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测量密度--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70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3测量密度--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70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4 06: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6.3测量密度
第6章 质量与密度
教科版2025-2026学年 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6.3 测量密度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和公式,明确测量密度的原理是 ρ=m/V。
熟练掌握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量不同状态(固体、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技能。
学会分析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能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
了解测量密度的特殊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通过多次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实验精神,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复习回顾
密度的公式:ρ=m/V,其中 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使用时要遵循 “放、调、称、读、收” 的步骤。
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提问:要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测量密度。
测量密度的原理
测量密度的依据是密度公式 ρ=m/V,只要用合适的工具测出物体的质量 m 和体积 V,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说明:对于不同状态的物质(固体、液体),测量质量和体积的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测量固体的密度
形状规则的固体(以正方体铁块为例)
实验目的:测量形状规则的正方体铁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盒、刻度尺、正方体铁块。
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 m,并记录。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正方体铁块的棱长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根据正方体体积公式 V=a ,计算出铁块的体积 V。
根据密度公式 ρ=m/V,计算出铁块的密度。
数据记录与计算:
铁块的质量 m/g
铁块的棱长 a/cm
铁块的体积 V/cm
铁块的密度 ρ/(g cm )
79
2.0
8.0
9.875
注意事项:
测量棱长时,要在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测量误差。
天平测量前要调平,测量时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形状不规则且不溶于水的固体(以石块为例)
实验目的:测量形状不规则且不溶于水的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盒、量筒、水、细线、石块。
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 m,并记录。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 。
用细线系住石块,将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使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V 。
计算石块的体积 V=V -V 。
根据密度公式 ρ=m/V,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数据记录与计算:
石块的质量 m/g
水的体积 V /cm
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V /cm
石块的体积 V/cm
石块的密度 ρ/(g cm )
50
40
60
20
2.5
注意事项:
量筒中倒入的水要 “适量”,即能完全浸没石块,且石块放入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石块要缓慢放入量筒中,避免水溅出,若有水溅出,会导致测量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形状不规则且溶于水的固体(以白糖为例)
实验目的:测量形状不规则且溶于水的白糖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盒、量筒、细沙(或面粉)、白糖。
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白糖的质量 m,并记录。
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细沙,摇平后记下细沙的体积 V 。
将白糖放入量筒中,与细沙充分混合均匀,摇平后记下白糖和细沙的总体积 V 。
计算白糖的体积 V=V -V 。
根据密度公式 ρ=m/V,计算出白糖的密度。
数据记录与计算:
白糖的质量 m/g
细沙的体积 V /cm
白糖和细沙的总体积 V /cm
白糖的体积 V/cm
白糖的密度 ρ/(g cm )
30
50
70
20
1.5
注意事项:
细沙要干燥,且与白糖混合均匀,摇平后再读数,确保体积测量准确。
选择的细沙颗粒要小,这样测量的体积更准确。
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盒、烧杯、量筒、盐水。
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 ,并记录。
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m ,并记录。
计算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m -m 。
根据密度公式 ρ=m/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数据记录与计算: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 /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cm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m /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g
盐水的密度 ρ/(g cm )
180
100
75
105
1.05
注意事项:
向量筒中倒盐水时,要尽量倒干净,但不要用力摇晃烧杯,以免盐水溅出。
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此方法可以避免因烧杯壁沾有液体而导致的体积测量误差。
测量密度的误差分析
测量固体密度时的误差分析
测量结果偏大的情况:
测体积时,石块放入量筒中导致水溅出,测得的体积 V 偏小,根据 ρ=m/V,密度 ρ 偏大。
砝码生锈,砝码的实际质量大于标注质量,测得的质量 m 偏大,密度 ρ 偏大。
测量结果偏小的情况:
测质量时,天平未调平,指针偏右就开始测量,测得的质量 m 偏小,密度 ρ 偏小。
测体积时,石块未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得的体积 V 偏小(实际体积更大),计算出的密度 ρ 偏小。
测量液体密度时的误差分析
