。而电流表测量的电流\(I\)是准确的,等于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_x\)。根据欧姆定律,此时测量得到的电阻值\(R = \frac{U}{I} = \frac{U_x + U_A}{I_x}\),会比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_x\)偏大。设电流表的内阻为\(R_A\),当\(U_A \ll U_x\)时,即\(R_x \gg R_A\),可近似认为\(R \approx R_x\)。也就是说,当待测电阻的阻值远大于电流表的内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引入的误差较小,测量结果相对准确。
适用情况:总结电流表内接法的适用条件,当待测电阻是大电阻(即\(R_x \gg R_A\))时,优先选择电流表内接法来测量电阻。例如,在测量一些阻值较大的电阻,如几百欧姆到几千欧姆的电阻时,如果电流表的内阻较小(如零点几欧姆甚至更小),采用内接法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幻灯片 8:实验步骤
连接电路前的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包括电源、开关、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和导线等。
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例如,如果电源电压为 3V,待测电阻约为 10Ω,根据欧姆定律估算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 = \frac{U}{R} = \frac{3V}{10Ω} = 0.3A\),则电流表可选择 0 - 0.6A 的量程;电压表可选择 0 - 3V 的量程。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这样在闭合开关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连接电路:
按照实验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连接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定值电阻,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连接过程中,注意导线要连接牢固,避免虚接。
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注意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要与定值电阻两端的正、负极相对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检查电路:连接好电路后,认真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特别是各个元件的连接顺序、正负极的连接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等。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进行实验:
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有偏转,且偏转方向是否正确。如果指针反向偏转,说明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应立即断开开关,调整接线柱的连接。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一个合适的值(如 1V),记录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I_1\)和\(U_1\),并填入实验数据表格中。
再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依次调节为 2V、3V 等),每次都记录下对应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共记录至少三组数据。
幻灯片 9: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数据表格设计:展示一个标准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应包含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frac{U}{I}\)(Ω)以及电阻平均值\(\overline{R}\)(Ω)等栏目。例如:
| 实验次数 |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frac{U}{I}\)(Ω)| 电阻平均值\(\overline{R}\)(Ω)|
|---|---|---|---|---|
|1| | | | |
|2| | | | |
|3| | | | |
数据记录:根据实验过程中测量得到的电压和电流数据,准确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在记录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有效数字和单位。
数据处理:
根据每次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值,利用公式\(R=\frac{U}{I}\)计算出每次对应的电阻值,并填入表格中。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将计算得到的多次电阻值相加,然后除以测量次数,得到电阻的平均值\(\overline{R}\),并填入表格的最后一栏。例如,若三次测量得到的电阻值分别为\(R_1\)、\(R_2\)、\(R_3\),则电阻平均值\(\overline{R}=\frac{R_1 + R_2 + R_3}{3}\)。
还可以通过绘制\(U - I\)图像的方法来处理数据。以电压\(U\)为横坐标,电流\(I\)为纵坐标,将每次测量得到的电压和电流值作为坐标点,在坐标纸上描出这些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对于定值电阻,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直线的斜率\(k=\frac{\Delta U}{\Delta I}\)就等于电阻\(R\)的值,通过计算斜率也可以得到电阻的测量值,并且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进一步验证欧姆定律。
幻灯片 10:实验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
电表内阻影响:如前面所述,电流表外接法和内接法都会因电表内阻的存在而引入系统误差。在实际实验中,要根据待测电阻的大致阻值范围,合理选择电流表的接法,以减小这种误差。例如,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接法,当待测电阻为小电阻却采用了内接法,会导致测量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大较多;反之,当待测电阻为大电阻却采用了外接法,会导致测量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小较多。
电表精度限制:电流表和电压表本身存在一定的精度等级,例如常见的实验室电表精度可能为 0.5 级、1.0 级等。这意味着电表的测量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如 0.5 级电表表示其测量误差不超过满量程的 ±0.5%。在实验数据处理时,要考虑到电表精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偶然误差:
读数误差:在读数时,由于人的视觉误差,可能导致读取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不准确。例如,在读取指针式电表的示数时,视线未与表盘垂直,或者在估读最小分度值以下的数值时出现偏差。为了减小读数误差,可以多次读取数据并取平均值,同时在读取数据时要保持视线与表盘垂直,尽量使估读值更加准确。
环境因素影响: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可能对电阻的阻值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的电阻。例如,金属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果实验过程中环境温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减小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幻灯片 11:实验注意事项
