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14.1 电阻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沪粤版2025-2026学年 物理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14.1 电阻
教学目标
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常见导体的电阻值范围。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点,能进行简单的等效电阻计算。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了解其作用和应用场景。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电阻的概念
引入
在一个简单的电路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会有所不同。比如,用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灯泡的亮度明显不一样。这说明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
定义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 “R” 表示。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Ω”。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MΩ = 1000kΩ
1kΩ = 1000Ω
举例说明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1A,根据欧姆定律(后续会详细学习,R = U / I),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 1Ω。常见的手电筒中,灯泡的电阻一般在几欧到几十欧之间;而家庭电路中,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可达几百欧甚至上千欧。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可能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例如,生活中我们知道不同材料的导线,其导电性能不同;较长的导线可能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更大;较粗的导线可能更容易让电流通过等。
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导线若干、不同材料(如铜丝、镍铬合金丝)、不同长度、不同横截面积的电阻丝。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保持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更换不同材料的电阻丝接入电路,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判断电阻的大小。
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选用同一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电阻丝,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观察电流表示数。
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选用同一材料、长度相同的电阻丝,改变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如用不同粗细的电阻丝),观察电流表示数。
探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灯泡(灯丝为电阻丝),在点亮灯泡的过程中,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可间接反映电阻变化),因为灯泡发光时灯丝温度升高。也可以用热敏电阻进行更精确的实验,将热敏电阻与电流表串联,通过加热或冷却热敏电阻,观察电流表示数变化。
实验电路图:
(此处可插入简单的串联电路实验图,包括电源、开关、电流表、待测电阻丝)
实验过程与数据记录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记录每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并根据电流大小判断电阻的大小。例如:
实验次数
研究内容
控制条件
电阻丝情况
电流表示数 I/A
电阻大小比较
1
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长度、横截面积相同
铜丝
1
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长度、横截面积相同
镍铬合金丝
2
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
短电阻丝
2
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
长电阻丝
3
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材料、长度相同
细电阻丝
3
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材料、长度相同
粗电阻丝
4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相同
常温下热敏电阻
4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相同
加热后的热敏电阻
分析论证与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材料:在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例如,铜的导电性能比镍铬合金好,相同条件下铜丝的电阻比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小。
长度:对于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横截面积:对于同种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温度: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温度很高,其电阻比常温下大很多;但也有少数导体,如石墨,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电阻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 R 与它的长度 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 S 成反比,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公式表示为:\(R = \rho\frac{l}{S}\) ,其中\(\rho\)是电阻率,它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单位是\( ·m\)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例如,银在 20℃时的电阻率为\(1.59 10^{-8} ·m\) ,铜的电阻率为\(1.7241 10^{-8} ·m\) ,而康铜(Ni40%Cu60%)的电阻率较大。
电阻的连接方式
电阻的串联
串联电路特点:把几个电阻依次首尾相连,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式叫做电阻的串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 = I_1 = I_2 =... = I_n\)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 = U_1 + U_2 +... + U_n\) 。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 = \frac{U}{R}\) ,对于串联电路有\(I = \frac{U}{R_{ }}\) ,\(I_1 = \frac{U_1}{R_1}\) ,\(I_2 = \frac{U_2}{R_2}\) 等,因为\(I = I_1 = I_2\) ,\(U = U_1 + U_2\) ,所以\(\frac{U}{R_{ }} = \frac{U_1}{R_1} = \frac{U_2}{R_2}\) ,又\(U = U_1 + U_2\) ,则\(\frac{U}{R_{ }} = \frac{U_1}{R_1} + \frac{U_2}{R_2}\) ,可得\(R_{ }=R_1 + R_2 +... + R_n\) 。即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例如,两个电阻\(R_1 = 2 \) ,\(R_2 = 3 \) 串联,总电阻\(R_{ }=2 + 3 = 5 \) 。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电阻的并联
