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探究乐音的特性--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48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探究乐音的特性--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48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4 06:3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3.2 探究乐音的特性
第3章 声的世界
教科版2025-2026学年 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3.2 探究乐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明确乐音的概念,知道乐音与噪声的区别,能从生活中区分乐音和噪声。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知道频率的单位及影响频率的因素。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振幅及距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能描述振幅的概念。
知道音色是乐音的重要特性,了解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能利用音色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培养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激发对声现象探究的兴趣。
情境导入
播放两段音频:一段是优美的钢琴演奏曲,另一段是杂乱无章的机器轰鸣声。
提问:大家听了这两段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钢琴演奏曲听起来悦耳动听,是乐音;机器轰鸣声嘈杂刺耳,是噪声。
引出主题:乐音有其独特的特性,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的特性。
乐音与噪声
乐音: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乐音。乐音听起来悦耳动听,如乐器演奏的声音、歌唱家的歌声等。
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它听起来嘈杂刺耳,如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等(与 3.1 节中噪声的物理学定义相呼应)。
区别:乐音的振动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律的;乐音通常给人愉悦的感觉,噪声则会让人感到烦躁。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提出问题:乐音的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根据生活经验,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实验器材:直尺(或钢尺)、桌子、不同齿数的齿轮、硬纸片、示波器(可选)。
实验方案:
方案一(利用直尺):
将直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观察直尺振动的快慢,并听声音的音调高低。
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操作,比较不同长度时直尺振动的快慢和音调的高低。
方案二(利用齿轮和硬纸片):
使不同齿数的齿轮以相同的转速转动,用硬纸片分别与不同齿数的齿轮接触,听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并观察硬纸片振动的快慢(齿轮齿数越多,硬纸片振动越快)。
实验现象:
方案一中,直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直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方案二中,齿轮齿数越多,硬纸片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齿轮齿数越少,硬纸片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分析与结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表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即乐音的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相关知识:
频率的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 - 20000Hz,频率高于 20000Hz 的是超声波,低于 20Hz 的是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举例:儿童的声带振动频率较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成年男性的声带振动频率较低,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提出问题:乐音的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猜想响度的大小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还可能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实验器材:鼓、鼓槌、碎纸屑(或泡沫小球)、音叉、细线、乒乓球、刻度尺。
实验方案:
方案一(利用鼓):
在鼓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鼓面振动的幅度(碎纸屑跳动的高度)和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
方案二(利用音叉):
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起来,使乒乓球刚好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和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
方案三(探究与距离的关系):
用相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人站在不同的距离处听声音的响度大小,比较不同距离时响度的差异。
实验现象:
方案一中,用力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大(碎纸屑跳动越高),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用力越小,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方案二中,敲击音叉的力越大,音叉振动幅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力越小,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方案三中,人离音叉越近,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离音叉越远,响度越小。
分析与结论: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即乐音的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概念: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探究音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的关系
提出问题: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乐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听起来也不一样,这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猜想这可能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不同材质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笛子、吉他等)、音频播放器(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符的音频)、示波器(可选)。
实验方案:
用不同的乐器(如钢琴和小提琴)演奏相同音调、相同响度的音符,仔细聆听它们的声音差异。
用音频播放器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符的音频,对比它们的声音特点。
