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提升测试(4) 限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综合提升测试(4) 限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6 20:2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提升测试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静女其姝(shū)
踟蹰(chí
chú)
归荑(kuì
tí)
洵美且异(xún)
B.褰开(jiǎn)
蕙茝(chǎi)
踵武(zhǒng)
辟芷(zhǐ)
C.箜篌(kōng
hóu)
公姥(mǔ)
伶俜(líng
pīng)
鲑珍(gūi)
D.迢迢(tiáo)
皎皎(jiǎo)
纤手(qiàn)
守拙(zhuō)
解析 B项,“褰”应读qiān。C项,“鲑”应读xié。D项,“纤”应读xiān。
答案 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几年,“用工荒”现象不断蔓延。今年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用工短缺现象方兴未艾,不仅技工明显供不应求,普通工人也大范围短缺。同时,“用工荒”呈现结构性不对称状况:农民工短缺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年轻劳动力短缺与“40、50”人员就业难并存,生产一线蓝领工人短缺与白领就业难并存。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
A.蔓延
B.方兴未艾
C.供不应求
D.契机
解析 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势正在蓬勃发展,作褒义用。此处应改为“层出不穷”。
答案 B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相关部门介绍,参加本届索契冬奥会的中国运动员全由严格筛选出的优秀选手组成,可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
B.近期,一条“如果晚上忘了断开4G连接,一觉醒来,你的房子几乎归中国移动公司所有了”的微博将有关4G资费的议论再次推向高潮。
C.今年4月上旬,伦敦交响乐团将访穗,为星海音乐厅春夏音乐季揭开了序幕,才华横溢的青年钢琴家王羽佳与之擦出了古典音乐的火花。
D.今年,肇庆市继续把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点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重中之重,将通过各种办法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解析 A项,“运动员”由“优秀选手”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 )搭配不当,“运动员”应改为“代表队”;C项,逻辑错误,前半句写“将访穗”,后面的两个“了”字就要删去;D项句式杂糅,在“把”后面加“以”,“以……为重点”“把……作为重中之重”。
答案 B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许多当红作家和明星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乙醚,于丹的粉丝自称鱼丸。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B.有人称出租车“手机打车软件”的出台是对传统出租车业的革新。对“手机打车”这种做法,你是持赞成的态度?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呢?
C.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书法、绘画、舞蹈、音乐、园林……等无不如此。
D.她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地变了不平家,常说她年轻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
解析 A项“乙醚”“鱼丸”是特殊称谓,要用双引号;B项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C项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同时用。
答案 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太祖①还,留征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③,复以淮为司马。文帝②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为真。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时司马宣王④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而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嘉平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 )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功绩显著,朕甚嘉之。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
(选自《三国志魏志·满田牵郭传》,有删改)
注 ①太祖:指曹操。②文帝:即曹丕。③假节:与下文的“持节”,皆为魏晋时期的官职名称。④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既陈,备疑不渡
陈:列阵
B.故计远近为稽留
稽:延误
C.蜀兵大至,淮逆击之
逆:预先
D.外征寇虏,内绥民夷
绥:安抚
解析 考查文言实词。逆:迎敌、迎战。
答案 C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 考查文言虚词。而:连词,表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折;A.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B.于:介词,“在”/介词,引出对象,不译;D.其:人称代词,“他们”/指示代词,“那”。
