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课件32张)--2024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1.1 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课件32张)--2024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4 21: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1.1 地球在宇宙中 ——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副标题:探寻家园的宇宙坐标与物理特征
背景图:选用一张从宇宙视角拍摄的地球全景图,地球悬浮在深邃的宇宙背景中,周边点缀着遥远的星辰,凸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感。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导入语:“当我们仰望星空,会好奇地球在浩瀚宇宙中处于怎样的位置?而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又有着怎样的形状和大小?从古代先民对天地的遐想,到现代航天技术的观测,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不断深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揭开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奥秘。”
展示图片:展示一张宇宙星系分布图,用箭头标注出太阳系的位置,再放大太阳系示意图标注出地球的位置,让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有初步感知。
幻灯片 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的层级结构
文字阐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具有清晰的层级结构。地球处于太阳系中,太阳系属于银河系,而银河系又是宇宙中众多星系的一员。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进行自转。
展示图片:展示宇宙层级结构示意图,从宇宙到星系团、银河系、太阳系,最后聚焦到地球,清晰标注各层级的名称和关系,让学生直观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的地球
文字阐述:在太阳系中,地球距离太阳约 1.5 亿千米,这个距离使得地球表面获得适宜的光和热,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重要条件。地球与其他行星一样,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身也在不停自转。
展示图片: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图,突出标注地球的位置,说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公转轨道特点,可配上地球公转的动态示意图。
幻灯片 4:地球的形状 —— 古代的猜想
中外古代的认知
文字阐述: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基于直观感受对地球形状提出了多种猜想。我国古代有 “天圆地方” 的学说,认为天空如圆盖,大地似方盘。古埃及人认为地球是漂浮在水上的扁平圆盘,古希腊早期也有类似的平板说观点。这些猜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地球的朴素认知。
展示图片:展示 “天圆地方” 的传统绘画、古埃及地球猜想示意图,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早期认识。
猜想的局限性
文字阐述:古代的猜想受限于观测手段,无法全面认识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活动范围有限,人们难以察觉地球表面的弯曲,因此多以平面或简单几何体来想象地球。
互动提问:“为什么古代人们会认为地球是平的呢?”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思考,理解古代认知的局限性。
幻灯片 5:地球的形状 —— 近代的探索与证实
关键证据的出现
文字阐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开始发现地球形状的线索。1519-1522 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最终回到原点,这一壮举首次用实践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展示图片: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标注关键航行节点,可配上船队航行的插画,讲述航行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现代科技的验证
文字阐述:20 世纪以来,人造卫星的发射让人类首次直接观测到地球的全貌。从卫星照片可以清晰看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 21 千米,这种形状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所致。
展示图片: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和地球形状剖面图,对比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的差异,用动画演示地球自转对形状的影响,让学生直观认识地球的真实形状。
幻灯片 6:地球的大小 —— 基本数据
重要测量数据
文字阐述:科学家通过精确测量得出地球的基本大小数据: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这些数据让我们能具体量化地球的庞大。
展示图片:展示地球大小数据示意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值,可配上数据来源的简要说明,如现代测量技术的名称。
数据的形象理解
文字阐述:为帮助理解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形象比喻:若以每天步行 50 千米的速度沿赤道绕行地球,大约需要 800 天;地球表面积相当于 53 个中国领土面积大小(中国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
展示图片:展示步行绕赤道的示意图、地球与中国领土面积对比图,让抽象的数据变得具体可感。
幻灯片 7:地球的大小 —— 测量技术的发展
古代的测量尝试
文字阐述:早在公元前 3 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就通过测量太阳高度角,首次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地球周长。他利用亚历山大港和塞恩城(今阿斯旺)的太阳光线夹角,结合两地距离,算出地球周长约 39690 千米,与现代测量值非常接近。
展示图片:展示埃拉托色尼测量方法示意图,标注两地位置、太阳光线角度和计算原理,讲述他的测量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现代测量技术
文字阐述:现代科技采用卫星遥感、激光测距等技术,能精确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通过人造卫星传回的数据,科学家可以绘制出详细的地球形状模型,发现地球表面的微小起伏。
展示图片:展示卫星测量地球的示意图、激光测距技术原理简图,说明现代技术如何提高测量精度。
幻灯片 8: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地理意义
对气候和昼夜的影响
文字阐述:地球是球体使得太阳光线在地表的分布不均匀,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候炎热;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少,气候寒冷,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同时,地球的自转和球体形状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展示图片:展示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标注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差异,说明气候带的形成与地球形状的关系。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文字阐述:地球的庞大表面积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孕育了多样的文化和生产方式。地球的形状也影响了交通线路的规划,如远距离航行或飞行需要考虑地球表面的弯曲。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气候带的自然景观图、洲际航线示意图,说明地球形状和大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幻灯片 9:课堂总结
核心知识点回顾
地球位于太阳系,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处于适宜生命存在的宇宙位置。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卫星观测证实了这一形状。
地球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气候、昼夜及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知识脉络图:展示本节课知识脉络图,将地球的宇宙位置、形状探索、大小数据及地理意义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
选择题
首次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
A. 人造卫星上天 B.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 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
A. 6371 千米 B. 4 万千米 C. 5.1 亿平方千米 D. 1.5 亿千米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的正球体 B. 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球体 C.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 扁平的圆盘状
简答题
简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层级。
地球的形状对气候分布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清晰列出练习题的答案,对简答题进行简要解析。
幻灯片 11:课后拓展