并联电路特点:把几个电阻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式叫做电阻的并联。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即\(U = U_1 = U_2 =... = U_n\)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 = I_1 + I_2 +... + I_n\) 。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 = \frac{U}{R}\) ,对于并联电路,\(I = \frac{U}{R_{ }}\) ,\(I_1 = \frac{U_1}{R_1}\) ,\(I_2 = \frac{U_2}{R_2}\) 等,因为\(U = U_1 = U_2\) ,\(I = I_1 + I_2\) ,所以\(\frac{U}{R_{ }} = \frac{U_1}{R_1} + \frac{U_2}{R_2}\) ,两边同时除以\(U\) ,得到\(\frac{1}{R_{ }} = \frac{1}{R_1} + \frac{1}{R_2} +... + \frac{1}{R_n}\) 。例如,两个电阻\(R_1 = 4 \) ,\(R_2 = 6 \) 并联,\(\frac{1}{R_{ }} = \frac{1}{4 } + \frac{1}{6 } = \frac{3 + 2}{12 } = \frac{5}{12 }\) ,则\(R_{ }=\frac{12}{5} = 2.4 \) 。并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常见的电阻器
固定电阻器
定义与特点:固定电阻器是阻值固定不变的电阻器。常见的有碳膜电阻器和金属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稳定性高、成本低,广泛应用于普通电子电路中。它是在瓷管上沉积一层碳膜,通过改变碳膜的厚度和长度来控制电阻值。金属膜电阻器则具有高精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常用于对参数要求较高的电路,如电子测量仪器等。它是在陶瓷基体上蒸发一层金属膜制成。
阻值标识方法:
直标法:将电阻器的主要参数和技术性能用数字或字母直接标注在电阻体上。例如,一个电阻上标有 “5.1kΩ 5%” ,表示该电阻的阻值是\(5.1k \) ,允许误差为\( ±5%\) 。
色环法:用不同颜色的色环来表示电阻器的阻值及误差等级。普通电阻一般有 4 环表示,精密电阻用 5 环。对于 4 环电阻,前两环表示有效数字,第三环表示倍率(即 10 的几次方),第四环表示误差。例如,一个电阻色环依次为黄、紫、红、金,黄色代表数字 4,紫色代表数字 7,红色代表倍率\(10^2\) ,金色表示误差\( ±5%\) ,则该电阻的阻值为\(47 10^2 = 4700 = 4.7k \) ,误差为\( ±5%\) 。
可变电阻器
定义与特点:可变电阻器是阻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调节的电阻器。常见的有滑动变阻器和电位器。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值,在实验中经常用于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电位器通常用于电子设备中调节音量、亮度等,它有三个引脚,通过旋转或滑动触点来改变电阻值。
应用实例:在收音机中,通过调节电位器可以改变音量大小;在一些调光台灯中,利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灯泡的亮度。
特殊电阻器
热敏电阻:对温度极为敏感的电阻器。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PTC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于过热保护、温度测量等。例如,在一些电动机中,会安装 PTC 热敏电阻,当电动机温度过高时,PTC 电阻值增大,从而减小电路中的电流,起到保护电动机的作用。NTC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常用于温度补偿、温度测量等,如空调中的温度传感器就可能使用 NTC 热敏电阻。
光敏电阻:阻值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的电阻器。分为可见光光敏电阻、红外光光敏电阻、紫外光光敏电阻等。在自动控制、红外遥感、电视和电影等设备中有广泛应用。例如,在路灯的自动控制电路中,光敏电阻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控制路灯的开关,当天色变暗时,光敏电阻阻值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触发控制电路使路灯亮起。
压敏电阻:对电压变化很敏感的非线性电阻器。当电阻器上的电压在标称值内时,电阻器上的阻值呈无穷大状态;当电压略高于标称电压时,其阻值很快下降,使电阻器处于导通状态;当电压减小到标称电压以下时,其阻值又开始增加。压敏电阻可分为无极性(对称型)和有极性(非对称型)压敏电阻。常用于过电压保护,如在一些电子设备的电源输入端,会并联压敏电阻,当出现瞬间过电压时,压敏电阻导通,将过电压引入大地,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D.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任何因素都无关
一根电阻丝的电阻为\(R\) ,将其对折后接入电路,其电阻变为( )
A. \(R\) B. \(2R\) C. \(\frac{1}{2}R\) D. \(\frac{1}{4}R\)
两个电阻\(R_1 = 3 \) ,\(R_2 = 6 \) ,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总电阻是( )Ω ;若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总电阻是( )Ω 。
一个标有 “100Ω 2W” 的电阻器,它的额定电压是( )V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A 。
课堂总结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 \)),还有\(k \)和\(M \)等单位。
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电阻定律公式为\(R = \rho\frac{l}{S}\) 。
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
常见的电阻器有固定电阻器(如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可变电阻器(如滑动变阻器、电位器)和特殊电阻器(如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它们在不同的电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后作业
有一段均匀的电阻丝,将它接在\(6V\)的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是\(0.5A\) ,则它的电阻是多少?如果将它对折后拧成一股,再接到这个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一个由\(R_1 = 5 \) ,\(R_2 = 10 \) ,\(R_3 = 15 \)三个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电源电压为\(30V\) ,求电路中的电流以及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阻器,它们分别利用了电阻器的什么特性。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新知学习
导线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还要用昂贵的银做导线。
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这些金属有什么共同点?