答案 C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B.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C.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D.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解析 考查断句。
答案 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淮被太祖曹操任命为夏侯渊的司马,在夏侯渊遇害之际,能及时稳定军心,并在阻击刘备一役中出奇计,深得曹操嘉许,被赐爵关内侯。
B.郭淮在祝贺文帝登基时迟到,受到文帝斥责,但他却巧妙地将文帝与太平盛世时的五帝、夏后相类比,使文帝转怒为喜,并给他升官封侯。
C.郭淮与诸葛亮对阵,先是估计到对手会夺取北原,后又识破对手挥师西进是虚张声势,于是事先在北原构筑好营垒,最终挫败对手的谋算。
D.郭淮在关西地区主政三十多年,无论是征讨来敌,还是绥靖地方,都功绩卓著,因此,皇帝下诏嘉奖,授予他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等官职。
解析 考查文意理解。A项,赐爵给郭淮的是魏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帝曹丕;B项,夏后,即夏桀,是好用酷刑的暴君。郭淮只是用五帝时候的世道和当今世道进行类比。C项,原文是“堑垒未成,蜀兵大至”,即营垒四周的壕沟、垣墙还没有修筑好,因此并非“事先在北原构筑好营垒”;D项,皇帝新任命其为车骑将军和仪同三司。
答案 D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以状闻,太祖善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郭淮行军作战“方策精详”(计谋精确缜密)。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郭淮)把这件事上报以后,太祖认为他做得好。(3分。闻、善各1分,大意1分)
②(郭淮)略知他们的心意,关怀备至,(人们)都称他为神明的官吏。(4分。周至、咸各1分,补充省略成分1分,大意1分)
(2)事例一:与刘备对阵时,主张撤离岸边,在远处设阵诱使敌人前来渡河再进攻(“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
事例二:与诸葛亮对阵时,主张先占北原。(“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
事例三:与诸葛亮对阵时,认为其西行乃虚,攻阳遂为实(“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3分。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曹操回洛阳后,留下征西将军夏侯渊抵御刘备,任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与刘备作战,郭淮有病未能成行。夏侯渊被杀,军中慌乱,郭淮收集散兵,推举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中统帅,各部军营才安定下来。第二天,刘备想渡汉水进攻。各位将领认为敌我兵力悬殊,如果不能抵挡,刘备会乘胜而击,于是诸将都想依托汉水设阵来狙击刘备。郭淮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不能击败敌人,这不是上策。不如远离汉水设阵,在远处设阵,诱使敌人前来,等他们渡到河中央再发起进攻,一定可以打败刘备。”于是排好战阵。但刘备疑心重,不敢渡汉水。于是郭淮坚守阵地,表示没有撤退的意思。有人把这情况向曹操禀报,曹操很赞许郭淮的做法,于是任命张郃为假节都督,又任郭淮为司马。曹丕即位后,赐郭淮为关内侯,后调任镇西长史。再兼任征羌护军,统领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伐山盗郑甘及卢水叛乱的胡人,大获全胜。关中于是安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黄初元年(220),郭淮
( http: / / www.21cnjy.com / )奉命前来祝贺曹丕登基,在路上得病,因此被延误了行程。等到群臣庆贺时,曹丕严厉地斥责郭淮说:“昔日大禹在涂山召会诸侯,防风来晚了,结果被处以死刑。而今普天同庆,你却来迟,为什么?”郭淮答道:“我听说五帝首先用德来开导臣民。夏后时期朝政衰败,才开始使用刑罚。而今我生逢唐虞盛世,因此知道自己不会遭受防风那样的杀戮。”曹丕听了很高兴,升任郭淮为领雍州刺史,封为射阳亭侯,五年后授以实职。每当羌、胡有人来降,郭淮总是让人询问他们亲戚的情况,比如男女多少、年岁长幼等。等见到他们,已略知他们的心意,因此询问得十分细致周到,人们都称他为神明的官吏。
青龙二年(234),诸葛亮出兵斜谷,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兰坑处屯田。当时司马懿屯兵渭南。郭淮估计诸葛亮一定会争夺北原,主张先占领,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郭淮说:“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连兵北山,断绝陇道,惊动臣民和胡人,这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患。”司马懿同意这种观点,于是让郭淮屯兵北原。军营四周的壕沟垣墙还没修好,蜀军已大批涌来,郭淮奋力迎击。过了几天,诸葛亮率大军西行。众将领都认为诸葛亮想攻西围。只有郭淮一人认为,这是诸葛亮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大举回应,而他一定会进攻阳遂。那天夜里,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为城中有防备,所以诸葛亮的谋算没有成功。
嘉平二年(250),皇帝下诏:“以前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汉川战役中,全军差点覆没。郭淮临危不惧,军功记在史策。在关西三十多年,对外征讨敌寇,对内安抚臣民。功绩卓著,我特别嘉赏他,任郭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原来的持节、都督等官职不变。”
10.阅读下面古典诗歌,回答问题。(7分)
燕燕①
燕燕于飞,差池②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③。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④,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⑤之思,以勖⑥寡人。
