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20《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20《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2 21:4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3.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故事寓意。
课前预习
学生自读《狼》,结合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大致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很多有关狼的故事和成语,能说出一些吗
预设:《狼来了》、披着羊皮的狼、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与狼有关的故事,读后你一定能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探究任务: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探究方法:
1.不同形式朗读课文,全班齐读、找学生读等。要求读准字音、节奏。教师点拨指导朗读。
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边读边结合注释用现代文说出故事情节。
4.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如果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交班级讨论解决。成果展示:
1.重点词句
(1)重点词语读音
倚(yǐ) 苫(shàn) 弛(chí) 少(shǎo) 顷(qǐng) 诈(zhà)
(2)重点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顾/野有麦场。
③其一犬坐/于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疏通文意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像狗一样坐着)
投以骨(拿一块骨头扔给它)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是两只狼却跟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靠近,凶狠地注视着屠户)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们的诡诈手段有多少呢)
3.一句话概括文意
晚归的屠户和两只狼斗智斗勇的故事。
三、品读词句,把握形象
探究任务:品读词语,分析狼的形象,思考屠户的心理变化。
探究方法:
1.画出文中描写狼的动作、神态的词语或句子,品读这些词句,分析狼的形象。
2.阅读课文,画出屠户在与狼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描写屠户心理、动作的句子,分析屠户的心理变化。
3.组内完成分析,形成结论,小组代表展示。
成果展示:
1.品读词语,分析狼的形象
①“缀行”与“并驱”
明确:“缀行”,紧跟着走。狼紧跟那么远,在寻找时机,写出狼的狡猾;“并驱”:两狼一起追赶,凸显狼的凶相毕露。这两个词同样是追赶之意,却写出了狼不同的情态,写出了狼的形象变化,写出了情势越来越紧张,可见作者用词精当。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明确:“前”指向前,“眈眈”即凶狠注视的样子。“眈眈”二字言短意丰,表现出狼的凶狠和狡猾的特点。这句话表达出狼的矛盾心理。
③狼“目似瞑,意暇甚”的目的是什么 假寐诱敌的目的又是什么
明确:“瞑”,闭上眼睛;“暇”,悠闲。前狼假寐,后狼偷袭,前后夹击。这几句把狼的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结:我们从对狼的神态的描写中品读出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特点。
2.品读屠户心理变化
①"屠惧,投以骨。"
表现出屠户害怕和侥幸的心理。
②"屠大窘”——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屠大窘”:屠户非常害怕。“奔倚其下”,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暴起”,突然跳起。“转视”,转身看见。“断其股”,砍断了狼的大腿。其中“奔倚其下,弛担持刀”非常重要,是全文的转折。从屠户角度,写出了屠户的心理变化,由非常害怕变成放弃幻想,主动防御,准备反抗;从情节角度,狼和屠户气势的强弱开始变化,狼由强转弱,屠户由弱转强。
四、读出中心,思考启示
1.作者对屠户与狼的斗争故事持什么态度 找出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最后一段中,哪个字表现了作者的态度 末段中几个虚词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笑”,表明了作者对狼的嘲讽态度。“矣”,突出狼的“黠”;“而”,表转折,与前文形成对比,两狼顷刻被消灭,突出作者的态度;“哉”,表反问,是无疑之问,强调禽兽变诈手段的有限;“耳”,罢了,不屑一顾,表轻蔑,与”笑”连用,强化嘲讽的情感。
3.同学们结合小说内容想一想,最终狼为什么会失败 屠户为什么会胜利
点拨:从屠户的角度来说,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正如蒲松龄在文章结尾发出的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从狼的角度来说,做狼不能太贪婪,要学会适可而止。
4.这里的狼,不仅仅是凶狠狡猾的代表,还代表了我们内心的恐惧。比如,很多同学害怕文言文,于是想了很多办法来逃避,但情况没有丝毫缓解。那么,此时,我们可以拿起手中的“刀”直面恐惧。面对文言文,我们有哪些学习的好方法呢
预设:学会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预设: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文章大意。
预设: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大意。
预设:可以找文章的中心句。
拓展提升
推荐阅读《聊斋志异》,链接传统文化。
明确: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记录。“异”,奇闻异事。郭沫若对此书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我们从文章中走出来,作者是在借狼写人。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警告那些如狼的贪者、虐者。刺贪刺虐不直接表达,而是用曲折的方式借助动物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志怪志异小说中的“志异文化”。我们读过的《西游记》,里面写的是猴猪马兔,妖魔鬼怪,神仙佛祖,但实际上也是写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
《聊斋志异》中还有大量的以人和动物关系为题材的作品,如《毛大福》,写医生为难产的狼接生,医生被诬陷时,狼为他洗刷冤情。《绿衣女》写一只小绿蜂化作少女陪伴书生读书,后来为感谢书生的救命之恩,她投身墨池,走后写了个“谢”字。
这些故事反映出人和动物关系的另外一面,即和谐相处。大家想知道狐狸精、獐鼠精、乌鸦精在书中是什么样子的吗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聊斋志异》,相信你们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课堂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 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看看其他作者眼中的狼。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2.本课后阅读《狼三则》的第一则和第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