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5 交城县一模)1938年2月,青年抗日救国会、职工联合会、妇女救国联合会等群众抗日团体在徐州不断涌现,全国各地的爱国民主人士,如梁漱溟、冼星海、黄炎培等人纷纷深入前线,宣传抗日,有力地支援了徐州会战。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D.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2025 美兰区校级模拟)某集团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一场誓师大会上说:“现在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换帽子算不了什么,那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传统不会变,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也不会动摇!”这一事件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2025 苏州)这枚邮票意在展示( )
A.东北抗联的艰苦抗战
B.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
C.海外华侨的无私奉献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
4.(2025 南京)某学者指出:“这场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更重要的是通过空间换时间策略,为沿海工业内迁争取了宝贵时间。”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5.(2025 河南)1938年5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由此可知,抗日战争( )
A.需要得到国际援助 B.坚持国共两党合作
C.具有双重历史任务 D.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6.(2025 天津)同学们围绕如图举办专题故事会,可入选的是( )
A.汀泗桥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上甘岭战役
7.(2025 雅安二模)据表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部分)
历史时期 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全面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A.随着社会矛盾变化不断调整
B.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需求
C.消除了国共双方的矛盾分歧
D.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8.(2025 合肥二模)某同学为完成相应的项目式任务,搜集如表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敌后战场以游击战为主,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百团大战即为例证,八路军主动出击,破坏日军交通线,彰显了敌后战场的战略价值。” ——据《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史》 “国民政府领导正面战场,组织大规模会战,虽付出惨重伤亡,但迟滞了日军攻势。台儿庄大捷鼓舞全国,武汉会战迫使日军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据《国民革命军抗战纪实》
A.共产党英勇抗日 B.国民政府坚持抗战
C.国共合作御外辱 D.中国抗战伤亡惨重
9.(2025 扬州三模)某学者认为:“经过8年抗战(注:应为14年抗战),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被削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被动摇,人民革命和人民民主力量空前发展。”在该学者看来,抗日战争的胜利( )
A.标志着中国人受奴役受压迫的时代已过去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使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D.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0.(2025 新建区模拟)抗战时期,丰子恺以强烈的民族感情和高度的政治热情,创作了一系列漫画,唤醒了人们的抗战意念。观察如图所示,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国画艺术的精神 B.正面战场的影响
C.团结抗日的意义 D.青铜艺术的成就
11.(2025 南山区三模)1941年初,美国进步记者斯诺指出:“这次极其悲惨的事件从发生时间的选择和产生的影响的角度看,远比过去冲突的性质要严重得多,应把对新四军的袭击,看成是中国争取独立的复杂斗争的小说中另一个悲剧章节的开端。”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 )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B.民族统一战线裂痕的显现
C.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
D.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
12.(2025 重庆模拟)由于中国人民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就为修改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创造了条件。这表明抗日战争的胜利(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3.(2025 思明区校级模拟)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据记载在二战中,美国援助了苏联106.7亿美元的物资。在亚洲战场中,中国坚持了4500多天,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8月15日,长达14年,牵制了大部分日军。同时,15万驻菲律宾美军成功拖住13万日军5个月。这些记载反映出( )
A.日本武器装备落后
B.联合国成立
C.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
D.协约国势孤力薄
14.(2025 安徽)美国记者白瑞德回忆,他和几个国民党士兵在日占区活动被发现,逃到一个村子寻求帮助,但士兵对村民说他们是“八路军”。他感到很惊讶,士兵解释说:“假如知道我们是国民党,他们就不会给我们弄了。”这可以说明( )
A.国民党挑起争端破坏抗战
B.正面战场的抗战成效显著
C.八路军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
15.(2025 青秀区校级模拟)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30、40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旨在( )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促进国民的觉醒
B.宣传反帝反封纲领,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宣传农村革命,反对国民党统治
D.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16.(2025 邗江区校级三模)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创造性地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下列史实最能反映这一抗战特点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陕甘宁边区成立 D.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17.(2025 福建)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作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对日作战的方针 B.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C.交通工具的革新 D.政治改革的迫切性
18.(2025 康县一模)中国抗日战争分为局部抗战和金面抗战前后两大阶段,其中全面抗战开始于( )
A.东北易帜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平型关大捷
19.(2025 泾阳县一模)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八路军的一场战役:“从华北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0.(2025 盐城二模)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广播电台是中国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占全国总功率的40%,电波遍及整个东半球,其“新闻汇述”栏目以北方官话、广州话、潮州话、厦门话、客家话,以及英、法、日、越、缅、泰、马来等语言播报中国抗战情形。此举旨在( )
A.创新电台的播报形式 B.寻求国际的同情支持
C.凝聚广泛的抗日力量 D.提高云南的抗战地位
21.(2025 贵州模拟)淞沪会战之后,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在上海、南京一带步步逼近,国内“亡国论”一度甚器尘上。但是台儿庄战役,李宗仁率部击毙敌人一万多人。捷报传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反过去的悲观情绪,唱起“速胜论”的高调来。为此毛泽东( )
A.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创作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发表了《论持久战》
