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课件)--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同步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课件)--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同步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4 22:1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5.1.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
2024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5.1.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幻灯片 1:标题页
标题:5.1.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副标题:探索生命与环境的共生奥秘
配图:一幅展现热带雨林生机勃勃景象的图片,其中动植物与周边的山川、河流、阳光等环境要素和谐共处,体现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幻灯片 2:引入 —— 生物与环境的紧密联系
标题:生命依存于环境
内容:在地球上,从广袤的海洋到巍峨的高山,从炎热的沙漠到寒冷的极地,处处都有生命的踪迹。生物的生存与繁衍,一刻也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无论是翱翔天际的雄鹰,还是深海潜行的鱼类;无论是扎根大地的参天大树,还是肉眼难见的微小细菌,它们的生命活动都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和条件,同时生物的活动也对环境产生着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生物与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配图:展示不同环境(海洋、沙漠、森林、极地)中典型生物生存场景的组图,如海洋中的鲸鱼、沙漠中的仙人掌、森林中的松鼠、极地的企鹅
幻灯片 3:环境的构成要素
标题:生物生存的舞台搭建
内容: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由多种要素构成,可分为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无机环境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无生命的因子,这些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条件。例如,阳光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决定了生物的分布范围,许多热带植物在寒冷地区难以存活;水是生命之源,生物的各项生理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有机环境则是指与某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群落里的其他生物,包括食物、病菌、害虫、天敌等,它们与该生物构成了复杂的种间关系。
配图:一张标注清晰的示意图,将环境分为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两部分,并列举出各自包含的主要要素,旁边配上相应要素的代表性图片,如阳光照耀大地、流动的溪水、森林中的其他动物
幻灯片 4:无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光的作用
标题:光 —— 生命的能量画笔
内容:光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于植物而言,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为自身生长以及整个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光照时长的需求不同,据此可分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阳生植物如向日葵,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生长良好;阴生植物如人参,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也能生存。光还影响着植物的开花、结果等生理过程,一些植物需要在长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而另一些则在短日照下开花。在动物方面,光影响动物的活动节律,许多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在夜间光线较暗时活动频繁,而昼行性动物如蝴蝶,则在白天光照充足时活跃。
配图:对比展示阳生植物(向日葵)和阴生植物(人参)生长环境及形态的图片,以及猫头鹰夜间捕食和蝴蝶白天飞舞的场景图片
幻灯片 5:无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温度的影响
标题:温度 —— 生命的 “调节器”
内容:温度对生物的分布、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有着显著影响。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很大,从赤道到两极,温度逐渐降低,这也导致了生物种类和分布的不同。例如,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拥有众多独特的动植物;而在极地地区,温度极低,只有少数适应寒冷环境的生物能够生存,如北极熊、企鹅等。对于生物个体而言,温度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物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生物的生长。但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生物的生理活动会受到抑制,甚至危及生命。许多动物会通过迁徙、冬眠等行为来应对温度的变化,如大雁在秋冬季节会从北方飞往南方温暖地区过冬。
配图:世界气候带分布图,标注不同温度区域的典型生物;北极熊在冰原上、企鹅在雪地中的图片,以及大雁南飞的组图
幻灯片 6:无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水的意义
标题:水 —— 生命的源泉纽带
内容:水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生物体内参与各种化学反应,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在不同的水环境中,生物进化出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征。水生生物如鱼类,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适应了水中的生活,具有鳃用于呼吸水中的氧气,流线型的身体有利于在水中游动。而在干旱环境中,生物则进化出了节水的特征,例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其叶片退化为刺,减少水分蒸发,肉质茎则可以储存大量水分。水的分布还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而在干旱缺水的地区,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配图:鱼类在水中游动的图片,展示仙人掌形态结构的图片,以及对比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生态景观的组图
幻灯片 7:有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种间关系之捕食
标题:捕食 —— 生命的 “追逐游戏”
内容:在有机环境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种间关系,捕食是常见的一种。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草原上的狼以羊为食,狼是捕食者,羊是被捕食者。捕食关系对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捕食者通过捕食猎物,控制猎物的数量,防止猎物过度繁殖对环境造成压力。同时,猎物为了生存,也会不断进化出各种防御机制,如羊的敏捷奔跑能力、保护色等。这种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生物的进化。捕食关系还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配图:狼捕食羊的动态图片,羊在草原上警惕张望的图片,以及展示羊进化出的防御特征(如保护色)的示意图
幻灯片 8:有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种间关系之竞争
标题:竞争 —— 资源的 “争夺战”
内容:当不同生物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如食物、空间、阳光等而发生的相互作用,就是竞争关系。竞争可以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种内竞争),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种间竞争)。例如,在一片农田里,杂草和农作物会竞争阳光、水分和土壤中的养分。如果杂草生长过于旺盛,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在森林中,高大的乔木为了争夺阳光,会不断向上生长,而一些矮小的植物则可能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阳光而生长不良。竞争关系促使生物不断进化,提高自身获取资源的能力,同时也影响着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数量。
配图: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生长在一起的图片,森林中高大乔木遮蔽矮小植物的图片,以及用图表展示竞争对生物数量影响的示意图
