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跨学科_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课件22页)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21.2跨学科_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课件22页)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3 09:2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1.2 跨学科: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副标题:多学科协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姓名:[你的名字]
日期:[具体日期]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知识衔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了解到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但可利用的高品质能源却在不断减少。能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开发与利用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协作。
跨学科视角:能源的开发需要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学科探索能源来源,利用过程则依赖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提高效率、减少污染。这些学科如何协同作用?又面临哪些挑战?
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将从跨学科角度分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探讨多学科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了解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未来趋势。
幻灯片 3: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跨学科基础
物理学的核心作用:物理学为能源开发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如研究太阳能的光电转换原理、风能的流体力学特性、核能的核反应机制等,指导能源转化装置的设计(如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
化学的关键贡献:化学在能源存储(如电池的电极材料研发、燃料电池的催化反应)、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如脱硫脱硝技术)、生物质能源的转化(如秸秆发酵制沼气)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工程学的实践转化: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将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设备,如设计高效的火力发电机组、电网传输系统、新能源发电站,实现能源的规模化开发与利用。
环境科学的保障作用:环境科学评估能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的影响,研究污染治理技术(如碳排放捕捉),确保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推动绿色能源体系建设。
幻灯片 4: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 —— 多学科协作案例
煤炭的清洁利用:
物理学与工程学:开发超临界机组提高燃煤效率,利用流体力学优化炉膛设计,减少能源浪费。
化学与材料科学:研发高效脱硫剂、脱硝催化剂,降低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利用活性炭吸附技术去除粉尘和有毒气体。
环境科学与计算机科学:通过环境监测技术追踪污染物扩散,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污染范围,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方案。
石油与天然气的高效利用:
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通过地震勘探技术精准定位油气资源,提高开采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化学工程:优化原油炼制工艺,提高轻质油转化率;开发天然气液化技术(LNG),降低运输能耗与成本。
能源经济学:结合市场需求调整能源生产结构,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减少碳排放。
幻灯片 5:新能源开发的跨学科突破 —— 太阳能
光伏发电技术:
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研究半导体材料(如硅、钙钛矿)的光电效应,开发高效光伏电池;通过纳米材料技术提高光吸收效率,降低材料成本。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设计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跟踪系统(MPPT),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发电量;开发储能与并网技术,解决太阳能的间歇性问题。
建筑学与工程学:将光伏板与建筑一体化(BIPV),如光伏幕墙、光伏屋顶,实现能源生产与建筑功能的融合。
光热发电技术:
热力学与机械工程:设计聚光镜系统聚焦太阳能,利用传热工质(如熔融盐)储存热量,通过汽轮机发电,实现连续稳定供电。
材料科学:研发耐高温、抗腐蚀的吸热材料和储热材料,提高能量转换与存储效率。
幻灯片 6:新能源开发的跨学科突破 —— 风能与水能
风能开发:
流体力学与机械工程:研究风轮机叶片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优化叶片形状(如变桨距设计),提高风能捕获效率;设计抗疲劳的塔架结构,适应复杂气象条件。
气象学与计算机科学:通过气象卫星数据和机器学习预测风速变化,优化风电场选址;开发远程监控系统,实现风电机组的智能化运维。
水能开发:
水文学与土木工程:评估流域水资源总量与径流特性,设计大坝与水轮机的匹配参数,在防洪、灌溉的同时实现水力发电。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鱼类洄游通道设计、水库生态修复技术,减少水电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电气工程:开发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网低谷电量抽水储能,高峰时段发电调峰,提高电网稳定性。
幻灯片 7:能源存储技术的跨学科创新
电化学储能(电池技术):
化学与材料科学:研发高容量电极材料(如锂离子电池的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高导电性电解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
物理学与工程学:研究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热效应,设计散热系统;开发电池管理系统(BMS),监控电池状态,防止过充过放。
物理储能技术:
机械工程与物理学:优化飞轮储能的转子结构,减少空气阻力和摩擦损耗;开发压缩空气储能的绝热系统,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材料科学:研发高强度复合材料用于飞轮和储气罐,降低重量并提高安全性。
氢能储能:
化学工程:开发高效电解水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如铂基催化剂的替代材料),降低氢生产与利用成本。
材料科学与安全工程:研发氢储存材料(如金属氢化物)和高压储氢罐,解决氢的安全储存与运输问题。
幻灯片 8:智能能源系统的跨学科融合
能源互联网: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构建能源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分布式能源(光伏、风电)的出力和用户负荷,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能量优化调度。
电气工程与通信技术:开发智能电表、物联网传感器,实现能源消费的精准计量;利用 5G 通信技术保障能源数据的实时传输与设备远程控制。
需求侧响应:
经济学与社会学:设计分时电价机制,引导用户错峰用电;通过公众教育提升节能意识,推动能源消费行为优化。
自动化与控制工程:开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现家电设备的自动启停与功率调节,响应电网负荷变化。
幻灯片 9:能源开发利用的挑战与跨学科解决方案
挑战 1:能源结构转型:
解决方案:地质学与环境科学评估新能源资源潜力,经济学制定补贴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材料科学加速储能技术突破以解决新能源间歇性问题。
挑战 2:环境污染与碳排放:
解决方案:化学工程开发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环境科学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物理学与工程学研发低碳工业技术(如氢能炼钢)。
挑战 3:能源安全与供应稳定:
解决方案:国际关系与能源战略研究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计算机科学构建能源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跨学科开发多能互补系统(风光储一体化)。
