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3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课件(共28张PPT)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 第3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课件(共28张PPT) 2025-2026学年度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3 22: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4章
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湘教版·上册
4.1 第3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授课人:XXXX
学习目标
1.三角形外角、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重点)
2.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难点)
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
在小学,我们通过对一个三角形进行折叠、剪拼等操作(如图),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说出这些方法的原理吗?
上述两种操作都是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构成一个平角.
新课导入
锐角三角形
测量法
48°
72°
60°
60°+48°+72°=180°
新知探究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拼图法
可裁下它的三个角,拼在一起构成平角180°.
验证结论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说明:∠A+∠B+∠C=180°.
已知:△ABC.
方法1:过点A作l∥BC,
∴∠B=∠1, ∠C=∠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BAC=180°,
∴∠B+∠C+∠BAC=180°,
即∠A+∠B+∠C=180°.
1
2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方法2:延长BC到点D,过点C作CE∥BA,
∴ ∠A=∠1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ACB=180°,
∴∠A+∠B+∠ACB=180°.
C
B
A
E
D
1
2
在这里,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作辅助线.
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新知探究
例3 在△ABC 中, ∠A 的度数是∠B 的度数的3倍,∠C 比∠B 大15°,求∠A,∠B,∠C的度数.
解 设∠B为x°,则∠A为(3x )°,∠C为(x + 15) °,
从而有
3x + x +( x + 15 )= 180.
解得 x = 33.
所以 3x = 99 , x + 15 = 48.
答: ∠A, ∠B, ∠C的度数分别为99°, 33°, 48°.
新知探究
为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
1.下列各组角是同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吗 为什么
(2)60°, 40°, 90°
(3)30°, 60°, 50°
(1)3°, 150°, 27°
(是 )
( 不是)
( 不是)
2.在△ABC中,∠A=35°,∠ B=43 °则∠ C= .
3.在△ABC中, ∠A :∠B:∠C=2:3:4.
则∠A = ∠ B= ∠ C= .
102 °
80 °
60 °
40 °
新知探究
4.已知:如图在△ABC中,DE∥BC,∠A=60°, ∠C=70°.
求证: ∠ADE=50°.
证明: ∵ DE ∥ BC (已知),
∴ ∠ AED= ∠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 C=70°(已知),
∴ ∠ AED= 70° (等量代换).
∵ ∠ A+ ∠ AED+ ∠ ADE=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 A=60°(已知),
∴ ∠ ADE=180°-60°-70°=50°(等量代换),
即∠ ADE= 50°.
D
C
B
A
E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问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因此最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作锐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作钝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作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边
直角边
斜边
A
B
C
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Rt△ABC;
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
如图,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像这样,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外角.
∠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C
B
A
D
新知探究
问题1 如图,延长AC到点E,∠BCE是不是△ABC的一个外角?∠DCE是不是△ABC的一个外角?
E
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都有两个外角.
∠ACD 与∠BCE为对顶角,∠ACD =∠BCE;
C
B
A
D
∠BCE是△ABC的一个外角,∠DCE不是△ABC的一个外角.
问题2 如图,∠ACD与∠BCE有什么关系?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有多少个外角?
新知探究
A
B
C
画出△ABC的所有外角,共有几个呢
每一个三角形都有6个外角.
每一个顶点相对应的外角都有2个,且这2个角为对顶角.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三角形的外角应具备的条件:
①角的顶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②角的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
③另一边是三角形中一边的延长线.
每一个三角形都有6个外角.
新知探究
在图中, 外角∠ACD 和与它不相邻的内角∠A, ∠B 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
B
A
C
我觉得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 的结论.
因为∠ACD +∠ACB = 180°,
∠A +∠B +∠ACB = 180°,
所以∠ACD -∠A -∠B = 0 (等量减等量, 差相等).
于是∠ACD =∠A +∠B.
D
由此得到: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D
A
C
B
∵∠ACD= ∠A+ ∠B
∴∠ACD>∠A
∠ACD> ∠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新知探究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新知探究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新知探究
例: 如图,∠A=42°,∠ABD=28°,∠ACE=18°,求∠BFC
的度数.
∵ ∠BEC是△AEC的一个外角,
∴ ∠BEC= ∠A+ ∠ACE.
∵∠A=42° ,∠ACE=18°,
∴ ∠BEC=60°.
∵ ∠BFC是△BEF的一个外角,
∴ ∠BFC= ∠ABD+ ∠BEF.
∵ ∠ABD=28° ,∠BEC=60°,
∴ ∠BFC=88°.
解:
F
A
C
D
E
B
新知探究
例: 如图,P为△ABC内一点,∠BPC=150°,
∠ABP=20°,∠ACP=30°,求∠A的度数.
解析:延长BP交AC于E或连接AP并延长,构造三角形的外角,再利用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A的度数.
E
解:延长BP交AC于点E,
则∠BPC,∠PEC分别为△PCE,△ABE的外角,
∴∠BPC=∠PEC+∠PCE,
∠PEC=∠ABE+∠A,
∴∠PEC=∠BPC-∠PCE
=150°-30°=120°,
∴∠A=∠PEC-∠ABE=120°-20°=100°.
新知探究
例:如图,在△ABC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______°.
解析:
∵∠B=47°,
∴ ∠BAC+∠BCA=180°– 47°=133°,∴∠CAD+∠ACF=360°–133°=227°.
又 AE和CE是角平分线,∴∠CAE+∠ACE=113.5°,
∴∠E=180°–113.5°=66.5°.
66.5
A
B
C
F
E
D
新知探究
课堂小结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课堂小测
1.判断题:
1、三角形的外角和是指三角形所有外角的和.( )
2、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它内角和的2倍.( )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 )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
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
6、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小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外角.( )
×
×
×



课堂小测
2.填空:
(1)在△ABC中,∠A=60° ,∠B=∠C,则∠B= .
(2)在△ABC中, ∠A-∠B=50° , ∠C-∠B=40° ,则∠B= .
60°
30°
解:(1)因为∠ADC是△ABD的外角,
3 .如图,D是△ABC的BC边上一点,∠B=∠BAD, ∠ADC=80°,∠BAC=70°. 求:
(1)∠B 的度数;(2)∠C的度数.
(2)在△ABC中,
∠B+∠BAC+∠C=180°,
∠C=180 -40 -70 =70°.
所以∠ADC=∠B+∠BAD=80°.
又因为∠B=∠BAD,
A
B
C
D
课堂小测
.
课堂小测
A
B
C
D
E
1
2
F
G
解:∵∠1是△FBE的外角,
∴∠1=∠B+ ∠E,
同理∠2=∠A+∠D.
在△CFG中,
∠C+∠1+∠2=180 ,
∴∠A+ ∠ B+∠C+ ∠ D+∠E= 180 .
4.如图,求∠A+ ∠B+ ∠C+ ∠D+ ∠E的度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