铁
铜
银
约六百万元/吨
约四万五千元/吨
约三千元/吨
具有导电性
导体的电阻
一
比较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如图所示,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实 验 1
接入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并继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铜丝
灯泡亮
电流I=0.26A
镍铬合金丝
灯泡暗
电流I=0.2A
实验结论:
两根长度和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它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相同;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
实验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说明了什么?
思考
同样,自由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时,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不同。
电阻
为什么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一样大呢?
思考
水流模拟实验
2.符号:R
一、电阻
镍铬
合金丝
电流小
电阻大
铜丝
电流大
对电流阻碍作用小
电阻小
对电流阻碍作用大
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1. 物理意义:
3.单位:欧姆,简称欧,用字母Ω表示。
换算关系:1 kΩ = 1 000 Ω= 103 Ω
1 MΩ = 1 000 000 Ω=106 Ω
比欧姆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等。
这是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欧姆而命名的
欧姆
小灯泡:
几欧姆至十几欧姆
普通照明灯:
几百欧姆至上千欧姆
约1m长的铜导线,
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姆,通常忽略不计
电流表的电阻几乎等于零
电压表的电阻约几千欧至几十千欧
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导电说明它对电流没有任何阻碍作用
B.导体的电阻越大,说明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C.相同条件下,铜导线比铁导线的导电性能好,说明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
D.长1m、截面积1mm2的家用铜导线,电阻约为几百欧
C
针对训练
前往郑州市,你会选哪一条路呢?
想一想 比一比
如果把电荷在导体内的移动类比为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
较宽的路和较窄的路,你如何选择?
想一想 比一比
柏油路和泥泞的路,你如何选择?
想一想 比一比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二
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导体电阻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假设:
实 验 2
汽车行驶时的场景
路程的长度
道路的宽度
道路的类型
电荷运动
导体的长度
导体的横截面积
导体的材料
类比
电阻的大小无法直接观察到,实验中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大小或小灯泡的亮暗程度来反映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判断电阻的大小呢?
3.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通过刚才的猜想,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多个,
我们如何研究每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呢?
用“控制变量法”,除所猜想的因素之外其他因素保持一致,进而探究所猜想的因素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比较不同粗细导体的电阻
比较不同长度导体的电阻
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改变:_____________
导体材料
横截面积
导体的长度
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改变:_____________
导体材料
导体的长度
横截面积
控制变量
改变:_____________
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比较不同材料导体的电阻
导体材料
导体的长度
横截面积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mm2) 电流
(A)
镍铬 长 0.5
镍铬 短 0.5
结论: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0.2
0.24
(1)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2)探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记录数据:
材料 长度 (m) 横截面积(mm2) 电流
(A)
镍铬 长 0.7
镍铬 长 0.5
结论: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
材料、长度相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0.22
0.2
(3)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记录数据:
材料 长度 (m) 横截面积(mm2) 电流
(A)
康铜 长 0.5
镍铬 长 0.5
结论: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
材料、长度相同,导体的材料不同,电阻也不同。
0.23
0.2
归纳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3.在粗细、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材料不同,电阻大小不同.
2.在材料、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1.在材料、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
常温下导体的电阻和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那么,如果导体的温度改变时,
它的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
问题与思考
问题与思考
探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随着灯丝温度的升高,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灯泡逐渐变暗。
说明灯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知识拓展
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一定变大吗?