器材使用:
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注意量程的选择和正、负接线柱的连接。在不确定电流或电压大小时,应先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避免损坏电表。
滑动变阻器在使用前要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在调节滑片时,要缓慢操作,同时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防止电流过大损坏电路元件。
电源的电压要符合实验要求,避免电压过高损坏电路元件或电压过低无法使电路正常工作。在使用干电池组时,要注意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正确,且电池的电量要充足。
实验操作:
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始终处于断开状态,待电路连接完毕并检查无误后,方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若发现电路出现故障,如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电压表指针满偏等情况,应立即断开开关,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元件是否损坏等,排除故障后再继续实验。
进行多次测量时,每次调节滑动变阻器后,要等待一段时间,使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稳定后再进行读数,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安全事项:
实验过程中,人体不要接触电路中的裸露部分,避免触电事故发生。特别是在电源接通的情况下,严禁用手触摸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柱以及其他可能带电的部位。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断开开关,拆除电路,并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保持实验室整洁。
幻灯片 12:课堂练习
题目展示: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其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电流表的示数为 0.3A,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则被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Ω。
一位同学在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选用的电流表量程为 0 - 0.6A,电压表量程为 0 - 3V,他在实验中记录了以下四组数据,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A. U = 2.0V,I = 0.20A
B. U = 2.5V,I = 0.25A
C. U = 2.8V,I = 0.30A
D. U = 3.0V,I = 0.35A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 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 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C.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D. 换用不同量程的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答案讲解:
第一题中,错误之处是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根据\(R=\frac{U}{I}\),被测电阻的阻值\(R=\frac{2.5V}{0.3A}\approx8.3Ω\)。
第二题中,根据欧姆定律,当电压为 3V 时,电流最大为\(I=\frac{U}{R}=\frac{3V}{R}\),由于选用的电流表量程为 0 - 0.6A,所以电流不可能超过 0.6A。在这四组数据中,D 选项中电压为 3.0V 时,电流为 0.35A,超过了电流表量程,所以 D 选项错误。
第三题中,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为减小误差,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C 选项正确。改变电源电压或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测量的不是同一个电阻的阻值,不能减小该电阻测量的误差;换用不同量程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减小误差没有帮助。
幻灯片 13: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回顾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R=\frac{U}{I}\))、实验器材的
2024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6.3.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第十六章 探究电路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规则。(重点)
01
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重、难点)
02
小明维修收音机时从电子商店买了一个100欧的电阻,他买的电阻合格吗?如何判断?
观察与思考
如图所示,要知道这个导体的电阻,需要知道哪几个物理量?
电压U、电流I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阻值
观察与思考
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导线若干。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实验器材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阻值
实验目的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实验设计
由欧姆定律可知 ,只要用电压表、电流表同时测出电阻器工作时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就可算出它的电阻值。这种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其电路图如图所示。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实验步骤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和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入表格中。
(4)分别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即为待测电阻的阻值。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实验步骤
(2)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实验视频
实验 序号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Ω 电阻的平均值/Ω
1 1.5 0.14 10.71
______
2 2.0 0.20 10.00
3 2.5 0.24 _______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实验数据
10.41
你能算出电阻的平均值吗?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2)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
(3)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地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交流与讨论
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呢?
