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陆变迁(课件46张)--2024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海陆变迁(课件46张)--2024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4 21: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3.3 海陆变迁
副标题:探索地球表面的沧桑巨变
配图:选用一张对比鲜明的图片,左侧是远古海洋场景,右侧是如今陆地景观,或展示同一区域不同时期海陆变化的示意图,直观体现海陆变迁主题。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引入语:“你知道吗?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还蕴藏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而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在远古时期可能是陆地。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并非一成不变,它们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海陆变迁。那么,海陆变迁是如何发生的?背后又有哪些力量在推动呢?”
配图:展示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洋生物化石图片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卫星图,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思考。
幻灯片 3:海陆变迁的实例展示
内容:
喜马拉雅山地区: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
我国东部海域: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遗迹和人类活动的痕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荷兰的围海造田:荷兰是世界著名的 “低地之国”,全国约 1/4 的土地低于海平面,通过围海造田,荷兰从海洋中获得了大量的土地,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影响。
配图:分别展示喜马拉雅山海洋生物化石、东部海域海底古河道遗迹、荷兰围海造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海陆变迁的实例。
幻灯片 4:海陆变迁的原因 - 自然原因
内容:
地壳运动:地壳的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地壳上升,海洋变为陆地;地壳下降,陆地变为海洋。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就是地壳上升运动的结果。
海平面升降:全球气候的变化会引起海平面的升降。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被淹没;气候变冷,冰川扩大,海平面下降,海洋变为陆地。
火山和地震: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可以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强烈的地震也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海陆位置发生变化。
配图:用示意图展示地壳上升和下降运动对海陆变化的影响,以及海平面升降的示意图,结合火山喷发和地震的照片,说明其对海陆变迁的作用。
幻灯片 5:海陆变迁的原因 - 人类活动
内容:人类活动也会对海陆变迁产生一定的影响。除了荷兰的围海造田,还有填海造陆(如一些沿海城市通过填海扩大城市面积)、修建水库导致局部地区地壳沉降等。但人类活动引起的海陆变迁规模相对较小,速度也较慢,与自然原因相比,影响程度较低。
配图:展示填海造陆形成的城市新区图片、水库建设的图片,说明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干预。
幻灯片 6: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
内容:20 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在一起。他进一步研究发现,两地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也具有相似性。于是,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配图:展示魏格纳的照片、世界地图中非洲和南美洲轮廓拼合示意图,以及两地古生物化石和地层构造对比图。
幻灯片 7: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内容:魏格纳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称为 “泛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称为 “泛大洋”。后来,泛大陆逐渐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格局。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配图:展示大陆漂移过程的动态示意图,从两亿年前的泛大陆到如今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的演变过程。
幻灯片 8: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内容:
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轮廓能够较好地拼合。
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非洲和南美洲都发现了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如中龙化石,这种爬行动物不可能跨越广阔的海洋。
地层构造的一致性:非洲和南美洲的某些地层构造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古气候的证据:在南极大陆发现了煤层,说明南极大陆曾经位于温暖湿润的地区,后来才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配图:对应展示大陆轮廓拼合图、中龙化石图片、地层构造对比图、南极大陆煤层分布示意图,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支撑。
幻灯片 9: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内容:
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运动的方向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配图:展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各大板块,并用箭头表示板块运动的方向。
幻灯片 10: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形成 - 碰撞挤压
内容: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会形成山脉、高原等地形。例如,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
配图:用示意图展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的过程,结合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卫星图,说明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幻灯片 11: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形成 - 张裂拉伸
内容:板块发生张裂拉伸时,会形成裂谷、海洋等地形。例如,非洲板块内部张裂拉伸,形成了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是由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并且大西洋还在不断扩大。
配图:展示东非大裂谷的景观图和大西洋形成的示意图,说明板块张裂拉伸对地形的塑造作用。
幻灯片 12: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
内容: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等的交界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最集中的地区。
地中海 -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火山和地震也十分频繁。
配图: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标注出两大火山地震带的位置,结合典型的火山喷发和地震灾害图片,让学生了解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幻灯片 13:板块构造学说对海陆变迁的解释
