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简单电路【章末复习】--2025-2026学年2024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 25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简单电路【章末复习】--2025-2026学年2024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 25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3 20: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章末复习
第3章 简单电路
教科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 3 章 简单电路章末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复述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清晰阐述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在电路中的功能,明确电路的定义与分类。
熟练掌握通路、断路和短路的概念,能迅速判断电路处于何种状态,深刻理解短路的危害及避免方法,准确区分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
精准运用规定的电路元件符号绘制电路图,熟练根据实物电路绘制对应电路图,并能依据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电路,规范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路仪器。
深入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与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规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电路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验操作和问题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简单电路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激发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电路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的概念与判断。
电路图的规范绘制以及与实物电路的相互转化。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特点,以及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规律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短路的概念及其危害,能够准确判断复杂电路中是否存在短路现象。
熟练掌握电路图与实物电路之间的复杂转化,尤其是在多元件、多支路的电路连接中,确保连接的准确性。
综合运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解决动态电路分析、电路故障排查等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本章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明确知识要点,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易混淆的概念、复杂的电路问题展开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练习法:通过精选典型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演示法:利用实物电路、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演示,如演示电路的通断现象、串并联电路的连接过程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绘制知识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15 分钟)
电路的基本组成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用于连接各元件形成电流路径。结合生活中的电路实例,如手电筒电路,让学生分析各部分的作用,强化记忆。
复习电路的三种状态,展示通路、断路和短路的电路图或实物连接图,让学生判断电路状态,并说明判断依据,强调短路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电路图的绘制与转化
回顾电路元件符号,通过多媒体展示常见元件符号,如电源、灯泡、开关、电阻等,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名称。随机抽取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元件符号,纠正不规范之处。
讲解电路图绘制的原则和步骤,以简单电路为例,演示从实物电路到电路图的绘制过程,以及从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的方法。强调元件分布要均匀、线条要横平竖直、连接要准确等要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引导学生回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通过对比表格,让学生填写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电流路径、用电器工作关系、开关控制作用等方面的特点。
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规律,结合公式\(I = I_1 = I_2\)(串联电流规律)、\(I = I_1 + I_2\)(并联电流规律),\(U = U_1 + U_2\)(串联电压规律)、\(U = U_1 = U_2\)(并联电压规律),\(R = R_1 + R_2\)(串联电阻规律)、\(\frac{1}{R}=\frac{1}{R_1}+\frac{1}{R_2}\)(并联电阻规律,简单提及)进行讲解,通过简单的计算题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二)重点知识突破(20 分钟)
短路问题辨析
展示多种包含短路情况的电路图,如电源短路、用电器短路、局部短路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找出短路部分,并分析短路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短路判断的关键在于电流是否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形成回路。
结合实验演示短路现象,如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两极,观察电池发热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短路的危害,加深对短路概念的理解。
电路图与实物电路转化强化
给出复杂的实物电路,要求学生分组绘制对应的电路图;再给出一些电路图,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元件连接顺序错误、导线交叉等问题。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共同提高电路图绘制和实物电路连接的能力。
串并联电路规律应用
讲解典型的串并联电路计算例题,如已知串联电路中各电阻阻值和电源电压,求电路中的电流和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已知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阻和干路电流,求各支路电流等。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根据电路规律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规范解题步骤和格式。
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在串联电路中,当一个电阻增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和其他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在并联电路中,增加一条支路,干路电流会如何变化等,培养学生对电路规律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动态电路分析能力。
(三)综合练习与讲解(20 分钟)
课堂练习:发放精心设计的综合练习题,涵盖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和计算题等多种题型,题目难度循序渐进,全面考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
选择题:下列关于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
B. 开关闭合的电路一定是通路
C. 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D.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填空题: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为\(1.5A\),其中一条支路电流为\(0.6A\),则另一条支路电流为______A;某电路中有两盏灯泡,当一盏灯泡熄灭后另一盏灯泡仍能正常发光,这两盏灯泡的连接方式是______。
作图题:根据实物电路(给出一个包含电源、两个灯泡、一个开关的并联电路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根据电路图(给出一个串联电路,包含电源、开关、两个电阻和一个电流表)连接实物电路。
计算题:在如图所示的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V\),\(R_1 = 20 \),\(R_2 = 10 \),求:(1)电路中的电流;(2)\(R_1\)两端的电压;(3)\(R_2\)消耗的电功率。
讲解与分析: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对于选择题,分析每个选项的正确与否,讲解相关知识点;对于填空题,强调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作图题,展示学生的作品,点评绘制和连接的正确性,指出存在的问题;对于计算题,引导学生回顾解题思路,强调公式的正确运用和计算的准确性,规范解题过程。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知识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章的重点知识,包括电路的组成与状态、电路图的绘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印象。
方法归纳:总结解决电路问题的一般方法,如先分析电路结构,判断串并联关系,再根据相应规律进行计算或分析;在处理电路图与实物电路转化时,要注意元件连接顺序和符号规范等。
学习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本章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请教,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5 分钟)
书面作业:布置教材中的复习题和适量的课外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规范答题格式,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一个简单的电器电路(如台灯电路),尝试分析其电路组成和连接方式,思考各元件的作用,下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复习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知识漏洞。针对学生在短路判断、电路图绘制和串并联电路规律应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增加实例讲解和一对一辅导;对于易出错的知识点,设计专项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同时,总结复习课教学中知识梳理、练习讲解等环节的经验,为今后的复习教学提供参考,不断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轻小物体
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电子的转移
电荷的定向移动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化学