幻灯片 9:有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种间关系之共生
标题:共生 —— 生命的 “合作共赢”
内容: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种间关系。如果分开,双方或一方就难以生存。例如,地衣就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为藻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二者紧密结合,共同适应环境。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也存在着共生关系,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含氮物质,供植物利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有机物。共生关系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奇妙现象,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配图:地衣附着在岩石上的图片,豆科植物根部根瘤的特写图片,以及用箭头标注出共生双方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幻灯片 1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标题:适者生存的智慧
内容: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从形态结构上看,如北极熊具有厚厚的脂肪层和白色的皮毛,厚厚的脂肪层可以帮助它在寒冷的极地储存能量、抵御严寒,白色的皮毛则使其与周围的冰雪环境融为一体,有利于捕食和躲避天敌。从生理特征方面,骆驼的肾脏具有特殊的结构,能够高效地重吸收水分,使其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减少水分散失。在行为方式上,许多动物会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迁徙,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但这种适应是相对的,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生物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而面临生存危机。
配图:北极熊在雪地中的图片,突出其脂肪层和皮毛;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图片,旁边配上骆驼肾脏结构示意图;以及动物迁徙的壮观场景图片
幻灯片 1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标题:生命改变环境的力量
内容:生物不仅适应环境,还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着关键作用。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例如,在河流上游的森林,如果遭到破坏,会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加,引发洪涝等自然灾害。动物的活动也会影响环境,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深远。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如工业排放、农业开垦、城市化建设等,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对生态环境既带来了积极的改善,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破坏,如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配图:森林郁郁葱葱的图片,标注森林涵养水源等功能;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示意图;以及人类工业生产场景与环境污染现状对比的组图
幻灯片 12:课堂小结
标题:生物与环境 —— 相互交织的生命乐章
内容:
环境由无机环境(光、温度、水等)和有机环境(其他生物)构成,它们对生物的生存、分布、生长发育和种间关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生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但适应具有相对性。
生物也反作用于环境,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改变环境的某些方面,尤其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巨大。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复杂而奇妙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配图:一张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思维导图,以生物和环境为核心,用箭头连接各影响因素和适应、影响的表现
幻灯片 13:课后作业
标题:探索身边的生物与环境
内容:
观察自己生活周边的环境,列举出 3 种不同生物,并分析它们分别受到了哪些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因素的影响。
选择一种本地常见生物,查阅资料,了解它是如何适应本地环境的,以及它对本地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写一篇简短的科普报告。
思考人类活动对本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至少 2 条改善本地生态环境的建议。
配图:作业内容清晰展示,背景选用本地公园或小区内生物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场景插画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新课导入
1.在野外环境中,影响普氏野马生活的因素有哪些?
2.在放归野外的初期,普氏野马为什么需要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新课导入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什么是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拿普氏野马来说,在同一个放归区域,不同时期水源的多少、气温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可见,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周围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影响小麦生活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小麦的生活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空气,适量的矿物质,还要及时除草。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沙漠绝大部分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阳光对植物的影响
下面介绍四种常见的动物,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来进行探究。
鼠妇 如果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 ,这就是鼠妇,俗称潮虫。这些小动物似乎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它们。那么光照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
黄粉虫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幼虫体表是黄色的,常常成群聚集在粮仓的粮食堆中。黄粉虫常用作鱼类的饵料。你也可以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
金鱼 饲养金鱼时,控制好水温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通过观察它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它生活的影响。
蚯蚓 夏天的雨后,在农田、庭院或公园的地面上经常有一些蚯蚓在蠕动。蚯蚓平时是在潮湿的土壤中活动的。你可以探究土壤干燥或潮湿程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
实验·探究
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实验·探究
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你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
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制订计划
如果你要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可以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如图所示)。各放入同等数量的鼠妇,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如果你要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其他动物的影响,可以参照上述思路制订计划。)
实验·探究
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按照制订的计划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如果你们小组与其他小组的结论不一致,请分析原因。
实验·探究
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讨论
1.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支持假设吗?如果不支持,应当怎么做?