思考
热敏电阻温度升高,电流表示数变大,
表明此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比如金属),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2.但也有少数导体(比如热敏电阻),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温馨提示
在常温下,常见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因此,在初中阶段,若无特殊说明均不考虑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超导现象: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 电阻就变成了零, 例如水银。
超导材料:
电阻为零的这种性质称为超导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科 学 世 界
一些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常见用电器 电阻R/Ω
白炽灯泡(25W/220V) 1 936
白炽灯泡(40W/220V) 1 210
白炽灯泡(100W/220V) 484
电熨斗(750W/220V) 64.5
实验用小灯泡(3~6V) 5~50
几种导电材料的电阻
电阻与材料
右图展示的是不同材料在导电性能上的排序,
从上至下,材料的导电性能依次减弱。
大电阻材料
导电
性能弱
电阻大
小电阻材料
导电
性能强
对电流
阻碍作用小
电阻小
对电流
阻碍作用大
小资料
小结
电阻
电阻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定义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符号
R
单位
欧姆(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
1 kΩ = 1 000 Ω= 103 Ω
1 MΩ = 1 000 000 Ω=106 Ω
探究方法
探究变量法
转换法
影响因素
长度
材料
横截面积
温度
1.下列关于导体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度长的导体,电阻一定大
B.横截面积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小
C.导体的电阻由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来决定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D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没有控制变量
随堂练习
2. 现代生产生活中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导体是一种电阻超级大的材料可以用来制造
B.橡胶、铝、塑料都是很好的绝缘材料
C.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性能优良的输电导线
D.有些半导体材料对光比较敏感,可以用来制造光敏电阻
D
超导体是在一定条件下电阻为零的材料
导体
输电线需要阻碍作用小的材料
3.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来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分别把A、B、C、D四根合金丝接入电路,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1)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来比较电阻的大小,实验装置中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
电流表示数
保护电路
(2)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两根合金丝进行实验,可以用来
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
(3)选用编号为A、C的两根合金
丝进行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导体
电阻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
(4)选用编号为A、D的两根合金
丝进行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导体
电阻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A、B
横截面积
材料
(5)实验中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发现A合金丝不能使用,在不增加其他器材的前提下,请你给出解决方案: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小组的小红同学发现,将一根合金丝接入电路后电路一直接通,一段时间后发现电流表的示数降低了,请你根据该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将B合金丝的一半接入电路与C合金丝进行比较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4. 在学习了电阻一节知识后,小明想探究液体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于是选用盐水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液体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其中a、b是完全相同的两个碳棒.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
断开
(2)若小明想探究液体导电性能和液体浓度的关系则应该将碳棒按如图乙中______两种方式插入盐水中.若将碳棒按照图乙中2、4两种方式插入盐水中,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盐水的导电性能和碳棒间距离的关系
(3)在交流时老师指出小明设计的电路中有一处不合理的地方,该不合理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实验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用不同的导电液体,进行多次实验(或换用不同浓度的盐水,进行多次实验)
电路中缺少保护电阻
变阻器
三
物理实验及电子技术中常常需要各种电阻器。阻值固定不变的电阻器称为定值电阻,其图形符号是 ;阻值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器简称变阻器,常用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图形符号是 )、电位器等.
定值电阻
滑动变阻器
用电器中使用的
变阻器——电位器
分析:
在电压保持一定的条件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有关。
我们通过改变电阻改变了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改变电阻有以下四种方法:
(1)改变导体的材料
(2)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
(3)改变导体的长度
(4)改变导体的温度
——简单易行
(2)长直导线用起来很不方便,可以怎样改进呢?
思考
学校的跑道通常只有四百米,
我们是怎么在跑道上跑出800米,1000米的呢?
你根据这个问题得到了什么启发?
(1)如何使电阻丝阻值变化范围更大?
——电阻丝更长
类比
把电阻丝绕在瓷筒上后,就可以有效地缩短装置的长度
为了保证彼此绝缘,电阻丝外面要有绝缘外皮。
(3)如何避免电流直接穿过线圈?
为了使滑片遇到漆包线后可以导电,把导线夹与电阻丝接触地方的绝缘皮刮掉,把金属丝露出来
(4)如何让导线夹与电阻丝接触并能改变阻值?
