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列代数式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2 列代数式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4 06:3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3.2.2列代数式
第三章 代数式
【2024新教材】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一页:标题页
3.2.2 列代数式
—— 精准表达数量关系的技巧
(右下角添加授课教师姓名及日期)
第二页:引入
在 3.2.1 中我们认识了代数式,而列代数式是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代数式的过程,这是解决代数问题的基础。无论是数学计算、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都需要用代数式清晰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计算购买多种物品的总费用、描述图形的边长与面积的关系等,都离不开列代数式。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列代数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准确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第三页:列代数式的关键 —— 抓住关键词
列代数式的核心是准确理解题目中描述数量关系的词语,这些关键词决定了运算符号的选择。常见的关键词及对应的运算如下:
和、加、加上、与、总共、合计:表示加法运算,如 “\(a\)与\(b\)的和” 表示为\(a + b\)。
差、减、减去、比…… 少、多…… 少:表示减法运算,如 “\(x\)比\(y\)少 5” 表示为\(y - x = 5\)(但列代数式时为\(x = y - 5\),仅表示数量关系则是\(y - 5\))。
积、乘、乘以、倍:表示乘法运算,如 “\(m\)的 3 倍” 表示为\(3m\)。
商、除、除以、分:表示除法运算,如 “\(a\)除以\(b\)的商” 表示为\(\frac{a}{b}\)(\(b\neq0\))。
平方、立方、几次方:表示乘方运算,如 “\(n\)的平方” 表示为\(n^2\),“\(t\)的立方” 表示为\(t^3\)。
一半、几分之几:表示乘法结合分数,如 “\(c\)的一半” 表示为\(\frac{1}{2}c\)。
实例:“\(a\)的 2 倍与\(b\)的 3 倍的和” 中,“2 倍”“3 倍” 对应乘法,“和” 对应加法,所以代数式为\(2a + 3b\)。
第四页:列代数式的步骤细化
在 3.2.1 提到的列代数式基本步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细化,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
通读题目,明确研究对象:确定题目中涉及哪些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用字母表示未知量:选择简洁、易记的字母(通常用\(a\)、\(b\)、\(x\)、\(y\)等)表示未知量,并用文字注明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在复杂问题中尤为重要)。
逐层分析数量关系:从关键词入手,分解复杂的数量关系,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必要时借助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写出代数式并检查:根据分析写出代数式,检查是否符合书写规范,是否准确反映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实例解析:“一个数的 5 倍与这个数的平方的差”。
步骤 1:研究对象是 “一个数”,为未知量。
步骤 2:设数式技巧
当数量关系较为复杂时,可采用以下技巧:
分段处理:将复杂关系分解为几个简单部分,分别列代数式后再组合。
例如,“\(x\)的 3 倍与\(y\)的和的一半”,先算 “\(x\)的 3 倍与\(y\)的和” 为\(3x + y\),再取一半,即\(\frac{3x + y}{2}\)。
借助括号明确运算顺序:当需要先进行加减运算再进行乘除或乘方运算时,必须添加括号。
例如,“\(a\)与\(b\)的差的平方” 是\((a - b)^2\),而 “\(a\)的平方与\(b\)的差” 是\(a^2 - b\),两者因括号位置不同而意义不同。
利用表格梳理关系:在涉及多个量且关系复杂时,列表格能清晰呈现各量之间的联系。
例如,某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甲车间有\(m\)人,乙车间人数比甲车间的 2 倍少 5 人,求两个车间的总人数。列表如下:
车间
人数表达式

\(m\)

\(2m - 5\)
总人数为\(m + (2m - 5)=3m - 5\)。
例题 4:“比\(x\)的 2 倍与\(y\)的 3 倍的差大 5 的数”,列代数式。
解:先算 “\(x\)的 2 倍与\(y\)的 3 倍的差” 为\(2x - 3y\),再算 “比这个差大 5 的数”,即\((2x - 3y) + 5 = 2x - 3y + 5\)。
第七页:例题解析(易错题辨析)
例题 5:判断下列列代数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a\)与\(b\)的平方和” 表示为\(a + b^2\);
(2)“\(a\)与\(b\)的和的平方” 表示为\(a^2 + b^2\);
(3)“\(a\)除以\(a\)与\(b\)的和” 表示为\(\frac{a + b}{a}\)(\(a\neq0\))。
解:(1)不正确。“平方和” 是先平方再求和,应表示为\(a^2 + b^2\)。
(2)不正确。“和的平方” 是先求和再平方,应表示为\((a + b)^2\)。
(3)不正确。应为\(a\)除以 “\(a\)与\(b\)的和”,即\(\frac{a}{a + b}\)(\(a + b\neq0\),\(a\neq0\))。
例题 6:用代数式表示 “\(m\)的倒数与\(n\)的相反数的和”。
解:\(m\)的倒数是\(\frac{1}{m}\)(\(m\neq0\)),\(n\)的相反数是\(-n\),所以代数式为\(\frac{1}{m} + (-n)=\frac{1}{m} - n\)。
第八页:课堂练习
填空题:
“\(x\)的\(\frac{1}{3}\)与\(y\)的 2 倍的差” 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
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 3,则这个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
某商品原价为\(p\)元,现打八折销售,现价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元。
选择题:
代数式\((a + b)(a - b)\)表示的意义是( )
A. \(a\)与\(b\)的和乘以\(a\)与\(b\)的差
B. \(a\)加上\(b\)乘\(a\)减去\(b\)
C. \(a\)与\(b\)的和乘\(a\)减去\(b\)
D. \(a\)加上\(b\)乘\(a\)与\(b\)的差
若一个长方形的长为\(x\)米,宽比长短 2 米,则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用代数式表示为( )
A. \(2x - 2\) B. \(2x + 2\) C. \(4x - 4\) D. \(4x + 4\)
解答题:
(1)用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比\(a\)的相反数小 3 的数;②\(x\)与\(y\)的积的 2 倍与\(z\)的和。
(2)一个梯形的上底为\(a\)厘米,下底为\(b\)厘米,高为\(h\)厘米,用代数式表示这个梯形的面积。
(3)某班有学生\(x\)人,其中女生占 40%,用代数式表示男生人数。
第九页:课堂小结
