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幻灯片 39:封面 -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标题:5.3.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副标题:探究气候差异的成因
背景图: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景观图拼接,如热带雨林、沙漠、温带草原、极地冰原等,直观呈现气候的多样性。
幻灯片 40:什么是气候
概念回顾: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包括气温、降水等要素的长期平均特征。与天气的短时段、多变性形成对比。
举例说明:我国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是北京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表现,而非某一天的天气情况。
幻灯片 41:影响气候的核心因素 —— 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差异: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示意图,讲解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候越炎热;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少,气候越寒冷。
气候带划分: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纬度位置是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带的主要依据。热带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温带地区(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四季分明;寒带地区(极圈以内)终年寒冷。
实例对比: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与南极地区(极地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差异,突出纬度位置的决定性作用。
幻灯片 42: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通过实验示意图或动画展示,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这导致海陆之间存在气温差异和气压差异,进而影响气候。
降水差异:展示同纬度沿海与内陆地区的降水对比图,沿海地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较多;内陆地区距海遥远,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气候更干旱。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沿海的欧洲西部降水丰富,内陆的中亚地区降水稀少。
气温年较差差异:对比沿海城市(如英国伦敦)和内陆城市(如我国乌鲁木齐)的气温年变化曲线,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
幻灯片 43: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 海拔高度
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明确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的规律。展示高山不同海拔的景观变化图,如山脚为森林,山腰为草原,山顶为积雪,直观体现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实例分析: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因海拔高(主峰海拔 5895 米),山顶终年积雪,形成 “赤道雪峰” 奇观,与山麓的热带气候形成鲜明对比。
数据验证:给出某山脉不同海拔的气温测量数据表格,让学生计算气温差异,巩固对气温垂直递减规律的理解。
幻灯片 44: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 山脉走向与坡向
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展示山脉迎风坡与背风坡示意图,讲解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遇到山脉时,被迫沿迎风坡爬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使迎风坡降水丰富;气流越过山顶后,在背风坡下沉,温度升高,不易形成降水,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 “雨影区”。
实例展示:北美洲的落基山脉,西侧为迎风坡,受太平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富,分布着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相对干旱。我国的武夷山也呈现类似的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差异。
山脉对气温的阻挡:如我国秦岭山脉,冬季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使秦岭以南地区气温高于以北地区,成为我国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幻灯片 45: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展示世界主要暖流分布图(如北大西洋暖流、日本暖流等),讲解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能够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使当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使欧洲西部沿海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展示主要寒流分布图(如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等),说明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会使当地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气候更干旱。如秘鲁寒流使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至赤道附近。
对比图展示:将同纬度暖流与寒流流经地区的气候景观图进行对比,如欧洲西部沿海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突出洋流对气候的显著影响。
幻灯片 46:其他影响因素 —— 大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展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讲解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多形成沙漠气候;西风带控制区,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降水较多,如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为例,展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及性质示意图,说明夏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降水,冬季风从陆地带来干燥气流,导致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或温和少雨)。
幻灯片 47: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展示工业废气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图片,讲解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气候问题。展示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冰川融化对比图。
植被破坏与局部气候:展示森林砍伐前后的景观对比图,说明植被破坏会导致局部地区气候变干,降水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气候调节能力下降。而植树造林则能改善局部气候,增加降水,调节气温。
城市热岛效应:展示城市与郊区的气温分布图,讲解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柏油路面等吸收热量多,加上人类活动释放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局部气候。
幻灯片 48:各因素的综合作用
案例分析:以我国青藏高原为例,分析其气候特征(高寒、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是纬度位置(中低纬度)、地形(海拔高)、海陆位置(距海较远)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思维导图展示:以某一地区的气候形成为例,用思维导图梳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如何共同影响气候的形成,强调气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幻灯片 49:课堂小结
核心因素回顾:用表格形式总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具体影响。
逻辑关系梳理:强调各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学习意义: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助于我们解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预测气候变化趋势,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气候资源。
幻灯片 50:课堂练习
选择题:
导致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下列地区中,气候受洋流影响最显著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欧洲西部沿海 C. 亚洲中部 D. 非洲撒哈拉沙漠
简答题:简述地形因素对气候的两方面影响,并各举一个实例。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5.3.1 纬度位置与气候 海陆分布与气候
第五章 世界的气候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世界干极
世界热极
世界雨极
世界寒极
奥伊米亚康
伊拉克的巴士拉
乞拉朋齐
阿塔卡马沙漠
学习目标
1.知道因地球运动所产生的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更替、五带的形成。
发现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土,同时在阳光下照射20分钟后,哪一个温度计示数上升的比较快?想一想为什么?
