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2 23:2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5 广东)1978—2007年,我国GDP总量从世界第10位跃居第4位,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升至约1.5万亿美元,这反映了(  )
A.“一五”计划的成果 B.三大改造的成效
C.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D.脱贫攻坚的胜利
2.(2025 垦利区三模)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以下选项可以入选2012﹣2025年热词的是(  )
A.联产承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三个代表 一国两制
C.乡镇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
D.两个“一百年”中国式现代化
3.(2025春 皇姑区期末)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选项符合这一主旨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4.(2025春 西山区期末)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讲话时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为此,随后中共中央召开了(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5.(2025春 西岗区期末)“十二大同七大比,同七大起的作用一样,七大是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是把建设引向胜利。”材料中“把建设引向胜利”,是因为中共十二大提出(  )
A.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牢固树立创新等新发展理念
6.(2025春 西山区期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材料中的伟大梦想是指(  )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国家富强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人民幸福
7.(2025春 中山区期末)如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8.(2025春 贵阳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都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其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是(  )
A.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经过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
9.(2025春 海淀区期末)某同学搜集到如图历史图片。其中,能用于说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是(  )
A.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土地
B.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C.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10.(2025春 皇姑区期末)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事件(  )
A.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1.(2025春 西山区期末)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以上史实可以用来证明(  )
A.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我国经济水平跻身强国之列
D.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2.(2025春 西山区期末)“近年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圆了许多人的“安居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材料体现了(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3.(2025春 盐田区校级期末)1979年广东高要县沙浦公社沙一大队第六生产队农民陈志雄承包生产队村边鱼塘8亩,此后他不断改进养殖技术,一年盈利由原来“大锅饭”时代的二、三百元增至六千多元,这说明承包经营直接(  )
A.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B.促进了渔业技术的进步
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热情
D.带动了鱼塘承包的浪潮
14.(2025春 海淀区期末)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系统总结十八大以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经验,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
④增强文化认同和国民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5春 海淀区期末)某学习小组围绕“生活巨变”这一主题采访长辈,有长辈回忆说,变化从围墙上的标语也能看出来,头两年墙上写着“以阶级斗争为纲”,过两年就换成了“家庭联产承包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长辈口述的这个变化发生在(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进入21世纪时
16.(2025春 西山区期末)青藏铁路从青海西宁通向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第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难度很大,2001年开始兴建,2006年全线建成通车。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彻底结束了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材料表明党和国家(  )
A.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行“一五计划”
C.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17.(2025春 西岗区期末)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并积累了新鲜的经验。下面年代尺,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  )
A.坚持人民至上 B.坚持胸怀天下
C.坚持理论创新 D.坚持统一战线
18.(2025 历下区校级四模)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道:“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2025 临沂模拟)“深圳”从左图变为右图最为关键的一步是(  )
以前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A.开发开放浦东 B.成为对外开放窗口
C.设立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025 镇江一模)如图是某学习小组绘制的时间轴,该小组学习的内容应该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新发展理念
21.(2025 历下区校级四模)下列图片资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蓝图 亚投行开业仪式
A.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任务
C.中国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中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22.(2025春 长春期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对国有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针对这一弊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政企分开
C.公私合营 D.招商引资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5 广东)1978—2007年,我国GDP总量从世界第10位跃居第4位,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升至约1.5万亿美元,这反映了(  )
A.“一五”计划的成果 B.三大改造的成效
C.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D.脱贫攻坚的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解答】A.“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主要推动工业化建设,与题干中1978—2007年的时间段不符,排除A;
B.三大改造(1953—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早于题干时间范围,排除B;
C.根据材料“1978—2007年,我国GDP总量从世界第10位跃居第4位,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升至约1.5万亿美元”可知,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题干中GDP和外汇储备的显著增长正是其直接成果,C项正确;
D.脱贫攻坚(2012年后)目标为全面脱贫,与2007年的时间段无关,排除D。
故选:C。
【点评】试题考查学生通过时间线和关键事件判断历史影响的能力,需掌握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及其经济成果,强化历史事件与数据变化的关联分析。
2.(2025 垦利区三模)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以下选项可以入选2012﹣2025年热词的是(  )
A.联产承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三个代表 一国两制
C.乡镇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
D.两个“一百年”中国式现代化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联产承包”主要是20世纪70﹣80年代农村改革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均不在2012﹣2025年核心热词范畴,排除。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末提出,“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时间不符,排除。
C.“乡镇企业”兴盛于20世纪80﹣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虽持续推进,但不是2012﹣2025年最具代表性的热词,排除。
D.据题干“热词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需选出2012﹣2025年热词”和所学知识可知,“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奋斗目标,与2012﹣2025年时间范围契合;“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及未来关注的重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3.(2025春 皇姑区期末)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选项符合这一主旨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于1949年,与1992年的南方谈话无直接关系,排除。