内容: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根本原因。板块的碰撞挤压可以使海洋变为陆地,如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由海洋变为陆地;板块的张裂拉伸可以使陆地变为海洋,如红海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未来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配图:用示意图展示板块运动导致海陆变迁的过程,如红海扩张的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示意图。
幻灯片 14:海陆变迁对人类的影响
内容:
积极影响:海陆变迁形成了丰富的地形景观和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形成与海陆变迁密切相关;一些海湾、海峡的形成便利了海上交通。
消极影响:海陆变迁过程中的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沿海低地,影响沿海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
配图:展示丰富的矿产资源开采场景、海上交通航线图,以及地震、火山灾害和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的示意图,全面呈现海陆变迁对人类的影响。
幻灯片 15:人类应对海陆变迁的措施
内容:
加强监测和预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等进行监测,及时发布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的预警信息,减少灾害损失。
工程防护:在沿海地区修建海堤、防潮闸等工程,抵御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的侵袭;对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
合理规划:在进行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等活动时,充分考虑海陆变迁的影响,避开危险区域。
配图:展示地震监测站、海堤工程、抗震建筑物的图片,说明人类应对海陆变迁的具体措施。
幻灯片 16:课堂总结
内容:
海陆变迁的实例:喜马拉雅山的海洋生物化石、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荷兰围海造田等。
海陆变迁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火山地震)和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内容是大陆曾经是一块整体,后来逐渐漂移分离。
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板块运动形成不同地形,火山地震带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海陆变迁对人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配图: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汇总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清晰梳理知识脉络。
幻灯片 17:随堂练习
内容: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 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遗迹 C. 荷兰围海造田 D. 太阳东升西落
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 )A. 魏格纳 B. 哥白尼 C. 牛顿 D. 伽利略
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说出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哪两大板块的运动有关。
备注:提供对应的图片或图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幻灯片 18:课后任务
内容:
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是否有海陆变迁的痕迹或相关传说,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提示:建议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如国家地质公园官网、地理科普网站等。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3.3 海陆变迁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一、地表形态变化
人们是如何察觉这种变化的呢?
一、地表形态变化
三叶虫化石
笔石化石
鹦鹉螺化石
苔藓虫化石
菊石化石
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古老海洋生物的化石。
一、地表形态变化
我国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陆地,后来由于陆地下降变成了海底。
海陆变迁:像这种曾经的海洋变为如今的陆地,曾经的陆地变为如今的海洋,我们称之为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
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
东非大裂谷在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有些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在短期内,甚至一瞬间发生的。
地震往往在瞬间发生,强烈的地震会导致岩层断裂或错位。
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沿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大部分喷发物会在火山口堆积形成高地。
一、地表形态变化
讨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
人类活动
海平面的升降
地壳的变动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二、大陆漂移假说
反复观察之后,他还发现北美大陆、格陵兰岛和欧洲的大陆轮廓正好也可以嵌合在一起。魏格纳坚信这些绝不是巧合,便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研究……
二、大陆漂移假说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二、大陆漂移假说
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证据1——形状和轮廓
二、大陆漂移假说
证据2——古地层
哪些可以印证大陆漂移假说呢?
证据3——动植物分布
我不会飞,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我只能生活在热带浅海,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二、大陆漂移假说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欧亚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几乎是海洋
属于印度洋板块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三、板块构造学说
碰撞挤压
张裂拉伸
板块的运动方式
三、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1
板块2
板块挤压
高山、岛屿或海沟
板块的运动方式
三、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张裂
裂谷和海洋
板块的运动方式
三、板块构造学说
碰撞挤压
张裂拉伸
山脉、岛屿
海沟
板块的运动方式
三、板块构造学说
裂谷、海洋
活动
通过观察,世界火山、地震活动与板块分布有什么关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在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四、火山与地震
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火山喷发通常伴随着剧烈的爆炸,浓浓的烟尘、炙热的岩浆,危害巨大。但火山灰富含养分,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著名的火山:基拉韦厄火山
世界文化遗产:富士山
四、火山与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释放能量巨大,破坏性极强,还会引起海啸、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汶川地震:共造成近7万人死亡
2008/5/12 里氏8.0级
日本福岛地震:引发海啸,并致核电站核泄漏2011/3/11 里氏9.0级
四、火山与地震
A
B
C
