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罗曼·罗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6 罗曼·罗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6 20:0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显露 贿赂 绿林 戮力同心 烧杀掳掠
B.诡谲 倔强 角色 一蹶不振 攫为己有
C.真挚 对峙 炽烈 停滞不前 鳞次栉比
D.昭彰 着数 召唤 招摇过市 朝令夕改
【解析】 B项,读音全部为“jué”;A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掳”读“lǔ”,其余读“lù”;C项,“炽”读“chì”,其余读“zhì”;D项,“召”读“zhào”,其余读“zhāo”。
【答案】 B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学时代是在似乎是真空的更加狭小的天地——高师的学生宿舍里渡过的。
B.休阿列斯历尽苍桑,现在依旧像从前一样,是个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
C.这个朋友又是法国一位未来的伟大学者,他也像克洛岱尔和罗兰自己一样,只是过了四分之一世纪以后才名噪一时。
D.这些狂热分子只推崇开阔的英雄般的生活,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临驾于自我享受的文学(如福楼拜和阿纳托尔·法朗士)和供人消遣的文学之上的人物。
【解析】 A项,“渡过”应为“度过”;B项,“苍桑”应为“沧桑”;D项,“临驾”应为“凌驾”。
【答案】 C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电视剧《幸福来敲门》掀起的“幸福”冲击波余
( http: / / www.21cnjy.com )波未了,《幸福生活在招手》、《谁比谁幸福》、《80媳妇50妈》等“幸福剧”又将依次登台亮相,可谓蔚为大观。“幸福”二字俨然成了2011年电视剧关键热词。民众对“幸福”的呼唤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和跟风从众,貌似偶然间引发的“幸福热”背后抑或潜藏着诸多的必然性。
A.余波未了      
B.蔚为大观
C.俨然
D.心血来潮
【解析】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使用不恰当。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广交会克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组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B.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鸟叔”的《江南Style》,那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
C.在自传《直到世界尽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除了林丹剖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外,还书写了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给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超级丹”。
D.10月8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首次实施的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首战告捷。
【解析】 A项,“克服”与“挑战”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林丹”应在“除了”之前。D项,主语残缺,删掉“使”。
【答案】 B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英国文化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雅思考生的写作考试成绩是全球最低的。
②功利性阅读败坏了中国孩子的阅读品味和胃口,甚至导致他们怨恨读经典作品。
③阅读方面的偏差必然导致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
④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令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
⑤孩子们手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习题集、作文选、动漫作品、恐怖小说等。
A.②⑤①④③
B.⑤②①③④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③①④
【解析】 ②⑤是讲阅读的问题;③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谈写作的问题;④中“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显然是指①而非⑤,所以应该放在①后面;③联系“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引出后文“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故正确排序应为②⑤③①④。
【答案】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这里,在这个普利塔涅中,罗兰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富有神秘的象征主义色彩。青年罗兰又找到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又是法国一位未来的伟大学者,他也像克洛岱尔和罗兰自己一样,只是过了四分之一世纪以后才名噪一时。法国理想主义这种新艺术创作流派的三位伟大代表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恰好在有决定意义的求学时代都是罗曼·罗兰的同窗好友,他们又都是在多年默默无闻之后,几乎同时征服了自己的人民。若把这种情况看作纯属巧合,那就太肤浅了。在这里,在高师,在充满着神秘热望的交谈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在那狂暴的时代不可能马上被同时代人所接受。早在他们互相阐明各自追求的目标之前,他们就彼此激发着奔放的热情和增进着对世界的极其严肃的理解。他们都感觉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就是要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牺牲自己的名利,也在所不惜。罗兰、休阿列斯、克洛岱尔、贝济这四个朋友,各自按照自己的思想动机去巩固这一信念。
6.简要写出你对首句中“罗兰的生活富有神秘的象征主义色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富有神秘的象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色彩”是说罗兰在高师的生活不一般,非同凡俗。他和他的朋友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他们为此相互交流、激发,而不是浑浑噩噩、陷于庸俗。
7.“在这里,在高师,在充满着神秘热望的交谈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想境界……”,此句中“新的思想境界”指的是怎样的境界?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新的思想境界”是指通过充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神秘热望的交谈,互相阐明各自追求的目标,彼此激发奔放的热情,增进对世界的极其严肃的理解,都感觉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是要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
8.末句中的“这一信念”指的是什么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信念是指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牺牲自己的名利,也在所不惜。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
寂寞的茨威格
钱定平
①奥地利萨尔茨堡是个人口12万的城市,以两样“宝物”出名。一是耸立在山上的12世纪古堡,赫然叫做“萨尔茨堡”,二便是音乐神童莫扎特。
②一到萨尔茨堡,人们就立刻被这两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西所“君临”、所“左右”,叫你的神经和五官一起喘不过气儿来。不管人们走进萨尔茨堡的哪个角落,那座城堡老是高高地威严地洞察一切地俯视和监视着你:人们走街串巷,到哪儿也都逃避不了莫扎特,从莫扎特故居、莫扎特诞生屋,到耳朵里灌满他的音乐,像《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之类,一直到行人个个嘴里嚼着的“莫扎特巧克力球”……
⑨但是,萨尔茨堡其实还应该同另一个名字连在一起。
④他就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⑤茨威格的魅力究竟又在哪里?
⑥诗是年轻人的花园,有哪个年轻人不曾读过,甚至写过一两首诗?又有哪个年轻人不曾想要在诗歌里面发现自己?