列代数式的关键是抓住表示运算关系的关键词,明确对应的运算符号。
细化后的列代数式步骤:明确研究对象、表示未知量、分析数量关系、写式并检查。
针对数字问题、几何图形问题、实际应用问题等不同类型,需结合其特点列代数式。
处理复杂数量关系时,可采用分段处理、借助括号、利用表格等技巧,避免出错。
易错题多因对关键词理解不准确或运算顺序混淆,需特别注意 “和的平方” 与 “平方和” 等的区别。
第十页:作业布置
教材第 XX 页习题 3.2 第 4、5、6 题。
填空题:
“\(a\)的平方的 2 倍与\(b\)的立方的差” 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
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驶\(v\)千米,实际每小时多行驶 5 千米,那么实际行驶\(s\)千米所用的时间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小时。
解答题:
(1)用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m\)与\(n\)的和的倒数(\(m + n\neq0\));②\(x\)的 3 倍与\(y\)的一半的差的平方。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米、\(b\)米、\(c\)米,用代数式表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3)某工厂第一个月生产零件\(x\)个,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增产 15%,第三个月比第二个月减产 10%,用代数式表示第三个月生产零件的个数。
思考:在列代数式时,如何区分 “\(a\)与\(b\)的差” 和 “\(b\)与\(a\)的差”?结合实例说明。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能准确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会判断一个命题及它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掌握证明命题真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命题、逆命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探究互逆定理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题真假的判断。
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
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简单的命题,如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提问:能否交换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新的命题?新命题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互逆命题
给出互逆命题的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举例说明:如原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写出 3 - 5 个命题,并交换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命题真假的判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以刚才的命题为例,分析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如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是假命题,因为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还可能是锐角或钝角等。
让学生自己判断之前小组讨论中写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逆定理
给出互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举例说明: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互逆定理。
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才有逆定理。
(三)例题讲解(15 分钟)
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如果 a = 0,那么 ab = 0。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分析:
(1)逆命题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这是假命题,因为当 b = 0 时,ab = 0,a 不一定为 0。
(2)逆命题为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假命题,因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
(3)逆命题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真命题,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 2:证明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是真命题。
分析: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 中,∠B = ∠C。
求证:AB = AC。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
在△ABD 和△ACD 中,
∠B = ∠C,
∠BAD = ∠CAD,
AD = AD(公共边),
所以△ABD≌△ACD(AAS)。
所以 AB = AC。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 x = 2,那么 x = 4。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对顶角相等。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2)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3)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4)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强调: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课本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判断命题真假时要说明理由。
拓展作业:收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至少两个互逆命题,并分析它们的真假性。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在判断命题真假和写逆命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学习目标
能用代数式表示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某些数学规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典例1:已知参加甲、乙两地植树的同学分别为52人和23人,现从甲、乙两地共抽调12人到丙地植树. 如果从甲地抽调x人,请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甲、乙两地剩下的人数.
