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 广州)如图照片发表于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晋察冀画报》,这张照片可能拍摄于(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2025春 昌平区期末)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写道:“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
A.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B.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C.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赴重庆谈判
D.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3.(2025 临夏州)综合分析如表中的史事,可以得出最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到达甘肃哈达铺,当地百姓拿出大量粮食、肉类等物资供应红军。 1943年,在“节约献金运动”中,甘肃农民自发捐献余粮,仅临夏县一次献粮就达5万石。 1949年8月,兰州群众与人民解放军红军部队昼夜抢修华家岭公路,仅用3天打通运输线,为突破国民党军队在兰州南山的防线,解放兰州作出重要贡献。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西北地区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大后方
C.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D.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4.(2025 泰安)《重庆日报》报道:“而今,又一座全新、庄严的‘风雨同舟’主题雕塑在重庆和大家见面。雕塑以20世纪40年代重庆‘特园’的史实为背景,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与各民主党派领袖、知名人士等聚会重庆,共商国是的情景”。材料中提到的“聚会重庆,共商国是”指的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中共七大 D.古田会议
5.(2025 吉林)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解放东北全境的军事行动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2025 齐齐哈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与该诗句相关的军事行动是( )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占领南京
7.(2025春 长乐区期末)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 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到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C.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政府的腐败
D.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8.(2025春 长乐区期末)重庆谈判的召开,中共的和平诚意,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这段话主要揭示了重庆谈判的( )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事件性质 D.历史意义
9.(2025 韶关一模)如框展示的是《新华日报》登载的部分照片的名称,这反映的是( )
《我送亲人过大江》《打到江南区,解放全中国》《过江去》《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重庆谈判 B.抗美援朝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2025 渝水区校级二模)“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千里挺进大别山 D.万家岭大捷
11.(2025 曲靖二模)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这次会谈( )
A.签订了“双十协定”
B.避免了内战爆发
C.实现了和平建国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2.(2025 鲁山县二模)“一条扁担两头弯,千里遥远来支前。一头挑的是白面,一头挑的是炮弹。白面送给同志吃,送上炮弹打坏蛋。”这首民谣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D.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13.(2025 安次区二模)张治中将军在某次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该晚宴的背景最有可能(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国共达成《双十协定》
C.国民革命取得阶段胜利
D.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14.(2025 天津)1946年8月,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论断针对的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根据地
C.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华北
D.国民党军疯狂进攻解放区
15.(2025 山西)小夏同学绘制了如图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单元主题是( )
A.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
16.(2025 平房区二模)纪念章通常用于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或文化意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下列选项中与如图所示纪念章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是( )
A.东北全境解放
B.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解放
C.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覆灭
17.(2025 眉山)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到:“在1945—1946年的和谈期间,共产党人在赢得舆论的对比方面,已获得成功。人们普遍相信,共产党人是诚心诚意的。而当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数星期后单方面撕毁了几项政协协定时,政府便在这场较量中失去了信任。”这反映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
A.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 B.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
C.国民党撕毁政协协定 D.中国共产党赢得舆论
18.(2025 苏州)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体与会同志提出了“四不两少”的要求: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平列。这些规定( )
A.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
D.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19.(2025 广州二模)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这一战役的指挥者是( )
A.刘伯承 B.彭德怀 C.陈毅 D.林彪
20.(2025 太康县三模)邓小平曾用挑扁担这个比喻来形容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某次军事行动的战略意图,挑扁担挑的是中间,把两头的重量集中到中间来,体现了防御与进攻的辩证关系。据此可知,这次军事行动应该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 广州)如图照片发表于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晋察冀画报》,这张照片可能拍摄于(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排除。
B.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7年,当时没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排除。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排除。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2025春 昌平区期末)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写道:“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
A.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B.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C.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赴重庆谈判
D.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抵达重庆,使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成为可能。因此“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据“1945年8月”“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和“中国的一件大喜事“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内容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赴重庆谈判,C项正确;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发生在1923年,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发生在1943年,排除B项;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是在1947年,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3.(2025 临夏州)综合分析如表中的史事,可以得出最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到达甘肃哈达铺,当地百姓拿出大量粮食、肉类等物资供应红军。 1943年,在“节约献金运动”中,甘肃农民自发捐献余粮,仅临夏县一次献粮就达5万石。 1949年8月,兰州群众与人民解放军红军部队昼夜抢修华家岭公路,仅用3天打通运输线,为突破国民党军队在兰州南山的防线,解放兰州作出重要贡献。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西北地区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大后方