(5)导线夹如何固定?
改进成滑片并固定在金属杆上。
滑动变阻器
与划片P 连通的接线柱
滑片
金属杆
线圈
瓷筒
与电阻丝连通的接线柱
滑动变阻器
1.构造
——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______, 改变______,从而改变电路中______的大小。
2. 工作原理:
长度
电阻
电流
3. 实物图与结构示意图:
4. 元件符号:
Rp
实物图
结构示意图
2A 表示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若通过它的电流超过了2 A,这个变阻器就会因发热而烧坏
20Ω 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滑动变阻器上标注"20Ω 2A”代表什么?
5. 铭牌:
应与用电器____联
串
S
L
Rp
6.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而接入电路只需要用到2个接线柱,如何正确地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呢?
?
问题与思考
问题与思考
问题与思考
1.将滑动变阻器的2个接线柱连入电路,要求移动滑片能够改变灯泡的亮度,并分析接入电路中的是哪部分电阻丝.
实 验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3.再尝试其他的连接方式,总结规律.
2.向左移动滑片(滑片向A端移动),观察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
N
M
电源
开关
电灯
P
(1)使用A、C(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AP段电阻线接入电路,当滑片向左端滑动时,
AP段电阻线变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灯变亮。
A
C
D
A
B
(2)使用A、D(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AP段电阻线接入电路,当滑片P向左端滑动时,
AP段电阻线变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灯变亮。
A
C
D
A
B
P
(3)使用B、C(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BP段电阻线接入电路,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
BP段电阻线变长,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灯变暗。
P
A
C
D
A
B
(4)使用B、D(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BP段电阻线接入电路,当滑片P向左端滑动时,
BP段电阻线变长,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灯变暗。
A
C
D
A
B
P
(5)使用A、B(下边两个)接线柱:
相当于接入电路中一个定值电阻,
所以起不到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作用。
A
C
D
A
B
(6)使用C、D(上边两个)接线柱: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线没有接入电路,同样起不到改变电阻,
从而改变电流的作用。这是一种错误接法。
A
C
D
A
B
连入电路的接线柱 接入电路的电阻丝 滑片向左滑 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及其变化 灯的亮度变化
A、C AP、变小 变亮
A、D AP、变小 变亮
B、C BP、变大 变暗
B、D BP、变大 变暗
A、B AB、不变 不变
C、D CD、不变 不变
B
A
D
C
P
B
A
C
D
P
B
A
C
D
P
B
A
C
D
P
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将A、C或A、D接入电路
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阻_____
变小
滑片接近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电阻变小
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阻_______
②将B、C或B、D接入电路
变大
滑片远离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电阻变大
相当于定值电阻,电阻不变且最大
③将A、B或C、D接入电路
相当于导线, 电阻不变且最小
在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
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什么位置上?为什么要这样做?
?
使用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调到最大,
这样电路连通时电流最小,起到限制电流保护电路的作用.
问题与思考
问题与思考
活动与探究
(1)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
S
L
Rp
A
归纳
1.原理:利用改变导体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
2.作用:(1)保护电路;(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3)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3.使用:(1)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不能使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否则会烧坏滑动变阻器;
(2)使用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调到最大
(3)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且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
如图所示,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C端滑动时,小灯泡变亮,那么应将N接( )
A. B接线柱 B. C接线柱
C. D接线柱 D. 以上都可以
B
针对训练
2
3
4
5
6
7
8
1
10
9
