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2.2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副标题:开启地理探索之旅的钥匙
背景图:选择一张色彩丰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世界地图图片,或者是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的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地理学科融合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魅力无限且实用性强。那么,究竟该如何学好地理这门学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寻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
展示图片或视频:可以播放一段简短的地理纪录片片段,展示世界各地奇妙的地理景观,如壮丽的山脉、广袤的沙漠、神秘的热带雨林等,或者展示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如极光、火山喷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幻灯片 3: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理念
认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文字阐述:地理学科犹如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涉及地形、气候、生物、人口、经济等多个领域。各知识点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例如,气候不仅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和生长周期,还影响着人类的居住方式和出行习惯;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进而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产生作用。
展示图片或图表:呈现一幅展示气候与农业关系的图表,如不同气候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或者展示一张地形与交通线路分布的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培养对地理的兴趣
文字阐述:兴趣是推动我们学习地理的强大动力。可以通过阅读精彩的地理科普书籍,如《万物简史》,了解宇宙、地球和生命的演化历程;观看震撼人心的地理纪录片,像《地球脉动》,领略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状态和自然景观的壮美;关注实时的地理新闻,知晓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地理事件,如火山爆发、地震灾害等,从而激发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地理科普书籍的封面、地理纪录片的精彩截图,或者播放一段地理新闻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去探索更多有趣的地理内容。
明确学习地理的意义
文字阐述:学习地理不只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适应环境。它能在我们出行时,依据地理知识选择最便捷的路线和最合适的时间;在生活中,让我们懂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浪费;面对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展示图片或案例:展示一张人们利用地图规划自驾游路线的图片,或者列举一个在地震发生时,居民因掌握地理知识而成功避险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地理的实际意义。
幻灯片 4:掌握地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 地图的基本要素
认识地图的基本要素
文字阐述:地图是地理学习的核心工具,如同我们探索地理世界的 “眼睛”。要熟练运用地图,首先需掌握其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 “桥梁”,通过它能准确计算出实地距离。方向帮助我们在地图上辨别东南西北,找到目标地点的方位。图例则像是地图的 “语言符号”,帮助我们识别山脉、河流、城市等各种地理事物。
展示图片或图表:展示一幅带有比例尺、方向标和丰富图例的地图,如某地区的交通旅游图,用不同颜色和标注突出显示比例尺、方向和各种图例,让学生直观认识这些要素在地图中的呈现方式。
互动环节:提出一些关于比例尺计算、方向判断和图例识别的简单问题,如 “在这幅地图上,比例尺为 1:50000,图上距离为 2 厘米,实地距离是多少?”“图中 A 城市在 B 城市的什么方向?”“请指出表示河流的图例” 等,让学生思考回答,加深对地图基本要素的理解。
幻灯片 5:掌握地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 学会阅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学会阅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文字阐述:地理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地图,它们各有独特用途和阅读方法。政区图能让我们清晰了解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行政区划,帮助我们明确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边界和位置关系。地形图以独特的方式展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地貌类型,如高耸的山地、平坦的平原、广袤的高原等,让我们直观感受地球表面的形态。气候图反映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分布情况,为我们研究气候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交通图则详细呈现各地的交通线路分布,方便我们规划出行路线。
展示图片或图表:分别展示政区图(如世界政区图)、地形图(如中国地形图)、气候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交通图(如某城市交通线路图),并在每张地图上用箭头或标注突出显示该类型地图的关键信息和阅读要点,如政区图上的国家边界和首都位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和地形颜色标识、气候图上的气候类型分布区域和气温降水图例、交通图上的主要交通干线和枢纽。
互动环节:给出一些具体的地理问题,如 “请在政区图上找到巴西的位置,并说出其邻国”“根据地形图,描述我国西部地区的地形特点”“从气候图上判断,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交通图上,设计一条从学校到当地著名景点的公交出行路线”,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地图来回答问题,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
幻灯片 6:掌握地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 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文字阐述:绘制地理图表是深入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的高效方法。在学习气候类型时,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能将抽象的气候数据直观地展示出来,清晰呈现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比和区分各种气候类型。学习地形分布时,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能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地形的起伏状况,把握地势的变化趋势。
展示图片或图表:展示一张绘制好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以及一张地形剖面图,详细讲解图表的绘制步骤和关键要点,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坐标轴的标注、数据点的绘制和连接,地形剖面图中剖面线的选择、垂直比例尺的确定和地形起伏的绘制。
实践环节:布置一个简单的绘制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种气候类型或自己家乡的地形,尝试绘制相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地形剖面图。教师在学生绘制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反馈,最后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幻灯片 7:学会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 - 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地理信息
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地理信息
文字阐述:地理信息无处不在,其来源广泛多样。课本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的基础渠道,系统且全面地涵盖了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地图册则以直观的图像形式,为我们呈现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的重要辅助工具。地理杂志,如《中国国家地理》,紧跟地理研究前沿动态,介绍世界各地独特的地理现象、人文景观和最新的地理研究成果。网络更是一座庞大的地理信息宝库,通过专业地理网站、在线地图平台、科普视频网站等,我们能获取海量的实时地理信息。电视上的地理节目,如《地理 中国》,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多元渠道收集有用的地理信息,拓宽地理视野。