(可选)用示波器观察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比较波形的差异。
实验现象:不同乐器演奏相同音调、相同响度的音符时,听起来的感觉不同,各具特色;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也各不相同。
分析与结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乐音的音色就不同。即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实例:
钢琴和小提琴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很容易区分开来。
不同的人说话,声带的材料和结构存在差异,音色不同,因此我们能通过声音分辨出不同的人。
乐音特性的应用
音调的应用:
弦乐器(如小提琴、吉他)通过改变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管乐器(如笛子、箫)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振动频率,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的应用:
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音的振幅,从而增大响度,使声音传播得更远。
医生用的听诊器,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医生能更清晰地听到病人内脏的声音。
音色的应用:
利用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组成丰富多彩的交响乐。
语音识别技术利用人的音色不同,来识别不同的人。
质量检测中,通过听机器发出声音的音色,判断机器是否存在故障。
课堂活动:制作简易乐器并探究其特性
活动任务:小组合作,利用身边的材料(如吸管、橡皮筋、饮料瓶、纸盒等)制作一个简易乐器(如吸管笛、橡皮筋琴等)。
制作要求:制作的乐器能发出不同音调或不同响度的乐音。
探究内容:
探究如何改变自制乐器发出乐音的音调,并分析原因(如改变吸管的长度、橡皮筋的松紧等)。
探究如何改变自制乐器发出乐音的响度,并分析原因(如改变吹气的力度、拨动橡皮筋的力度等)。
展示与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制的乐器,演示如何改变音调、响度,并分享探究过程和发现,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随堂练习
乐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和。
往热水瓶里倒水时,随着水位的升高,听到声音的音调( )
A. 越来越高
B. 越来越低
C. 保持不变
D. 无法判断
关于响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响度只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B. 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C. 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大
D.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我们能区分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用相同的力拨动同一把吉他的不同琴弦,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这是因为琴弦的______不同。
答案
音调;响度;音色
A
D
C
音调;粗细(或长度、松紧)
总结
乐音是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性。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简易乐器,加深了对乐音特性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情境 分析
声音的特点:尖细,音调高
清脆的鸟鸣
嘹亮的军号
高亢的鸡鸣
情境 分析
声音的特点:低沉,音调低
沉闷的牛哞
低沉的鼓声
轰鸣的发动机声
3.实验探究:音调跟声源振动快慢的关系
(1)比较两根橡皮筋振动的快慢和音调的高低
先拨动绷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绷紧的粗橡皮筋,观察
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在
表格中.
橡皮筋长短 橡皮筋粗细 振动的快慢 音调
相同 细 快 高
相同 粗 慢 低
(2)比较刻度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将一把刻度尺紧压在桌面上,分别将刻度尺的约、、
长伸出桌面边缘,一只手按在桌边刻度尺上,另一只手
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使其振动
发声,听声音音调的高低,观察刻度尺振动快慢的情况.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音调
快 高
较慢 较低
更慢 更低
归纳总结
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
声源振动快,频率高,音调就高;
声源振动慢,频率低,音调就低.
教材深挖
1.我们常说的“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都是音
调.一般来说,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人高,女孩的音调比
男孩高.
2.通常情况下,发声体越大、越重,振动的频率越低,音
调越低,发出的声音越低沉;发声体越小、越轻,振动
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发出的声音越尖细.
4.不同音调的波形图
用计算机(或示波器)显示两个音叉发出的声波图形,
如图所示.
典例1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
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
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保持用力大小相
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法
控制变量
现象 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
越来越____,音调越来越____
问题 讨论 在桌面上撒些碎纸片,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
的同时,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产生的


振动
[解析] 在桌面上撒些碎纸片,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
的同时,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
生的,碎纸片起到了放大实验现象的作用.
1.响度
物理学中,听觉上感到的声音强弱程度叫作响度.
平常我们说的“高声喧哗”“低声细语”都是指响度.
2.实验演示: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先后重击、轻击同一音叉,
用麦克风接收声音,将声音信号传到
计算机或示波器,观察音叉发出声 波
的波形图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强,
这表明响度是与声源振动的幅度相关的.振动幅度大,响
度就大;振动幅度小,响度就小.
3.振幅
物理学中用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最大距离)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4.不同响度的波形图
5.影响响度的其他因素
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了跟声源的振幅有关,还跟
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典例2 [菏泽期末]如图
所示,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地听
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
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速度
B
[解析] 老师上课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使声音的响度变
大,这样教室后边的同学也能清晰地听到老师讲课.
1.音色
同一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及饮食、起居、健
康、训练等因素而变化.
