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球的运动(课件40张)--2024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地球的运动(课件40张)--2024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4 21:0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2 地球的运动
副标题:揭秘昼夜与四季的形成
背景图:选用一张动态的地球运动示意图,展示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的场景,背景为浩瀚的星空和太阳,营造宇宙探索的氛围。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导入语:“我们生活的地球并非静止不动,它始终在进行着两种重要的运动 —— 自转和公转。正是这两种运动,造就了我们身边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奇妙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一段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延时摄影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变化,引发对地球运动的好奇。
幻灯片 3: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定义
文字阐述: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展示图片:展示地球自转示意图,用箭头标注出自转方向,突出地轴的位置和指向,让学生明确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
自转的方向
文字阐述: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展示图片:分别展示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示意图,用箭头清晰标注旋转方向,并配以 “逆时针” 和 “顺时针” 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视角下的自转方向。
自转的周期
文字阐述: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这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它决定了昼夜交替的周期。
展示图片:展示一个时钟和地球自转周期的对应关系示意图,让学生将地球自转周期与日常生活中的 “一天” 联系起来,加深对周期的理解。
幻灯片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 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的产生
文字阐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展示图片:展示地球昼夜现象示意图,用明暗不同的颜色区分白昼和黑夜半球,标注出太阳光线的方向,让学生理解昼夜现象的成因。
昼夜交替的形成
文字阐述: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地球自转一周,昼夜交替一次,周期约为 24 小时。
展示图片或动画:展示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的动画示意图,动态演示白昼和黑夜随着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的移动变化过程,清晰呈现昼夜交替的形成过程。
晨昏线的概念
文字阐述: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其中,由黑夜进入白昼的界线是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界线是昏线。
展示图片:在地球昼夜交替示意图上标注出晨线和昏线,用不同颜色或符号区分,让学生认识晨昏线及其作用。
幻灯片 5: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 时间差异
时间差异的成因
文字阐述: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
展示图片:展示地球表面不同经度地点的日出时间差异示意图,标注出不同地点的经度和对应的时间,用箭头指示地球自转方向和时间早晚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差异的成因。
时区和区时
文字阐述:为了避免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每个时区都采用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这就是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1 小时。
展示图片:展示世界时区划分图,标注出主要时区的名称和范围,举例说明相邻时区的区时差异,如北京时间(东八区)比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早 8 小时,让学生了解时区和区时的基本概念。
幻灯片 6: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定义
文字阐述: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公转。太阳是地球公转的中心天体。
展示图片: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用箭头标注出公转方向,突出太阳的位置和地球的公转轨道,让学生明确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
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文字阐述: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展示图片:展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用箭头清晰标注公转方向,将公转周期与 “一年” 对应起来,可配上四季变化的图片,暗示公转与四季的关系。
公转的轨道特点
文字阐述: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距离太阳的远近会发生细微的变化,但这对地球表面的温度影响不大。
展示图片:展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示意图,标注出太阳的位置和地球在轨道上的近日点和远日点,让学生了解公转轨道的形状特点。
幻灯片 7: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 —— 地轴倾斜
地轴倾斜的角度
文字阐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着 66.5° 的夹角。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展示图片:展示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示意图,用角度标注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突出地轴指向的稳定性,让学生明确地轴倾斜的特征。
地轴倾斜的意义
文字阐述:地轴的倾斜是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由于地轴倾斜,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会随着地球公转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导致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展示图片:展示地轴倾斜与太阳直射点变化关系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地轴倾斜对自然现象的影响。
幻灯片 8: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概念
文字阐述: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在地球表面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会随着地球的公转发生变化。
展示图片:展示太阳直射点示意图,用垂直的箭头表示太阳光线,标注出直射点的位置,让学生明确太阳直射点的概念。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文字阐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每年的 3 月 21 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6 月 22 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9 月 23 日前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12 月 22 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又会逐渐向北移动,如此循环往复。
展示图片或动画:展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或动画,清晰标注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日期,动态演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移动规律。
