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章 有理数
【2024新教材】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一页:标题页
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 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与技巧
(右下角添加授课教师姓名及日期:2025 年 7 月 30 日)
第二页: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知道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在实际运算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比如\(3 - 5 + 7 - 9\)。这样的混合运算该如何处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掌握其运算方法和技巧。
第三页:加减混合运算的统一形式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具体步骤如下:
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把所有的减号都转化为加号,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例如:\(5 - 3 + 2 - 7 = 5 + (-3) + 2 + (-7)\)
写成和的形式:转化后,算式就变成了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
实例:
把\((-12) - (+8) + (-6) - (-5)\)统一成加法运算:\((-12) + (-8) + (-6) + (+5)\)
第四页: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
在统一成加法运算后,为了书写简便,可以省略算式中的加号和括号。
规则:去掉加号和括号时,若括号前是 “\(+\)” 号,去掉后括号内的数的符号不变;若括号前是 “\(-\)” 号,去掉后括号内的数的符号要改变(但此时已转化为加法,括号前都是 “\(+\)” 号,所以直接省略即可)。
实例:
\(5 + (-3) + 2 + (-7)\)可以省略为\(5 - 3 + 2 - 7\)
\((-12) + (-8) + (-6) + (+5)\)可以省略为\(-12 - 8 - 6 + 5\)
读法:
对于\(5 - 3 + 2 - 7\),可以读作 “\(5\)减\(3\)加\(2\)减\(7\)”,也可以读作 “\(5\)、\(-3\)、\(2\)、\(-7\)的和”。
第五页: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统一成加法:将所有减法转化为加法,写成和的形式。
省略加号和括号:简化算式的书写。
运用加法运算律:根据数的特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如将正数、负数分别结合,或把能凑整、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
按加法法则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例题 1:计算\(-20 + 3 - 5 + 7\)
解:方法一(按顺序计算):\(\begin{align*}
&-20 + 3 - 5 + 7\\
=&-17 - 5 + 7\\
=&-22 + 7\\
=&-15
\end{align*}\)
方法二(运用运算律):\(\begin{align*}
&-20 + 3 - 5 + 7\\
=&(-20 - 5) + (3 + 7)\\
=&-25 + 10\\
=&-15
\end{align*}\)
第六页:例题解析(一)
例题 2:计算\((-7) - (+5) + (-4) - (-10)\)
解:步骤一:统一成加法:\((-7) + (-5) + (-4) + (+10)\)
步骤二:省略加号和括号:\(-7 - 5 - 4 + 10\)
步骤三:运用运算律计算:\(\begin{align*}
&-7 - 5 - 4 + 10\\
=&(-7 - 5 - 4) + 10\\
=&-16 + 10\\
=&-6
\end{align*}\)
第七页:例题解析(二)
例题 3:计算\(0.25 - \frac{1}{8} - \frac{3}{4} + \frac{7}{8}\)
解:步骤一:统一成加法:\(0.25 + (-\frac{1}{8}) + (-\frac{3}{4}) + \frac{7}{8}\)
步骤二:将\(0.25\)化为\(\frac{1}{4}\),省略加号和括号:\(\frac{1}{4} - \frac{1}{8} - \frac{3}{4} + \frac{7}{8}\)
步骤三:分组结合:\(\begin{align*}
=&\left(\frac{1}{4} - \frac{3}{4}\right) + \left(-\frac{1}{8} + \frac{7}{8}\right)\\
=&(-\frac{2}{4}) + \frac{6}{8}\\
=&-\frac{1}{2} + \frac{3}{4}\\
=&\frac{1}{4}
\end{align*}\)
第八页:复杂混合运算的技巧
拆分带分数:对于带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将带分数拆成整数和分数两部分,再分别结合计算。
