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件 人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件 人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同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3 10:5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3.9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幻灯片 1:标题页
标题: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幻灯片 2:引言 —— 中世纪社会的变革之光
图片展示:中世纪城市景观复原图与大学课堂场景想象图的拼合,左侧是布满房屋、塔楼的城市,右侧是学者讲学的场景。
文字说明:随着西欧庄园经济的逐渐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复苏,从 10 世纪开始,中世纪的城市悄然兴起,打破了庄园的封闭格局。而城市的繁荣又催生了大学这一独特的教育机构,城市与大学共同成为中世纪后期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为西欧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幻灯片 3: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
图片展示:手工业者劳作场景图、商人往来贸易的路线图。
文字说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城市一度衰落。10 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多,手工业日益发展,部分手工业者脱离庄园,聚集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方从事生产和贸易。同时,商业的复苏使得商人需要固定的交易场所,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最初的城市多围绕城堡、修道院或交通要道形成。
幻灯片 4: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兴起过程
地图展示:标注中世纪西欧主要城市分布的地图,如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
文字说明:中世纪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的河流沿岸、港口附近或商旅要道。兴起过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从无到有,由手工业者和商人自发聚集形成;另一种是在原有的封建庄园或城堡附近发展而来,逐渐摆脱封建主的控制。到 12 世纪,西欧城市已遍布各地,成为区域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幻灯片 5:城市的争取自治权斗争
图片展示:市民与封建主谈判的场景图、城市获得特许状的文献图片。
文字说明:城市兴起初期,大多受封建主的控制和剥削。为了摆脱封建主的束缚,获得自治权,市民们通过金钱赎买、武装斗争等方式与封建主进行长期斗争。许多城市最终获得了国王或封建主颁发的特许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如选举市长、设立市议会、拥有独立的司法权等,自治权的获得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幻灯片 6:城市的布局与结构
示意图展示:典型中世纪城市的布局示意图,标注出城墙、城门、市场、教堂、手工业作坊区、住宅区等。
文字说明:中世纪城市通常有坚固的城墙和城门,以防御外敌入侵。城市中心往往是市场和教堂,市场是商业活动的核心,教堂则是宗教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内街道狭窄曲折,手工业作坊按行业聚集在特定区域,如铁匠街、面包师街等,住宅区围绕作坊和教堂分布,整体布局紧凑而功能分明。
幻灯片 7:城市的经济活动 —— 手工业
图片展示:不同行业手工业者劳作的场景,如纺织工织布、铁匠打铁、木匠制作家具等。
文字说明:手工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众多,分工细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会,行会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生产标准、产品质量、学徒培养等,保护本行业成员的利益。手工业者生产的产品种类丰富,不仅满足城市内部需求,还通过贸易销往农村和其他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幻灯片 8:城市的经济活动 —— 商业
图片展示:城市市场上商人交易的热闹场景,琳琅满目的商品,如布匹、香料、粮食、手工业品等。
文字说明:商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市成为商品交换的中心。本地商人在城市及周边地区进行贸易,远程商人则往来于不同城市之间,带来各地的特产。市场上交易活跃,货币的使用日益普遍,促进了商业信用和银行业的初步发展。商业的繁荣进一步带动了手工业和城市的整体发展。
幻灯片 9:城市的居民与社会生活
图片展示:城市市民的生活场景,包括市民在教堂做礼拜、在酒馆聚会、参加节日庆典等。
文字说明:城市居民主要包括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官吏等,他们被称为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拥有一定的财产和人身自由,注重商业信誉和城市公共事务。城市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教堂的宗教活动是重要内容,各种节日庆典、行会活动也为市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城市的兴起还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市民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幻灯片 10:大学兴起的背景
图片展示:学者在修道院讲学的场景图、城市中人们对知识需求的场景图。
文字说明: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如法官、医生、神职人员等。原有的修道院学校和主教学校已无法满足需求。同时,阿拉伯文化的传入带来了古希腊罗马的学术成果,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素材。在这样的背景下,12 世纪前后,西欧的大学应运而生。
幻灯片 11: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地图展示:标注早期西欧著名大学的分布地图,如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
文字说明: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11 世纪末在意大利诞生的博洛尼亚大学,随后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相继建立。早期大学多诞生于交通便利、文化发达的城市,最初是由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和学生自发组织而成,后来逐渐获得教会或国王的认可和特许状,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如独立的司法权、免赋税权等。
幻灯片 12:大学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示意图展示:大学组织结构示意图,包括校长、教授会、学生行会、学院等。
文字说明:大学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校长是大学的最高管理者,由教授或学生选举产生。教授会负责制定教学计划、聘请教师、授予学位等学术事务。学生行会和教师行会在维护师生权益、规范教学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通常分为不同的学院,如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神学院等,各学院开设相应的课程。
