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每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每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21:3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基础过关]
1.开发矿产资源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
①露天开采,造成水土侵蚀 ②地下采矿,造成地面塌陷
③废弃物的堆积,占用土地 ④矿区排放未处理的废物,污染环境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很少
B.西部的石油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C.我国四大天然气区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D.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到珠江三角洲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着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式也多种多样。读下图,回答3~5题。
3.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用煤来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相比,其不同点是 (  )
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B.水电站污染空气,火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5.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A.② B.④ C.③ D.煤变油
6.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与解决下列问题无关的是 (  )
A.减轻运输负担 B.节约水资源
C.节约能源 D.减轻废物污染
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7~8题。
7.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8.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9.读“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特点。
(2)我国长期以来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简要分析其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简要说明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措施。
[能力提升]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化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的实施。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我国将“煤变油”基地设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的原因是 (  )
A.交通便利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丰富 D.接近原料产地
11.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降低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
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CO2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代替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清核电站1、2号机组将分别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9月建成投产。一期工程建成发电,每年至少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 600吨,减少火力发电用煤排放的灰渣10万吨以及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福建省本地常规能源开发的优势是 (  )
A.石油资源丰富,并且适宜开采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降水丰富,落差大,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适宜大力发展火电
D.处于东南沿海,风能资源丰富
14.福清核电站建设及其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
①缓解福建省东部能源紧张的状况 ②核电站建设费用低,收益大 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发展的问题。201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
生能源法修正案》正式施行,修正案立足于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见图1、图2。
材料二 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重点,并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在十几个省区规划建设风电场。其中河北省、上海市、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重点开发地区。
(1)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的地理知识说明我国重点发展风力发电的原因。
(2)我国风能资源蕴藏以“三北”地区的草原戈壁和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最为丰富。请分别说明这两个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我国风能发电近期重点开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上海、福建等华北、华东、华南等沿海地区,请分析原因。
[案例探究]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国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材料二 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
(1)请回答图2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2)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二,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3)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答案
1.D [开发矿产资源对环境有很多不利影响,在开采、运输、存放、利用诸环节都会
造成环境问题。]
2.C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的大庆、胜利、辽河、中原等油田以及西部的塔
里木盆地,而青藏高原目前已探明储量少。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塔里木盆地,东到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3.B 4.C 5.D [用煤作为能源,发热率低,污染大;用煤发电对消费地来说很清洁;
水电站建设周期较长,但发电成本较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相对紧张,煤变油是一条很好的措施。]
6.B [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与节约水资源的关系不大,主要是节约了能源,减轻了能源运输负担,减轻了废物污染。]
7.C [由图可看出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以原煤、原油为主,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比小,故A、B错误。以原煤和原油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会排放大量的CO2和SO2等气体,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会加重酸雨危害,故C正确。]
8.D [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四川省,②为黑龙江省,③为甘肃省,④为河北省,四川省
因处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但同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水能开发利用受到限制,故选D。]
9.(1)过去由以木柴为主,转变为以煤炭为主,现在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构成
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
(2)形成原因:我国矿物能源构成特点是富煤炭贫油气,煤炭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开采价格低,开发利用技术难度不大。不利影响:煤炭发热量低,利用不便;燃烧过程中灰渣、废气多,污染严重。
(3)调整及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能、天然气及新能源;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能耗工业,积极发展高新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解析 本题以能源问题为背景,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以及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因而未来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10.D 11.B [第10题,内蒙古、山西、陕西是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都比较多的地区,
选择这些地方是为了靠近原料产地,同时减轻煤炭外运的压力。第11题,“煤变油”可以减少煤炭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部分替代石油可以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
12.D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燃烧依然会产生温室气体,同时目前也不可能大规
模开发而取代水电站。]
13.B 14.C [第13题,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常规能源中煤、石油缺乏,但是水能资
源丰富。D项风能属于新能源。第14题,核电站建设投资巨大,长期收益较高。]
15.(1)调整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煤炭燃烧污染严重;能源消费大于能
源生产,能源短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无污染、可再生。
(2)“三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地势平坦,阻力小;持续时间长。沿海地区:夏季风影响大;多台风。
(3)风能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工业生产能耗大,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经济水平高,利于开发风能资源;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当地缺乏常规能源。
解析 能源问题是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能。我国西北、东南沿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且风能清洁、无污染,但是风能的开发还需要考虑资金、技术、市场等条件。回答该题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信息。
16.(1)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②酸化;③呼吸。
(2)河口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3)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酸性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2)题,亚马孙河口口大内小,潮水易被推高;东北信风推高潮位;受河流高水位影响形成高潮水位。第(3)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季风、海陆风和台风叠加影响,且由于地表相对平坦,因而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