B.“双百”方针是1956年关于文艺和科学领域的政策,与题干市场经济无关,排除。
C.虽然改革开放带来了生活变化,但这不是南方谈话的主旨,排除。
D.据题干“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就是为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4.(2025春 西山区期末)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讲话时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为此,随后中共中央召开了(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项正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在1978年5月开始的,早于邓小平的这次讲话,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于1981年,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于1980年,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5.(2025春 西岗区期末)“十二大同七大比,同七大起的作用一样,七大是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是把建设引向胜利。”材料中“把建设引向胜利”,是因为中共十二大提出(  )
A.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牢固树立创新等新发展理念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二大,识记中共十二大相关知识。
【解答】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A项。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建设引向胜利,B项正确。
C.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D.牢固树立创新等新发展理念与中共十二大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中共十二大相关知识。
6.(2025春 西山区期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材料中的伟大梦想是指(  )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国家富强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人民幸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梦,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A项正确;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是伟大梦想的全部,排除B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与伟大梦想的内涵不符,排除C项;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是伟大梦想的全部,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中国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7.(2025春 中山区期末)如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B项正确;“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它是错误的方针,与图中变化不符,排除A项;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是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8.(2025春 贵阳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都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其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是(  )
A.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经过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开始。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成就,D正确;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956﹣1966年)取得的成就,并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A错误;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B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这也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相关史实。
9.(2025春 海淀区期末)某同学搜集到如图历史图片。其中,能用于说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是(  )
A.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土地
B.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C.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D项正确;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土地是土地改革的内容,与扩大对外开放无关,排除A项;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内容,与扩大对外开放无关,排除B项;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扩大对外开放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0.(2025春 皇姑区期末)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事件(  )
A.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C项正确;拨乱反正的完成是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排除A项;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结果之一,但最主要的影响是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在1976年,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1.(2025春 西山区期末)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以上史实可以用来证明(  )
A.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我国经济水平跻身强国之列
D.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题干中“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均是我国在对外开放领域的重要举措。自贸区的设立旨在通过放宽贸易、投资等领域的限制,探索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模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则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这些举措共同反映了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努力,D项正确;“可持续发展战略”侧重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但题干更具体地指向对外开放领域的制度构建,而非泛化的经济建设,排除B项;“经济水平跻身强国之列”与史实不符,2013年后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尚未达到“强国之列”的表述,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对外开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2.(2025春 西山区期末)“近年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圆了许多人的“安居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材料体现了(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等多方面。题目中居民收入增长、安居工程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等,都是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民生得到改善的体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关于民生改善的要求相契合,A正确;全面深化改革主要侧重于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社会发展。题目中未突出改革相关举措及改革的过程,排除B;全面依法治国是强调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法律制定、执行、遵守等法治相关内容,排除C;全面从严治党主要是针对党的自身建设,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题目内容与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无关,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史实。
13.(2025春 盐田区校级期末)1979年广东高要县沙浦公社沙一大队第六生产队农民陈志雄承包生产队村边鱼塘8亩,此后他不断改进养殖技术,一年盈利由原来“大锅饭”时代的二、三百元增至六千多元,这说明承包经营直接(  )
A.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B.促进了渔业技术的进步
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热情
D.带动了鱼塘承包的浪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一年盈利由原来‘大锅饭’时代的二、三百元增至六千多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承包经营使得农民的盈利大幅增加,这直接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热情,C项正确;承包经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间接的影响,不是直接结果,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承包经营对农民盈利的影响,促进渔业技术进步不是直接结果,排除B项;带动鱼塘承包的浪潮是承包经营的后续影响,不是直接结果,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4.(2025春 海淀区期末)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系统总结十八大以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经验,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
