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9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 环境质量 生存 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地震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索取资源 废弃物 1.据报道,截至北京时间2012年11月2日凌晨4点钟,飓风“桑迪”已经导致美国境内至少92人死亡。根据环境问题的分类,飓风“桑迪”属于哪类环境问题?
【提示】 飓风(台风)是自然现象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低层 上升 二氧化碳 5.6 北美 酸化 水生生物 森林 土壤酸度 建筑物 氟氯烃 光化学 危害 白内障 浮游生物 滥砍乱杀 生态环境 灭绝 破坏 平衡 森林 贫瘠 洪涝 干旱和半干旱 2.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使全球受到紫外线辐射增强带来的危害等体现了环境问题怎样的特点?
【提示】 体现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问题导思】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环境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2.环境污染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 人类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导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
3.生态破坏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 人类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环境问题的内涵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如自然灾害;但当前人为原因引发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2.环境问题的分类(2)联系: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破坏等;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2)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 ________活动向环境中输出________,箭头C表示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箭头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3)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箭头_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
【思路点拨】 首先判断内外圆分别代表人类社会与环境,然后根据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解答各箭头代表的含义。【解析】 (1)图名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环境的范围比人类社会的范围要大,所以得出外圆为环境,内圆为人类社会。(2)A、B箭头是同向的,C、D箭头是反向的,联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可得出:A表示的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与能量,B则表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C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D则表示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也分为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答案】 (1)环境 人类社会
(2)生产 物质和能量 消费 废弃物 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反作用(或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3)A B D C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布和危害 【问题导思】
1.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温室气体,其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燃烧矿物燃料、毁林等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2.臭氧层为什么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提示】 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酸雨的形成以人为原因为主,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所致。4.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尼泊尔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提示】 生态破坏主要包括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地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2.我国重酸雨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原因是:
(1)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
(2)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思路点拨】 以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的涪江为背景,结合图文资料,分析矿产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解析】 由于尾矿矿渣库在江河上游地势较高的山坡上,本区夏季降水较多易发洪水和泥石流、滑坡等,一旦含有硫酸和铅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会造成水污染危及用水安全。所以必须加固尾矿矿渣库、兴修行洪通道,防止矿渣对江水造成污染。【答案】 潜在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修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解图精要]
1.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中国东南沿海、北美东部和巴西东南部。形成酸雨的物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2.上述地区酸雨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发达,酸性物质排放多,并且降水量比较大,容易形成酸雨。[图表应用]
读图1-2-10,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雨指pH值小于7.0的大气降水
B.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上相继出现了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
C.酸雨污染属于地方性环境问题,不具有全球性
D.南半球的国家不存在酸雨污染现象。【解析】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酸雨污染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南半球的巴西东南部也是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答案】 B2.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其产生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黄土具有直立性,土质疏松,该地区降水集中,且夏季多暴雨,这是产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人类在利用该地区的资源时造成植被的破坏,如开荒、开矿等使地表变得疏松,又使植被失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从而加重了水土流失。教材第12页思考
【答案】 1.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工厂和发电厂及交通工具燃烧矿物能源、焚烧固体废弃物、树木燃烧、森林破坏、牲畜的反刍或呼吸、农业活动等。此原因可大致归纳为两类: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例如: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提倡节俭;节约能源;在居室、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爱护每一片绿地等。教材第17页思考
【答案】 1.英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税收调节、节能建筑、绿色能源。
2.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温室气体进行回收,或者通过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固定等。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海拔3 800米某内陆湖的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风沙影响
C.降水影响 D.气温影响
2.近年来,该湖泊的面积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
A.围湖造田
B.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减少了湖水的补给水源
C.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D.水污染严重【解析】 该湖泊位于海拔3 800米的内陆地区,其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影响其水位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气温高低。内陆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流入湖中的水量减少。
【答案】 1.D 2.B二、综合题
3.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沙尘暴常有发生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4)B地区酸雨现象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A地区为我国内蒙古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开垦及过度放牧,致使土地沙化现象严重;而且在风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沙尘暴现象。B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的二氧化硫;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易产生酸雨。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黄河、珠江部分河段水质较差,其原因是流域内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2)降水少,春季风力强
(3)退耕还牧,植树种草。
(4)该区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放的废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且降水较丰沛易形成酸雨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或进行回收利用
(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最近公布的一项气象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四大沙尘策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近10年来,沙尘暴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而不是增加。统计资料还显示,民勤县年扬沙天气从60年代初开始明显减少;浮尘天气在80年代之后减少特别明显,在21世纪初出现不过几次,其减少速率远远大于沙尘暴和扬沙天气。(1)①地区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一,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甘肃民勤县沙尘减少的原因。【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破坏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第(1)题,①地区的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强,造成荒漠化进程快。第(2)题,②地区相对①来讲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等人为因素导致荒漠化严重。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正在实施大规模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第(3)题,③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的特性(直立性);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强烈造成地表的高低起伏,加剧水土流失。第(4)题,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人类与环境必须和谐发展,民勤县虽然处于荒漠化严重地区,但只要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就能使环境得到改善,逐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工程
(3)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强烈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4)民勤县人民改变了原来与环境对立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退耕还林还牧,因地制宜,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环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