左边温度高,右边温度低。
因为左边阳光直射沙土,获得光热多;右边阳光斜射沙土,获得的光热少。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温度与太阳直射、斜射,地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少有关。
直射
斜射
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A
B
太阳高度角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而且体积非常巨大,因而它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可以看成几乎是平行的。
但由于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往往不同,太阳辐射的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太阳高度角:
a
c
b
a b c
获得的太阳热量:
>
>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
最大
最强
降低
减小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a b c
>
>
总结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获得热量 。
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 ,获得热量 。
多
小
少
纬度位置与气候
从低纬到高纬
气温逐渐降低
大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青岛的小明同学家里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在摆放集热板的时候,你认为哪种摆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A
水箱
集热板
支架
B
C
D
B处为直射,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集热板升温最快。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成一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思考:太阳直射点是一直不变的吗?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呈固定夹角_______
66.5°
这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
南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一年直射___次;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分别直射___次。
2
1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昼夜长短的判断(以北半球为例)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直射赤道
直射北回归线
直射南回归线
春分和秋分
夏至日
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长变长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太阳总在地平面以上的现象。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总是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极昼极夜现象:
66.5°N
23.5°N
23.5°S
66.5°S
北极
0°
南极
夜
昼
太阳光直 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1. 春分(3.21)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66.5°N
23.5°N
23.5°S
66.5°S
北极
0°
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_____(纬线)上,北半球_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了_____现象;南半球___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了 现象。
北回归线
极昼
极夜
夜
昼
2. 夏至(6.22)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66.5°N
23.5°N
23.5°S
66.5°S
北极
0°
南极
夜
昼
3. 秋分(9.23)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太阳光直 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_____(纬线)上,北半球_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了_____现象;南半球___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了 现象。
66.5°N
23.5°N
23.5°S
66.5°S
0°
南极
南回归线
极夜
极昼
夜
昼
4. 冬至(12.22)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特征: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有无极昼极夜
A
B
C
D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赤道(0O)
北回归线( 23.5ON )
赤道(0O)
南回归线( 23.5O S)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平分
无
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无
南极极昼,北极极夜
总结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五带的划分: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
终年
炎热
四季
分明
终年寒冷
四季
分明
终年寒冷
有阳光直射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五带名称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昼夜情况 气候特征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终年高温
南、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
南、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 终年寒冷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南、北极圈以内
有太阳直射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活动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1.比较地球上五带的差异,填写表格。
四季分明
2.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
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
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大部分
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
活动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3.五带中,你所居住的地方属于哪一个带?那里有太阳直射现象吗?每年哪一个时间段昼长夜短?
五带中,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北温带;这里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夏季,昼长夜短。
活动
一、纬度位置与气候
知识点1 地形地势与气候
[2024江苏徐州月考]读山地对降水的影响图,完成1~2题。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B. 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C. 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D.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点拨:读图可知,南坡是迎风坡,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C错误,D正确。北坡是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A、B 错误。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D
2. A、B 两地相比( )
A. A 比B 海拔高2600 米 B. A 比B 海拔低120 米
C. A 比B 气温高约15.6℃ D. A 比B 气温低约15.6℃
点拨:A 地海拔120 米、B 地海拔2 720 米,两地高度差2 600 米,A、B错误;海拔每上升100 米,气温降低约0.6℃,两地气温相差约15.6℃,A比B气温高约15.6℃,C 正确,D 错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C
3. [2023 山东济宁期末] 下图示意同一座山的不同景观,图中山上、山麓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低
B. 距海远近不同
C. 人类活动影响
D. 海拔高低不同
D
3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
4. 下图为漫画“地球出汗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
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B.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氯氟碳化
合物破坏了臭氧层
C.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形成了热岛效应
D.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4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
知识点2 人类活动与气候
【点易错】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发生的热岛效应,使局部地区的气温升高,与全球变暖空间范围大小不一致。
4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
答案:A
[2024 河南郑州期末]2023年11月,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之际,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指出,2023年打破了多项气候记录,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温。据此完成5~7题。
5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
5.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巨大影响,下列排列顺序符合框图结构的是( )
①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地区冰川融化 ③淹没沿海低地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5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
5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
点拨: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地地区冰川融化,然后海平面上升,淹没一部分岛屿和沿海低地,B 正确。
答案:B
6.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B.海底火山的喷发
C.板块的碰撞和挤压 D.温室气体的排放
D
6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
7. 为降低这种气温变化对全球的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
A.鼓励使用一次性物品 B.加大煤炭开采和使用
C.焚烧秸秆 D.植树造林
D
7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
[2024 河南平顶山期中]下面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
2
3
4
5
6
7
9
10
11
12
1
8. 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分布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D
8
2
3
4
5
6
7
9
10
11
12
1
9. 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宜修建绿色生态屏障,以净化城市空气的是( )
A. ④ B. ② C. ③ D. ①
9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
9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
点拨:城市中大面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净化城市空气、削弱“热岛效应”强度。郊区地价较低,离城市中心地区较近,能够起到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③正确;①②离城市较远,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效果不明显;④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地价较高,不适合大规模营造人工林,C 正确。
答案:C
某探险队计划穿越美洲,从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出 发,一路向南,以南美洲为目的地。下面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及A、B 两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
2
3
4
5
6
7
8
9
11
12
1
10. A、B 两地气候的描述法正确的是( )
A.A、B 两地均为热带气候
B.A 地气温年较差大于B 地
C.A 地冬季多雨,B 地全年少雨
D.A 地夏季气温高于B 地
10
2
3
4
5
6
7
8
9
11
12
1
10
2
3
4
5
6
7
8
9
11
12
1
点拨:由图可知,A、B 位于南温带,属于温带气候,A 错误;B 地气温年较差大于A地,B错误;A地冬季多雨,B 地全年少雨,C 正确;B地夏季气温高于A 地,D错误。
答案:C
11. 导致图中A、B 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A 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B.B 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C.A 地所处纬度高于B 地
D.人类活动的影响
1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
1.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______, 太阳辐射______。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_____,太阳辐射的强度_____。
3.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_________。一天中,________的太阳高度最大。
4.①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______。
②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在___________之间移动。③______全年昼夜等长。
④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
⑤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的时间________前后。
⑥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直射各____次,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一年直射____次。
变小
最强
太阳辐射的差异
降低
最大
正午(12点)
太阳高度
66.5°
南北回归线
赤道
南北极圈以内
6月22日
一
两
课堂总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