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每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每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21:5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基础过关]
读“我国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1~2题。
1.该植被是 (  )
A.高山草甸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荒漠 D.草原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 (  )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沙尘暴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各河流 (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4.2012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
A.斑点状荒漠化圈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西北地区荒漠化日趋严重,与其干旱的环境和人口增长有很大关联。据此完成5~6题。
5.目前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制约,分布各具特色,下列关
于荒漠化土地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
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C.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
D.内流河的上游和冲积扇上部
6.造成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过度农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工矿开发和居民点道路建设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7~8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 560
2 100
2 460
7.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8.为了防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9.读“我国西北某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历史名城湮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城附近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2)该地区的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该地区发展了水稻种植业,为解决耕地用水不足问题,在a处上游筑坝修水库,那么对该流域生态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后果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失。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发展______________等第三产业;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要发展____________型农业,同时可推广______、______等灌溉技术。
(3)为防止沙漠的扩展,在做好退耕还牧、退耕还林的同时,必须要做到“退人”,如可以将零星分布的聚落居民迁入a地,加速a地的城镇化。这一举措对该区域的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能力提升]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据此完成10~12题。
10.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1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2.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13~14题。
13.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
A.从下游向中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中上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14.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
A.中上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中上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15.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人口—生活能源—荒漠化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使关联图成立。
①耕地生产力下降 ②草场退化 ③平均收入减少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为缓解该地区生活能源不足的问题,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区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等。
(3)针对图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请你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至少答四点)
(4)我国的“能源输送大动脉”______________工程经过了该地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工程对此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
[案例探究]
16.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米的特殊天气现
象。图A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B表示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读图A、图B,完成下列问题。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__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__平原。
(3)说明图A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4)指出图B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答案
1.D 2.C [第1题,内蒙古、西藏是我国的传统牧区,草原植被分布较广。第2题,
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草原地区出现了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现象。]
3.B 4.A [第3题,图示地区荒漠化扩大较快,该地处于干旱区,降水稀少;河流
短小,发源于山区,其流量受气温变化影响,夏季流量大,且由上游至下游方向递减,流量较小,侵蚀作用较弱。第4题,结合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及省界状况分析,该地位于甘肃祁连山麓河西走廊地带,B、C、D三项都可见到,A项不可见,因该地为内陆河和山麓的冲积扇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会造成固定沙丘活化。斑点状荒漠化圈主要分布于半干旱平坦草原地区的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5.D 6.C [在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例如中
上游绿洲超量利用地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得河流下游或者扇缘绿洲植被缺乏水源而生长衰退,加上过度樵采破坏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7.D [我国气候虽有变化,但幅度不大。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毁林严重,易造成水土流
失,但不至于出现土地沙漠化。]
8.C [沙尘暴和土地沙化的发生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引起的。
因此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减轻生态环境压力。C项说法正确。]
9.(1)该地区水量减少,河流退缩,因水源干涸而废弃 风力侵蚀 (2)冰川融水 地下
水 水库以下流域 楔形绿洲 旅游业 节水 喷灌 滴灌 (3)①可以切实做好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工作;②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③可以提高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解析 从图中古城遗址处于沙漠腹地,且通向古城的古河道消失,只剩下遗址的现象可知:古城的消失与河道干涸、水源枯竭有关;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川融水,由于河川径流量少,上游建水库拦水会引起下游水量减少或短缺,进而使下游绿洲因缺水而废弃。所以,当地的产业活动一切都要围绕节水做文章,如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退耕还林、退耕还牧,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数量,减轻环境承载压力等。
10.D 11.B 12.B [第10题,应认真分析各地区荒漠化现象形成的原因: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是以风蚀为主的沙漠化,黄土高原以水蚀为主,云贵高原出现石漠化。第11题,注意分析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异同点,黄土高原以黄土为主,土质疏松,而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这正是二者不同之处。第12题,江南丘陵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之后红壤裸露,因而主要是水蚀作用产生的。]
13.A 14.D [第13题,塔里木河沿岸有很多绿洲,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多,
导致下游地区断流加剧、植被缺水而不能生存,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从下游向中上游方向迁移;第14题,可用排除法。A方案忽略了下游地区的用水,好似“鸵鸟逃命——顾头不顾尾”,会加剧下游荒漠化;B方案无疑是“杀鸡取卵”,暂时地增加河流补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方案没考虑到上游和冲积扇地区的用水,舍弃原本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刻意照顾下游地区;D方案上、中、下游都能够均衡利用河水,共同发展。]
15.(1)③ ② ①
(2)太阳能 风能
(3)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③退耕还林、还草;④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人工种草,制定合理的载畜量;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管理;⑦消除贫困,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任答四点)
(4)西气东输 ①促使地方能源气化,改善大气环境;②利用秸秆、畜粪还田,提高土壤肥力;③缓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荒漠化问题等。
解析 西部地区由于农村缺乏生活用能而过度樵采是造成西北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西北能源问题的措施之一就是开发新能源,适合西部地区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西气东输对解决西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了积极意义。
16.(1)塔里木 柴达木
(2)准噶尔 黄土 华北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 原因:(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解析 第(1)(2)题,考查读图能力以及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图中给出了沙尘暴的活动路径及强沙尘暴的多发地区两个条件,因此结合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重要地形区),很容易作答。第(3)题,由图A可知强沙尘暴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西部。这些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距海远,再加上地形重重阻挡,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地表干旱缺水,为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在多风的季节极易形成沙尘暴。第(4)题,观察图B可知,在一年中沙尘暴集中分布在2、3、4、5四个月,即冬末和春季。在这段时间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气温上升,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表更加干旱缺水,沙粒之间黏结力减弱,致使表土疏松,再加上该段时间气温变化较快,冷锋活动频繁,大风天气较多,故沙尘暴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