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2 23: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5春 海淀区期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的奇迹都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下列人物,铸就“铁人精神”的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屠呦呦
2.(2025春 中山区期末)如表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部分成就。这共同体现了我国(  )
工业成就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交通成就 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医学成就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B.工业生产能力的进步
C.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科技成果已领先世界
3.(2025春 西山区期末)如图人物共同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守正创新,不怕牺牲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4.(2025春 蓝田县期末)1960年春,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他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5.(2025春 甘井子区期末)“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惨痛的教训启示我们必须(  )
A.要彻底消灭资产阶级 B.注重国民经济发展
C.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 D.要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6.(2025春 长春期末)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宏伟目标。“八大”作出这一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
A.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顺利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D.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7.(2025春 南海区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曾创作过一首《念奴娇》来歌颂一位党的好干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位好干部是(  )
A.黄继光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8.(2025春 高新区校级期末)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下表所示。这一设计(  )
面额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1元 女拖拉机手 天山放牧
2元 车床工人 石油矿井
5元 炼钢工人 露天煤矿
10元 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 天安门
A.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B.彰显社会主义建设风貌
C.增强了货币的防伪效果
D.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9.(2025春 南海区期末)《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提出,要把“农业放在首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这有助于(  )
A.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纠正“文革”错误 D.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10.(2025春 蓬莱区期末)在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的报告中说“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据此推断,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
A.第一届人民政协 B.中共八大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二大
11.(2025 桐柏县三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中西部的钢城攀枝花、煤都六盘水、汽车城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崛起,绵阳、宝鸡、汉中等从普通县城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重工业城市。这说明我国(  )
A.工业经济布局得到改善
B.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D.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12.(2025春 滨城区期末)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文艺工作者来到大庆油田体验生活,谱写出旋律豪迈的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曲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
B.社会主义建设艰辛前进
C.改革开放政策初见成效
D.国防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3.(2025 雅安二模)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这“八字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C.协调、共享、绿色、发展
D.团结、友爱、至善、至美
14.(2025春 沈河区期末)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5.(2025春 宽城区期末)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  )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
C.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16.(2025春 井冈山市期末)它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的矛盾已经转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材料中的“它”(  )
A.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是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C.开启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D.促进了民主和法治建设
17.(2025春 新华区期末)为抢时间开钻,他带领全队靠盆端、桶提、马车拉等方法备下足够的水,奋战5天零4小时,终于打成了第一口高产自喷井,创造了大庆会战钻井最高纪录。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18.(2025春 老河口市期末)1959年9月26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前夕,大庆油田被发现。一场波澜壮阔的石油会战,孕育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核心是(  )
A.实事求是,严谨治学
B.艰苦创业,求实奉献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2025春 叙州区期末)八年级同学开展专题学习,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可以推测他们学习的专题最有可能是(  )
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回难
八字方针
A.人民民主国家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
20.(2025春 新华区期末)歌曲是时代的记忆。下列歌曲“记忆”的时代主题是(  )
《我为祖国献石油》(节选)创作于1964年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 …… 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A.社会主义建设艰辛前进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新中国国防建设大发展
D.改革开放政策初见成效
21.(2025春 禅城区期末)中共某次会议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二十大 D.中共八大
22.(2025春 禅城区期末)如图是1954﹣1963年国内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变化情况,其中第④阶段得益于(  )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一五”计划实施
C.生产技术重大突破 D.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5春 海淀区期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的奇迹都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下列人物,铸就“铁人精神”的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屠呦呦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王进喜是石油工人的代表,他率领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被誉为“铁人”,符合题意。
B.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排除。
C.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他带领群众治沙、防涝、抗旱、治理盐碱地,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排除。
D.屠呦呦发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2025春 中山区期末)如表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部分成就。这共同体现了我国(  )
工业成就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交通成就 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医学成就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B.工业生产能力的进步
C.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科技成果已领先世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建设,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交通、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共同体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项正确;这些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不能说奠定了坚实基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表格中不仅有工业成就,还有交通和医学成就,排除B项;仅从这些成就不能得出我国科技成果已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国民经济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3.(2025春 西山区期末)如图人物共同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守正创新,不怕牺牲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大事件,排除。
B.守正创新是我们党新时代执政兴国的重要方法论,排除。
C.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排除。
D.题干图片人物分别未焦裕禄、雷锋、王进喜,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模范人物,体现了那个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4.(2025春 蓝田县期末)1960年春,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他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排除。
B.根据所学可知,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他被誉为“铁人”,符合题意。
C.雷锋因助人为乐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排除。
D.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5.(2025春 甘井子区期末)“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惨痛的教训启示我们必须(  )
A.要彻底消灭资产阶级 B.注重国民经济发展
C.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 D.要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刘少奇冤案。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党内最大的一起冤案。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的践踏。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党籍,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的突出表现,C项正确;“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是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并非“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排除A项;“注重国民经济发展”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无关,排除B项;“要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也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6.(2025春 长春期末)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宏伟目标。“八大”作出这一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
A.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顺利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D.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共八大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解答】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作出题干这一正确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C项正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排除A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B项;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
7.(2025春 南海区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曾创作过一首《念奴娇》来歌颂一位党的好干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位好干部是(  )
A.黄继光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期间涌现的英雄人物,他舍身堵枪口,保证了战斗的胜利,排除。
B.王进喜是石油工人,他率领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打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排除。
C.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表,排除。
D.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他带领群众治沙、防涝、抗旱、治理盐碱地,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8.(2025春 高新区校级期末)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下表所示。这一设计(  )
