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通过透镜看世界--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29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7通过透镜看世界--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29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4 06: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4.7通过透镜看世界
第4章 光的世界
教科版2025-2026学年 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4.7 通过透镜看世界
学习目标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包括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知道各部分的作用。
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显微镜是通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成像来放大微小物体的。
了解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包括目镜和物镜,知道不同类型望远镜的特点。
理解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望远镜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观察远处物体的。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认识到它们对人类探索世界的重要意义。
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推动作用。
情境导入
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细胞、细菌等微小生物的图片,另一组是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月球表面、遥远星系的图片。
提问:我们肉眼无法看清非常微小的物体和非常遥远的物体,但是借助什么工具可以看到呢?这些工具是如何帮助我们看清这些物体的?
引出主题:显微镜能帮助我们看清微小的物体,望远镜能帮助我们看清遥远的物体,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透镜看世界。
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筒等部分组成。
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其焦距较长,通常标有放大倍数,如 “5×”“10×” 等。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焦距较短,也标有放大倍数,如 “10×”“40×” 等。
载物台:放置被观察物体(装片)的平台,中央有通光孔,用于让光线通过。
反光镜:位于载物台下方,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作用是反射光线,使光线照亮被观察的物体。光线较暗时用凹面镜,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用于调节镜筒的高度,使物像清晰。粗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大,用于初步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小,用于使物像更清晰。
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具有支撑作用。
示意图:展示显微镜的构造示意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是通过物镜和目镜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物镜成像:被观察的微小物体放在物镜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f < u < 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镜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的位置在目镜的 1 倍焦距以内。
目镜成像:物镜所成的实像作为目镜的 “物体”,落在目镜的 1 倍焦距以内(u < f),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这个实像再次放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最终看到的像:经过两次放大后,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虚像,其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例如,物镜放大 10 倍,目镜放大 5 倍,总放大倍数就是 50 倍。
显微镜的应用
生物学研究: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科学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过程、微生物的形态等,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医学诊断:在医学上,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诊断疾病。例如,通过观察血液涂片可以诊断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如金属的晶粒、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等,为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通过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污染物颗粒等,了解环境的污染情况,为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望远镜
望远镜的构造
望远镜主要由目镜和物镜组成,不同类型的望远镜构造略有不同。
开普勒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的焦距较长,目镜的焦距较短。
伽利略望远镜:由一个凸透镜(物镜)和一个凹透镜(目镜)组成,物镜的焦距较长,目镜的焦距较短。
反射式望远镜:主要由凹面镜(代替凸透镜作为物镜)、平面镜和目镜组成,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示意图:展示开普勒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的构造示意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对比不同类型望远镜的结构特点。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
物镜成像: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 2 倍焦距以外(u > 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镜会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的位置在物镜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且靠近 1 倍焦距。
目镜成像:物镜所成的实像作为目镜的 “物体”,落在目镜的 1 倍焦距以内(u < f),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这个实像放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最终看到的像:通过开普勒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虚像(相对于物镜所成的实像),虽然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但由于视角增大,使人感觉物体被拉近了。
伽利略望远镜:
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凹透镜)对这个实像进行发散,最终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反射式望远镜:
凹面镜作为物镜,将远处物体的光线会聚,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通过平面镜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再由目镜将实像放大,成虚像。
望远镜的应用
天文观测:望远镜是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天文学家利用望远镜观察月球、行星、恒星、星系等天体,探索宇宙的奥秘。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了许多遥远星系的照片,为人类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军事领域:在军事上,望远镜用于观察敌情、侦察目标等,如狙击步枪上的瞄准镜就是一种小型望远镜。
航海和航空:在航海和航空中,望远镜用于观察远处的船只、岛屿、地标等,帮助导航和确定位置。
日常生活:普通的双筒望远镜可用于观看体育比赛、演唱会、户外观察等,方便人们看清远处的景物。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程
显微镜的发展:
17 世纪,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他用这台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红细胞等微小结构,开创了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倍甚至更高,能观察到原子、分子等更微小的结构。
望远镜的发展:
1609 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成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他用这台望远镜观察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木星的四颗卫星等,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后来,开普勒改进了望远镜,制成了开普勒望远镜。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反射式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太空望远镜等,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测范围。
透镜的组合与拓展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它们的核心是利用透镜的成像规律来放大物体或增大视角。
除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还有许多其他由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如潜望镜(结合了平面镜和透镜)、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等,它们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透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光学通信、激光技术、医学成像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课堂活动:探究显微镜的使用
活动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活动步骤: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此时眼睛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装片);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记录:画出所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细胞形态,讨论使用显微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如何快速找到物像、如何调节视野亮度等。
课堂活动:望远镜的模拟制作与观察
活动任务:利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或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小组合作制作简易望远镜,并观察远处的物体。
制作步骤(以开普勒望远镜为例):
取一个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作为物镜,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作为目镜。
将两个透镜固定在纸筒的两端,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主光轴重合)。
调整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通过目镜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观察与记录:
用制作的简易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树木、建筑物等,记录看到的像的正倒、大小情况。
对比用望远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的区别,感受望远镜增大视角的作用。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制作的简易望远镜,介绍制作过程和观察效果,师生共同评价,讨论如何改进望远镜的性能。
随堂练习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透镜,物镜的作用是成______、的____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成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望远镜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透镜,它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 “正立” 或 “倒立”)的。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和______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体越______(选填 “大” 或 “小”),但看到的视野范围越______(选填 “大” 或 “小”)。
简述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为什么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会感觉物体被拉近了?
