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每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每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8 21:5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基础过关]
下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分是戈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 (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环境高度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追求生态文明与人地和谐
3.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 (  )
①休养生息,永续利用 ②人定胜天,世界主宰 ③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4.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图表达的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
境质量)为 (  )
5.以下反映了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是 (  )
A.伦敦烟雾事件 B.渤海伏季休渔
C.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 D.赤潮的发生
6.下列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是 (  )
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
B.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7.下列行为中可以提高环境质量的是 (  )
A.垃圾集中填埋或焚烧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
C.用菜篮或布袋买菜
D.大规模围垦洞庭湖
8.当前,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是 (  )
A.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
B.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
C.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
D.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采
9.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人口曲线呈__________趋势。
(2)资源曲线呈__________趋势。
(3)污染曲线呈__________趋势。
(4)三条曲线的发展趋势,说明当前世界上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保持适度人口规模,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等,我们必须走__________道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0~12题。
①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
②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
③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
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0.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材料②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人类对自然的________态度 (  )
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
12.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材料______描述的文明时期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你认为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  )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群体带来灾难
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14.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列叙述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
A.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B.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
C.科技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D.在空调房里使用电动跑步机进行健身活动
15.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曾几何时,人类开山填海、围湖造田、在水源极缺的沙漠中植树造林等种种做法被视为“征服自然”的“雄伟壮举”。然而,实践证明,这些做法留下了诸多恶果,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急剧恶化,甚至到了惊人的地步。
目前,“生态修复”概念正步入公众视野,它是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检讨自我的事后弥补行为。近年来,不少地方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措施,立足于生态的自然修复,以化解生态危机,给大自然提供一个“疗伤”的机会。
(1)上述两段材料体现了人类与环境怎样的关系?
(2)你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有何认识?
[案例探究]
1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
1.B 2.C [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耕活动,当然,部分地区仍有狩猎活动,但是总体而言,已进入农业文明阶段。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人们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征服自然的思想形成在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是盛行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采猎文明时期的思想。由于认识水平较低,农业文明阶段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萌芽,但是还没有达到追求生态文明的境界。]
3.C [①反映的是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②反映的是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③反映的是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根据人地关系的发展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选C。]
4.D [发达国家在发展的早期,只顾经济的发展而不顾环境,所以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此阶段环境质量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后期经过对环境的整治,所以环境又有所好转。]
5.B [A、D两项均是由人类排放过多废气、废水而导致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等生态问题;实行伏季休渔制度有利于鱼类的再生,符合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
6.C [超载放牧会造成草原退化;山地丘陵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但不能严禁砍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A、B、D都不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要求。]
7.C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垃圾集中填埋或焚烧会影响地下水或空气的质量;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大规模围垦洞庭湖,会造成对湿地的破坏。]
8.B [南极洲资源非常丰富,但其环境效益相对于经济效益来说更为重要。并且南极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但是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是必要的,便于人类更广泛地认识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环境。]
9.(1)上升 (2)下降 (3)上升
(4)人口增长快、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5)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
10.C 11.C 12.A [第10题,四则文字依次描述了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第11题,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第12题,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后工业文明时期。]
13.D [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这两个选项体现了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的思想,人类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人类活动尊重客观规律,合理、适度、有效的改造自然,也会对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甚至促进的作用。人类与环境之间应是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所以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14.D [由题干低碳经济的理念可以看出,在空调房里健身,耗费的能源多,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15.(1)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2)应了解、尊重自然规律,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科学、适度地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解析 第(1)题,第一段材料反映的是人类与环境关系发展的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第二段材料中的“生态修复”说明了人类开始理智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第(2)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应围绕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展开分析,或者说明人类无视自然、征服自然的危害也是可以的。
16.(1)土地 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解析 由题图可知,第(1)题,A是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对农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地资源。第(2)题,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和劳动力、资本所占比重下降,科学技术的影响力增强。第(3)题,工业文明时期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开发资源的速度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第(4)题,环境文明时代,人类开始谋求人地协调,在这一时期经济、生态、科学技术协调发展。结合教材知识和提取图中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