注 ①选自《诗经,邶风》。这是一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 )送别诗,姑娘要远嫁他方,兄长送别,依依不舍。②差池:音词,池,参差。③颉:音结,上飞;颃:音航,下飞。④仲氏:少女。任,是姓。只:助词。⑤死去的父亲。⑥勖:音续,勉励。
(1)诗的前三章都用“燕燕于飞”开头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三句诗反映的感情有何区别?你认为哪句诗写得最感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全诗共四章,每章六句。
前三章首句反复出现翩翩飞翔的双燕,这是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兴手法的运用。双燕在空中自由飞行,姿态各异,鸣叫之声婉转欢快,以此暗指兄妹之间手足情深。当妹妹要远嫁之时,兄长无比悲痛也就自然发自内心。
一二三章的时间、地点没有变化,表达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 )情的方式也相同,但感情的程度却各不相同,“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准确地反映了三个不同程度的感情阶段:首先是大哭,其次是抽泣,第三则欲哭无泪的伤心阶段。
第四章是着力表现姑娘的高尚节操,不负“先父”的期待。
读诗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哪一句是本首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最富艺术魅力、意境最为深远的呢?第三章中“瞻望弗及”就是本诗的关键句。想像着那位兄长望眼欲穿的神态:望着妹妹渐渐远去,纵目远眺,连眼都不敢眨一下,害怕妹妹消失在视线之内。无奈妹妹身影渐渐远去,逐渐模糊,终于消失在远方的茫茫旷野之中。此时此地的兄长仰天长叹,徘徊不回,心中悲戚油然而生,开始伤心大哭。继而抽泣不断,最终欲哭无泪。
答案 (1)前三章用飞翔的双燕起兴,双燕在空中自由飞行,姿态各异,鸣叫之声婉转欢快,以此暗指兄妹之间亲密的手足情深。
(2)“泣涕如雨”“伫立以泣”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实劳我心”,虽然都表现了与妹妹离别的悲泣,但感情的程度却各不相同。准确地反映了三个不同程度的感情阶段:首先是大哭,其次是抽泣,第三则欲哭无泪的伤心阶段。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匪女之为美,________。(《静女》)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_
( http: / / www.21cnjy.com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氓》)
答案 (1)洵美且异 美人之贻
(2)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3)水不厌深 天下归心
(4)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5)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乐坛“神曲”频出,是创新还是雷人?
上官云
日前,一首名为《狐狸叫》的歌曲进入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 )网友的视线,并迅速受到热捧。在这首歌曲的配套MV中,歌手用无厘头的唱腔演绎了狐狸叫声的多种版本。此前,如《忐忑》《江南Style》也因其强烈的节奏感纷纷走红,并被网友统一称为“神曲”。这些歌曲在走红的同时引发不少争议,科幻作家郑重就曾表示,这样的歌毫无生命力可言。人们纷纷质疑,“神曲”到底是音乐形式的创新还是雷人?
“神曲”的风行,大致以歌曲《忐忑》的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标志。2010年,龚琳娜的《忐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曲《忐忑》并无歌词,全部为“啊啊啊啊哦,啊啊啊啊哦额……”的演唱方式,节奏变化多端,并配以歌手夸张的面部表情,从而被网络赋予娱乐色彩,广大网友称之为“神曲”。
在《忐忑》风靡乐坛之后,又出现了更多的“神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 )”。2012年夏天,一首《江南Style》以极强的节奏感配合“骑马舞”,让来自韩国的“鸟叔”声名远扬。
而在2013年即将结束时,据《广州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报》报道,在YouTube上,一曲《狐狸叫》只用了30天的时间就突破了1亿点击量,打破鸟叔《江南Style》52天的纪录。在《狐狸叫》的MV中,一群舞者演绎狐狸叫声的多种版本,多为不断重复的拟声词汇,如“铃-叮-叮-叮-叮格铃格叮”“哇-啪-啪-啪-啪-啪-泡”等。
就在不久前,龚琳娜又推出串烧戏曲名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升级版《忐忑》,这首歌曲似乎很快得到认可,央视导演宋延在提到这首歌时表示,“龚琳娜的艺术造诣非一日之功,她游刃有余地驾驭各路戏种唱腔精髓,她亦将‘身眼手法步’戏曲功底表现得淋漓尽致。”
盘点诸多“神曲”,它们似乎并没有统一风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 ),走红原因也各不相同。据《长沙晚报》报道,知名音乐制作人吴娈将“神曲”分为三类。一种是《忐忑》《狐狸叫》,有创意,是很好的艺术品;第二种类似于《最炫民族风》,本身契合人民的客观需求;第三种像《伤不起》,涉及了时事热点,但不那么深入。在吴娈看来,某些已经被定位为“俗”的神曲其实也有着独到之处,“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成功的神曲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是一种智慧,这是民意的体现。改变艺术走向的审美,从来都诞生于江湖,而不是庙堂。”
其实,神曲的走红,关键或许并不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音乐本身。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江南Style》走红是因为骑马舞,没有MV就可能不会被注意;《忐忑》里龚琳娜那些夸张的面部表情,也是引起观众注意的“点”。