展示图片或图表:展示课本、地图册、地理杂志的封面,列举一些常用的地理网站和电视节目的图标,如中国天气网、百度地图、哔哩哔哩(有大量地理科普视频)、《地理 中国》节目 logo 等,让学生对这些地理信息渠道有直观的认识。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平时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地理信息,有什么有趣的发现或收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并补充一些学生可能未提及的优质信息渠道。
幻灯片 8:学会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 - 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文字阐述:收集到地理信息后,不能杂乱无章地堆积,而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分析,才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规律和联系。我们可以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例如,将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按照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类型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对比它们的气温、降水数据和季节变化特点,找出异同点,最后归纳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以及对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展示图片或图表:展示一张对不同地区气候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的表格,以及一张对比两种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折线图,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表格中清晰列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各项特征数据,折线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区分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并标注出关键的对比点和分析结论。
实践环节:提供一些关于不同地区地形、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地理信息资料,让学生分组进行整理和分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找出这些地理信息之间的规律和联系,并以图表或文字报告的形式呈现分析结果。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建议,最后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幻灯片 9:学会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 - 运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
运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
文字阐述:学习地理的终极目标是将所学知识和收集到的地理信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比如,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地理信息,为农业生产提出合理的种植建议,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出行前,通过查看交通图、了解实时路况等地理信息,结合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自身出行需求,规划最佳的出行路线,确保出行的便捷和高效。
展示图片或案例:展示一幅农民根据当地地理条件选择农作物种植的图片,以及一个人们利用手机地图规划出行路线的案例截图,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地理信息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图片旁标注出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所采取的农业生产决策依据,案例截图上用箭头和文字说明出行路线规划的考虑因素,如道路拥堵情况、距离远近、换乘便利性等。
互动环节: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如 “假设你要在自家院子里种植一些花卉,当地气候温暖湿润,土壤呈酸性,你会选择哪些花卉品种,并说明理由”“计划周末去郊外游玩,从你家到郊外景点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通过查询相关地理信息,设计一条最适合你的出行方案”,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幻灯片 10: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文字阐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影随形。学习天气和气候知识后,我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活和出行。在炎热的夏季,根据高温预警信息,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在降水较多的季节,提前准备雨具,规划出行时避开易积水路段。学习地形知识后,能深刻理解家乡的地形特点对当地交通和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例如,山区地形崎岖,交通线路建设难度大,往往以公路为主,且线路蜿蜒曲折;同时,山区适合发展林业、畜牧业等,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生产。
展示图片或案例:展示一些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安排活动的图片,如晴天人们外出野餐、雨天人们打伞出行等,以及家乡地形与交通、农业分布关系的地图或照片,如山区蜿蜒的公路、平原上大片的农田等,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经历,如根据风向选择晾晒衣物的位置、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户外运动地点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共同交流地理知识如何为生活带来便利和帮助,增强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意识。
幻灯片 1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参与地理实践活动
参与地理实践活动
文字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能让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野外考察是常见且有趣的地理实践方式,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观察地形地貌的特征,如山脉的走向、河流的形态;研究植被的分布规律,了解不同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考察土壤的类型和性质,探究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社会调查也是重要的地理实践活动,通过对当地的人口、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情况进行调查,我们能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例如,组织一次校园周边地理环境考察活动,记录周边的河流、山脉、建筑物等地理要素,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相互影响。
展示图片或案例:展示一些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的照片,如学生在野外观察岩石、测量河流流量、在社区进行人口调查等场景,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活动的内容和目的,激发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兴趣。
活动安排:布置一个地理实践活动任务,让学生分组在课后进行校园周边地理环境考察。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考察计划,包括考察目的、考察路线、考察内容和记录方式等。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撰写一份考察报告,总结考察成果和发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幻灯片 1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关注地理热点问题
关注地理热点问题
