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基础过关]
读下面的漫画,回答1~2题。
1.关于漫画中反映出的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少数热带国家缺水,其他地区不缺水 ②人口增长速度快、淡水资源有限的中东和非洲缺水问题最突出 ③人口增长的速度快,而淡水的消耗量逐渐减少 ④人口的持续增加,使世界淡水消耗量高速增长,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 ⑤水资源危机是引发政治冲突的重要因素 ⑥水资源危机不仅包括淡水供应量的不足,还包括很多人不能拥有干净的饮用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⑦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A.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⑥⑦
2.关于漫画反映的资源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 )
A.虽然在不断循环更新,但其数量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
B.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是可替代的资源
D.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水源主要来自其主体
下图是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据此完成第3~5题。
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最有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的城市是 ( )
A.东京 B.伦敦 C.北京 D.罗马
4.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上调了水价,从政府的角度考虑,其目的是 ( )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控制水污染 D.增加财政收入
5.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修建水库,改变不稳定的径流
B.进行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C.大力发展节水产业
D.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地下水枯竭的现象。据此回答6~8题。
6.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华北地区
7.针对上题的选项,该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 (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 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 ④科学种田,实施节水新技术 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8.下列不属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的是 ( )
A.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塌陷
C.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D.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关专家分析,目前世界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人口数将近5亿人,到了2025年,随着人口增长,面临此问题的人口数将达到28亿。
材料三 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据调查显示,20%的淡水鱼类已濒临灭绝。在埃及,尼罗河的“清流改道”使得40种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类确确实实地给“清理”掉了。在欧洲,莱茵河河水严重污染,44种鱼类有8类已销声匿迹,还有25类处于濒危状态。
(1)漫画中反映了哪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分析材料二所反映问题的产生原因。
(3)如何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
[能力提升]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10~12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 200
8 952
18 245
3 357
8 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 045
514
387
288
1 344
10.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1.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12.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13.天津滨海新区利用本地优势条件开发水源,持续可行的措施是 ( )
A.开采深层地下水 B.海水淡化
C.利用洼地蓄水 D.跨流域调水
14.水资源短缺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我国因水资源短缺造成了很多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下图,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分别指出其主要原因。
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
省级行政区
江苏
宁夏
人均用水量(m3/人·年)
610
1 780
人均生活用水量(m3/人·年)
70
26
人均生产用水量(m3/亩·年)
540
1 754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m3/亩·年)
446
1 352
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
570
4 000
(2)由上表分析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3)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案例探究]
1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 12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我国各大江大河径流分布来看,长江、珠江、黑龙江径流量较丰富,而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径流量较少,水资源十分紧张,形成“三江丰富,四河紧张”的局面。再加上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和城市化进程发展都较快,更加剧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程度。淡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质量。
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3部分组成,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图中空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水是由拼音字母J的S变形而成,寓意节水。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资料,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题,不作答)。
(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标志,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联合国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请你为“世界水日”设计一条宣传语。
答案
1.C 2.A [由漫画信息可知反映出的问题为全球性水危机。理解全球性水危机,要
从空间分布、人均占有量及人均消耗量、水量与水质、淡水冲突等多方面加以全面、深入地理解。水循环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3.C 4.A 5.D [第3题,北京年降水量少,且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匀,且水价最低,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最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第4题,水价是促进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杠杆,提高水价其目的是为了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第5题,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沿海地区可能引起海水倒灌等。]
6.D 7.A 8.C [第6题,华北地区降水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贫乏。人口稠密,经
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因而缺水最严重。西北地区尽管水资源不足,但耗水量小,故不是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第7题,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等都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第8题,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而导致土壤下层盐分向表层集聚而形成的。]
9.(1)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短缺。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2)自然原因: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农业中合理施用化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治理等。
解析 该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漫画所反映的水资源问题是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第(2)题,材料二主要反映水资源短缺问题,其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第(3)题,水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造成的,解决措施也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10.B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是由于人口总量大,
而水资源总量却大于法国;我国万元GDP耗水量为5 045 m3,而美国仅为514 m3,约是美国的10倍;世界平均水资源拥有量为8 900 m3,我国为2 200 m3,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人口少。]
11.B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比其他国家高的原因是工业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低以
及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
12.C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节水空间很大。针对我国水资源每万元GDP耗水量高
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3.B [天津滨海新区深层地下水不丰富,利用洼地蓄水持续性差,跨流域调水不是
利用本地优势条件。滨海新区与渤海相邻,海水资源丰富,可实施海水淡化开发水源。]
14.(1)①人均拥有量小;②南方多,北方少。原因:①人口多;②年降水量南方大,
北方小。 (2)江苏省的人均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人均生产用水比重比宁夏小。
(3)自然原因:宁夏的降水量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又比较旺盛;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浪费严重。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不同的图例可归纳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有两点。从横线柱可知:人均水资源少;从空心柱可知:南多北少。第(2)题,利用结构上的差异,需要从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方面回答。第(3)题,注意是“亩均用水量”,回答时要紧紧扣住这一点进行思考。
15.(1)所提问题在材料范围内并且合理即可。 (2)滴水汇成江河(意思合理即可)
(3)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一滴水,一颗心;滴水可以汇成江河;节约用水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