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ppt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ppt课件(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6 20:5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音乐之声
电影《音乐之声》
电影《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其剧情梗概是: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
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
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特拉
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
板地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
暖。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孩子带来温暖,带来
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
了上校的沉闷心境。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
团。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德国军方胁
迫上校接受任命,为他们服务。上校一家在音
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
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在音乐会尚未散场
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
了德国军方的魔爪。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
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
第一场景:
第二场景:
(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
注音
峥嵘( ) 涟漪( )
伫( )立 鳞次栉( )比
顶礼膜( )拜
zhēng róng
lián yī
zhù
zhì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
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有什么艺术
效果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利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
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
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修女们眼中的玛丽亚:
率真活泼、喜欢唱歌、不受约束、总爱闯祸,既可爱又让人头痛的姑娘。
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概括一下大家的意见,说说在众人眼中玛丽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萨尔茨堡野外的玛丽亚:
天真活泼、纯真快乐、热爱生活、喜欢歌唱、渴望自由、充满活力的姑娘。
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利亚的歌唱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音乐之声》
阅读影视剧本要注意体会它的画面感。
你觉得画面感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
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
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
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
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
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像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
阿尔卑斯山边
课后观看电影《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