测量结果偏大的情况:
向量筒中倒液体时,未倒尽,烧杯中剩余液体偏多,测得的液体质量 m 偏小,而体积 V 测量准确,根据 ρ=m/V,密度 ρ 偏小(此处原分析有误,修正:未倒尽时,m 测量值是倒出的质量,若剩余多,则 m 偏小,V 准确,ρ 偏小)。
读数时,俯视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测得的体积 V 偏小,质量 m 测量准确,密度 ρ 偏大。
测量结果偏小的情况:
读数时,仰视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测得的体积 V 偏大,质量 m 测量准确,密度 ρ 偏小。
天平使用前,游码未归零,测得的质量 m 偏大,体积 V 准确,密度 ρ 偏大(此处原分析有误,修正:游码未归零,测量的 m 和 m 都偏大,差值 m 不变,对结果无影响)。
测量密度的特殊方法
没有量筒,只有天平 —— 测液体密度(以测酱油密度为例)
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 。
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 ,根据 V 水 =(m -m )/ρ 水,算出烧杯的容积 V=V 水。
将烧杯中的水倒出,擦干后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 m 。
酱油的质量 m=m -m ,酱油的体积 V 酱油 = V=V 水。
根据 ρ 酱油 =(m -m )/(m -m )×ρ 水,算出酱油的密度。
原理:利用同一容器的容积不变,即水的体积等于酱油的体积。
没有天平,只有量筒 —— 测固体密度(以测木块密度为例,已知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 。
将木块放入量筒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记下水和木块的总体积 V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 V -V 。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 G=F 浮 =ρ 水 gV 排,所以木块的质量 m=ρ 水 V 排 =ρ 水 (V -V )。
用细针将木块完全压入水中,记下水和木块的总体积 V ,木块的体积 V=V -V 。
根据 ρ=m/V=ρ 水 (V -V )/(V -V ),算出木块的密度。
原理:利用漂浮条件求出物体的质量,再测出物体的体积,进而算出密度。
微小物体密度的测量(以测一粒米的密度为例)
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 50 粒米的总质量 m,算出一粒米的质量 m =m/50。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 。
将 50 粒米放入量筒中,记下水和米的总体积 V ,算出 50 粒米的总体积 V=V -V ,一粒米的体积 V =V/50。
根据 ρ=m /V ,算出一粒米的密度。
原理:累积法,通过测量多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质量和总体积,再算出单个物体的密度,减小测量误差。
课堂活动:测量未知固体的密度
活动任务:小组合作,测量老师提供的未知固体(如塑料块、陶瓷片)的密度,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分析可能产生的误差。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盒、量筒、水、细线、未知固体。
活动要求:
先判断固体的形状是否规则、是否溶于水,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认真记录数据。
计算出密度后,与其他小组交流结果,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过程、数据记录、计算结果及误差分析,老师进行点评。
随堂练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______。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时,先测出金属块的______,再测出金属块的______,最后用公式计算出密度。
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时,通常采用______法,即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V ,再将固体放入量筒中,记下体积 V ,则固体的体积 V=______。
某同学测量一块矿石的密度,用天平测得矿石的质量为 54g,用量筒测得矿石的体积为 20cm ,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g/cm ,合______kg/m 。
测量液体密度时,若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体积,这样测得的密度会______(选填 “偏大”“偏小” 或 “不变”),原因是______。
答案
ρ=m/V
质量;体积
排水;V -V
2.7;2.7×10
偏大;烧杯壁上会沾有部分液体,导致量筒中测得的液体体积偏小,根据 ρ=m/V,质量测量准确,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总结
测量密度的原理是 ρ=m/V,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用刻度尺测体积;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用量筒排水法测体积(溶于水的固体用替代法)。
测量液体密度时,采用 “剩余法” 可以减小误差,即先测总质量,倒出部分液体后测剩余质量,两者差值为倒出液体的质量,量筒测倒出液体的体积。
要学会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采取措施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对于特殊情况(没有天平或量筒、微小物体),可以采用相应的特殊方法测量密度,体现了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灵活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用途:测量液体体积的量器,也能用来测量固体的体积.
2.标度
(1)单位:量筒上的标度单位一般是 (毫升).
; ;
.
(2)分度值:量筒上相邻两条刻度线示数的差值为量筒的
分度值(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3)最大测量值(量程):量筒最上面的刻度所对应的
数值.
3.使用方法
(1)会选:在测量前应认清量筒的标度单位、量程和
分度值,根据被测物体的体积和测量精确度的要求选择
合适的量筒.
(2)会放: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将
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
(3)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液面相平.量
筒内的液面大多是凹液面(如水、煤油的液面),但也
有液面是凸液面(如水银的液面).在读数时,视线应和
液体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读出液体
的体积(不估读),如图甲、乙所示.
(4)会记:记录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特别提醒
量筒读数时不能“仰视”与“俯视”的原因
典例1 [ 长春期末 ] 为了较准确地测出 水的体
积,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最合适的是( )
C
A.量程,分度值
B.量程,分度值
C.量程,分度值
D.量程,分度值
[解析] 量程为的量筒太小,不能一次测量
水,量程为和的量筒,能一次测量
水,但分度值较大,测量不够精确,故C最合适.
4.测量固体的体积
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出固体的相关
数据,然后利用体积公式算出体积,如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
可分三种情况.