答案
凸;倒立;放大;实;放大镜;正立;放大;虚
目镜;物镜;凸;倒立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大;小
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能帮助科学家观察微小的物体,如细胞、细菌等,推动了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望远镜能帮助天文学家观察遥远的天体,如月球、行星、星系等,为探索宇宙的奥秘提供了重要依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望远镜的物镜能将远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目镜再将这个实像放大,增大了我们观察物体的视角。视角越大,我们感觉物体离我们越近,所以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会感觉物体被拉近了。
总结
显微镜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部分组成,通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成像,能将微小物体放大,其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望远镜主要由目镜和物镜组成,不同类型的望远镜构造和成像原理略有不同,能帮助我们看清远处的物体,增大观察物体的视角。
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望远镜在天文观测、军事、航海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探索世界的不懈努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通过使用显微镜和制作简易望远镜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望远镜的作用
用来观察遥远的物体.如用望远镜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
木星的4颗卫星、太阳黑子等.
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看太阳,否则有失明的危险!
2.开普勒望远镜的构造
望远镜的种类很多,如图所示是开普勒望远镜,也是天
文爱好者常用的望远镜,它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
睛的叫作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物镜.
3.开普勒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
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
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
的口径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教材深挖
望远镜对视角的放大
在使用望远镜时,远处物体经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是缩小
的,但是它离眼睛很近,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
可以变得很大.因此望远镜主要采用将远处的物体“拉近”
的方法增大视角,从而使人看清远处物体.
典例1 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
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
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_的
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的
____(选填“虚”或“实”)像.
倒立、缩小
1倍焦距内

[解析] 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这个实像落在目镜的1倍焦距内,目镜的作用相
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的虚像.
1.显微镜的作用
观察近处很小的物体.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金属结
构、细菌等.
2.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
于一个凸透镜.显微镜的构造如图所示.
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
不见的微小物体.
4.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一般在镜头上标有“ ”字样(比如 ,即放大5倍).
教材深挖
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显微镜,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倒立”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第二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正立”是相对于第一次所成的像而言的,所以人眼通过显
微镜看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因此一般物体是倒放在载
物片上的.
辨析比较
显微镜 望远镜
作用 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 观察远处的物体
物镜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目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整体 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相对于物体) 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相对于物体)
典例2 小军同学参加了学校生物标本制作小组,使用显
微镜观察物体.显微镜的物镜是____透镜,其作用是成放
大的____像;显微镜的目镜是____透镜,其作用是成放
大的____像.




[解析]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
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
实像,使这个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再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
知识点1 望远镜
1. [2024·榆林月考]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超级月亮”这一
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如图所
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它的物镜是平面镜
B. 它的目镜是凹透镜
C. 远处景物通过物镜成缩小的像
D. 远处景物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像
(第1题)
C
1
2
3
4
5
知识点2 显微镜
2. [2024·柳州期中,多选]显微镜的结构和载玻片上细胞在视
野中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B. 反光镜利用光的反射提高视野
的亮度
C. 目镜和物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D. 将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可使像成在视野中央
(第2题)
AB
1
2
3
4
5
3. 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的成像原理,下
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A. 伽利略望远镜的镜筒比开普勒望远镜长
B. 借助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
C. 开普勒望远镜的视野较广
D. 通过伽利略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通过开普勒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
1
2
3
4
5
【点拨】
  伽利略望远镜的镜筒比开普勒望远镜的镜筒短,故A错误;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所成像都是虚像,所以借助这两个望远镜看到的都是虚像,故B正确;伽利略望远镜的视野小于开普勒望远镜,故C正确;通过伽利略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通过开普勒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故D正确。
【答案】A
1
2
3
4
5
4. 如图所示,在玻璃板上滴加水滴,水滴相当于一个 . 透镜;玻璃板下面放有一小物体,如果通过水滴看不清,可以在水滴上方放一个放大镜,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填“显微镜”或“望远镜”),水滴就相当于此光学仪器的 (填“物镜”或“目镜”),待观察物体通过水滴成倒立、 (填
“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凸 
显微镜 
物镜 
放大
1
2
3
4
5
【点拨】
  水滴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水滴起到第一
次放大物体的作用,在水滴上方放一个放大镜,可以把物
体的像二次放大,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显微镜。水滴就相当
于显微镜的物镜,物体在水滴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待观察物体通过水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
2
3
4
5
5. [教材动手做]自制望远镜。
【材料】准备两个凸透镜、两个与透镜尺寸差不多大小的
硬纸筒。已知甲凸透镜的焦距约为20 cm,直径约为5 cm;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10 cm,直径约为4 cm。
【制作】将甲凸透镜作为 镜,将乙凸透镜作
为 镜,分别将它们固定在大小两个纸筒中,如图1
所示。
物 
目 
1
2
3
4
5
【使用】将物镜对准远处的物体,不断推拉小纸筒,直到看到清晰放大的像为止。
1
2
3
4
5
【原理】如图2所示,从远处物体射到物镜上的光线是平行的,经物镜后,在焦点外距焦点很近的地方,得到物
体 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 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 在一起的,所以像位于目镜和它的焦点之间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像对于目镜来说是物体,它通过目镜所成的像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这样,当我们对着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好像是直接从这个像射来的。
倒 
缩小 
实 
重合 
放大 
虚 
1
2
3
4
5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