幻灯片 9: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 四季变化
四季变化的成因
文字阐述: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同一地区在不同时间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夏季,太阳直射点距离该地区较近,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冬季,太阳直射点距离该地区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春秋两季则是过渡季节,气温适中,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展示图片:展示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季节的太阳照射示意图,对比南北半球在不同季节获得太阳辐射的差异,标注出各季节的气温特点,让学生理解四季变化的成因。
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
文字阐述: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当北半球处于夏季时,南半球处于冬季;当北半球处于春季时,南半球处于秋季。
展示图片:展示南北半球季节对比示意图,分别展示北半球夏季和南半球冬季的自然景观图片,以及北半球春季和南半球秋季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
幻灯片 10: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 五带的划分
五带划分的依据
文字阐述: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各地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
展示图片:展示地球五带划分示意图,标注出各温度带的名称和范围,让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基本情况。
各温度带的特点
文字阐述: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这两个温度带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北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南寒带位于南极圈以南,这两个温度带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气候终年寒冷。
展示图片:展示各温度带的典型景观图片,如热带的热带雨林、温带的落叶阔叶林、寒带的冰原景观等,并标注出各温度带的主要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温度带的地理特征。
幻灯片 11:课堂总结
核心知识点回顾
地球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约 24 小时,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约 365 天,地轴倾斜 66.5°,产生太阳直射点移动、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决定了四季更替和五带的气候特点。
昼夜交替由地球自转形成,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与地球公转及地轴倾斜密切相关。
知识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知识思维导图,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内容清晰呈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幻灯片 12:课堂练习
选择题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 自东向西 B. 自西向东 C. 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 D. 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
A. 24 小时 B. 一个月 C. 365 天 D. 12 小时
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 昼夜交替 B. 时间差异 C. 四季变化 D. 太阳东升西落
填空题
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______现象。
太阳直射点在______和______之间来回移动,热带位于这两条纬线之间。
参考答案:列出练习题的答案,对重点题目进行简要解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幻灯片 13:课后拓展
拓展任务
观察每天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位置变化,思考这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查找不同季节家乡的日出日落时间,分析其变化与地球公转的联系。
推荐活动:制作一个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简易模型,用乒乓球代表地球,手电筒代表太阳,演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展示图片:展示太阳东升西落的照片、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间数据表、简易地球运动模型制作示意图,激发学生的拓展兴趣。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2.2 地球的运动
第二章 认识地球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你知道这些我们熟悉的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吗?
它们分别和地球的哪些运动形式有关呢呢?
课前导入
日升日落
四季交替
时差
自转
公转
地球的运动形式
观察动图,地球有哪两种运动形式?
(1)自转的方向:
(2)自转的周期:
(3)自转产生的现象: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的自转
动手画一画地球的自转方向
N
S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侧边:
北极:
南极:
(北逆南顺)
一、地球的自转
1.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就有了昼和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就有了昼夜交替现象。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会带来哪些自然现象呢?
昼半球
夜半球
一、地球的自转
2.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为什么太阳是东升西落呢?
一、地球的自转
3.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东边先看到日出,西边后看到日出,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即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一、地球的自转
1.地方时: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
2.世界时: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避免在国际交往中因使用地方时带来时间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世界时。
阅读——时区与区时
一、地球的自转
3.时区:以0°经线为中心,东西各跨7.5°为中时区,即从7°30’W到7°30’E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从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经度每15°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
一、地球的自转
1.时区划分起点是0°经线;
2.一个时区跨度为15°;
3.东西十二时区是一个时区;
4.全球24个时区,两个相邻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5.东西十二区时间相同,日期相差1天。
时区
一、地球的自转
计算
1:时区的计算(已知某地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
东二区中央经线30°E
东四区中央经线60°E
西二区中央经线30°W
观察寻找规律得:
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东经即东时区)
如果是任意一条经线呢?假设我们以35°E、38°E、37.5°E为例,大家计算一下。
35°E/15°=2……5
38°E /15°=2……8
37.5°E/ 15°=2……7.5
东二区
东三区
东二区和东三区的界线
一、地球的自转
计算
1:时区的计算(已知某地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
总结:某地经度/15°=时区
①余数小于7.5,得数是几就是几时区
②余数大于7.5,得数加1即所求时区
③余数等于7.5,该地位于得数和得数加1的时区分界线上。
小练习:某地经度为129°W,那么该地位于哪一个时区?