当地震发生时,以下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
活动
四、火山与地震
知识点1 地表形态变化
1. [2024 安徽池州期末] 下列不能作为“海陆变迁”例证的是( )
A . 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 B.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D. 喜马拉雅山发现大量古海洋生物化石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点归纳】判断是否为海陆变迁现象的关键是明确是否发生了由海洋变成陆地或由陆地变成海洋的变化。在海底发现陆地上地理事物的遗迹、在陆地发现海洋生物遗迹都能成为海陆变迁的证据。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答案:B
2.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
哪一幅图与现代大
陆的分布状况最相
似( )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知识点2 大陆漂移假说
[2024 广东汕头月考] 根据图示信息,完成3~ 4题。
3
2
4
5
6
7
8
9
10
11
1
知识点3 板块构造学说
3. 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由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B. 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C. 由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D. 由非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B
3
2
4
5
6
7
8
9
10
11
1
4.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壳最活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点拨: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丙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最活跃,C 正确。
4
2
3
5
6
7
8
9
10
11
1
C
[2023河北石家庄中考]2022年,全球共有74座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烧毁森林、房屋,覆
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
但也带来肥沃的土壤和矿
产等。下面为世界主要火山
和地震带分布图。据此完成
5~7题。
5
2
3
4
6
7
8
9
10
11
1
知识点4 火山与地震
5. 我国所处的火山地震带是( )
A . 环非洲火山地震带
B.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 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
D. 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D
5
2
3
4
6
7
8
9
10
11
1
6. 火山主要分布在( )
A.大洲的内部 B. 板块交界地带
C. 板块的内部 D. 所有大洋边界
B
6
2
3
4
5
7
8
9
10
11
1
7. 火山喷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 )
A . 有害无利 B. 有利无害
C. 有害有利 D. 没有影响
点拨:读材料可知,火山喷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害: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但也带来肥沃的土壤和矿产等,C 正确。
7
2
3
4
5
6
8
9
10
11
1
C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5月6日21时23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61°,东经102.03°)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8 千米。读图,
完成8~9题。
8
2
3
4
5
6
7
9
10
11
1
8. 甘孜州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 .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D. 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上
8
2
3
4
5
6
7
9
10
11
1
8
2
3
4
5
6
7
9
10
11
1
点拨:读图可知,甘孜州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地震,C 正确,B 错误;甘孜州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A、D 错误。
答案:C
9.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 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B. 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八大板块拼合而成
D. 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板块
9
2
3
4
5
6
7
8
10
11
1
9
2
3
4
5
6
7
8
10
11
1
点拨: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A、C 错误;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B 正确;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 定,内部还可以进一步分出若干小板块,D 错误。
答案:B
10.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B. 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
D.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B
10
2
3
4
5
6
7
8
9
11
1
11. 2023 年9 月9 日6 时10 分在摩洛哥(北纬31.0 0°,西经8.55°)发生6.9级地震,震源
深度10千米。某校地理
兴趣小组准备就此展开
探究,读图并结合所学
知识与他们一起探究。
11
2
3
4
5
6
7
8
9
10
1
【读图】
(1)摩洛哥西临_____洋,北部隔直布罗陀海峡与______洲相望。
(2)摩洛哥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处。
(3)摩洛哥所处地区地壳运动活跃,与其位于世界上著名的 ___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有关。
大西
11
2
3
4
5
6
7
8
9
10
1

亚欧
非洲
(两空可互换)
地中海—喜马拉雅
【探究】
(4)下表是同学们学
习板块构造学说
后整理的笔记,
请从中找出两处
错误。
11
2
3
4
5
6
7
8
9
10
1
示例错误:地球表面被平分成六大板块
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印度洋板块只包括海洋
11
2
3
4
5
6
7
8
9
10
1
图中甲处比乙处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造成丙处海洋面积将不断缩小(任写两个)
【归纳】
(5)学习研究后,同学们尝试绘制了板块运动相关思维导 图,请将其补充完整。
11
2
3
4
5
6
7
8
9
10
1
碰撞挤压
交界
(6)发生地震时,居住在高层楼房的居民应该怎样正确逃生?
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迅速躲到墙角,用枕头护住头部。
11
2
3
4
5
6
7
8
9
10
1
1.“沧海桑田”是说______、_____。
2.大陆漂移假说是由_____提出的。
3.全球有__大板块,分别是: 。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_。
5.当两大板块发生_____时,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 ;
当两大板块发生_____时,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___或___。
6.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7.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陆地变海洋
海洋变陆地
魏格纳
稳定
活跃
碰撞挤压
山脉、岛屿、海沟
张裂拉伸
海洋
裂谷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课堂总结

欧亚、美洲、非洲、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