D.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5 交城县一模)1938年2月,青年抗日救国会、职工联合会、妇女救国联合会等群众抗日团体在徐州不断涌现,全国各地的爱国民主人士,如梁漱溟、冼星海、黄炎培等人纷纷深入前线,宣传抗日,有力地支援了徐州会战。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D.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全民族坚持抗战,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材料呈现的是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没有涉及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
B.材料呈现的是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没有涉及抗日战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排除。
C.根据材料“青年抗日救国会、职工联合会、妇女救国联合会等群众抗日团体在徐州断涌现,全国各地的爱国民主人士,如梁漱溟、冼星海、黄炎培等人纷纷深入前线,宣传抗日,有力地支援了徐州会战”可知,抗日战争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各阶层民众都动员起来,为抗战贡献力量,符合题意。
D.材料呈现的是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没有涉及抗日战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全民族坚持抗战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2025 美兰区校级模拟)某集团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一场誓师大会上说:“现在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换帽子算不了什么,那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传统不会变,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也不会动摇!”这一事件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中共主张全民族抗敌,据题干及所学知识所学可知,题干这一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C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中共还没有成立,没有红军,而且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还没有创建人民军队,没有红军,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是国共两党的战争,与民族危机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3.(2025 苏州)这枚邮票意在展示( )
A.东北抗联的艰苦抗战
B.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
C.海外华侨的无私奉献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没有体现东北抗日联军的作用,排除A项;
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没有体现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用,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没有体现海外华侨的无私奉献,排除C项;
根据材料“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4.(2025 南京)某学者指出:“这场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更重要的是通过空间换时间策略,为沿海工业内迁争取了宝贵时间。”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分析】本题考查淞沪会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先后调集约30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先后出动70余万兵力,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材料反映的是淞沪会战。故A符合题意;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与沿海工业内迁无关,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淞沪会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反映的是淞沪会战。
5.(2025 河南)1938年5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由此可知,抗日战争( )
A.需要得到国际援助 B.坚持国共两党合作
C.具有双重历史任务 D.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可知,这说明抗日战争具有双重历史任务。故C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抗日战争需要得到国际援助,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抗日战争坚持国共两党合作,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抗日战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说明抗日战争具有双重历史任务。
6.(2025 天津)同学们围绕如图举办专题故事会,可入选的是( )
A.汀泗桥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上甘岭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故B符合题意;汀泗桥战役发生在北伐战争时期,排除A;淮海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上甘岭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百团大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7.(2025 雅安二模)据表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部分)
历史时期 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全面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A.随着社会矛盾变化不断调整
B.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需求
C.消除了国共双方的矛盾分歧
D.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和“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打土豪分田地以满足农民土地需求,壮大革命力量;全面抗战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旨在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既保障农民利益,又联合地主阶级;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再次凸显,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以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可见,中共土地政策依社会矛盾变化而调整,A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直接打击地主阶级;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同样不利于地主阶级。全面抗战时期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主要目的是团结抗日,并非维护地主阶级利益需求,排除B项;国共两党代表不同阶级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理念和目标,无法消除国共双方根本矛盾分歧,排除C项;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8.(2025 合肥二模)某同学为完成相应的项目式任务,搜集如表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敌后战场以游击战为主,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百团大战即为例证,八路军主动出击,破坏日军交通线,彰显了敌后战场的战略价值。” ——据《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史》 “国民政府领导正面战场,组织大规模会战,虽付出惨重伤亡,但迟滞了日军攻势。台儿庄大捷鼓舞全国,武汉会战迫使日军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据《国民革命军抗战纪实》
A.共产党英勇抗日 B.国民政府坚持抗战
C.国共合作御外辱 D.中国抗战伤亡惨重
【分析】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仅强调共产党英勇抗日不全面,排除。
B.仅强调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不全面,排除。
C.根据题干“敌后战场以游击战为主,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国民政府领导正面战场,组织大规模会战,虽付出惨重伤亡,但迟滞了日军攻势”可知,题干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贡献。两者通过敌后游击战与正面会战的战略配合,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格局,符合题意。
D.题干中没有提及中国在抗战中人员和经济损失,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敌后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9.(2025 扬州三模)某学者认为:“经过8年抗战(注:应为14年抗战),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被削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被动摇,人民革命和人民民主力量空前发展。”在该学者看来,抗日战争的胜利( )