文字阐述:地理热点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安全;水资源短缺在许多地区日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土地沙漠化使大量肥沃土地逐渐退化,制约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关注这些热点问题,能让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地理原理和影响因素,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展示图片或案例:展示一些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等地理热点问题的图片或新闻报道截图,如冰川融化的画面、干旱地区缺水的场景、沙漠扩张的卫星图像等,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问题的现状和影响,让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有直观的认识。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对某一地理热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每个小组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应对建议。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幻灯片 13: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 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
文字阐述: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内在联系,死记硬背往往事倍功半,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则能事半功倍。例如,深入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就能轻松记住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掌握地形的形成原理,如板块运动导致山脉的隆起、河流的侵蚀塑造河谷地貌等,能更好地记忆各种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区域。只有真正理解了地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记忆才会更加深刻、持久。
展示图片或图表:展示一张解释气候形成原因的示意图,用箭头和文字清晰标注出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区域;展示一张板块运动与地形形成关系的动画或图片,动态演示板块碰撞、张裂如何形成山脉、海沟、裂谷等地形。通过这些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运用理解记忆法。
案例分析:以某一具体的地理知识点为例,如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和特点”,详细讲解如何通过理解其形成原因(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影响,且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来记忆其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40° - 60° 的大陆西岸)和特点(终年温和多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加深对理解记忆法的理解和应用。
幻灯片 14: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 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
文字阐述:联想记忆法是通过巧妙地将地理事物之间建立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近地理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一、地图的种类
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自然地图:
社会经济地图:
包括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城镇分布图、商业网点分布图等。
黄河上游水文示意图
中国植被区划分布图
中国人口分布图
(1)按其内容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按区域范围划分: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
一、地图的种类
(3)按呈现形式划分:分为平面地图、卫星地图等。
厦门东渡港卫星影像图
借助现代遥感技术编制而成的遥感影像,除了有覆盖面大、信息丰富、空间位置准确等特点外,还具有快捷、直观的优势,在地质测绘、城乡规划、农林水利、环境监测、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地图的种类
(3)按物质载体划分:分为纸质地图、电子地图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地图的种类
二、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地理信息呢?
三、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1)不仅要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还要通过对比、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探究它们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善于提出各种地理问题,敢于对某些地理结论提出疑问;
(3)多角度地观察、认识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既要看到它们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们不利的一面,并且能够产生一些联想与创意。
活动
读下列材料,尝试提出问题,并思考解答方法。
巴西的拓荒者正在毁林开荒
20元人民币(样币)上的景观
为什么要毁林开荒
为什么能够毁林开荒?
这里是哪里
为什么这个景观能出现在纸币上?
三、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野外考察
露营
登山观光
垂钓
水上漂流
四、学会开展地理考察
9. 某假期,几位同学相约到丹霞山游玩。他们利用手机中的电子地图,查询了丹霞山景区入口的位置,以及到达的路线。这一过程依次利用了电子地图的哪些功能 ( )
A . 路线规划—定位—搜索 B. 定位—搜索—路线规划
C. 搜索—路线规划—定位 D. 搜索—定位—路线规划
9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1
14
9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1
14
点拨:利用手机中的电子地图查找位置,确认到达的路 线,依次利用了电子地图的搜索—定位—路线规划功能。
答案:D
湖南常德市某公园利用展板、宣传牌等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美景与美德完美结合。下面为公园平面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 ~ 11 题。
10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
14
10. 贝贝从停车场P 处下车后,去星辉大道参观常德好人榜,了解其感人事迹,最近路线行进方向为 ( )
A . 东北—西 B. 西北—西
C. 东—东北 D. 西—西南
C
10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
14
11. 从地图三要素分析,图中“白马湖”和“ ”分别属于 ( )
A . 湖泊和道路 B. 方向和图幅
C. 图例和注记 D. 注记和图例
D
1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
14
[2023湖南衡阳中考] 下面是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发的某城市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 ~ 13 题。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
14
12. 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 )
A . 正南向正北 B. 正西向正东
C. 东南向西北 D. 西南向东北
D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
14
13. 如果扩大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的比例尺,查找某居民小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示意图显示的实地范围扩大 ②示意图显示的实地范围缩小 ③ 示意图的内容更详细 ④示意图的内容更简略
A . ①② B. ③④
C. ① ④ D. ②③
1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4
1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4
点拨:如果图幅大小不变,比例尺越大,代表的实地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详细。如果扩大比例尺,查找某居民小区,示意图显示的实地范围缩小了,信息将更加详细,②③正确,故选D。
答案:D
14. 国庆假期,明明一家到某地游玩,读某地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图中火车站在白云宾馆的_____方向,体育馆在白云宾馆的_____方向,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与同样图幅大小的当地整体地图相比较,这幅地图的范围更_____(小/ 大),选用的比例尺_____(较小/ 较大),图中的内容也更加_____(详细/ 简略)。
西南
东北
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确定方向
小
较大
详细
1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3)图中A 点到B 点的实地距离为1 千米,则图上距离约为______;若图中火车站与长山公园直线距离为4 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______。
(4)图中数字代表公交车路线,明明一家下火车后,打算先去长山公园玩,选择_____路公交车,可直达公园大门;之后再乘坐_____路公交车可直达白云宾馆入住。
2厘米
2千米
2
3
1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