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2 数 轴
第一章 有理数
【2024新教材】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一页:标题页
1.2 数轴
—— 认识数轴及其应用
(右下角添加授课教师姓名及日期:2025 年 7 月 30 日)
第二页: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位置,比如温度计上的刻度表示温度,直尺上的刻度表示长度。那么,能不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呢?如果可以,这样的直线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轴。
第三页:数轴的定义
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
原点: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正方向: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单位长度: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
第四页:数轴的画法
画数轴的步骤:
画直线:画一条水平的直线(也可以是竖直的直线)。
定原点:在直线上选取一点作为原点,用点\(O\)表示,并在原点处标上\(0\)。
规定正方向:通常向右为正方向,在直线的右端画上箭头表示。
选单位长度: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
注意:单位长度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变。
第五页: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几个单位长度,就表示正几。
例如:表示\(3\)的点在原点右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
负数: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几个单位长度,就表示负几。
例如:表示\(-2\)的点在原点左边,距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
0:用原点表示。
实例:
在数轴上表示出\(4\),\(-1.5\),\(0\),\(\frac{1}{2}\),\(-3\)。
步骤:先画出数轴,找到原点,然后根据各数的特点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并标注。
第六页: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还可以表示无理数(如\(\pi\)),但我们目前只研究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数轴上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边,,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左边,原点表示\(0\)。
第七页: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规则: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具体表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在数轴上位置靠右的数更大。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在数轴上位置靠左的数更小(即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实例:
在数轴上表示出\(-3\),\(2\),\(-1\),\(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为:\(-3\),\(-1\),\(0\),\(2\)。
所以,\(-3 < -1 < 0 < 2\)。
第八页:例题解析(一)
例题 1: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5\),\(-3\),\(0\),\(2.5\),\(-4.5\),\(\frac{3}{2}\)。
解:(1)画出一条水平直线,确定原点\(O\),标上\(0\)。
(2)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画上箭头。
(3)选取适当的单位长度(如\(1\)个单位长度表示\(1\))。
(4)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
\(5\)在原点右边\(5\)个单位长度处。
\(-3\)在原点左边\(3\)个单位长度处。
\(0\)在原点处。
\(2.5\)在原点右边\(2.5\)个单位长度处。
\(-4.5\)在原点左边\(4.5\)个单位长度处。
\(\frac{3}{2}=1.5\)在原点右边\(1.5\)个单位长度处。
第九页:例题解析(二)
例题 2:利用数轴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2\)和\(3\);(2)\(-1.5\)和\(-4\);(3)\(0\)和\(-1\)。
解:(1)在数轴上,\(-2\)在原点左边,\(3\)在原点右边,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所以\(-2 < 3\)。
(2)在数轴上,\(-1.5\)在\(-4\)的右边,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所以\(-1.5 > -4\)。
(3)在数轴上,\(0\)在\(-1\)的右边,所以\(0 > -1\)。
第十页:课堂练习
填空题:
数轴的三要素是______、、。
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在原点的______边,距离原点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7\)的点在原点的______边,距离原点______个单位长度。
比较大小:\(-3\)\(-1\);\(0\)\(-2\);\(4\)______\(6\)。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轴上的原点表示\(0\),原点左边的数表示正数,右边的数表示负数 B.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 C. 数轴上表示\(-2\)的点与表示\(2\)的点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 D.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3\) B. \(-3\) C. \(3\)或\(-3\) D. 无法确定
第十一页:课堂小结
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三要素缺一不可。
数轴的画法:按画直线、定原点、规定正方向、选单位长度的步骤进行。
有理数与数轴的关系: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第十二页:作业布置
教材第 XX 页习题 1.2 第 1、2、3 题。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4\),\(1.5\),\(0\),\(-2.5\),\(3\),\(-\frac{1}{2}\)。
利用数轴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5\)和\(-1\);(2)\(2\)和\(-3\);(3)\(0\)和\(5\)。
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5\),则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能准确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会判断一个命题及它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掌握证明命题真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命题、逆命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探究互逆定理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题真假的判断。
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
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简单的命题,如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提问:能否交换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新的命题?新命题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互逆命题
给出互逆命题的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举例说明:如原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写出 3 - 5 个命题,并交换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命题真假的判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以刚才的命题为例,分析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如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是假命题,因为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还可能是锐角或钝角等。
让学生自己判断之前小组讨论中写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逆定理
给出互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举例说明: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互逆定理。
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才有逆定理。
(三)例题讲解(15 分钟)
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如果 a = 0,那么 ab = 0。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分析:
(1)逆命题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这是假命题,因为当 b = 0 时,ab = 0,a 不一定为 0。
(2)逆命题为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假命题,因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
(3)逆命题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真命题,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 2:证明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是真命题。
分析: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 中,∠B = ∠C。
求证:AB = AC。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
在△ABD 和△ACD 中,
∠B = ∠C,
∠BAD = ∠CAD,
AD = AD(公共边),
所以△ABD≌△ACD(AAS)。
所以 AB = AC。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 x = 2,那么 x = 4。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对顶角相等。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2)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3)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4)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强调: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课本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判断命题真假时要说明理由。
拓展作业:收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至少两个互逆命题,并分析它们的真假性。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在判断命题真假和写逆命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理解数轴的概念,知道数轴的三要素,掌握数轴的画法.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以及已知有理数在数轴上描点,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几何直观.
