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校联考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校联考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3 10:25:38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中考信息卷(二)
历史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7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
B
0
C
0
A
D
0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A
D
B
D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共30分。)
21.(10分)
(1)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答到1点即可,共2分)
(2)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等。(任答一点给2分)
(3)行省制度(2分):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统一;便利了各民族间的经济和
文化交流;这一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答到1点即可得2分)
(4)特点;多样性(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连续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等。(任答一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
得分)
22.(10分)
(1)开展武装斗争或武装反抗。(2分)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实行改革开放。(2分)
(3)“一国两制”;(2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分)
(4)坚持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人民利益至上;密切联系群众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3.(10分)
(1)长安。(2分)
(2)新航路开辟;(2分)改变了农业生产和饮食习惯;引发了营养革命;促进人口增长;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
改变了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造成了新的人地矛盾等。(任答一点给2分)
(3)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地理分布;城市化进程改变了生产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
带来了环境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任答一点给2分,共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经济发展要加强国际或地区交流与合作;经济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答一点给2分,共2分。言之
有理即可得分)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校联考中考模拟(二)
历史试题
(总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题目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黑,非选择题使用黑色签字笔或黑色墨水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选出以下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
一个答案,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域内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西周强盛时,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共主,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了东周,
诸 侯很少朝见天子,缺少诸侯的朝聘纳贡,有的周天子不得不违背“天子不求私财”的祖训。
材料体现东周时
A.诸侯争霸 B.王室衰微 C.百家争鸣 D.政权分立
3.图一所示物品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这体现了
对外交流频繁 B.民族交流交融 C.中原人民南迁 D.江南地区开发
4.杜佑《通典》记载:“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
材料体现的制度
A.确定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B.强化了贵族的统治
C.促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5. 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宋代谚语“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源于当时
A.社会秩序良好 B.手工业技术较发达
C.实行重文轻武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6.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图二内容所处时代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7. 《台湾战纪序》记载“平壤有若是战焉,高丽盖不可失;鸭绿江有若是战焉,辽东亦不可失; 而何有割辽、割台之事也哉!”。材料表明
A.台湾人民反对割占台湾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日本出兵干涉朝鲜内战 D.列强干涉日本割占台湾
8.下列示意图是九年级学生整理的复习内容。据此判断复习主题是
A.实业救国 B.民主共和 C.维新改良 D.救亡图存
9.在“重走长征路·忆峥嵘岁月”的研学活动中,某同学提前收集并整理了下列史事,按照先后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四渡赤水 ④会宁会师 ⑤湘江战役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⑤①③②④
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爱国歌曲唱遍大江南
北,成为那个时代呼唤爱国主义精神的战歌。“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是
A.抗日救亡 B.民主科学 C.国民革命 D.科教兴国
11.歌词蕴含着历史信息。下列歌词与反映的史事对应正确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西藏和平解放
B.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苏联实现工业化
C.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新中国成立
D.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红军长征
12.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他的下列事迹中,提高新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是
A.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B.参加万隆会议
C.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领导南昌起义
13.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
的重要发祥地,这些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不属于这一
区域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司母戊鼎 C.《汉谟拉比法典》 D.胡夫金字塔
14.抓住关键词有助于学习理解历史史事。与“法兰克王国”“庄园法庭”“拜占庭帝国”三个关
键 词相关的是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封建时代的亚洲 C.资本主义的胜利 D.思想解放的潮流
15.学习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哥伦布、迪亚士、麦哲伦
作 为西方著名的历史人物,其主要事迹的共同影响是
A.开启了政治变革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动了科技进步 D.加强了世界联系
16.钱乘旦教授认为“美国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
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美国
A.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建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C.天皇自上而下改革 D.走上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17.九年级同学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明治维新”“南北战争”等史事进行比较
归纳,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都推翻本国封建专制统治 B.都具有反侵略的性质
C.都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D.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8.小史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收集了下列历史人物的图片及主要事迹。由此可知他要
论 述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 B.共产主义运动 C.近代科技发展 D.民族解放运动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
未来世界的发展。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百团大战 C.莫斯科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20.小王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检索了“杜鲁门主义”“欧洲的联合”“赫鲁晓夫改革”“非洲年”
等材料。由此可知学习的主题是
A.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B.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亚非拉国家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共30分。请用0.5mm 黑色签字笔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
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李老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10分)【经典诵读]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智慧。(2分)
[科创演示]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体现的科技成就的贡献。(2分)
[制度探究]
材料三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大率以路领州、领县,而腹里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
——宋濂等《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
(3)材料三叙述的是元朝的哪一创举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2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2分)
22.探索意味着尝试未知,探索与发展相辅相成,探索是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数据整理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科书
材料三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
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2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探索的斗争方式。(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 (2分)列举这一构想的
成功实践。(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宝贵经验。(2分)
23.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繁荣的关键因素。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和福祉,还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耆。
——班固《汉书》卷九十六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一内容相关的一条古代商路的起点。(2分)
材料二玉米改变了南欧的农业生产和饮食习惯,马铃薯也在爱尔兰到俄罗斯的阴冷潮湿的土地上引发了一场营养革命……欧洲传入美洲最重要的作物是甘蔗。16世纪20年代以来,甘蔗种植园的建立为欧洲人指明了一条路径,即美洲是可以产出利润的…...
——摘编自【英]特雷弗·伯纳德著《大西洋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美洲“物种交换”的主要条件。(2分)概括“物
种交换”的影响。(2分)
材料三 在19世纪英国,日渐深入的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人口的地理分布,城市形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引力。工业革命使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为增加,城市集中了市场、金融机构、公共设施和文化教育机构,有利于实现生产的协作和专业化。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给现有城市住房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增加了环境对健康造成的威胁,由此带来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引发了城市的公共卫生危机。
——摘编自《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及公共卫生危机》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正确的观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以史为鉴,归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应注意哪些方面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