1.[原创题]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的大小叫电阻,其符号是_______,其国际制单位是 ,符号是 。在身体干燥时,手与脚底之间的电阻约为2×105 Ω,约为_______MΩ;而当身体潮湿时,手与脚底之间的电阻则只有大约4 kΩ,约为 Ω。因此,用潮湿的手按开关会大大增加触电的危险。
阻碍
知识点1
电阻
R
欧姆
Ω
0.2
4 000
2.[2025·北京模拟]下列有关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C.导体的电阻越大,导电性能越强
D.导体未接入电路中时没有电阻
A
2
3
4
5
6
7
8
1
10
9
3.[原创题]小点进行了“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思路】
(1)可以通过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
【实验过程】
如图甲所示的是小点设计的实验电路,
图乙中A、B、C、D是实验用的几种
电阻丝(S代表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转换法
知识点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3
4
5
6
7
8
1
10
9
(2)要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电阻丝 和 分别接入电路中。
(3)要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的 的关系,应选择电阻丝A和B进行实验。
(4)先后将B和D两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发现接B时灯泡亮度更小,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当导体的 和___________相同时,导体的 ,电阻越大。
B
C
材料
材料
横截面积
长度越长
2
3
4
5
6
7
8
1
10
9
【实验拓展】
(5)实验过程中,小点发现,有时把不同导体接入M、N之间,实验现象不明显,老师提出改进意见:可在电路中______联一块 表,通过比较 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实验中小灯泡还起到 的作用。
串
电流
电流表示数
保护电路
2
3
4
5
6
7
8
1
10
9
4.[2025年1月蚌埠期末改编]如图所示,灯泡、电流表等连成电路,闭合开关后,用酒精灯加热钨丝,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变小,这表明:温度升高,钨丝的电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大
2
3
4
5
6
7
8
1
10
9
5.[2025·池州月考]如图所示的是以前照明常用的白炽灯,灯丝是导体钨丝制成的,关于钨丝的电阻说法正确的是( )
A.钨丝越粗、越长,电阻越大
B.灯发光时电阻与不发光时大小相等
C.钨丝越细、越短,电阻越大
D.用久的灯里的钨丝,由于升华变细,其电阻变大
D
2
3
4
5
6
7
8
1
10
9
6.[2024·天津中考]如图所示的铝芯电缆是一种输电导线。在某村输电线路改造工程中,更换的铝芯电缆比旧铝芯电缆电阻更小,主要是因为新电缆的( )
A.铝芯更细 B.铝芯更粗
C.绝缘皮更薄 D.绝缘皮更厚
B
2
3
4
5
6
7
8
1
10
9
[变式]如图所示,高压输电线利用连接装置将四根导线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线的 ,从而减小了导线的电阻,以达到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失的目的。
横截面积
2
3
4
5
6
7
8
1
10
9
7.[2025·合肥模拟]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更准确地比较电阻大小,可以在电路中再并联接入一块电流表
B.利用此装置探究的是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C.用夹子分别将a、b接入电路,接入a时小灯泡更亮
D.开关断开时,镍铬合金丝a和b的电阻都为0
B
2
3
4
5
6
7
8
1
10
9
8.有A、B、C三根完全相同的导线,将A导线剪去一半,电阻变为R1;将B导线均匀地拉伸到原来长度的两倍,电阻变为R2;将C导线从中间对折,电阻变为R3。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R1>R2>R3 B.R2>R1>R3
C.R2>R3>R1 D.R3>R1>R2
B
2
3
4
5
6
7
8
1
10
9
[变式]小林做了“电池+口香糖锡纸=取火工具”的实验:将口香糖锡纸中间剪掉一些(如图所示),其中ab、bc、cd段的长度相同。将锡纸条的两端分别接在电池正负极,很快发现锡纸条开始冒烟、着火。锡纸条上 (填“ab”“bc”或“cd”)段的电阻最大,此时Iab (填“=”“>”或“<”)Icd。
ab
=
2
3
4
5
6
7
8
1
10
9
9.[新器材](1)小点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可探究导体电阻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2)[跨学科·化学]如图乙所示,把两端接有金属接线柱的塑料管、电源、开关、小灯泡用导线组装成电路,闭合开关后,将适量浓度均匀的盐水从注水口慢慢倒入塑料管中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盐水是 (填“导体”或“绝缘体”);注入的盐水越多,灯泡越亮,说明电阻大小和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导体长度
导体
导体的横截面积
2
3
4
5
6
7
8
1
10
9
10.[高阶思维]小点发现家里汽车的雨刮器能根据雨势大小自动调节雨刮速度,雨势越大,刮动速度越快。图甲是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电路的简化示意图,图乙是雨水检测金属网结构图。检测网浸入雨水中深度越深,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越 ,电流表示数越 ,雨刮器刮动的速度越__________。
小
大
快
2
3
4
5
6
7
8
1
10
9
课堂小结
滑动变阻器
构造
原理
接法
作用
优点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来改变电阻
一上一下
保护电路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能够连续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