电源
开关
用电器
导线
通路
开路(或断路)
短路
顺序
互相
整个
并列
2
互不
整个
所在支路
知识点1 电现象
1. [2025·长沙期中]小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 ,发
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接着他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验电器
和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 的
金属箔也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A. 若用手触摸金属棒,、 的金属箔张角不变
B. 验电器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 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是从到
D.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说明摩擦过程中橡胶
棒失去了电子
返回
知识点2 串联、并联电路
2. 对如图所示电路分析不正确的是( )
C
A. 当只闭合开关时,能发光的灯只有
B. 当只闭合开关时,能发光的灯有和 ,它们
是串联
C. 当三个开关全部闭合时,能发光的灯是、 和
,它们是并联
D. 当只闭合开关,只有与 发光,它们是串联
返回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发现灯
泡、 均不亮,电路存在_____
故障,此时去掉导线___可排除
故障,然而去掉该导线后发现两
个灯泡还是不亮,若故障只出现
在一个灯泡上,用导线进行检测,
短路
断路
将导线并联接在 两点间时,两个灯泡还是不亮,则电路
故障为________。
返回
知识点3 电路的连接
4.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中的
实物连接起来。
如图所示
返回
5.[2025·黄石期中]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把正确的电
路图画在虚线框内。
如图所示
返回
6.如图所示,请改动一根导线使开关只控制小灯泡
(在需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画出正确的导线,导线不能
交叉)。
如图所示
返回
知识点4 电路设计
7. 小欣使用了一款可以自动加湿的电风扇。风扇运行过程中,
空气湿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湿度开关 自动闭合,加湿系
统自动运行;断开总开关 ,风扇和加湿系统同时不工作。
下列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
A
A. B. C. D.
返回
8.[2025·济南期中]某单位要建一个具有较好保密性的资料
室,要求如下:必须甲、乙两资料员同时插入各自的钥匙
(开关、 分别表示甲、乙两资料员的钥匙)使灯亮才能
进入资料室。而保密科长只要插入自己的钥匙(开关 表示
科长的钥匙)使灯亮就可以进入资料室。请帮助设计电路,
完成虚线框中的部分电路图(请用直尺和铅笔作图)。
如图所示
返回
1. 如表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
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
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来自西尔 斯资料 石 棉 玻 璃 云母 羊 毛 毛皮 铅 绢 纸 木 棉 蜡
来自蒙科 马利资料 羊 毛 尼 龙 粘胶 丝 木 棉 酸碱 盐 丙烯 树脂 聚乙 烯醇 — — —
(1)物理学中把用丝绸摩擦过的________所带的电荷叫作
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________所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
(2)由表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带____电。
(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____(填“强”或“弱”)。
(4)由表中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
后两者的带电情况。
玻璃棒
橡胶棒


不能
(5)A、B、C、D是四个带电小球,将它们用细线吊起来后
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B球带负电,则A球带____电,
D球带____电。


2. 小萱和小凯先后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按照图甲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 ,小萱
发现、 两只灯泡都不亮,她用手按一下灯
泡,两灯均不亮,再按一下灯泡 ,两灯都
亮,松开手两灯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___。
D
A. 灯丝断了 B. 灯丝断了
C. 短路 D. 与灯座接触不良
(2)排除故障后,小萱闭合开关发现、 都
发光时,取下其中一个灯泡,可观察到另一灯
泡不亮的现象,说明了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
__________(填“互相影响”或“互不影响”)这
一特点。
互相影响
(3)当开关闭合且两灯都发光时,小萱用一根导线使其中
一个灯泡短路,可观察到另一个灯泡的亮度______
(填“变亮”“变暗”“不亮”或“不变”)。记录过后,小萱将串
联电路拆除。
变亮
(4)小凯连接了如图乙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前小萱检查电
路,发现电路连接存在问题,小凯想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
连接。小萱认为只需要调整其中的一根导线,就可以了。请
在错误的导线上打“×”,并改正。
如图甲所示
(5)若小凯按照图丙正确连接并联电路时,当他把最后一
根导线连好时,两灯泡就发光了,则小凯的操作存在的问题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电路时开关未断开
(6)老师让小萱和小凯一起设计一个自动防盗报警电路。
要求:晚间开关 闭合后,灯亮电铃不响;当房门被打开时,
细导线 被扯断,灯亮且电铃发声自动报警。请按要求用直
线将图丁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
如图乙所示
返回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