A.标志着中国人受奴役受压迫的时代已过去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使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D.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人民革命的胜利,这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D符合题意;标志着中国人受奴役受压迫的时代已过去,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故A不符合题意; 1949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使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还要搞清楚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其他斗争表现。
10.(2025 新建区模拟)抗战时期,丰子恺以强烈的民族感情和高度的政治热情,创作了一系列漫画,唤醒了人们的抗战意念。观察如图所示,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国画艺术的精神 B.正面战场的影响
C.团结抗日的意义 D.青铜艺术的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知道题干漫画旨在彰显团结抗日的意义。
【解答】据图片的关键词“天下太平”及时间“1945年”可知,这幅作品旨在彰显团结抗日的意义。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5 南山区三模)1941年初,美国进步记者斯诺指出:“这次极其悲惨的事件从发生时间的选择和产生的影响的角度看,远比过去冲突的性质要严重得多,应把对新四军的袭击,看成是中国争取独立的复杂斗争的小说中另一个悲剧章节的开端。”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 )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B.民族统一战线裂痕的显现
C.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
D.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题干“这次极其悲惨的事件从发生时间的选择和产生的影响的角度看,远比过去冲突的性质要严重得多,应把对新四军的袭击,看成是中国争取独立的复杂斗争的小说中另一个悲剧章节的开端。”和所学知识可知,对“新四军的袭击”和“中国争取独立的复杂斗争”,可以联想到1941年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立场、破坏合作抗日的直接体现。其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内部的反共势力无视民族大义,执意削弱共产党力量,属于“倒行逆施”的行为,D项正确;1941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仍是中日民族矛盾(抗日战争时期),皖南事变是国共内部分歧的激化,并未改变这一主要矛盾,排除A项;皖南事变确实暴露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裂痕,但题目问的是事件发生的原因,而非结果。裂痕是事件导致的后果,而非根本原因,排除B项;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如援华抗日)与皖南事变无直接关联。事件本质是国民党单方面发动的反共行动,并非美国政策推动的结果,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2.(2025 重庆模拟)由于中国人民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就为修改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创造了条件。这表明抗日战争的胜利(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胜国,通过长期抗战消耗日本军事力量,打破了“西方列强主导国际秩序”的传统格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贡献认可度显著提升。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平等条约被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逐步取消,这直接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实质性提升,A正确。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压力,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但题干核心强调的是中国通过抗战胜利“修改不平等条约、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即中国自身国际地位的变化,而非对世界和平的直接影响,B错误。抗战时期,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民众救亡意识的高涨,确实推动了中华民族从分散到团结的觉醒过程,如“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等观念深入人心。但题干未提及民族意识觉醒的具体表现(如思想启蒙、文化认同等),而是聚焦于国际条约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变化,C错误。国共合作、民众支援前线、各界团结御侮等现象,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增强,这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内因。然而题干的逻辑主线是“抗战胜利→修改不平等条约→提升国际地位”,并未涉及民族内部凝聚力的增强,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3.(2025 思明区校级模拟)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据记载在二战中,美国援助了苏联106.7亿美元的物资。在亚洲战场中,中国坚持了4500多天,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8月15日,长达14年,牵制了大部分日军。同时,15万驻菲律宾美军成功拖住13万日军5个月。这些记载反映出( )
A.日本武器装备落后
B.联合国成立
C.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
D.协约国势孤力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在二战中,美国援助了苏联106.7亿美元的物资。在亚洲战场中,中国坚持了4500多天,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8月15日,长达14年,牵制了大部分日军。同时,15万驻菲律宾美军成功拖住13万日军5个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中国战场对日军的巨大牵制,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相互配合,联合作战,有力打击了法西斯集团,C项正确;武器装备是指军队或武装力量在作战中使用的各类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与器材的统称,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反映的是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中国战场对日军的巨大牵制等,排除A项;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以及解决全球性问题,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协约国与一战相关,与二战没有联系,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14.(2025 安徽)美国记者白瑞德回忆,他和几个国民党士兵在日占区活动被发现,逃到一个村子寻求帮助,但士兵对村民说他们是“八路军”。他感到很惊讶,士兵解释说:“假如知道我们是国民党,他们就不会给我们弄了。”这可以说明( )
A.国民党挑起争端破坏抗战
B.正面战场的抗战成效显著
C.八路军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从材料中“假如知道我们是国民党,他们就不会给我们弄了”可以看出村民更愿意帮助八路军,这表明八路军在群众中拥有坚实的基础,深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国民党士兵在日占区伪装成八路军才能获得村民帮助这一现象,并没有提及国民党挑起争端破坏抗战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重点在于村民对国民党和八路军的不同态度,而不是正面战场抗战成效如何。正面战场抗战成效显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不抵抗政策主要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的政策,而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进行了抗战,题干材料也没有涉及国民党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相关信息,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历史解释的素养。
15.(2025 青秀区校级模拟)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30、40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旨在( )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促进国民的觉醒
B.宣传反帝反封纲领,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宣传农村革命,反对国民党统治
D.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属理解层面的要求,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与题意不符,排除。
B.1924﹣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与题意不符,排除。