(1)不溶于水且在水中会沉底的固体
排 水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溢 水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 水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固体放入容器中,加水到标记处
(使固体浸没),如图甲;
②取出固体,用量筒加水到标记处,
如图乙;
③量筒倒出的水的体积就是被测固体
的体积
(2)不溶于水且在水中会漂浮的固体
坠 沉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 压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中会溶解的固体
埋 沙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2 [ 临沂期末 ] 如图甲、乙所示,是
小明同学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的情形,
所测量石块的体积为____ ,若乙图读数正
确,甲图读数时俯视,则测得的小石块的体积
偏____(选填“大”或“小”).
10

[解析] 由题图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 ,水和
小石块的总体积 ,则小石块的体积
.若甲图
读数时俯视,读出的 偏大,会造成测得的小石块的体
积 偏小.
1.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 思路
实验 过程
实验 过程
交流 反思
交流 反思
特别提醒
不测液体密度,只测液体质量时,应先测空容器的质量,
后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如果测液体的密度,在测液
体的质量时,应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倒出部分液
体后再测容器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典例3 [ 云南中考 ] 妈妈制作了一杯奶茶,小明想知
道奶茶的密度,他将奶茶带到实验室进行了测量.
(1)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_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
左端的__________处,当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甲
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
的中央刻度线.
水平
零刻度线

(2)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适量奶茶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奶茶和烧杯
的质量 ;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奶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测出
奶茶的体积____ ;
③用托盘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奶茶的质量,如图丙所示,
则______ .
80
104.2
[解析] 由图乙可知量筒中奶茶的体积
,由图丙可知,烧杯和剩余奶茶的
质量 .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奶茶的密度_____ .
1.05
[解析] 由步骤①③可知,倒入量筒中奶茶的质量
,故奶茶的密度
.
(4)在步骤②中,有少量的奶茶附着在量筒液面上方的
内壁上,测得的奶茶密度比真实值____(选填“大”或
“小”),烧杯中剩余奶茶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不变
[解析] 在步骤②中,少量奶茶附着在量筒液面上方内壁
上,造成奶茶体积的测量值 偏小,质量的测量值准确,
由可知,测得的 偏大.
2.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 思路
实验 过程
实验 过程
交流 反思
典例4 [ 哈尔滨模拟 ] 小京测量金
属块的密度时,先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
的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天平平衡后,右
54
20
2.7
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
属块的质量为____ .再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
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
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 .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
.
[解析] 由图甲知,金属块的质量 .
图乙中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为 ,则金属块的体积
.该金属块的密度
.
3.实验拓展:特殊方法测小石块密度
(1)有天平无砝码
实验 思路
实验 过程
实验 过程
交流 反思
(2)有天平无量筒
实验 思路
实验 过程
(3)有量筒无天平(曹冲称象法)
实验 思路
实验 过程 ①如图所示,将石块放入烧杯内,然后使烧杯漂
浮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用笔在水槽上标记出此时
水槽内液面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过程
交流 反思
知识点1 量筒的使用与读数
1. [2024·扬州月考]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情况如
图所示,则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填“甲”“乙”或
“丙”),水的体积为 mL;如果按甲的方式读数那
么结果会 。
乙 
42 
偏大 
1
2
3
4
5
6
7
8
知识点2 测量固体的密度
2. [2023·东营]在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 应该先测小石块的体积,再测它的质量
C. 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时,小石块应放在右盘
D. 小石块浸没到量筒的水中,表面附有气泡,测得的密度
偏小
D
1
2
3
4
5
6
7
8
3. [2023·北京]小强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土豆的密度,由于土豆太大,不能放入量筒中,他将土豆切下来一小块进行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使横梁水平平衡。
右 
1
2
3
4
5
6
7
8
(2)将土豆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土豆的质量为 g。
(3)用量筒测出土豆的体积为40 cm3。
(4)该土豆的密度为 g/cm3。
42.4 
1.06 
1
2
3
4
5
6
7
8
知识点3 测量液体的密度
4. [2023·武汉期末]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
的实验计划:
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测出烧杯和倒入盐水的总质量;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量筒中剩余盐水的体积;
⑤将量筒中一部分盐水倒入烧杯中;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B )
A. ①②④③⑤⑥ B. ①③⑤④②⑥
C. ⑤③①④②⑥ D. ②④⑤①③⑥
B
1
2
3
4
5
6
7
8
5. [2023·绵阳]菜籽油是人们的主要食用油,不溶于水。请帮
助小绵同学测定菜籽油密度。
  
(1)初步判断菜籽油密度与水密度的大小关系。向水中滴入几滴菜籽油,菜籽油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小绵据此判断菜籽油的密度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的密度。