解:将表示甲、乙两地剩下人数的代数式填入下表.
原来人数/人 抽调人数/人 剩下人数/人
甲地 52 x
乙地 23
52-x
12-x
23-(12-x)
方法一
方法二
两地共75人,调走12人,剩余63人,已知甲地剩余(52-x)人,所以乙地剩余[63-(52-x)]人.
新知探究
知识点 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例2 如图,已知装满油时,桶和油的质量一共是a kg;当油用去一半时,桶和油的质量一共是b kg.
(1)当桶里装满油时,写出表示油的质量的代数式.
(2)写出表示桶的质量的代数式.
解:(1)由题意,一半油的质量为(a-b)kg.
所以,当桶里装满油时,油的质量为2(a-b)kg.
(2)桶的质量为[a-2(a-b)] kg.
思考:本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油桶总质量=油的质量+桶的质量
新知探究
知识点 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例3 填空:
(1)如果汽车以85 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那么x h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__ km;
(2)如果某工程队平均每天修路0.8 km,那么x天可以修路___________ km;
(3)如果一套学生桌椅的价钱是380元,那么买x套这种学生桌椅需要__________元;
85x
0.8x
380x
新知探究
知识点 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4)如果某期5年期国债的年利率是5.6%,小颖的爷爷买了这期国债x元,那么到期后可得利息 元,本息为 元;
(5)如果一项工程要求30天完成,那么x天后完成了工程量的 .
5×5.6%x
(x+5×5.6%x)
知识点 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新知探究
思考:
1.请用文字的形式概括上述数量关系.
2.上面列出的这些代数式都有怎样的特点?
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时间.
商品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
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本金×利息.
都符合kx的形式.
新知探究
知识点 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例4 小兰的家离学校5千米,她步行的速度是v千米/时.
(1)小兰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多长时间?
(2)为了提前到校,她每小时多走了0.5千米,那么她能提前多长时间到校?(用含v的式子表示)
解:(1)小兰从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为 小时.
(2)若小兰每小时多走0.5千米,则到学校所需要的时间是
小时,所以能提前 小时到校.
新知探究
知识点 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新知探究
知识点 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例5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把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后,得到一个新数.用式子分别表示这两个数及它们的和.
分析:用字母表示多位数,可以先画出数位图.
10b+a
10a+b
解:原来的两位数可表示为:10b+a.
新两位数可表示为:10a+b.
两数之和为:(10b+a)+(10a+b).
1.火车平均每小时运行vkm, 用代数式表示:
(1)经过2h,火车运行了________km;
(2)如果火车行驶400 km, 那么需要__________h.
2.汽车厂去年生产汽车a 台, 今年比去年增产p%, 那么今年生产了汽车 _______________台.
随堂练习
知识点1 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倍数关系
1. [2024·保定校级期中]某班共有 x 个学生,其中女生人数占
53%,用代数式表示该班的男生人数是 .
(1-53%) 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2024·张家口期末]某商品原价为 a 元,因销量下滑,经营
者连续两次降价,每次降价10%,后因供不应求,又一次
提高20%,则现在这种商品的价格是( C )
A. (1-10%)(1+20%) a 元
B. (1+10%)(1-20%) a 元
C. (1-10%)2(1+20%) a 元
D. (1+10%)2(1-20%) a 元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2024·厦门莲花中学期末]某企业今年3月份的产值为 m 万
元,4月份比3月份减少了8%,预测5月份比4月份增加9
%,则5月份的产值是( B )
A. ( m -8%)( m +9%)万元
B. (1-8%)(1+9%) m 万元
C. ( m -8%+9%)万元
D. ( m -8%+9%) m 万元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知识点2 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和差关系
4. [2024·唐山友谊中学月考]已知某轿车的油箱容量是60 L,
每公里耗油0.07 L,此轿车在加满油的情况下行驶 x
km,油箱内剩余油量为( C )
A. 0.07 x L B. 60 x L
C. (60-0.07 x )L D. (60+0.07 x )L
【点拨】
轿车行驶 x km耗油0.07 x L,故油箱内剩余油量为(60
-0.07 x )L.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甲、乙两地相距 n km,李师傅骑摩托车从甲地驶往乙地.