幻灯片 13:大学的课程设置
文字列举: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七艺”,这些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思维能力。
专业课程:在完成基础课程后,学生可以进入不同的专业学院学习,如法学院学习罗马法和教会法,医学院学习医学理论和实践,神学院学习神学教义和哲学等。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辩论等方式,教师讲授经典著作,学生通过提问、辩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能力。
幻灯片 14:大学的影响
图片展示:大学培养的学者在社会各领域发挥作用的场景图,如法官断案、医生治病、学者著书立说等。
文字说明:大学的兴起是中世纪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推动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大学培养了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为西欧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大学的自治传统和学术自由精神,对后世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现代大学的雏形。
幻灯片 15:中世纪城市与大学的关系
文字说明:城市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城市的繁荣带来了对知识的需求,城市的自治氛围也有利于大学的自主发展。而大学的兴起又促进了城市的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吸引了大量学者和学生,带动了城市的商业和服务业发展,城市与大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变革。
幻灯片 16:总结
文字总结: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打破了庄园经济的封闭性,推动了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发展,为西欧社会注入了活力;大学的兴起则打破了教会对知识的垄断,培养了专业人才,促进了学术繁荣。城市与大学的兴起是中世纪后期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们共同为文艺复兴和近代西欧社会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幻灯片 17:课堂练习
题目展示:给出一些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如 “中世纪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方式有哪些?”“早期著名的大学有哪些?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什么特点?” 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幻灯片 18: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中世纪城市市民的一天生活;或搜集资料,介绍一所早期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幻灯片 19:结束页
感谢语:感谢观看,欢迎提问和交流。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城市居民的身份、市民阶层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了解欧洲中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教育和王权、教权的关系,感受中世纪文化的繁荣。(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一)背 景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 400 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罗马只是当年盛况的一个残影。这座在古代有100万人居住的帝国都城,此时居民数量仅为2万左右,有时像座鬼城,其中的宏伟建筑已人去楼空。
——[美]威廉·乔丹《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二)概 况
兴起时间:
代表城市:
城市特点:
公元10世纪起
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
法兰西(巴黎)、
英格兰(伦敦)、
德意志(科隆)等。
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的地区;规模小,人口少。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材料1:“10到11世纪的欧洲, 随着铁犁等先进工具的广泛使用……主要农作物的平均产量……上升为种一收……农产品总量显著增加,在满足农村人口需要的同时开出现了剩余。
——王 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2:在亚得里亚海靠近意大利的这一侧有威尼斯城,……通过一些手段来获取权势与财富,比如商业和转口贸易。威尼斯人通过出口产自溈湖的盐获利,拥有不断扩张的玻璃制品行业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任务一】研读材料,归纳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
直接原因: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城市自由和自治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法兰西的琅城。
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自治城市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教材研读】阅读教材P43,完成下列内容填写?
①斗争原因:
②斗争方式:
③典型代表:
④结果:
【探究学习】如何区别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呢?
自由城市 自治城市
国王与城市代表共同管理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注意点:自治城市一定是自由城市,
自由城市不一定是自治城市。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⑤取得自由和自治利的形式: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评价
②对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特权。
积极性:
①对国王:削弱了领主割据势力,获得城市的拥护,有利于巩固王权,加强中央集权。
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拓展学习】西欧城市与古代城市有何不同?
西欧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
属性
政 治
规模
经济中心
有自治权
面积小
政治中心
无自治权
面积大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城市的基本居民
组成
来源
条件
手工工匠和商人
周围农村的农民或农奴
居住满一年零一天
市民阶层
分化
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
早期资产阶级
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阶级条件
2.获得途径
行东行头
(行会内部首脑)
加入行会
学徒
(没有报酬)
期满
帮工
(雇佣工人)
考核合格
作坊主
(师傅)
行会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教材研读】阅读教材P44,绘制城市居民身份途径图?
【探究学习】行会兴起的的原因和作用?
