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沙田山居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3 沙田山居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6 20: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瓶塞 艰涩 瑟缩 色厉内荏
B.马厩 灵柩 臼齿 一蹴而就
C.滞留 投掷 对峙 栉风沐雨
D.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
【解析】 A项,“瓶塞”的“塞”读sāi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余的读sè;B项,“一蹴而就”的“蹴”读cù,其余的读jiù;C项,都读zhì;D项,“憩”、“讫”读qì,“栖”读qī,“锲”读qiè。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C.衣襟 衣锦还乡 融会 融汇贯通
D.桃园 世外桃源 直接 直截了当
【解析】 “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
【答案】 C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转型的挑战、创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文化从业者。然而,有一些人依然故我,在陈词滥调中打转;有一些人以种种束缚为由,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也有一些人在遭遇批评质疑时,归咎于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论者的“外行身份”……作为成功的商业纪录片,对中国美食评头品足的《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
A.陈词滥调       
B.趑趄不前
C.评头品足
D.即便
【解析】 评头品足:原指一些无聊的人评论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的容貌,现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A项,陈词滥调: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B项,趑趄不前:形容想走又不敢走,犹豫不进;D项,即便: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诚信缺失对社会道德是毁灭性的伤害,当前为公众深恶痛绝的那些恶性事件,每一件都深深地刻着背信弃义的烙印和丑恶心理。
B.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口号,是伦敦奥组委在国家皇家植物园举行倒计时100天庆典活动之前向记者提交的一份新闻公报中公布的。
C.食品和药品的安全保障是监管和执法部门的首要工作。能否打击食品和药品安全犯罪,不只是维护市场秩序,更是一场形势严峻的健康保卫战。
D.天上王城景区地处沂蒙腹地的沂水县泉庄乡,以纪王崮为中心,以商周时期纪国迁都至此的历史故事为主题整合建成的4A级景区。
【解析】 A项,搭配不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理”不能“刻着”;C项,两面对一面,将“能否”去掉;D项,成分残缺,“4A级景区”没有谓语,应在“以纪王崮”前加“是”。
【答案】 B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解析】 从横线前的“探索精神”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②选项中的“这种探索精神”来照应,选项中没有以②开头的选项,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从A、C中选择一个。在这两个选项中①⑤一起,可以不用思考,只需思考③的位置。③中有“因此”和“这种秩序”,显然放在句末更恰当。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思考后面的问题。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18个月了。18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阒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6.找出选段中对偶句式,并说说好处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偶句,最显著的特点是上下两句,字数一致,内容相近或相反。相同位置的词语性质基本一致。
【答案】 “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任风吹,任鹰飞”、“忽焉似有,再顾若无”,整齐对称的句式能增加文采,读起来朗朗上口。
7.第二段写景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举例说明这样运用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拟人手法,是把物品当人来写,使得景物具有了人的灵气。
【答案】 拟人手法,如:“海与山绸缪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这样把物当人写,把景物写活了,似乎有了人的七情六欲,就更有自然亲切的感受。
8.“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这句话中“心血来潮”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写景,以景物抒情,即乡愁。
【答案】 这是海潮引发心潮,这是乡愁之潮。借海水的潮汐写内心的心潮起伏。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也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珊珊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默默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9.散文家思果说余光中“诗思那么妙”,请结合文章内容对余光中的诗思为什么那么妙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余光中有一种对美的追求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追捕落日前的片刻景致,就开车前去;对美的事物观察细致,能够神魂贯注进去;能够多方面接受美的事物,对于美的人、事、物,耳目所接,常成妙谛。
10.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碰见话不投机的人,便正襟危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与之交谈;遇到“可与言的朋友”,便口角生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光中是一个既冷静又热情,喜欢有品位的谈话的人。他希望朋友之间的谈话是不设防的,是无所用心的;他追求见识相当、彼此欣赏的交谈,追求与真正的知己交谈,不希望和俗人交谈。
11.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观点一:余光中是个完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者。阐发要点:①他在写作上追求完美,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作品;②生活中倾向淡泊、宁静,做什么事都不马虎,全神贯注,不能出错;③喜欢与有品位的人谈话,与人交际总是克制自己,不放浪形骸。
同意观点二:余光中也确实表现为一个不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宜的书生气十足的人。阐发要点:①在这个五光十色的时代,人的生活是多样的,有人喜欢边听音乐边读书,也是可以理解的;②人应该展示自己的真性情,李白、苏轼就是因为有自己的性格才为后人所称道;③人需要宁静,也需要宣泄,余光中的生活因其追求完美而显得过于单一。(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能离开原文去谈。从阐发的要点是否合理全面上考虑给分。)
四、语言表达
12.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目用的是比喻,……是……,暗喻格式,注意喻体要和本体形象相符。
【答案】 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送别诗是陌头江边的一株杨柳,温柔而妩媚,古道、轻舟、晓风、残月,愁绪满怀。
13.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6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图文转换,第一小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仔细看图,提取信息,如图中,百分比最高的是什么?留守儿童害怕陌生人,以及觉得自己很一般是什么问题?经过我们观察和总结,可以概括为留守儿童需要家人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第二小题写公益广告,主要是考虑引起他人关注,表明目的,同时注意修辞。如:雪中送炭三春暖,留守儿童盼关爱;温暖孩子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
【答案】 (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2)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