2.对你们小组所探究的动物来说,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它们的生活或分布?
探究实验要有两个对照实验,一个实验室贴合实际情况的空白对照组,一个是作为探究原因的实验组,这就是“对照实验原则”。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在一个实验中,有且只能有一个变化的因素,这就是我们说的“单一变量原则”。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竞争关系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合作关系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寄生关系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共生关系
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十分发达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0.7℃时它才会出汗。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保护色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结构、体色上适应环境,能做出改变。
警戒色
拟态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 能够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森林涵养水源,净化空气。
“大树底下好乘凉”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概念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___________的因素 分类 ________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____
生活和分布
非生物
其他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连线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探究的步骤 举例
________ 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订计划 以______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一边为明亮,另一边为阴暗
图示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做实验、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阴暗处鼠妇数量增多,明亮处鼠妇数量减少。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表达和交流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
提出问题
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实例 生物间的关系
异色瓢虫捕食蚜虫 ______________
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______________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______________
蛔虫和人 寄生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
的适应和影响
【特别提醒】
1.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是方式不同。秋末树木落叶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点1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B.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C.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D.生物因素是指以某种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
D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2. (教材图片题)如图为小麦田示意图,其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空气 ②水 ③杂草 ④青蛙
⑤田鼠 ⑥温度 ⑦土壤 ⑧瓢虫
⑨蚜虫
A.①②④⑤ B.②⑤⑦⑧⑨
C.①②⑥⑦ D.③④⑥⑦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3.[2024·厦门质检]在树上经霜降洗礼后柿子自然脱涩,味道更甜。其主导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土壤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知识点2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2025·长沙模拟]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蕴涵“雨生百谷”之意,这体现了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水 B.温度 C.空气 D.光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5. (真实情境 2025·湖北模拟]冬天,在北方的落叶阔叶林中,没有树叶的遮挡后,菟葵、白头翁等植物快速发芽、开花、展叶、结实,在树冠闭合之前完成自己的一个生活周期。此现象说明影响菟葵、白头翁等植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无机盐 B.光 C.水 D.空气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解题思路:找到关键句“没有树叶的遮挡后”,说明影响菟葵、白头翁等植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
6.[2024·三明质检]桃蚜寄生的枝条上常有黑毛蚁活动。黑毛蚁喜欢取食桃蚜产生的蜜露,同时能够驱赶桃蚜的天敌,防止桃蚜被捕食。由此推测,黑毛蚁和桃蚜的关系是(  )
A.捕食 B.共生 C.竞争 D.寄生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知识点3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题思路:找到关键句“黑毛蚁喜欢取食桃蚜产生的蜜露,同时能够驱赶桃蚜的天敌,防止桃蚜被捕食”,两者相互依存,关系为共生。
7.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生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杂草 B.七星瓢虫和蚜虫
C.狗和狂犬病病毒 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8.如图所示的植物根系发达,推测该植物生存的环境是(  )
A.干旱的荒漠
B.泥泞的沼泽
C.多水的农田
D.湿润的森林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知识点4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点拨: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吸收水,所以推测该植物生存的环境为干旱的荒漠。
9.[2025·太原模拟]俗语“麦怕清明连夜雨,稻怕寒露一朝霜”体现的生物学观念是(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D.生物之间会相互影响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0.[2025·长沙模拟]杨树能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甲苯等有害物质,对于土壤的修复作用很大,该实例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影响生物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1. [真实情境 2025·南京模拟改编]素有“鸟界伪装大师”之称的林鸱(chī)身体形态与树干非常相似,利于躲避天敌。这体现了
(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2.下列诗句中有关生命现象与其所对应的直接影响因素不匹配的是(  )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选项 诗句 直接影响因素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光
C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土壤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水
13. [科学思维]在学校不同环境中多次测量湿度后,利用数据绘制了曲线图(如图),A、B、C表示不同测量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可能是灌木丛
B.不同环境中,中午的湿度均有所降低
C.实验应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D.适当绿化有助于增加校园的空气湿度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4.[2025·南充月考]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动植物丰富。下列有关湿地公园生命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江边芦苇的茎是中空的——生物适应环境
B.野鸭在水中游泳,其趾间有蹼——生物适应环境
C.红嘴鸥每年从北方迁徙到湿地公园过冬——生物影响环境
D.在向阳处的植物要比背阴处的植物长得茂盛——环境影响生物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点拨:红嘴鸥的迁徙是对环境温度等因素的适应。
知识小结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
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等
生物影响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