材料1:“中世纪欧洲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大量手工业者和商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各行业之间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存在激励的竞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协调各方的关系,以及共同应对外界的威胁、压力,成立行会这样一个专门的团体。”
——杨志卿《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研究》
含义:
原因:
同一行业联合会,包括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
为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材料2: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手工业行会的正式成员一般是作坊主,行会招收的学徒没有报酬,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才可得到报酬。帮工通过行会组织的考核后可以取得师傅的资格,独立开设作坊。
作用:
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的传授;促进中世纪西欧早期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稳定。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三、大学的兴起
1.背 景
材料研读: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
①城市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化;
②教会需要补充教职人员;
③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①含义:
②代表:
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
牛津大学
巴黎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2.概 况
三、大学的兴起
【任务二】根据下则材料并结合教材指出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三、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
①城市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化;
②教会需要补充教职人员;
③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三、大学的兴起
③发展:
12世纪
13世纪


教会学校
许可证
教师私人创办学校学校
维权
教师行会(会长)
大学取得自治权利
教会
国王
支持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三、大学的兴起
④课程:
文法
修辞
音乐
逻辑
算数
几何
天文
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神学
法学
医学
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任务三】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1: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工商业迅速发展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城市中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材料2:西欧城市兴起,促进了西欧工商业发展,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与封建势力相抗衡的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材料3:中世纪城市是大学产生的摇篮,大学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和学术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三、大学的兴起
政治上: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瓦解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文化上:推动教育发展,为文艺复兴打下基础。
1. [2023·平遥期末]“中世纪西欧各国经过几百年的生产实
践,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播种方法
改善,收获有所增加,从而为城市兴起创造了条件。”据
此可知,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 B )
A. 庄园经济走向衰落
B.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C. 市民自治意识增强
D. 早期资产阶级形成
B
2
3
4
5
6
7
1
2.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
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体现了( C )
A. 欧洲封君封臣制的形成
B. 城市税收制度的建立
C. 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方式
D. 市民反抗贵族的传统
C
2
3
4
5
6
7
1
3. [2024年1月大同期末]13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
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
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
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市民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
符的是( B )
B
A.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D. 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
3
4
5
6
7
1
4. [2024·太原月考]城市的复苏与新生标志着西欧历史新的开
始。此前,社会只有两个积极的等级——教士和贵族,而
现在市民阶层在他们旁边取得了位置,直到旧制度结束。
这说明( D )
A. 城市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基础
B. 城市兴起促进西欧世俗大学兴起
C. 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 城市的兴起孕育了新的社会力量
D
2
3
4
5
6
7
1
5. 李华同学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内容时,制作了
下面的思维导图。“?”处应填写( A )
A. 城市的兴起发展
B. 专制王权的加强
C. 市民文学的产生
D. 民族国家的统一
A
2
3
4
5
6
7
1
6. 下图是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校徽。从图中可
知,中世纪大学( A )
A. 深受宗教影响
B. 摆脱王权控制
C. 享有司法特权
D. 促进经济发展
A
2
3
4
5
6
7
1
7. [2023·平遥期末]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是以学生组成的社团
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
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对学生成绩的评
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掌控。这段材料体现了中
世纪的大学( B )
B
A.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 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C.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D. 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2
3
4
5
6
7
1
1. [2023·广州中考]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司法权是不完整
的,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
一个集体,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这表
明,自治城市( D )
A.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 出现教育学术新气象
C. 获得免除赋税特权
D. 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
D
2
3
1
点拨:依据题干中“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受到封建教
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集体,要为
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可知,中世纪欧洲自
治城市虽然取得一定的自治权,但仍然受到封建教会的严
密控制,也没有摆脱封君的控制,由此可得出自治城市未
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D正确。
2
3
1
2. [时空观念]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
能之一。下面材料中洋务学堂和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共同之
处是( C )
洋务学堂除了语言类外,算
学、物理、地理、轮机等课
程也纷纷开设。甲午战后,实
业学堂逐渐取代洋务学堂,
纺织、商业等科目纷纷进入
课程内容。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基础课程
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
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
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
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
学。
2
3
1
A. 完全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
B. 拥有着不受政治干涉的特权
C. 人才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
D. 西方器物传入刺激传统教育
答案:C
2
3
1
点拨:根据材料可知,洋务学堂和中世纪欧洲大学都注重
实用科学的学习,表明两者对人才的培养都注重适应社会
的发展,C正确。A表述太过绝对,不符合中世纪欧洲大
学的史实,排除;B与洋务学堂不符,排除;D只符合洋
务学堂,排除。
2
3
1
3. 【小切口·大历史】城市的发展推动历史变迁。阅读下列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
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
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
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摘编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西欧新的城市形成的原
因。(2分)
2
3
1
答案: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兴
盛;人口的增长(聚集)。(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
3
1
材料二:
中国封建城市:中国统治者
王权强大,他们不仅控制着
亿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
同样也控制着城市的命运。
城市作为各级政治中心,官
府代表国家实行绝对统治。 西欧封建城市:西欧封建城
市的自治权是其封建时代的
一大特色,中世纪的城市拥
有很多的自由,那些以手工
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
更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古时期东西方城市发
展的不同。(4分)
2
3
1
答案:中国封建城市王权强大,政府对城市实行绝对统
治;西方中世纪城市有自由自治的权利。(答出任意一点
得1分,共2分)中国封建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西方中世
纪城市以手工业、商业为中心的居多。(答出任意一点得1
分,共2分)
2
3
1
材料三:11—12世纪,……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
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大
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
巴黎、英国的牛津等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
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中的
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
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西欧历
史发展的影响。(4分)
2
3
1
答案:推动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推动市民阶层和
资产阶级的形成;推动市民文化的产生和大学的兴起;促
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封建制度的瓦解。(一点得1分,
共4分)
2
3
1
方法点拨:原因类试题包括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
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如设问有要求,需按要求作
答。此类试题一般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判断与其
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作答。
2
3
1
课堂小结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的大学
兴起:
争取自由自治的斗争:
城市居民:
10世纪
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手工业者、商人
兴起:
发展:
自治权利:
课程设置:
12世纪
“最美好的花朵”
教会和国王的支持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市民阶层形成
(早期资产阶级)
促进
孕育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