据《北京晨报》报道,陶喆在谈到神曲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曾说:“作品的好坏不是取决于点击率和榜单,而在于有没有让音乐变得更好,”陶喆认为,能够打动人的,无论什么类型都是好的音乐。”
虽然火爆程度非寻常歌曲可比,但“神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却并不因为传唱度高而成为一种高雅的歌曲,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神曲是“山寨机”的标配,代表着“雷人”与“庸俗”。
科幻作家郑重在谈及当下风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神曲”时曾说,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表明,社会上许多道德失范行为都与不良文化的诱导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些所谓的“欢乐”文艺作品,亵渎艺术、消解崇高、泯灭人类尊严。这股低俗浊流,虽然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却破坏了国家的文化形象。
郑重表示,像《江南Style》《狐狸叫》这样的歌,没有生命力可言。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是打动人类心灵的歌声,是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
有专家称,“神曲”带给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 )欢乐的同时,也使得身处共同文化背景和历经共同社会事件的人们产生心理感受共鸣,这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反映,因为好的歌曲会和人的深切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关怀形成共鸣。至于“神曲”是否具有音乐价值与审美意义,则有待时间验证。
(选自《中国新闻网》2013年11月7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A.2013年即将结束时,《狐狸叫》打破了《江南Style》1亿点击量的时间记录,鸟叔时代宣告结束。
B.2010年,龚琳娜的《忐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首歌曲的出现大致标志着“神曲”开始风行。
C.央视导演宋延认为,龚琳娜掌握了全部戏种唱腔精髓,其“身眼手法步”戏曲功底十分深厚。
D.神曲作为一种文艺作品,它们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E.《最炫民族风》的流行在于它契合人民的客观需求,即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人人渴望实现中国梦。
解析 A项,“鸟叔时代宣告结束”,无中生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C项,“掌握了全部戏种唱腔精髓”,范围扩大。是掌握了“串烧”中所含戏曲种类的“唱腔精髓”,而非所有剧种。E项,《最炫民族风》与中国梦无关。
答案 BD
13.关于“神曲”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神曲”中多会都包含着无厘头的演绎,这是它们迅速受到热捧的一个重要原因。
B.变化多端的节奏、夸张的表情、重复的拟声词汇都是“神曲”引起观众注意的“点”。
C.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神曲代表着“雷人”与“庸俗”,它们虽然流行但与高雅无缘。
D.盘点诸多“神曲”,它们没有统一风格,走红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神曲”无标准。
解析 因果关系不成立。另外,“它们没有统一风格”漏掉了“似乎”改变了文意。
答案 D
14.对于“神曲”,文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请作概括总结。(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否定。认为神曲毫无生命力可言。神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走红,关键或许并不在于音乐本身,而在于它们引起观众注意的“点”。虽然传唱度高但不会成为高雅的歌曲,神曲代表着“雷人”与“庸俗”。(2分)
②肯定。神曲也有独到之处,成功的神曲都是值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尊重的,这是一种智慧,这是民意的体现。它可以改变艺术审美的走向。神曲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使得身处共同文化背景和历经共同社会事件的人们产生心理感受共鸣,这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反映。(2分)
15.因一曲《江南Style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而红遍全球的朴载相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表示:“当我写这首歌时,脑海里只有一件事——创作一首有趣的歌曲。”在吴娈为“神曲”的分类中,《江南Style》属于哪种类型?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创意,是很好的艺术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分)《江南Style》以极强的节奏感配合“骑马舞”富有很强的娱乐色彩。(解释“有创意”)(1分)在YouTube上,《江南Style》创造了52天突破了1亿点击量的历史纪录,在全球声名远扬。它的成功是值得尊重的,这是一种智慧,也是民意的体现。(解释“很好”)(2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递至今,简直痛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 )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选自《品中国散文》,有删改)