幻灯片 10:未来能源发展趋势 —— 跨学科引领的创新方向
核聚变能源:物理学研究可控核聚变反应(如托卡马克装置),材料科学研发耐高温等离子体约束材料,工程学设计核聚变发电系统,有望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人工光合作用:生物学与化学模拟自然光合作用,开发人工光合系统,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燃料或化学品,实现碳循环利用。
纳米能源技术: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开发微型能源收集器(如摩擦纳米发电机),为物联网设备提供自供能,减少电池更换需求。
负碳能源系统:环境科学、化学与工程学协同开发直接空气捕获(DAC)技术,结合生物质能源与碳封存(BECCS),实现能源生产与碳减排的双赢。
幻灯片 11:课堂练习
填空题:
能源开发与利用涉及多个学科,其中_____为能源转化提供理论基础,_____在能源存储和清洁利用中发挥核心作用,_____负责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设备。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依赖_____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和_____对高效半导体材料的研发。
智能能源系统中,_____构建能源大数据平台,_____实现设备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
简答题:
举例说明材料科学在新能源开发与储能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为什么说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结合本节课内容分析。
幻灯片 12: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本节课从跨学科角度分析了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探讨了传统能源清洁化、新能源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存储技术、智能能源系统中的多学科应用,总结了能源领域的挑战及跨学科解决方案,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核心要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物理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协同的结果;跨学科创新是解决能源结构转型、环境污染、供应安全等问题的关键,推动能源体系向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化发展。
幻灯片 13:课后作业
选择一种新能源(如风能、氢能),分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涉及的三个主要学科及其具体作用,撰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分析报告。
查阅资料,了解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下,跨学科技术(如碳捕捉、新能源汽车)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举例说明。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项基于跨学科知识的节能小方案(如家庭能源管理、校园节能改造),说明涉及的学科知识和实施步骤。
幻灯片 14:结束页
总结语: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工程。从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到新能源的规模化,从能源存储的突破到智能系统的构建,每一步进步都离不开学科间的协同创新。
行动倡议:希望同学们能认识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未来在能源领域或其他科技领域中,以开放的视野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构建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2024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21.2跨学科_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十一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能源危机日趋严重
怎么办?
面对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我们既要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
树立节能观
开发新能源
哪些新能源具有广阔的前景?
探索新知
一、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优点:能量巨大、分布广泛、无污染、安全、经济。
缺点:能量分散、且又间断和不稳定。
太阳能的特点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储热
太阳能直接发电
太阳能储热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
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太阳能直接发电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汽车等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二、核能
开发和利用核能的两种方式:
核裂变
核聚变
核裂变——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原子弹爆炸的情况
不加控制的核裂变反应——原子弹爆炸
核聚变——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反应。
氢弹爆炸
核电站
三、地热能
地热
地球内部具有的热能称为地热能,是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应用形式:地下热水、地热蒸气。
应用范围:发电、洗浴、取暖、灌溉等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是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
四、潮汐能
潮汐能是由于地球和月球、太阳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
涨潮时
退潮时
潮汐电站工作原理
浙江温岭江厦潮汐电站全国第一、世界第三
五、风能
风具有很大的能量,人们很早就学会了利用风能行船、抽水、磨谷……
风力发电
六、沼气能源
我国农村3/4人口使用草木燃料,造成了土壤肥力的下降,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生态平衡遭破坏的现象,而且是对能源的极大浪费。
将人畜排泄物和作物秸秆等混合物投入沼气池内进行微生物发酵。可得到燃烧值高的沼气和有机肥料。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写出该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沼气本身无色、无味,但沼气有一股蒜臭味为什么?
利用沼气还有哪些新方法?
6. (新情境题 2024·陕西中考)“玲珑一号”是我国研发的新一代小型核电机组,它利用如图所示的核反应释放的能量来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核反应是核裂变
B.太阳内部发生的也是这种核反应
C.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原子核是由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A
2
3
4
5
6
7
8
1
9
7.电风扇通电后,扇叶旋转,一段时间后,电动机的外壳温度升高,则下列有关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总的能量守恒
B.电能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总的能量守恒
C.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总的能量守恒
D.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守恒
B
2
3
4
5
6
7
8
1
9
8.[2024·济宁中考]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如图所示),由于摩擦的存在,一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________,这部分能量不可能自动地再转化为机械能,如果没有能量的补充,小球最终会停止运动。研究表明,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的转化与转移具有________性。
内能
2
3
4
5
6
7
8
1
9
方向
9.如图所示,小明将A、B两种不同的金属片分别插入柠檬,发光二极管发光。
(1)制作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________。
A.绝缘体 B.导体 C.半导体 D.超导体
(2)A金属片是柠檬电池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若将二极管两极对调,它将不会发光,因为发光二极管具有________________。
C
2
3
4
5
6
7
8
1
9

单向导电性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