2.不同音色声波的波形图
辨析比较
乐音三特性的区别
音调 响度 音色
定义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特色
音调 响度 音色
影响 因素 声源的振动频 率,振动频率越 高,音调越高 声源的振幅,振幅越 大,响度越大;到声 源的距离,距离越 远,响度越小 声源的材
料、形状

音调 响度 音色
听觉 表现 音调高:声音尖 细,如尖锐刺耳. 音调低:声音低 沉,如瓮声瓮气 响度大:声音洪亮, 如震耳欲聋. 响度小:声音微弱, 如轻声细语 音色:如
清脆空
灵、脆如
银铃
3.三种乐器
种类 实例 振动部位 提高音调的 方法 增大响度的
方法
打击乐器 鼓 鼓面 使鼓皮绷紧 用力敲
弦乐器 二胡 琴弦 使琴弦紧、 短、细 用力拉
管乐器 长笛 管内空气 柱 使振动的空 气柱变短 用力吹
知识点1 音调
1. [传统文化][2023·无锡]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
“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
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B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 Hz”“512
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
相比( B )
A. 甲响度小 B. 甲音调低
C. 乙振幅大 D. 乙声速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同学们用钢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
作,如图所示。
(1)拨动钢尺,观察到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规范实验操作后,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应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大小不变,改变钢尺 ,发现钢尺伸出桌面越 ,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填“高”或“低”)。
伸出桌面的长度
短 
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知识点2 响度
4. [2023·连云港]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
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
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
音的 ,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 。
响度 
变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2024·福州期末]放烟火是中国民间古老的节日民俗活
动,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烟花升入空中绽放
出光彩,好几公里内的人都能看到。离燃放烟花点近
的人听到的声音响度 (填“大于”或“小
于”)离燃放烟花点远的人,这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
与 有关。
大于 
人与声源的距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知识点3 音色
6. [传统文化][2023·永州]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
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 A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知识点4 波形图
7. [2023·内江期中]如图所示是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C )
A. 甲、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 丙、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C. 甲、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乙、丙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图可知,甲、乙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因为波形不相同,所以音色不相同,故A错误;由图可知,丙、丁的频率和振幅都不相同,故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故B错误;由图可知,甲、丁的振动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因为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故C正确;由图可知,乙、丙的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故D错误。
【答案】C
【点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古代科技]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
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十里时,
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确定车行驶了
一里还是十里是根据鼓和镯发声有不同的( C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C
【点拨】
  人们确定车行驶了一里还是十里是根据鼓和镯发声有不同的音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航天科技]如图所示,王亚平在“天宫”弹奏古筝,分别
拨动古筝的八号弦、十三号弦,用同一设置的相机拍摄到
两弦最左摆到b处,最右摆到c处,静止时在a处。测出每
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 s,十三号弦用时4 s,则八号弦
( C )
A. 从a→c→a过程振动了1次
B. 频率为880 Hz
C. 音调比十三号弦高
D. 振幅比十三号弦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点拨】
  根据题图可知,从a→c→a过程中,八号弦振动了0.5次,故A错误;每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 s,十三号弦用时4 s,则八号弦的频率为f==440 Hz,十三号弦的频率为f'==220 Hz,八号弦音调比十三号弦高,故B错误,C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八号弦振幅比十三号弦小,故D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2024·烟台期中,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玻
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水瓶琴,并用小木棒敲击瓶
口和用嘴对着瓶口吹两种方式为同学们演奏美妙乐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敲击水瓶琴发出的乐曲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敲击时最右侧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 用不同的力对着同一瓶口吹气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D. 同学们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敲击有水的玻璃瓶时,声音是由玻璃瓶和水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敲击时,瓶内的水越少,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最右侧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用不同的力对着同一瓶口吹气时,空气柱的长度相同,但空气柱的振幅不同,所以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同学们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D正确。
【点拨】
【答案】B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近年来,短视频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某短视频软件将
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应用程序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
放,从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
声音的3倍,则此短视频中的声音与正常声音相比,音
调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传播速
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点拨】
  由题可知,声音的频率变为原来的3倍,所以频率变高,音调变高;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音调无关,所以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
变高 
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科学探究]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
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
决定对其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
的琴弦,如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
/ mm2
1 钢 40 0.5
2 钢 (a) (b)
3 钢 60 1.0
4 尼龙丝 40 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选用了编号为1、3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你认为小明 (填“能”或“不能”)得出实验结论,理由是 。
1、4 
不能 
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为了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表格中至少还需要补充的内容:(a) ,(b) 。
(4)上述实验所运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主要是 法。
60 
0.5(或40;1.0) 
控制变量
(5)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的高低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同
一根琴弦比较音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