例如:\(3\frac{1}{2} - 5\frac{1}{3} = 3 + \frac{1}{2} - 5 - \frac{1}{3} = (3 - 5) + (\frac{1}{2} - \frac{1}{3})\)
利用绝对值:若算式中含有绝对值,先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再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vert -2 \vert + 3 - \vert -5 \vert = 2 + 3 - 5 = 0\)
分步处理符号:对于符号较多的算式,先确定每个数的符号,再分组计算。
例题 4:计算\(2\frac{1}{3} - \vert -1\frac{1}{2} \vert - (-1\frac{1}{3}) + (-4\frac{1}{2})\)
解:步骤一:去掉绝对值和括号:\(2\frac{1}{3} - 1\frac{1}{2} + 1\frac{1}{3} - 4\frac{1}{2}\)
步骤二:拆分带分数并分组:\(\begin{align*}
=&(2 + \frac{1}{3}) - (1 + \frac{1}{2}) + (1 + \frac{1}{3}) - (4 + \frac{1}{2})\\
=&(2 - 1 + 1 - 4) + (\frac{1}{3} - \frac{1}{2} + \frac{1}{3} - \frac{1}{2})\\
=&-2 + (\frac{2}{3} - 1)\\
=&-2 - \frac{1}{3}\\
=&-2\frac{1}{3}
\end{align*}\)
第九页:实际应用举例
例题 5:某水库的水位在一周内的变化情况如下(上升为正,下降为负,单位:米):\(+0.5\)、\(-0.3\)、\(+0.2\)、\(-0.4\)、\(+0.1\)、\(-0.2\)、\(+0.3\)。
(1)这一周内水库水位最终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上升或下降了多少米?
(2)若水库初始水位为\(100\)米,则一周后水库的水位是多少米?
解:(1)计算水位变化的总和:\(\begin{align*}
&0.5 - 0.3 + 0.2 - 0.4 + 0.1 - 0.2 + 0.3\\
=&(0.5 + 0.2 + 0.1 + 0.3) + (-0.3 - 0.4 - 0.2)\\
=&1.1 + (-0.9)\\
=&0.2
\end{align*}\)
结果为正,说明水位上升了,上升了\(0.2\)米。
(2)初始水位为\(100\)米,一周后水位为:\(100 + 0.2 = 100.2\)(米)
第十页:课堂练习
填空题:
把\((-5) - (+3) + (-2) - (-7)\)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是______,读作______(两种读法)。
计算:\(-3 + 5 - 7 + 9 = \);\(1 - 2 + 3 - 4 + 5 = \)。
计算下列各题:
(1)\(-12 + 11 - 8 + 39\)
(2)\((-23) - (-5) + (-64) - (-12)\)
(3)\(\frac{1}{2} - \frac{1}{3} + \frac{1}{4} - \frac{1}{6}\)
(4)\(3\frac{1}{4} - \vert -2\frac{3}{4} \vert - 5\frac{1}{2} + (-1\frac{1}{4})\)
某商店一周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如下(收入为正,支出为负,单位:元):\(+1200\)、\(-800\)、\(+500\)、\(-1000\)、\(+600\)、\(-900\)、\(+300\)。这一周商店的总收入比总支出多多少元?
第十一页: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核心是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 “和” 的形式,再省略加号和括号简化书写。
运算步骤: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和括号→运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得出结果。
常用技巧:分组结合(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能凑整的数、同分母分数等)、拆分带分数、处理绝对值等。
解决实际问题时,先明确正负数的含义,再通过加减混合运算分析数量变化。
第十二页:作业布置
教材第 XX 页习题 1.7 第 1、2、3、4 题。
计算下列各题:
(1)\(-25 + 18 - 5 - 12\)
(2)\(0 - (-15) + (-6) - (+8) - (-3)\)
(3)\(\frac{3}{5} - \frac{1}{2} + \frac{1}{3} - \frac{3}{10}\)
(4)\(2\frac{1}{2} - 3\frac{1}{3} + 1\frac{5}{6} - \frac{1}{3}\)
(5)\(\vert -4.5 \vert - \vert -2.7 \vert + (-3) - \vert -1 \vert\)
一辆汽车从 A 地出发,先向东行驶\(30\)千米,再向西行驶\(20\)千米,又向东行驶\(40\)千米,最后向西行驶\(15\)千米,此时汽车在 A 地的哪个方向?距离 A 地多少千米?