学习目标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用刻度表示数量的方式随处可见。
课堂导入
想一想 某市公交公司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旁设置的站点如图所示,相邻两站点之间的距离均为2 km.如果你在实验学校站点处,怎样说明其他站点的位置呢?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一起探究
活动1
(1)实验学校以东和以西有什么站点?
人民公园、新华书店在实验学校以西,
科技馆、花园小区在实验学校以东.
(2)假如不看图,怎样说明才能让人明确其他站点的位置和远近?
人民公园、新华书店分别在实验学校以西4km和2km处,科技馆、花园小区分别在实验学校以东2km和4km处.
小提示:要注意参照点的选择、距离和方向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西
东
人民公园
新华书店
实验学校
科技馆
花园小区
活动2
以学校为参照点,并用0表示该点,规定学校以东的位置用正数表示,学校以西的位置用负数表示,以1千米为单位长度,请你在图中用有理数标出所有站点的位置。
0
2
4
-2
-4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西
东
人民公园
新华书店
实验学校
科技馆
花园小区
活动3
在学校东3千米处是华龙超市,学校西1千米处是东方商场,请你在图中标出他们的位置及其对应的有理数。
0
2
4
-2
-4
3
1
-1
-3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B
观察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回答下列问题:
(1)点A表示多少摄氏度?点B呢?点C呢?
(2)温度计刻度的正负是怎样规定的 以什么为基准
(3)每摄氏度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A
C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0
活动 把温度计平放,我们能从中发现什么?
零下
零上
分刻度
思考 你能借鉴温度计,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数轴的概念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用这个点表示0,规定这条直线上的一个方向(一般取从左到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相反的方向为负方向,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就得到下面的数轴.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数轴的三要素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概念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数轴的画法
1.画一条水平直线,定原点(如图),原点表示0.
0
2.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
3.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单位长度要保持一致)
0
0
1
2
3
-1
-2
-3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1)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三要素缺一不可;
(2)直线一般画水平的;
(3)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取从左到右;
(4)取单位长度应结合实际需要,但要做到刻度均匀.
画数轴注意事项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问题1 观察下列图形,指出哪条数轴画得正确,其余错在哪里?
1
2
3
A
0
1
-1
2
B
0
E
-1
0
D
-2
1
-2
0
2
-4
-6
4
C
6
×
×
×
×
√
无原点
无正方向
单位长度不统一
没有单位长度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问题2 观察下面数轴,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0
-1
-2
-3
1
2
3
_______在原点左边,_______在原点右边
负数
正数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1
-3
0
2
4
-2
-4
-1
3
-3.5
2.5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表示正有理数的点都在原点右侧
表示负有理数的点都在原点左侧
表示0的点在原点
(每个有理数都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原点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5 -4 -3 -2 -1 0 1 2 3 4 5
解:
1
-5
4
●
●
●
●
●
-2.5
0
注意 :①把点标在线上;②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以便观看.
问题3 在所给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2.5, ,0
-5 -4 -3 -2 -1 0 1 2 3 4 5
4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0
1 2
-2 -1
问题4 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D C B A
(4)D点表示-1.5.
(1)A点表示2;
(2)B点表示0.25;
(3)C点表示-0.75;
解:
.
.
.
.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问题5 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出发,向左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 ,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则点C表示的数是 .
0
-3 -2 -1 1 2 3
C
.
.
解析:如图.
左移2个
右移5个
.
B
-3
2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知识点1 数轴
1. 认识数轴需明确两点:
(1)0是 和 的分界点;
(2)数轴的“三要素”为 、 、
.
正数
负数
原点
正方向
单位
长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下列数轴画法正确的是(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正数应在原点右边,负数应在原点左边,且按从
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往右排,故A错误;B. 负数的大小顺
序标反,应从原点向左依次标-1,-2,-3,…,故B
错误;C. 缺少原点,故C错误.
【点拨】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新考法·定义辨析法]关于数轴,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D )
A. 是一条直线
B. 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的一条直线
C. 是有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D. 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2 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4. [母题教材P10例]如图,数轴上点 E 表示的数是( A )
A. -2 B. -1
C. 1 D. 2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3·自贡]如图,数轴上点 A 表示的数是2 023, OA =
OB ,则点 B 表示的数是( B )
A. 2 023 B. -2 0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因为 OA = OB ,点 A 表示的数是2 023,所以 OB =
OA =2 023.
因为点 B 在 O 点左侧,所以点 B 表示的数为-2 023.
故选B.
【点拨】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如果点 A 表示的数是-2,那
么点 B 表示的数是( D )
A. -1 B. 0
C. 1 D. 2
【点拨】
根据点 A 表示的数是-2,画出数轴的原点 O ,如
图,则点 B 表示的数为2.故选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数轴
应用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
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有理数
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画法
一画:
二定:
三选:
四统一:
画直线;
定原点;
选正方向;
统一单位长度;
定义
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做数轴.
单位长度
原点
正方向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