面额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1元 女拖拉机手 天山放牧
2元 车床工人 石油矿井
5元 炼钢工人 露天煤矿
10元 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 天安门
A.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B.彰显社会主义建设风貌
C.增强了货币的防伪效果
D.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1962年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与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无关,排除。
B.1962年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人民币图案展示了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场景,以及国家的建设成就,如石油矿井、露天煤矿等,还有民主政治建设,所以这一设计彰显社会主义建设风貌,符合题意。
C.题干人民币图案呈现的内容与防伪效果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D.1978年以来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9.(2025春 南海区期末)《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提出,要把“农业放在首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这有助于(  )
A.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纠正“文革”错误 D.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农业放在首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可知,题干信息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这一时期“党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A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排除B;纠正“文革”错误在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C;土地改革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经济的调整等知识。
10.(2025春 蓬莱区期末)在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的报告中说“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据此推断,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
A.第一届人民政协 B.中共八大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二大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B符合题意;第一届人民政协是1949年要筹备建立新中国,没有涉及到国内主要矛盾的问题,排除A;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排除C;中共十二大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
11.(2025 桐柏县三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中西部的钢城攀枝花、煤都六盘水、汽车城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崛起,绵阳、宝鸡、汉中等从普通县城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重工业城市。这说明我国(  )
A.工业经济布局得到改善
B.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D.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分析】本题考查动乱中的国民经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根据题干描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如攀枝花、六盘水、十堰等,以及绵阳、宝鸡、汉中从普通县城发展为重工业城市,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工业经济布局的改善,符合题意。
B.“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虽然部分相关,但题干更强调空间上工业布局的调整而非体系的独立性,排除。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不符合史实,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建立,当时是计划经济时期,排除。
D.“一五计划”(1953﹣1957年)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动乱中的国民经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2.(2025春 滨城区期末)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文艺工作者来到大庆油田体验生活,谱写出旋律豪迈的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曲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
B.社会主义建设艰辛前进
C.改革开放政策初见成效
D.国防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时间不符,排除。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庆油田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此阶段社会主义建设虽取得成就,但也经历了曲折,如大跃进等,故主题为“艰辛前进”,符合题意。
C.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D.大庆油田属工业建设,不属于国防建设,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3.(2025 雅安二模)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这“八字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C.协调、共享、绿色、发展
D.团结、友爱、至善、至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国民经济的调整的相关史实。
【解答】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A项正确;“八字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排除B项;“协调、共享、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内容,排除C项;“团结、友爱、至善、至美”不是“八字方针”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的相关史实。
14.(2025春 沈河区期末)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良好的开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A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了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B项;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是1953年,排除C项;1958年爆发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5.(2025春 宽城区期末)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  )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
C.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民经济的调整,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题干“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排除A项;1962到1965年,国民经济的增长,不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带来的,这时期也没有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我国依然实行计划经济,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民经济的调整,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2025春 井冈山市期末)它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的矛盾已经转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材料中的“它”(  )
A.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是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C.开启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D.促进了民主和法治建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中共开始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由题干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指中共八大,开启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C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促进了民主化建设活动与中共八大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
17.(2025春 新华区期末)为抢时间开钻,他带领全队靠盆端、桶提、马车拉等方法备下足够的水,奋战5天零4小时,终于打成了第一口高产自喷井,创造了大庆会战钻井最高纪录。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王进喜是石油工人的代表,他率领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被誉为“铁人”,符合题意。
B.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他带领群众治沙、防涝、抗旱、治理盐碱地,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C.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
D.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8.(2025春 老河口市期末)1959年9月26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前夕,大庆油田被发现。一场波澜壮阔的石油会战,孕育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核心是(  )
A.实事求是,严谨治学
B.艰苦创业,求实奉献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是李四光的科研精神,排除。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创业,求实奉献,符合题意。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排除。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9.(2025春 叙州区期末)八年级同学开展专题学习,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可以推测他们学习的专题最有可能是(  )
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回难
八字方针
A.人民民主国家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国民经济的调整,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人民民主国家的成立”指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
B.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
C.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出现的严重失误,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针对国民经济的困难,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所以学习的专题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符合题意。
D.题干呈现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与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相关的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国民经济的调整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0.(2025春 新华区期末)歌曲是时代的记忆。下列歌曲“记忆”的时代主题是(  )
《我为祖国献石油》(节选)创作于1964年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 …… 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A.社会主义建设艰辛前进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新中国国防建设大发展
D.改革开放政策初见成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创作于1964年,这一时期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广大建设者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国家的工业等事业努力奋斗,歌曲体现了石油工人为祖国建设奉献的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艰辛前进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排除B项;歌词聚焦“石油工人”“祖国建设”,核心是经济建设而非国防建设,排除C项;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1964年尚未进入这一时期,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1.(2025春 禅城区期末)中共某次会议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二十大 D.中共八大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需要结合中共八大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分析,注意解读材料。
【解答】1956年的中共八大认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我国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因此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判断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排除A;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中共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C。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中共八大背景、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22.(2025春 禅城区期末)如图是1954﹣1963年国内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变化情况,其中第④阶段得益于(  )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一五”计划实施
C.生产技术重大突破 D.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的相关史实。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第④阶段是1960—1963年,这一阶段与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有关。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D项正确;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完成于1952年底,排除A项;“一五”计划实施与1953—1957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生产技术重大突破在题干信息无关未体现,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的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