原计划每小时行驶 x km,但实际每小时行驶40 km( x <
40),则李师傅从甲地到乙地所需要的实际时间比原计划
减少了(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点拨】
原计划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为 h,实际所需时间
为 h,则所用时间减少了( - ) h.
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已知出租车行驶3 km以内(包括3 km)的车费是6元,以后
每行驶1 km收费1.5元,如果某人坐出租车行驶了 m
km( m 是整数,且 m ≥3),则车费是( A )
A. (1.5 m +1.5)元 B. (1.5 m -1.5)元
C. (1.5 m +3)元 D. (1.5 m -3)元
【点拨】
因为 m ≥3,所以车费是6+1.5· =(1.5 m +
1.5)元.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知识点3 用代数式表示图形的边长、面积
7. [2024·保定期中]如图,一个窗户的上部是由4个相同的扇
形组成的半圆形,下部是由边长为 a 的4个完全相同的小
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则做这个窗户需要的材料总长为
( B )
A. 15 a B. 15 a +π a
C. 15 a +2π a D. π a +6 a
(第7题)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母题·2024·唐山期末·教材P112习题C组T5]如图①,一个
长为4 a 、宽为 b 的长方形,沿虚线用剪刀平均分成四个
小长方形,则每个小长方形的宽为 ;然后用四个小
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图②),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为 .
a  
( b - a )2或( a + b )2-4 ab  
(第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点拨】
由题易知,每个小长方形的宽为 a ,观察题图②,
解法一:阴影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边长为 b - a ,
所以题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b - a )2.
解法二: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小长方形的面
积=阴影部分的面积,即( a + b )2-4 ab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易错点 列代数式时因审题不清而致错
9. 某工厂第一年生产 a 件产品,第二年比第一年增产了20%,则两年生产的产品总件数为( D )
A. 20% a B. a
C. a (1+20%) D. a + a (1+20%)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利用代数式表示剩余问题
10. 一堆桃子共有 x 个,小彬拿走 后又多拿了1个;小颖拿
走剩余部分的 后,也多拿了1个.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最
后剩余的桃子个数.
【解】小彬拿走了 个,小颖拿走了{ [ x -
]+1}个,故最后剩余的桃子个数为 x -( +
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利用代数式表示计费问题
11. 国庆期间,一旅游团到某旅游景点游玩,看到售票
处旁边的公告栏如图所示,请根据公告栏的内容解答
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若旅游团人数为18人,门票费用是 元;若旅
游团人数为22人,门票费用是 元 .
(2)设旅游团人数为 x (人),试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该旅游
团门票费用 y (元).
【解】该旅游团门票费用 y (元)表示为
y =
2 700 
3 1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利用代数式探求购物问题
12. [新考法·分段分析法]某超市在春节期间对顾客实行优
惠,规定如下表:
一次性购物 优惠办法
低于200元 不予优惠
低于500元但不低于
200元 九折优惠
500元或超过500元 其中500元部分给予九折优惠,超过500元部分给予八折优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王老师一次性购物600元,他实际付款 元;
(2)若顾客在该超市一次性购物 x 元,当 x 小于500但不小
于200时,他实际付款 元,当 x 大于或等于
500时,他实际付款 元;(用含 x 的代
数式表示)
530 
0.9 x  
(0.8 x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如果王老师两次购物(优惠之前)合计820元,第一次购
物为 a 元(200≤ a <300),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两次购
物王老师实际付款多少元.
【解】0.9 a +0.8(820- a -500)+500×0.9=
(0.1 a +706)元,故两次购物王老师实际付款(0.1 a +706)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课堂小结
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