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1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课时作业1
1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原因是( )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
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半湿润地区
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
读“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回答14-16题。
2.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兴修水利
C.毁林开荒
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3.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区
4.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台风
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17-18题。
5.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 )
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小
B.使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影响却不小
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
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6.以能源为例,图中所示发达国家( )
A.能源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也大
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
C.使用单位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环境总的影响小
D.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填出图中两个地形区的名称:M
;N
。这两个地区被誉为“
”。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
。
(3)材料3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
和
,使大气中
减少,
增加。
(4)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
8、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
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
别是
、
。(2分)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的自然原
因主要是
。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
最主要人为原因是。(2分)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
等有效的措施,
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4分)
参考答案
1
.CD
2.CD
3.AB
4.BC
5.BC
6.AD
7.
共16分
(1)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塞外江南(3分)
(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2分)
(3)水分
有机质
悬浮质
水分(4分)
(4)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因大量引黄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问题等(3分)
提高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几率等(4分)。
8、(1)过度放牧(1分)
城市交通建设(1分)
(2)干旱(2分)
过度樵采
水资源利用不当(2分)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第14-16题)
(第17-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