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情景导入
当站在2012年的门槛上回望过去十年的时候,我们
既为取得的成就感到振奋,同时也为我们共同的家
园——地球感到忧虑。下面两幅图片,一幅是海明
威笔下的乞力马扎罗山,她的雪冠正在消失;另一幅是雄踞于尼罗河畔5000多年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如今已变得“弱不禁风”,“似乎你在边上挤它一下,就会像雪花膏一样剥落。”
【思考】 这两幅图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什么?除了这些环境问题之外,你还能想到哪
些环境问题?
【提示】 第一幅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第
二幅图反映的是酸雨污染。除了这些,环境问
题还包括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
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目标定位
1.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分类,明确产生环境问题的因素。
2.了解产生次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因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而引起
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变化,以及
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_________影响。
(2)分类
①原生环境问题: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
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②次生环境问题:由_____________造成的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___________两类。自然变化人类活动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不良自然环境本身变化人为因素生态破坏思考
1.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提示】 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从环境中过度索取资源,使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到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
___________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
代品的_________速度。
(2)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__________
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_______能力。
索取资源废弃物自净再生思考
2.环境问题的实旨是什么?其出路何在?
【提示】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
发展问题而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
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
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造
成人类目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环境污染
(1)全球气候变暖:地球____________和地表温度的上升。
(2)酸雨污染:酸雨指pH值小于______的大气降
水。
低层大气5.6(3)臭氧层破坏:_______上空,形成了“臭氧层空洞”。
图表导读
读教材图1-2-10 “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区”,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有哪些?造成酸雨的物质是什么?
(2)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
南极提示:(1)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中国东南沿海,北美东部和巴西东南部。形成酸雨的物质主要是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2)这些地区工业发达,酸性物质排放多,并且降水量比较大,容易形成酸雨。
2.生态破坏
(1)生物物种锐减:由于人类对野生生物的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的污染和破
坏,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已经或濒临
灭绝。
(2)水土流失:人类大规模地破坏_______,使全世界的水土流失异常严重。滥砍乱杀生态环境森林(3)土地荒漠化:多数是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的,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的问题尤为严重。
干旱半干旱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以将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1.原生环境问题
也称第一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洪涝、干旱、海啸等自然现象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水土中缺少化学元素造成地方病等。2.次生环境问题
也称第二环境问题,指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指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两类。
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排出的废弃物和剩余能量进入环境,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对人类不利的影响。生态破坏指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例如,人类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大量开垦土地,造成自然植被减少,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锐减等。
【高效记忆】 图示法记忆环境问题的分类
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长江口附近水质恶化
B.河套平原地区出现盐碱化
C.塔里木盆地形成荒漠
D.呼伦贝尔草原草场退化
【解析】 长江口附近水质恶化是人类活动排
放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造成的;河套
平原地区的盐碱化则是由于人类大水漫灌等不
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干旱、
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水分蒸发,盐
分在地表富集造成的;呼伦贝尔草原由于过度
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答案】 C
1.环境污染的原因、后果及解决措施2.生态破坏的原因、后果及解决措施
【拓展延伸】 酸雨主要是由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这些酸性气体随大气降水降落,形成酸雨。因此,酸雨
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虽然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出现酸雨的范围在日益扩大。目前,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在北美东部和加
拿大南部酸雨也很严重,酸雨还席卷了包括印
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因此,酸雨是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现象。欧洲、北美和中国是世界酸雨的主要分布区。
酸雨被称作“空中死神”,危害极大,可以使湖泊、河流等水体酸化,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使土壤酸度增加,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还可以腐蚀建筑物等。
(2012·山师附中模拟)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所示的环境问题依次是( )A.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
B.酸雨危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森林锐减
C.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水体污染
D.森林锐减、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危害
(2)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南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4)防治酸雨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及采取措施。第(1)题,甲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应属森林锐减;乙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酸雨;丁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流下游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体污染。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森林锐减,森林锐减不仅直接导致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增多,还直接造成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第(3)题,南方水土流失严重是由于南方低山丘陵多,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径流量大,再加上人为植被的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第(4)题,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所致,因此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综合利用等。
【答案】 (1)C (2)森林锐减
(3)山区面积广,地形坡度较大;降水丰富,暴
雨集中;植被破坏(毁林开荒)。
(4)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
一、教材P11思考
1.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之所以出现这两种情况,主要由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等造成的。2.如人类为了获取大量木材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破坏、气候恶化、水土流失等。
二、教材P12思考
1.原因主要有火山爆发、生物呼吸、工业和交通燃烧矿物能源、森林破坏、农业活动等。可归纳为两类: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节约用电、尽量乘坐公交车等。
三、教材P17思考
1.制定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标,税收调节温室气体的排放,建设节能建筑,采用绿色能源等。
2.鼓励公民少开私家车等。
四、教材P17复习题
1.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以及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这些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因可归纳如下表:
2.本节所介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它们的表现类型如下图所示:
3.当地环境问题,如河流污染、沙尘暴、赤潮、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
染等。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