16.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等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内容上,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并丰富了雨声的文化韵味。在结构上,为写“我”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4分。“内容”、“结构”各2分。)
17.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久居闹市,远离了大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总被污染、喧嚣所笼罩,③很难再听到那种能与大自然进行交流、④触动内心情感的、⑤充满自然韵致的雨声。(5分。①、②点各1分,③、④、⑤点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答对其中两点得3分。)
18.儿时的“我”和长大后的“我”,对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儿时的“我”对雨并不太喜欢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甚至感到惶恐和苦涩)。长大后的“我”则喜欢上雨(尤其是狂风骤雨)。(2分。“儿时”和“长大后”各1分。)
(2)可以从“生活环境”、“文化积淀”、“审美眼光”、“人物心境”等的变化进行分析,只要涉及其中两种变化,符合文意,即可得4分。
示例 儿时因为家里穷,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雨伞、雨鞋,雨会给“我”带来难受和苦涩。长大后,生活条件改善了,雨已不会给“我”带来儿时的感受;而且“我”读了许多书,受到文学熏陶,有了审美眼光,因此雨给“我”带来的是美的享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汉字听写热背后的文化误区
宋诗婷 沈硕
谁也想不到“汉字听写”会成为一种综艺节目类型,而且还如此受欢迎。
从这一季收视排行榜来看,除《中国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 )声音》《快乐男声》两档王牌选秀节目稳坐收视率头两把交椅外,《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杀出重围,成为综艺节目时段最大的黑马。
汉字以综艺形式走红,似乎让大家重新发现了方块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网友惊叹于参赛学生的识字能力之余,也发现自己提笔忘字到了何种地步。
芫荽、嘧啶、耒耜、颛顼…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两档节目的现场,演播厅变成了语文课堂:台上的中学生轮番执笔,台下观众在小本子、大腿上比比划划。有人忍不住瞄别人一眼,有人更较真儿,掏出手机查字典。
“汉字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大众喜闻乐见的选拔方式,唤醒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王于飞说。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曾获得“当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汉语贡献奖”的学者毛喻原认为:“文字是用来传播信息的,如果一种文字是因为它书写的复杂性而被珍视,那它本身就是落后的。”他曾在《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汉语的表意局限和方块字的传播困境。
“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曾因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 )建了“汉字与词源”网站而走红网络,尽管对汉字情有独钟,但他依然觉得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总有一天汉字会被彻底遗忘,就像曾流传3000年的古巴比伦文字一样。
毛喻原和“汉字叔叔”的预言都源于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语语音和字形的严重隔阂。如今,当我们通过各种拼音输入法在电脑上敲着“ABCD”书写汉字时,方块字成了“转码”,是种需要经过拼音媒介才能抵达的存在。
和大多数对汉字危机忧心忡忡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学者不同,毛喻原为这种借路的文明鼓掌叫好。“我从8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中英文打字机,英文打字机只有26个字母,小小的键盘,而中文打字机有上千个按键。”毛喻原庆幸有拼音输入法的存在,把汉字的传播从繁复低效中解救出来。
在《汉字英雄》总决赛的赛场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人气选手“璺字哥”段智程止步在“海晏河清”的“晏”字上。成语中另外三个字给了他极大误导,他给“晏”字加了三点水。“象形文字严重局限了人们的思维。象形文字是重视觉的,拼音文字是重声音的,图像把人的思维局限于形象本身,而声音会引导人去寻找背后的逻辑和所指。”毛喻原觉得,多数人引以为傲的象形文字正是令中国人思辨能力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廠空空……”曾有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友以解构繁体字的方式来讽刺汉字简化后的文化流失,引起广泛共鸣。毛喻原不以为然:“汉字的真正危机并不是象形文字背后的文化溯源,而是它的传播困境。”“拼音文字因其字形的简单,语言输出的意义和逻辑得到重视,而汉语的字形复杂,我们对汉字本身文化内涵的钻研竟然超越了对它传播效率的追求。”
理查德·西尔斯对汉字追根溯源20多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他觉得,“繁体字具有表意功能”很可能是个伪命题:“象形文字存在于5000年前,2000年前人们用的篆体字还可以看到文字的来源,规范化的繁体字是几乎看不到象形文字来源的。”追踪汉字是理查德的爱好和事业,但他也的确认为,拼音文字优于简化字,而简化字优于繁体字:传播的便捷和精准程度才是衡量一种语言是否先进的首要标准。
《汉字英雄》热播时,节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 )所考察的汉字难易程度尚可接受,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生僻字一度引发争议:写出“黉桥”“瘰疬”“袼褙”这样一辈子用不到几次的字究竟有什么用?