⑦各种年龄档次的人们都读茨威格,因为,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也都想在茨威格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诗对于年轻人的魅力,也就是茨威格对于各种年龄档次人们的魅力。人们读茨威格,也是想通过茨威格阅读自己,读清楚自己。茨威格有一种力量,一种也许是从他所崇敬的弗洛伊德那里借来的力量,逼使你把自己的内心面貌同小说的主人翁面对面对照。日本人称他为“打开了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⑧茨威格以他笔下生花,制作生产出一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丰美多姿、感情奔放而又命薄缘悭的女性而出名。这一点是高尔基这个苏联文坛的祭酒所特别看重并且指出的。伟大的高尔基毕竟是高尔基,即使在“斯大林主义”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在阅读“资产阶级作家”茨威格的《巫山云》后是多么激动和惊叹。他给茨威格写信道:“这个短篇那种惊人诚挚的笔调,那片对于女人的超人的温存,那派对于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表现力,把我深深地打动了。”难怪高尔基后来同茨威格建立了“最珍贵友谊”。而且,他还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送给了茨威格。
⑨不仅如此,茨威格也可说是世界上最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者,但又并不曲意取悦读者的作家。他那时代的文学,对于严肃的读者,严肃的作品照样一印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茨威格在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里,曾多次不无骄傲地谈到他的书的出版盛况。“我的每一本书,当它第一天在德国公开发行时,就要销售两万册。”他那本旷世杰作,即便同目前所谓“畅销书”标准保持很远距离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十二个历史小片段》,印数也达到25万,今天仍旧令人羡慕和惊叹。
⑩在他生前,根据统计,他已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上“被翻译出版得最多的作家”。他曾亲眼看到一个小学生,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儿零用钱去买了《人类群星闪耀时》,还不知道看不看得懂;火车列车员因看过他的书而立刻认出了这位作家;而国外海关职员由于读过他的书而向他表示客气和敬意……
最重要的,是他建立和拥有了一个稳定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断扩大的读者群。这些读者注视着他的文学活动,关注着他的每一本新书,期待着他的下一本书能够给他或她带来一片惊喜,而又并不脱离他们已经熟悉了的“茨威格式”的感情激越和富丽华蔓……
【注】 茨威格,一生创作丰富,以“诗人”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份步入文学殿堂,以“小说家”闻名全球,以“卓越传记作家”载入史册,但他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奔波流离,备受迫害,因为犹太人的身份,他的著作被焚烧,本人先后辗转于英国、南美、瑞士等地。最后自杀于巴西寓所。
9.文章开头两段介绍古城堡和莫扎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章写作的中心是“茨威格”,作者却从古城堡和莫扎特写起,这显然是为写主要对象作铺垫,或是引起下文。
【答案】 为下文写茨威格的魅力作铺垫;衬托茨威格与古城堡和莫扎特同样伟大。
★10.(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5题)⑦段中画线词语“心灵猎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结合“猎手”的固有含义来理解,且其对象为“心灵”,这样将词语放到语境中去就不难理解。
【答案】 指茨威格抓住了读者的心;茨威格的作品让读者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
11.本文标题为“寂寞的茨威格”,你认为茨威格是寂寞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是结合文本正确理解“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寞”一词的含义。当然,在理解其含义时要注意结合其固有的含义,并将之放到全文中,找出与之有关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依据原文,进行充分地分析阐明。
【答案】 示例(1)茨威格是寂寞的。①他受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龄档次的人们崇拜,享有最多读者,是“被翻译出版得最多的作家”,但在萨尔茨堡却没有他应有的位置,相比之下,茨威格是寂寞的。②他一生奔波流离,备受迫害,他的灵魂是寂寞的。
示例(2)茨威格并不寂寞。困为茨威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生创作丰富,各种年龄档次的人们都读茨威格,为此他拥有一个稳定而不断扩大的读者群,他们注视着他的文学活动,期待着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说茨威格是不寂寞的。
四、语言表达
12.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这则消息的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
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新闻的“窗口”。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用语要求简明扼要。分析这则消息。
时间:今天(徐州沦陷纪念日)。
地点:徐州。
人物:9名耄耋老人。
事件:从全国各地相聚徐州,忆往昔峥嵘岁月,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答案】 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
13.阅读下面这些材料,完成题目。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学生报》记者就采访莫言准备了几个问题:
(1)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奖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代表全国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不少评论说,您获奖是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事业的一个重大文化事件,也是一个巨大的奇迹,您对这样的评论怎么看?
(2)目前社会的浮躁风,无论是阅读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浮躁还是写作上的浮躁,都对文学构成了伤害,在这样浮躁的环境里,您能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真是不可思议。对于当前中国文学现状,您是怎么评价的呢?
(3)实际上您的获奖,我觉得已经促成了一些人重新回归阅读,您怎么评价这种现象?
(4)最后还有一个简单的问题,巨额的奖金您准备怎么用?是不是捐献给希望工程?
在记者为采访准备的几个问题中,有三个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你指出,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得体。作为采访者,必须考虑自身和被采访人的社会关系。在交谈中必须注意用词尊敬对方,也应该注意问题的合适与否。
【答案】 ①第一个问题中“我代表全国人民”口气太大,不合身份。
②第二个问题中“不可思议”一词用词不准,有贬低莫言之感。
③第四个问题发问唐突,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