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中为什么有计算平均值的那一列?可以
不要这一列吗?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高物理量的测量精确度。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交流与讨论
利用上面的装置,我们还能测量其他用电器(如小灯泡)的阻值,请设计一个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看看有什么不同。
2
3
4
5
7
8
9
1
6
1.某同学列出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几点注意事项,其中不必要的是(  )
A.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始终是断开的
B.连接电路应从电源正极开始,开关应靠近电源正极
C.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前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D.通电前,先将变阻器滑片调到电阻最大的位置上
B
知识点 伏安法测电阻
2.[2025年1月黄山期末改编]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1所示。
【实验过程】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要移动到________(填“a”或“b”)端。
(3)故障分析: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但电压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则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
A.Rx发生断路 B.滑动变阻器断路
C.Rx发生短路 D.滑动变阻器短路
b
A
2
3
4
5
7
8
9
1
6
【数据分析】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整滑片P到某一位置后,若两表的示数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其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本次测得的结果为Rx=________Ω。
【交流反思】
(5)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
2
5
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
3
4
5
7
8
9
1
6
3.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 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2)小东同学把电路元件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阻值约为________Ω。
8.3
解:(1)如图所示。
2
3
4
5
7
8
9
1
6
(3)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与它两端电压U不成正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灯泡两端电压
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
3
4
5
7
8
9
1
6
4.某同学比较“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两个实验后,认为:①所测的物理量相同;②测量的工具相同;③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A
2
3
4
5
7
8
9
1
6
5.[2025年1月芜湖期末]如图所示的为电学中常见的实验电路图,这个电路图不能完成下列哪个实验(  )
A.AB间接入阻值未知的电阻,测量电阻的阻值
B.AB间接入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C.AB间接入定值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D.AB间接入小灯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D
2
3
4
5
7
8
9
1
6
6.在“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的实验中,关于四位同学遇到的一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刚连接完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小灯泡就亮了,一定是滑动变阻器短路了
B.小强连接完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可能是因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了最大
C.小梅要判断小灯泡是否正常发光,应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同时仔细观察小灯泡亮度
D.小丽发现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测得的电阻值均不相同,有可能是由测量误差导致的
B
2
3
4
5
7
8
9
1
6
7. [跨学科·数学 2025·阜阳模拟改编]小陌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中的A、B、C三点并连线,断开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未调零,他利用测量数据求得电流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为________A,待测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0.04
5
思路点睛:延长A、B、C三点的连线,与横轴相交于0.04 A,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0 V,说明电流表接入电路前指针所指的刻度值为0.04 A。
2
3
4
5
7
8
9
1
6
8.[2024·合肥模拟改编]小点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所用小灯泡上标有“3.8 V”字样,电源电压为6 V。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如图的实物电路。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
____(填“A”或“B”)端,
目的是______________。
B
解:如图所示。
保护电路
2
3
4
5
7
8
9
1
6
(3)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记录下不同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计算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数据处理表格如下表所示,其中有一处是不恰当的,这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格信息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__Ω。
取灯泡电阻的平均值
实验序号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平均电阻/Ω
1 3.0 0.36 8.3 9.3
2 3.8 0.40 9.5
3 4.2 0.42 10
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9.5
2
3
4
5
7
8
9
1
6
(4)若电压表0~15 V的量程损坏,只有0~3 V量程可用。为完成上述实验,请你用原有器材重新设计一个电路图,并将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根据你的设计重新连接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并记下此时电流值。
2.2
如图所示
2
3
4
5
7
8
9
1
6
9.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若电源电压为15 V,被测电阻阻值约为50 Ω,电流表有“0~0.6 A”“0~3 A”两个量程,电压表有“0~3 V”“0~15 V”两个量程。保证电路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小误差,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量程,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量程。
0~15 V
0~0.6 A
2
3
4
5
7
8
9
1
6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课堂小结
实验过程:
实验原理:
R=
U
I
实验电路:
设计电路、选取器材、连接电路、进行实验、记录数据、计算结果、交流讨论、整理器材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