C.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D.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甘肃地区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在土地革命时期,甘肃哈达铺百姓拿出大量粮食、肉类等物资供应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甘肃农民自发捐献余粮;解放战争时期,兰州群众与人民解放军昼夜抢修公路助力解放兰州。这些都充分表明在不同的革命阶段,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支持革命,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的保证,C项正确;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实现的,与表格中不同阶段甘肃地区人民支持革命的史实无关,排除A项;表格内容的重点不是强调西北地区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大后方,而且全民族抗战大后方表述相对片面,不能涵盖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情况,排除B项;表格中并没有涉及土地改革的相关信息,主要呈现的是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行为,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阅读史料、历史解释能力。
4.(2025 泰安)《重庆日报》报道:“而今,又一座全新、庄严的‘风雨同舟’主题雕塑在重庆和大家见面。雕塑以20世纪40年代重庆‘特园’的史实为背景,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与各民主党派领袖、知名人士等聚会重庆,共商国是的情景”。材料中提到的“聚会重庆,共商国是”指的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中共七大 D.古田会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20世纪40年代”“重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与民主党派共商国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20世纪40年代”“重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与民主党派共商国是”可知,这与重庆谈判有关。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20世纪40年代),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基本胜利,但是蒋介石坚持“假和平、真内战”的方针,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和平建国的问题,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毅然前往重庆与国民党方面进行重庆谈判。毛泽东抵达重庆,使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成为可能,B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20世纪30年代)的西安,排除A项;中共七大召开于延安,排除C项;古田会议召开于1929年(20世纪20年代)的福建古田,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5.(2025 吉林)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解放东北全境的军事行动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辽沈战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据所学可知,1948年9月至11月进行的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符合题意。
B.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排除。
C.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排除。
D.渡江战役后解放了南京,终结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辽沈战役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6.(2025 齐齐哈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与该诗句相关的军事行动是( )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占领南京
【分析】本题考查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与题干诗句不符,排除。
B.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与题干诗句不符,排除。
C.1947年夏,刘邓大军渡过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与题干诗句不符,排除。
D.依据题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动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2025春 长乐区期末)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 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到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C.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政府的腐败
D.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区土地改革。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解答】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材料主要说明了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解放区土地改革以及意义。
8.(2025春 长乐区期末)重庆谈判的召开,中共的和平诚意,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这段话主要揭示了重庆谈判的( )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事件性质 D.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题干未提及谈判发生的原因或背景,排除A;
B.题干未描述谈判的具体过程,排除B;
C.题干未说明谈判本身的性质,排除C;
D.题干强调谈判带来的积极影响,属于历史意义的范畴,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重庆谈判的重要意义的相关史实。
9.(2025 韶关一模)如框展示的是《新华日报》登载的部分照片的名称,这反映的是( )
《我送亲人过大江》《打到江南区,解放全中国》《过江去》《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重庆谈判 B.抗美援朝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重庆谈判是1945年8﹣10月,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主要围绕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等问题展开谈判,和图片中“过大江”“解放全中国”等军事行动无关,排除。
B.抗美援朝战争是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作战地点在朝鲜半岛,与“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等发生在国内的事件无关,排除。
C.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主要是在以徐州为中心,重点是在中原地区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并非以“过江”“解放江南”为主要作战目标,排除。
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我送亲人过大江”体现了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渡江;“打到江南区,解放全中国”“过江去”反映了渡江作战的行动和目标;“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这些都与渡江战役紧密相关,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0.(2025 渝水区校级二模)“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千里挺进大别山 D.万家岭大捷
【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材料“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可知“转折点”是指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符合题意;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A;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B;万家岭大捷中国军队歼灭日军3000余人;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11.(2025 曲靖二模)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这次会谈( )
A.签订了“双十协定”
B.避免了内战爆发
