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调和(tiáo)
儒生(rú)
美味佳肴(yáo)
B.呜咽(yè)
妖氛(fèn)
推崇备至(chónɡ)
C.公仆(pú)
籍贯(jí)
感慨万分(kǎi)
D.踊跃(yǒnɡ)
悄然(qiǎo)
奢侈成性(chǐ)
【解析】 B项,“氛”应读作“fēn”。
【答案】 B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何让________的家也有时尚感,这是一个装修的难题。
②1924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________。
③鉴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雄厚的实力背景,粤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媒极有可能成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资本运作的平台,________拥有较大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A.俭朴 国事 从而
B.简朴 国事 进而
C.简朴 国是 从而
D.俭朴 国是 进而
【解析】 “俭朴”指俭省朴素,侧重于“俭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朴”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侧重于“简单”。根据语境,应选“简朴”。“国事”是指国家大事;“国是”是指国家大计,此处应为“国是”。“从而”表示“因此、就”,与上文有因果、顺承关系;“进而”有“进一步、然后”的意思,与上文有递进关系。
【答案】 C
3.(2012·东莞质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做好预防工作,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学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需要注意色彩不明,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该句说的是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了汉字之美,用“淋漓尽致”非常准确。
A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难,句中误把它当成了事先做好准备,应改为“未雨绸缪”。
B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地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子的含意完全相反。
D项,“不耻下问”意为不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使用不当。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B.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阶层的社会大众,人们对建筑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远不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康的批评氛围。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D.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解析】 A项,搭配不恰当,不能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关领导是错误的”,应将“在”和“上”去掉。B项,缺宾语,在“漠然”后加“的态度”。D项,句式杂糅,“致力于……工作”与“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糅合在一起。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总督期间,……他外表的整洁与内心的有条理是一致的,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躁不安的表情。”回答5~7题。
5.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胸怀大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畏权贵。(可以从对联中看出)(2)说明张之洞尽管摆官架子,但还是善识人才。以张之洞的前后态度转变来反映孙中山的学识和性格。
6.孙中山当了总统之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作者为什么先从其“住”的方面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住”的方面最能代表孙中山先生的“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住”的变化最引人关注,也最能体现人物精神。
7.从作者对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中,能否看出孙中山先生的重要政治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细节体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他淡泊、简朴、随和的“布衣”特点。孙中山的“布衣”特点,恰恰符合他的“民生”、“平等”、“博爱”、“权利”等政治理想。孙中山的个性特征与他的政治思想、人生理想方向是保持了高度一致的。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碚创办“勉仁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书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人格各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抄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还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在满清统治了300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始于17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的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
(文章有删改)
8.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案可以从第二段中总结出来。注意题目要求——“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要说出具体理由。
【答案】 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9.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中提到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主要是证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引起梁先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传主。
【答案】 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10.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从七、八自然段寻求答案。从中寻出梁漱溟的不足之处即可,注意分条列答。
【答案】 《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
11.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问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问从写作技巧设问,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难度相当,直接考查学生对文本中心内容的把握。这个题的答案要点必须来自文章自身,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和个性化解读。
【答案】 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有四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的确立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四、语言表达
12.阅读下列文段,概述“韩流”出现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世界上的民族文化,在各个民族处于自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在的状态时,原本是各自独立、多姿多彩的。随着人类文化的增多,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世界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大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其文化能够向外传播,得益于全球化这个时代。其次,单纯的文化,如果没有政治经济的支撑,无论它如何绚丽多姿,也不具有传播力。它可以客观存在,可以有限传播,但往往是行之不远。政治经济的优势使其文化拥有了话语权和说服力,这一文化才能够被接受者容纳。韩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文化方面的成功者,其政治经济确有相对优势,譬如经济,韩国的汽车、电子、服装、图书出版、化妆品等行业,在中国就很有影响力。对经济及其产品的认同,为文化传播奠定了认同基础。而事实是,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确实具有高位优势,顺应了流行文化的传播是由高往低这一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全球化的时代趋势,②政治经济的优势,③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具有的高位优势。
13.(2013·广东培英中学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请将下面一组句子变换为一个长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1)粤剧,戏曲剧种。(2)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行于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等地。(3)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后,出现“本地班”。(4)后梆子腔和乱弹传人,将“本地班”改以梆子、二黄公为主要唱腔,并吸收广东民间音乐和粤讴、龙舟等曲艺音乐,形成粤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粤剧是在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广东,出现“本地班”的基础上,由后梆子腔和乱弹传人,将其改以梆子、二黄公为主要唱腔,并吸收广东民间音乐和粤讴、龙舟等曲艺音乐,从而形成的目前流行于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的一种戏曲剧种。[也可以将第(2)分句的内容转变成修饰语放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