“汉字就像祖母,我爱她,但她总有一天会变老,变没用,然后死掉。”理查德深情地说。
汉字也许不会死掉,至少眼前不会。但显然,汉字的存亡无关书写方式,这些复杂的字形和单薄的语音足以传承厚重的文化才是汉字的未来。
(选自2013年11月《新周刊》第407期,有删改)
19.为什么“汉字听写”会成为受热捧的综艺节目?(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无形中让电视观众获得直接参与的乐趣。
②唤醒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国人重新发现了方块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③形式为受众所喜闻乐见。(5分。第①、②点各2分,第③点1分。)
20.文中说:“毛喻原为这种借路的文明鼓掌叫好。”这里所说的“借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毛喻原要为之鼓掌叫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路”指的是,通过拼音媒介,使汉字成为“转码”。
②因为通过“借路”的方式,把汉字的传播从繁复低效中解救了出来。(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
21.依据文意,“汉字听写热”背后反映了什么“文化误区”?(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忽视了汉字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而过分珍视汉字书写的复杂性。
②对汉字本身文化内涵的钻研超越了对汉字传播效率的追求。(6分。第①点4分,第②点2分。大意对即可。)
五、本大题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浩瀚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仿写先审清题意,保留句式,再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 )比联想,调整语序。此题四个例子分为前后两组,前一组需保留的句式是“从……学得……的……”,接着类比联想,由孔子可想到老子、庄子、荀子、孟子等人物,由孔子的仁爱可想到老子的无欲、庄子的达观等等。由鲁迅可想到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朱自清等人物,由鲁迅的批判可想到巴金求真的意识、朱自清民族的气节等等。后一组需保留的句式是“某某作品的……”,再类比联想,可想到苏轼《赤壁赋》的空灵纯净、杜甫《登高》的忧国伤时、李清照《声声慢》的感伤孤独等。
答案 示例: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王维《观猎》的意气风发,陆游《书愤》的壮志未酬。
23.3月15日,省文化局举办的“经典文学作品巡演”活动将在你校举办,作为“校园之声”广播站的小记者,请你拟写一个宣传海报。
本次活动内容:省话剧团演出话剧《茶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小茶馆大世界
《茶馆》是老舍先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作的作品,它以老北京一家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3月15日晚七时,省话剧团在校大礼堂隆重演出《茶馆》,欢迎同学们届时前往观看。
校园之声广播站
(题目1分;正文4分,介绍《茶馆》1分,时间、地点1分,语言表述2分;格式1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6月2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华大学作主题演讲时,于开头和结尾处分别用汉语做了3分钟和半分钟的陈述,并引用了《管子》和《中庸》中的名句。作为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朴槿惠在年幼时就获得父亲赠送的《三国演义》,曾戏言自己的“初恋”是赵云。
老子的洋粉丝“小梅”——俄罗斯总理梅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 )韦杰夫多次流畅地引用了老子《道德经》里的语句。如2013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首日,梅德韦杰夫引用老子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表达在经济危机下的公共治理问题。
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所给的两则材料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明: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都推崇备至,我们又怎能不学习、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呢?沿着这一思路,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两家思想)叙写自己濡染在经典作品或传统文化中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倡议国人阅读经典,从古代先贤那里汲取智慧营养等。如果学生谈不同文化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也可以。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