C.实现了和平建国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A项正确;尽管“双十协定”提出“和平建国”的方针,但蒋介石随后撕毁协议,于1946年发动全面内战,因此“避免了内战爆发”和“实现了和平建国”均不符合史实,排除BC项;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标志性事件是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与1945年的重庆谈判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以重庆谈判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2.(2025 鲁山县二模)“一条扁担两头弯,千里遥远来支前。一头挑的是白面,一头挑的是炮弹。白面送给同志吃,送上炮弹打坏蛋。”这首民谣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D.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一条扁担两头弯,千里遥远来支前。一头挑的是白面,一头挑的是炮弹。白面送给同志吃,送上炮弹打坏蛋。”可得出信息,解放战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解放战争获胜的根本保证,材料“白面送给同志吃,送上炮弹打坏蛋”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无关,排除B项;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是指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不符合材料“白面送给同志吃,送上炮弹打坏蛋”,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2025 安次区二模)张治中将军在某次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该晚宴的背景最有可能(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国共达成《双十协定》
C.国民革命取得阶段胜利
D.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据“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晚宴的背景最有可能国共达成《双十协定》,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14.(2025 天津)1946年8月,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论断针对的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根据地
C.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华北
D.国民党军疯狂进攻解放区
【分析】本题考查全面内战的爆发,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故D符合题意;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排除A;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根据地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华北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内战的爆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针对的是国民党军疯狂进攻解放区。
15.(2025 山西)小夏同学绘制了如图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单元主题是( )
A.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并结合知识可知,图示知识结构描述的是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通过渡江战役,攻占南京,宣告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D项正确;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主要与太平天国运动、列强侵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相关,与图示知识结构不符,排除A项;近代化探索主要是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图示知识结构不符,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与图示知识结构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解放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6.(2025 平房区二模)纪念章通常用于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或文化意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下列选项中与如图所示纪念章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是( )
A.东北全境解放
B.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解放
C.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覆灭
【分析】本题考查淮海战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图示纪念章为淮海战役纪念章,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排除。
B.图示纪念章为淮海战役纪念章,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符合题意。
C.图示纪念章为淮海战役纪念章,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
D.图示纪念章为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覆灭,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淮海战役相关知识,做到融合贯通、灵活应答。
17.(2025 眉山)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到:“在1945—1946年的和谈期间,共产党人在赢得舆论的对比方面,已获得成功。人们普遍相信,共产党人是诚心诚意的。而当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数星期后单方面撕毁了几项政协协定时,政府便在这场较量中失去了信任。”这反映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
A.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 B.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
C.国民党撕毁政协协定 D.中国共产党赢得舆论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胜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和谈过程中展现出诚意,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信任,也就是赢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是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故B符合题意;材料并未直接体现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与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关系,排除A;国民党撕毁政协协定只是其倒行逆施的表现,重点在于通过这一行为对比出共产党赢得舆论和民心,排除C;共产党赢得舆论只是表面现象,舆论的背后是民众对共产党的认可和支持,即民心,赢得舆论本质上是赢得民心的体现,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
18.(2025 苏州)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体与会同志提出了“四不两少”的要求: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平列。这些规定( )
A.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
D.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胜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不两少”直接针对党的作风问题,与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共同强化了党的作风建设。故C符合题意;七届二中全会标志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而非转向农村,排除A;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抗日战争1945年已经胜利,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规定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
19.(2025 广州二模)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这一战役的指挥者是( )
A.刘伯承 B.彭德怀 C.陈毅 D.林彪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孟良崮战役的相关史实。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符合题意;刘伯承和林彪没有参加孟良崮战役,排除AD;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B。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孟良崮战役的相关史实。
20.(2025 太康县三模)邓小平曾用挑扁担这个比喻来形容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某次军事行动的战略意图,挑扁担挑的是中间,把两头的重量集中到中间来,体现了防御与进攻的辩证关系。据此可知,这次军事行动应该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根据材料“挑扁担挑的是中间,把两头的重量集中到中间来,体现了防御与进攻的辩证关系”和结合所学知识,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刘邓大军深入国民党统治区,威胁南京、武汉,迫使国民党分散兵力,实现攻防转换,符合“中间集中,两头牵制”的比喻,A项正确;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渡江战役是全面进攻阶段,排除B项;“关门打狗”锁锦州反映的辽沈战役侧重东北战场,排除C项;蘑菇战术胜陕北反映的是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