小于 
1
2
3
4
5
6
7
8
(2)测定菜籽油密度。进行如下操作: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放到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用托盘天平测得装有菜籽油的烧杯总质量m0=63 g;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菜籽油倒入量筒中,油面位置如图甲所示;
④再将装有剩余菜籽油的烧杯置于托盘天平左盘,横梁平衡后,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中的菜籽油质量m= g;
⑤测得菜籽油密度ρ= ×103 kg/m3。
36 
0.9 
1
2
3
4
5
6
7
8
【点拨】
  (1)菜籽油最终漂浮在水面上,说明菜籽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2)④由图乙可知,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游码对应的刻度为2 g,则烧杯和剩余菜籽油的总质量m0'=20 g+5 g+2 g=27 g;则倒入量筒中的菜籽油质量m=m0-m0'=63 g-27 g=36 g;⑤由操作③可得,量筒中菜籽油的体积V油=40 mL=40 cm3,测得菜籽油密度ρ===0.9 g/cm3=0.9×103 kg/m3。 
1
2
3
4
5
6
7
8
6. [科学探究][2023·南充]小明同学利用以下器材设计甲和乙
两种方案测量金属球的密度,按图所示完成以下步骤。
方案甲 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质量和体积均不
计,不吸水)
(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0”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1
2
3
4
5
6
7
8
(2)接着他按如图A所示的方法来称量金属球的质量,其中有两个错误:①用手拿取砝码;②

(3)改正错误后,正确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如图B和
图C所示,密度的测量值是 g/cm3。
7.2 
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
反了 
1
2
3
4
5
6
7
8
方案乙 器材:电子秤、溢水杯、水
①用电子秤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如图D所示。
②将金属球放入溢水杯中,然后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测出总质量,如图E所示。
③缓慢取出金属球,再向溢水杯中补满水,测出此时总质量,如图F所示。
1
2
3
4
5
6
7
8
(4)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是 g/cm3,实验中取出金属球时会带出一些水,则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评估:在所有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小明同学发现两种方案测量结果依然有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
7.5 
不变
电子秤测量的体积比量筒测量的体积更精确
1
2
3
4
5
6
7
8
【点拨】
  (2)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后,物体放在左盘,游码放在右盘,用镊子拿砝码。(3)方案甲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金属球的质量m=50 g+20 g+2 g=72 g;由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 mL,水的体积V1=20 mL,水和金属球的体积V2=30 mL,则金属球体积V=V2-V1=30 mL-20 mL=10 mL=10 cm3,金属球的密度ρ===7.2 g/cm3。
1
2
3
4
5
6
7
8
(4)排开水的质量m排=72.0 g+35.6 g-98.0 g=9.6 g,
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9.6 cm3,金属球的
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即V球=V排水=9.6 cm3,金属
球密度ρ球===7.5 g/cm3;实验中取出金属球
时会带出一些水,再往溢水杯中加满水,总质量不变,
排开水的质量不变,则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将不变。
(5)产生差异的原因是电子秤测量的体积比量筒测量的体
积更精确。
1
2
3
4
5
6
7
8
7. 老师布置班级小组同学自己配置盐水,然后尝试用多种方
法测量盐水的密度。
其中一种方法:用天平设计一架测量盐水密度的密度秤,
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取20 mL的水和盐水装入其中,放
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天平已调节平衡,游码归零),仅通
过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然后根据游码位置就能知道
盐水密度。
1
2
3
4
5
6
7
8
(1)使用这架盐水密度秤时,天平左盘烧杯中应该倒入 . (填“水”或“盐水”)。
(2)若使用时,盐水密度秤如图所示,则盐水密度是 . g/cm3,这个密度秤的量程是 g/cm3,若要提高量程,则可以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取体积 (填“大”或
“小”)一些的盐水。
盐水 
1.15 
1.0~1.25
减小液体的体积
大 
1
2
3
4
5
6
7
8
【点拨】
  (1)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取20 mL的水和盐水装入其中,盐水的质量较大;使用这架盐水密度秤时,仅通过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以,天平左盘烧杯中应该倒入盐水。(2)由题意可知,盐水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结合密度公式得m盐水=m水+m游码=ρ水V水+m游码=1.0 g/cm3×20 cm3+3 g=23 g,则盐水密度ρ===1.15 g/cm3;游码的示数为0时,液体的密度为1.0 g/cm3,游码的示数为5 g时,液体的密度为1.25 g/cm3,这个密度秤的量程为1.0~1.25 g/cm3;若要提高量程,则可以减小液体的体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取体积大一些的盐水。
1
2
3
4
5
6
7
8
8. [特殊装置测密度][2023·包头]小聪利用注射器、天平(带砝码)测量酒精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右 
1
2
3
4
5
6
7
8
(2)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酒精,体积如图乙所示,为 mL。将装有酒精的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测得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为28 g。
10 
1
2
3
4
5
6
7
8
(3)用注射器继续抽取酒精至20 mL处,再将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测得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为 g,测得酒精的密度为 g/cm3。
35.8 
0.78 
1
2
3
4
5
6
7
8
(4)若第2次使用注射器抽取的酒精中混有气泡,则测得的酒精密度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开放性试题】本实验使用注射器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偏小 
取样准确
(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