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出师表 表格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出师表 表格式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6 20:0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出师表
学校:濮城镇中学主备人:盛新云审核人:葛敬民审核时间: 使用人九年级学生
学科
语文
课题
出师表
年级

课型
流程
具 体 内 容:第一课时
方 法 指 导
一、




1、了解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全文主旨。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重点的字词,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清行文思路,
二、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 )( )   恢弘( ) 忠谏( )  菲薄( )( ) 陟( )  臧否( )( ) 以遗( )陛下 裨补( )
猥( )自 夙( ) 庶( )竭驽( )钝 咎( )  咨诹( )( ) 
2、?朗读课文 ?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产生激情。
方法指导
遇到难字生词查工具书解决
温馨提示:
(用时 3 分钟)
三、




一、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解决?? 二、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7) 第三部分(8-9)
方法指导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温馨提示:
四、




1、古今异义词 卑鄙?????????? ? ?感激?????? 痛恨?? 涕
谨慎 所以
开张
2、一词多义?
道??? 中道崩殂(???? ?)???咨诹善道(? ? ????)???????????????????? 遗 ?以遗陛下(? ???)???以光先帝遗德( ????)??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
?为 ?俱为一体(?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
无? 若无兴德之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行? 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行阵和睦(?? ?????) 益 ??有所广益(?? ????)??至于斟酌损益(???? ???) 3、虚词
于”的用法??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欲报之于陛下也(??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
“以”的用法??????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 遂许先帝以驱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故临崩寄臣以人事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用时 分钟)
五、




1、解释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 ?作奸犯科:???????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咨诹善道:????????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苟全性命: 斟酌损益:?????? ???感激涕零:
2、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 此皆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深入不毛(?? ???)
方法指导
总结
与反

【知识梳理】
【收获与反思】
学科
语文
课题
出师表
年级

课型
探究课
流程
具 体 内 容:第二课时
方 法 指 导
一、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二、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用时 分钟)
三、




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 ②如何具体执行????
?????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 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方法指导
圈点法
温馨提示:
(用时 分钟)
四、




阅读第五自然段,问题探究 (1)本段的中心句是?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用时 分钟)
五、




1、 翻译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
②《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
③诸葛亮认为目前出师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两个条件是“____”“___”
④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四个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限时分钟





【知识梳理】
【收获与反思】
学科
语文
课题
出师表
年级

课型
探究课
流程
具 体 内 容:第三课时
方 法 指 导
一、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二、




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用时 分钟)
三、




第七段?????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第八段????问题探究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第9段:结束语。
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什么感情?
方法指导
圈点法
温馨提示:
(用时 分钟)
四、




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是主要的?为什么?
2、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用时 分钟
五、




阅读六七段,完成下面习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深入不毛
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3、选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6、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7、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⑵咨臣以当世之事
?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方法指导
温馨提示:
限时 分钟





【知识梳理】
【收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