已知\(a = -3\),\(b = 5\),\(c = -2\),求\(a - b + c\)的值。
思考: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何快速判断分组方式才能使计算最简便?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能准确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会判断一个命题及它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掌握证明命题真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命题、逆命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探究互逆定理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题真假的判断。
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
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简单的命题,如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提问:能否交换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新的命题?新命题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互逆命题
给出互逆命题的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举例说明:如原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写出 3 - 5 个命题,并交换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命题真假的判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以刚才的命题为例,分析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如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是假命题,因为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还可能是锐角或钝角等。
让学生自己判断之前小组讨论中写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逆定理
给出互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举例说明: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互逆定理。
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才有逆定理。
(三)例题讲解(15 分钟)
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如果 a = 0,那么 ab = 0。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分析:
(1)逆命题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这是假命题,因为当 b = 0 时,ab = 0,a 不一定为 0。
(2)逆命题为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假命题,因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
(3)逆命题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真命题,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 2:证明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是真命题。
分析: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 中,∠B = ∠C。
求证:AB = AC。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
在△ABD 和△ACD 中,
∠B = ∠C,
∠BAD = ∠CAD,
AD = AD(公共边),
所以△ABD≌△ACD(AAS)。
所以 AB = AC。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 x = 2,那么 x = 4。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对顶角相等。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2)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3)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4)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强调: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课本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判断命题真假时要说明理由。
拓展作业:收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至少两个互逆命题,并分析它们的真假性。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在判断命题真假和写逆命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进一步理解将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理解省略加号后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等于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课堂导入
回顾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 = a + (-b)
注意:减号变成加号、减数换成其相反数;
被减数不要变号,也不要变换位置.
课堂导入
根据所学知识,试着解决问题.
一口深3.5米的深井,一只青蛙从井底沿井壁往上爬,第一次爬了0.7米又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42米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1.25米又下滑了0.2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又下滑了0.1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65米.
小青蛙爬出井了吗?
课堂导入
1.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如:a+b-c=a+b+______
2.将上面的算式转化为加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算式我们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这四个数的和.
4.为书写简单,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写为___________.
5.我们可以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和,或读作
_____加____加____减____
(-20)+(+3)-(-5)-(+7)
(-c)
-20+3+5-7
负20、正3 、正5、负7
(-20)+(+3)+(+5)+(-7)
-20 3 5 -7
负20 3 5 7
探究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把加减混合运算都统一成加法运算,原来的算式就转化为求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
在一个算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及其前面的运算符号“+”省略不写.
归纳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把下面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1) 10+(+4)+(-6)-(-5);
(2) (-8)-(+4)+(-7)-(+9).
试一试
解:(1) 10+(+4)+(-6)-(-5)
=10+(+4)+(-6)+(+5)
=10+4-6+5;
(2) (-8)-(+4)+(-7)-(+9)
=(-8)+(-4)+(-7)+(-9)
=-8-4-7-9.
先将加减混合运算同一成加法运算.
省略括号和多余的“+”号.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问题1 计算:
(1)3-4+9-2; (2)
解:(1)3-4+9-2
=(3+9)+(-4-2)
=12-6
=6.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问题2 计算:(-2)+(+30)-(-15)-(+27)
解:原式=(-2)+(+30)+(+15)+(-27)
=[(-2)+(-27)]+[(+30)+(+15)]
=(-29)+(+45)
=16
减法转化成加法
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方法一:减法变加法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解:原式=-2+30+15-27
=-2-27+30+15
=-29+45
省略括号
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16
方法二:省略括号和加号
问题3 计算:(-2)+(+30)-(-15)-(+27)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问题4 随着科技的进步,航展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航展上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高度变化 上升4.5千米 下降3.2千米 上升1.1千米 下降1.4千米
记 作 +4.5千米 -3.2千米 +1.1千米 -1.4千米
解:4.5+(-3.2)+1.1+(-1.4)
=(4.5+1.1)+[(-3.2)+(-1.4)]
=(4.5+1.1)+[(-3.2)+(-1.4)]
=5.6+(-4.6)=1(千米)
答: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1千米.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1.把6-(+3)-(-7)+(-2)中的减法改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为( )
A.-6-3+7-2 B.6-3-7-2
C.6-3+7-2 D.6+3-7-2
2.数6,-13,2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26 B.-4 C.4 D.26
C
D
随堂练习
D
3.下列交换加数的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
A.1-4+5-4=1-4+4-5
B.