④增强文化认同和国民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强大的文化根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通过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施这些举措的目的之一,①正确。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等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这些举措本身就是在推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所以推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目的之一,②正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深入挖掘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根源,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国民凝聚力,所以增强文化认同和国民凝聚力是这些举措的目的之一,④正确,故B正确;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主要涉及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行动,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举措并无直接关联,题干中的这些举措不是为了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③错误,排除AC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相关史实。
15.(2025春 海淀区期末)某学习小组围绕“生活巨变”这一主题采访长辈,有长辈回忆说,变化从围墙上的标语也能看出来,头两年墙上写着“以阶级斗争为纲”,过两年就换成了“家庭联产承包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长辈口述的这个变化发生在(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进入21世纪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进行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与材料中的标语变化不符,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当时的主要口号,还没有出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标语,排除B项;进入21世纪时,这些标语已经不是新出现的了,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改革开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6.(2025春 西山区期末)青藏铁路从青海西宁通向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第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难度很大,2001年开始兴建,2006年全线建成通车。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彻底结束了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材料表明党和国家(  )
A.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行“一五计划”
C.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大开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青藏铁路的修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是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方面,与青藏铁路的修建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一五计划”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材料中青藏铁路2001年开始兴建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西部大开发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7.(2025春 西岗区期末)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并积累了新鲜的经验。下面年代尺,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  )
A.坚持人民至上 B.坚持胸怀天下
C.坚持理论创新 D.坚持统一战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因此年代尺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坚持理论创新,C正确;坚持人民至上,是指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与材料不符,排除A;胸怀天下,意为心怀全世界,关注世间万物,与材料不符,排除B;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材料不符,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史实。
18.(2025 历下区校级四模)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道:“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放14个沿海城市,掌握对外开放的进程。
【解答】1984年,中国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城市,这与题干中“1984年”“开放整个海岸”相符合,A正确。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是在1985年以后,时间不符,排除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时间不符,排除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是在1990年,时间不符,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开放14个沿海城市,要求具备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19.(2025 临沂模拟)“深圳”从左图变为右图最为关键的一步是(  )
以前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A.开发开放浦东 B.成为对外开放窗口
C.设立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的设立及其历史意义,涉及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政策背景与作用。
【解答】A.开发开放浦东是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的举措,与深圳无关,排除A;
B.成为对外开放窗口是深圳发展后的结果,而非推动其发展的关键政策,排除B;
C.1980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并推动经济发展,这是深圳崛起的最关键一步,C项正确;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是全国性事件,与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时间线无关,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深圳的变迁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设立背景的理解,需区分政策原因与结果,强化历史因果关系分析能力。
20.(2025 镇江一模)如图是某学习小组绘制的时间轴,该小组学习的内容应该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新发展理念
【分析】本题考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关知识点,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战略目标与时间轴的对应关系。
【解答】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于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写入党章,与题干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表述不符,排除A;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于2014年,其核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20年后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题干中未体现战略布局的具体内容,排除B;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指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的战略目标,与题干中“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10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全对应,C项正确;
D.新发展理念提出于2015年,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属于经济政策范畴,与题干中“时间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表述无直接关联,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时间轴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战略目标的理解能力,需结合教材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背景与时间节点进行分析。学生应掌握历史事件与时间轴的对应关系,并能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断。
21.(2025 历下区校级四模)下列图片资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蓝图 亚投行开业仪式
A.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任务
C.中国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中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分析】考查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建设,体现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举措。
【解答】A.“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均是中国推动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典型表现,A项正确;
B.“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属于经济合作领域,与国际维和任务无关,排除B;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针对国内治理的总体部署,与题干中的国际合作主题不符,排除C;
D.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但并未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表述绝对化,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需结合具体史实分析国家经济战略的意义。
22.(2025春 长春期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对国有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针对这一弊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政企分开
C.公私合营 D.招商引资
【分析】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题干“国家对国有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符合题意。
B.政企分开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不是中心环节,排除。
C.公私合营是20世纪五十年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排除。
D.招商引资是对外开放的措施,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