129°W/15°=8……9
西九区
一、地球的自转
计算
2:区时的计算(已知某地时间,求其他时区时间)
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 时差(已知时区 未知时区)
①算时差:两地相隔几个时区,时差就是几个小时;
(时区东为正,西为负)
②算具体时间——东加西减
(偏东地区时刻早于偏西地区,因此求偏东地区的加时差,求偏西地区的减时差,简单说,东加西减)
例:已知东京时间(东九区)为5月1日12:00,求西二区的区时。
①时差:东九区-西二区 = +9 -(-2)= 11
②已知东求西用减,12:00 – 11 = 1:00
计算
练习1:已知东京时间(东九区)为5月1日12:00,求西二区的区时
练习2:已知东京时间(东九区)为5月1日12:00,求西五区的区时
12:00-[+9-(-2)]=1:00
12:00-(+9-(-5))=-2 4月30日22时
注意: 使用24小时计时法; 东时区为正数,西时区为负数。
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 时差(已知时区 未知时区)
2:区时的计算(已知某地时间,求其他时区时间)
一、地球的自转
4.国际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这就是“国际日界线”。
阅读——时区与区时
注意: 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减一天;
日界线并不完全和180゜重合。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方向:
(2)公转的周期:
(3)形成角度:
自西向东
一年(365天)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
与公转轨道平面约成66.5°夹角
地球的公转会带来哪些自然现象呢?
二、地球的公转
1.昼夜长短变化:夏季的时候白天时间长,冬季的时候,黑夜时间长。
地球的公转会带来哪些自然现象呢?
二、地球的公转
2.极昼极夜现象:
极夜现象
极昼现象
地球的公转会带来哪些自然现象呢?
二、地球的公转
3.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的现象最为明显。
特点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方向
周期
运动中心
地理现象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24小时(1天)
地轴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昼夜更替、
东早西晚
自西向东
1年(365天)
太阳
昼夜长短变化、
极昼极夜
四季冷暖差异
地球的公转
知识点1 地球自转的特征
1. [2024 湖北荆州期中] 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无关的是 ( )
A . 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 千米
B. 地球自转
C. 地球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D. 地球自转周期为1 天
A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14
2. 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点拨: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B正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答案:B
[2024 山东济宁期末]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据此完成3 ~ 4 题。
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 )
A.物影变化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纬度差异
C
3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知识点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4. 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不停地自转
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4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4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点拨: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的;地球不停地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C 正确。
答案:C
5.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向全球现场直播。北京市的同学们在下午观看,美国旧金山的华人中学生则在半夜观看。造成观看不同时间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纬度差异 D.所处南北半球差异
A
5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2023 河北石家庄中考改编] 在某科幻电影中,人类在地球赤道装备多台行星发动机,用反向于地球自转的推力,逐步迫使地球停止自转。据此完成6 ~ 7 题。
6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
14
6.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 .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北向南 D. 自南向北
A
6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
14
7. 停止自转后,地球上依然存在的现象是( )
A . 昼夜现象
B.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 人类昼伏夜出,作息规律
D. 乌苏里江清晨时帕米尔高原为黑夜
A
7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
14
8. 当地时间2024年1月1日,英国伦敦举办元旦大游行活 动,游行队伍浩浩荡荡穿过伦敦著名的街道和景点,其中华人代表方队由龙狮队、十二生肖与熊猫队以及花车组成。该日伦敦正午时,北京已万家灯火,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两地( )
A.经度不同 B.纬度不同
C.海拔不同 D.半球不同
8
2
3
4
5
6
7
9
10
11
12
13
1
14
8
2
3
4
5
6
7
9
10
11
12
13
1
14
点拨:由于地球自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区要比位置偏西的地区早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伦敦和北京经度不同,北京位置偏东,伦敦位置偏西,所以当伦敦正午时,北京已万家灯火,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地经度不同,A 正确。
答案:A
暑假,小明到北京旅游,入住宾馆时,他发现宾馆大堂墙面上四个城市的钟表时间不一样。读图,完成9 ~ 11 题。
9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1
14
9. 造成四个城市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生活习惯
C
9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1
14
10. 北京和伦敦的时间差异大是因为两地( )
A.纬度相差大 B.经度相差大
C.文化差异大 D.经济差距大
10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
14
11. 关于这四个城市时间相对早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比莫斯科时间晚
B.莫斯科比伦敦时间晚
C.北京比东京时间早
D.东京比莫斯科时间早
1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
14
1.地球的运动包括两种形式:_______和_______。
2.自转:(1)方向:_________;(2)周期:_____;
(3)产生的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
3.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时针,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____时针。4.公转:(1)方向:_________;(2)周期:_____;
(3)产生的现象: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
5.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坐在_________。
6.自转是地球绕_______转,公转是地球绕_______转。
7.北京迎来日出,新疆繁星满天是因为______________。
公转
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极昼极夜
赤道上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时差
地轴
太阳
地球的自转
课堂总结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