C.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向井冈山进军,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坚持同国民党斗争,与题意不符。排除。
D.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1932年到1944年大量出版的书籍都是关于中国民族英雄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抗日斗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出版宣传、介绍民族英雄的书籍,意在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抗日战争期间主要战役、胜利原因和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6.(2025 邗江区校级三模)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创造性地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下列史实最能反映这一抗战特点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陕甘宁边区成立 D.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创造性地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确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开展土地改革、发展生产,为敌后游击战提供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这直接体现了“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并以此为基地开展游击战”的特点,是敌后抗战的核心依托,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的战役,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体现了八路军在正面战场配合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但并未直接反映“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的特点,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对华北日军交通线和据点的大规模破袭战,体现了敌后游击战中的主动进攻,但核心是军事行动,而非“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一基础建设,排除B项;井冈山根据地是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成果,而非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抗日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7.(2025 福建)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作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对日作战的方针 B.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C.交通工具的革新 D.政治改革的迫切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七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材料内容未涉及对日作战的方针等相关信息,排除A项;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强调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需要大规模工业及相关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作基础,否则国家不能巩固,这明确体现了经济基础对于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的重要性,B项正确;
交通工具革新只是经济基础中的一个方面,材料强调的是整体经济基础,该项以偏概全,排除C项;
材料重点在于经济基础对国家建设的作用,没有提及政治改革的迫切性,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共七大。
18.(2025 康县一模)中国抗日战争分为局部抗战和金面抗战前后两大阶段,其中全面抗战开始于( )
A.东北易帜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平型关大捷
【分析】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排除。
B.华北事变意味着日本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但此时还属于局部抗战时期,排除。
C.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
D.平型关大捷发生在中国全面抗战之后,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9.(2025 泾阳县一模)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八路军的一场战役:“从华北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属于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对日军的重大胜利,但与题干中“打击交通线和封锁网”的描述不符,排除。
B.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是1937年淞沪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结果,与八路军无关,排除。
C.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指1938年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由李宗仁指挥,与八路军无关,排除。
D.根据史沫特莱的描述,这场战役范围广泛,重点打击了日军的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符合八路军在1940年发动的百团大战的特点,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大规模破袭战,破坏了日军交通线,摧毁了大量据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极大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显著提升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与军事威望,这与题干描述完全吻合,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百团大战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0.(2025 盐城二模)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广播电台是中国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占全国总功率的40%,电波遍及整个东半球,其“新闻汇述”栏目以北方官话、广州话、潮州话、厦门话、客家话,以及英、法、日、越、缅、泰、马来等语言播报中国抗战情形。此举旨在( )
A.创新电台的播报形式 B.寻求国际的同情支持
C.凝聚广泛的抗日力量 D.提高云南的抗战地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答。
【解答】在抗日战争时期,用多种国内方言(北方官话、广州话、潮州话、厦门话、客家话 )播报中国抗战情形,可以让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方言群体的民众都能了解抗战情况,凝聚国内广泛民众的抗日力量;同时用英、法、日、越、缅、泰、马来等外语播报,能让周边国家及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抗战,争取国际援助和支持,也有助于凝聚国际上的抗日力量。所以此举旨在凝聚广泛的抗日力量,C项符合题意。电台采用多种语言播报,其核心目的并非单纯创新播报形式,主要是服务抗战的需要,排除A项。从整体来看,不仅仅是为了寻求国际同情支持,说法片面,排除B项。昆明广播电台进行多种语言播报抗战情形,主要着眼点不是提高云南的抗战地位,而是为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宣传抗战,凝聚抗日力量,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1.(2025 贵州模拟)淞沪会战之后,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在上海、南京一带步步逼近,国内“亡国论”一度甚器尘上。但是台儿庄战役,李宗仁率部击毙敌人一万多人。捷报传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反过去的悲观情绪,唱起“速胜论”的高调来。为此毛泽东( )
A.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创作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发表了《论持久战》
D.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分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毛泽东《论持久战》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A。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创作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排除B。
C.根据材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反过去的悲观情绪,唱起‘速胜论’的高调来。”及所学可知,1938年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故C正确。
D.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识记毛泽东《论持久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