C.1-2+3-4=2-1+4-3
D.4.5-1.7-2.5+1=4.5-2.5+1-1.7
4.若a= -2,b=3,c= -4 ,则a-(b-c)的值为 .
-9
随堂练习
5.计算:
思路引导:先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根据运算律进行合理运算.
随堂练习
6.一个水利勘察队,第一天沿江向上游走512 km,第二天又向上游走513 km,第三天又向下游走423 km,第四天又向下游走512 km.试计算:
(1)这个勘察队四天一共走了多少km?
(2)第四天末,这个勘察队在出发点的上游还是下游,距离出发点多远?
解:(1)512+513+423+512=(512+512)+(513+423)=21(km).
(2)设向上游走为正,向下游走为负.由题意,得
512+513+(-423)+(-512)=(512-512)+(513-423)=23(km)
答:这个勘察队四天一共走了21km.第四天末时,距离出发点上游23km.
随堂练习
知识点1 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 将式子3-10-7写成和的形式,正确的是( D )
A. 3+10+7
B. -3+(-10)+(-7)
C. 3-(+10)-(+7)
D. 3+(-10)+(-7)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把6-(+3)-(-7)+(-2)统一成加法运算,下列变形正确
的是( C )
A. -6+(-3)+(-7)+(-2)
B. 6+(-3)+(-7)+(-2)
C. 6+(-3)+(+7)+(-2)
D. 6+(+3)+(-7)+(-2)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4·北大附中月考]下列式子可读作“负1、负3、正6与
负8的和”的是( B )
A. -1+(-3)+(+6)-(-8)
B. -1-3+6-8
C. -1-(-3)-(-6)-(-8)
D. -1-(-3)-6-(-8)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将-3-(+6)-(-5)+(-2)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
式,正确的是( D )
A. -3+6-5-2 B. -3-6+5+2
C. -3-6-5-2 D. -3-6+5-2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2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5. 下列各式的结果等于3的是( C )
A. (-2)-(-9)+(+3)-(-1)
B. 0-1+2-3+4-5
C. 4.5-2.3+2.5-3.7+2
D. -2-(-7)+(-6)+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9)+(+3)-(-1)=-2+9+3+1=11,A
选项不符合题意;0-1+2-3+4-5=2+4-1-3-5=
-3,B选项不符合题意;4.5-2.3+2.5-3.7+2=4.5
+2.5+2-(3.7+2.3)=9-6=3,C选项符合题意;-2
-(-7)+(-6)+0+(+3)=-2+7-6+3=2,D选项不
符合题意.
【点拨】
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情境题·生活应用]下表是小辰的妈妈元旦当天的微信零钱
收支明细(单位:元):
微信转账 如意水果店 微信红包 便民菜场
+80 -75 +36 -18
观察表格信息,可知小辰的妈妈元旦当晚微信零钱余额和
前一天相比( A )
A
A. 多了23元 B. 少了23元
C. 多了116元 D. 少了93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新趋势·过程性学习]阅读下列计算过程,并回答问题.
- +3.2- +7.8
= +(3.2+7.8)(第一步)
=- +(3.2+7.8)(第二步)
=-1+11(第三步)
=10.(第四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写出计算过程中所用到的运算律,并指出是哪一步;
【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第一步.
(2)写出第二步的加法运算法则.
【解】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
值相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计算:14-(-12)+(-25)-17.
【解】14-(-12)+(-25)-17
=14+(+12)+(-25)+(-17)
=[14+(+12)]+[(-25)+(-17)]
=(+26)+(-42)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混合算式的读法与写法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有理数的加减
合运算的应用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