拓展任务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行星的知识,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大小和环境差异。
尝试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标注出赤道、南北极等基本元素,加深对地球形状的理解。
推荐资源:推荐观看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中关于地球的章节,阅读科普书籍《地球通史》,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展示图片:展示太阳系行星对比图、简易地球仪制作示意图、推荐书籍和纪录片封面。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2.1.1 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第二章 认识地球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太阳系家族中有一个裹着蔚蓝色面纱的成员——地球。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虽然只是无数星球中普通的一员,但却是目前所知道的惟一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究竟对地球了解多少?如它的形状,它的大小,它的运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本章节,去认识这颗美丽而又神秘的星球吧!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同时对宇宙的构成有初步的认识;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一、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两者一起组成了地月系。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
一、地球在宇宙中
地月系是相对较小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很多很多,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组成了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
一、地球在宇宙中
托勒密“地心说”
哥白尼“日心说”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
盖天说起初主张“天圆地方”,即天圆像张开的伞,地方像棋盘,后来改为天像一个斗笠,地像覆盖的盘,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
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
(1)盖天说和浑天说:
(2)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通过观察一些与传统认识不同的自然现象,逐渐怀疑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月全食过程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海边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3)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工业革命后,人类科技飞速发展,20世纪,人类通过航天器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直接展示了地球的形状。关于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论断,已成为常识。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直接认识:
总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从中你有什么感悟呢?
活动
“盖天说”
“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
地球卫星照片
真理的探寻过程是漫长的,科学的意义在于不断的探索新知!
1
2
3
4
推测
直觉
确证
证实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级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 地球的真实形状:
赤道周长
平均半径
表面积
约4万千米
赤道
6378千米
赤道半径
6357千米
极半径
地球小档案
6371千米
相当于53.125个中国的大小
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3. 地球的大小:
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你知道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都用来表示什么吗?
思考并回答:
地球仪是否就是地球真实面貌的全部反映?
地球仪的形状与地球相同吗?
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不是,只是地球的模型,部分反映地球的情况。
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三、地球仪
不相同,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但地球仪却是一个正球体。
三、地球仪
地 轴
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人们称之为“地轴”。
三、地球仪
地 轴
赤道 0°
北回归线 23.5°N
北极圈 66.5°N
南回归线 23.5°S
南极圈 66.5°S
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人们称之为“地轴”。
知识点1 地球在宇宙中
1. 下面是恒星的是( )
A . 太阳 B. 月球
C. 地球 D. 水星
A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14
2. [2024 河南信阳期末] 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是(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点归纳】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的宇宙。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组成可观测的宇宙。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答案:C
3. 在太阳系中,和地球相邻的行星是( )
A . 水星和金星 B. 金星和火星
C.火星和木星 D. 木星和土星
点拨: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B 正确。
3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B
科学素质2023 年6 月4 日6 时33 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4 ~ 5 题。
知识点2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4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4. 如图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第二次出舱活动拍摄的照片,由此看出地球的形状是( )
A . 圆形
B. 椭圆形
C. 球体
D. 立方体
C
4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5. 能够证明地球真实形状的地理事实和现象有( )
①直观感受天圆地方 ②月食现象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④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5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
14
【点归纳】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
答案:B
[2024广东中山期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面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不同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完成 6 ~ 7 题。
6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
14
6.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
A .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6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
14
A
7.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 )
A . 地球的大小 B. 地球的形状
C. 四大洋的分布 D. 赤道周长
B
7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
14
8.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
B.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米
C.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2 万千米
D. 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 亿平方米
A
8
2
3
4
5
6
7
9
10
11
12
13
1
14
9. [2024 江苏徐州学情检测] 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
A. 4 万平方千米 B. 6371 平方千米
C. 5.1 亿平方千米 D. 960 万平方千米
C
9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1
14
认识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地球的形状
半径6371km、周长约4万km、表面积5.1亿km2
课堂总结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河外星系
宇宙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盖天说与浑天说
地球是球体的早期证据
麦哲伦环球航行
从太空中看地球
两级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
地轴、南极北极、赤道、回归线、极圈……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