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训练(第2轮)物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训练(第2轮)物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3 16: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2025年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则下列关于核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轻核聚变释放出能量,出现了质量亏损,所以轻核聚变过程质量数不守恒
B.轻核聚变时核的结合能大于核的结合能,但核的比结合能小于核的比结合能
C.轻核聚变过程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为
D.轻核聚变时生成的核具有放射性
2.如图,物块P位于纬度为的地球表面上,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人造地球卫星Q、R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R为地球静止卫星。若某时刻P、Q、R与地心O在同一平面内,其中O、P、Q在一条直线上,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P的周期之比为
B.Q、R的线速度之比为
C.物块P的角速度大于卫星Q的角速度
D.物块P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卫星Q的向心加速度
3.如图所示,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末端A切线水平。套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最低点A运动到最高点B。已知拉力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轨道与小球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在此过程中(  )
A.F增大,增大 B.F减小,减小
C.F先增大后减小,减小 D.F先减小后增大,减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状态①的温度比状态②的温度高
B.由图乙可知,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一直增大
C.由图丙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D.由图丁可知,在由变到的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
5.如图所示,长为L的水平板AB的B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板离水平地面高为2L,某人在离地面高为0.5L、离墙面的距离为1.5L的C点斜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大小忽略不计),小球恰好经过板的边缘A落在板的B端,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最高点离AB板的高度为( )
A. B. C. D.L
6.小车内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于小车顶上的、两点,悬挂有物块的光滑轻滑轮跨在轻绳上。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物块相对小车静止,轻绳状态如图所示,段竖直,段与水平方向成角,已知物块质量为,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一定做匀加速运动 B.小车可能向右减速
C.小车加速度大小为 D.轻绳拉力大小为
7.如图1所示,真空中x轴原点O处固定一点电荷a,其电荷量Q未知,另一试探点电荷b,其电荷量为q,以初动能Ek0自x2位置沿x轴负方向直线运动,该过程粒子动能图像如图2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设无穷远处电势为0,距点电荷a距离r处的电势,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1、x2两处电场强度之比等于x1:x2
B.沿x轴正方向电势逐渐升高
C.电荷量
D.如仅将a的电荷量变为2Q,点电荷b速度减为0时的位置坐标是
二、多选题
8.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振子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从某一时刻开始计时,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得到弹簧对小球的弹力F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图像的坐标值为已知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小球处于最高点
B.小球的质量为
C.弹簧振子振动的周期为
D.若弹簧振子的振幅为A,则从计时开始到时,小球通过的路程为15A
9.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AB边长度为L,,现垂直AB边射入一群质量均为、电荷量均为、速度大小相等的带负电粒子,已知垂直AC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运动的时间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B.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C.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为 D.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
10.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5,(取g=10m/s2),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撤去时开始做减速运动
B.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
C.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8m/s
D.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m
三、实验题
11.利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1)图乙是实验得到纸带的一部分,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的间距已在图中给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实验得到的理想a F图像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但由于实验误差影响,常出现如图丙所示的①、②、③三种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①的产生原因是小车的质量太大
B.图线②的产生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
C.图线③的产生原因是小车的质量太小
(3)实验小组的同学觉得用图甲装置测量加速度较大时系统误差较大,所以大胆创新,选用图丁所示器材进行实验,测量小车质量M,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共5个槽码,每个槽码的质量均为m = 10 g。实验步骤如下:i.安装好实验器材,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一端连接在小车上,另一端悬挂着5个槽码。调整轨道的倾角,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等间距的点,表明小车沿倾斜轨道匀速下滑:ii.保持轨道倾角不变,取下1个槽码(即细线下端悬挂4个槽码),让小车拖着纸带沿轨道下滑,根据纸带上打的点迹测出加速度a;iii.逐个减少细线下端悬挂的槽码数量,重复步骤ii;iv.以取下槽码的总个数n(1 ≤ n ≤ 5)的倒数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关系图线。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 = 9.78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写出随变化的关系式 (m,g,M,a,n表示);
②测得关系图线的斜率为2.5 s2/m,则小车质量M = k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多用电表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如图甲所示为多量程多用电表示意图。
(1)通过一个单刀多掷开关S,接线柱B可以分别与触点1、2、3、4、5接通,从而实现使用多用电表测量不同物理量的功能。图中的E是电池,R3是电池内阻,R6是欧姆调零电阻,AB分别与黑、红表笔相接。R1、R2、R4、R5都是定值电阻,表头G的满偏电流为20 mA,内阻为Rg。已知R1+R2=4Rg,R4=360 Ω,R5=1600 Ω。 关于此多用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B是红表笔
B.当S接触点1或2时,多用电表处于测量电流的挡位,且接1时的量程比接2时大
C.当S接触点3时,多用电表处于测量电阻的挡位,倍率越大,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越大
D.当S接触点4、5时,多用电表处于测量电压的挡位,且接4比接5时量程大
(2)该学习小组将“B”端与“3”相接,将A、B表笔短接,调节R6.进行欧姆调零后测量未知电阻。得到通过表头G的电流与被测未知电阻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多用电表中电池的电动势E= V(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通过分析可知该小组使用多用电表的 (填“×1”“×10”或“×1K”)倍率的欧姆挡进行测量未知电阻。
(3)实验小组用多用电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器材有:待测电源(电动势约为8V), 定值电阻R0=8.0 Ω,多用表一只,电阻箱一只,连接实物如图丁所示,测得并记录多组数据后,得到对应的图,如图丙所示,则内阻r= 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13.如图,一般帆船静止在湖面上,帆船的竖直桅杆顶端高出水面3 m.距水面4 m的湖底P点发出的激光束,从水面出射后恰好照射到桅杆顶端,该出射光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取sin53°=0.8).已知水的折射率为
(1)求桅杆到P点的水平距离;
(2)船向左行驶一段距离后停止,调整由P点发出的激光束方向,当其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时,从水面射出后仍然照射在桅杆顶端,求船行驶的距离.
14.如图,两根足够长的光滑金属直导轨平行放置,导轨间距为L,两导轨及其所构成的平面均与水平面成θ=30°角,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现将质量均为m的金属棒a、b垂直导轨放置,每根金属棒接入导轨之间的电阻均为R。运动过程中金属棒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棒始终未滑出导轨,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已知L=1m,B=2T,m=0.4kg,R=2Ω,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1)先保持棒b静止,将棒a由静止释放,求棒a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v;
(2)在(1)问中,当棒a匀速运动时,再将棒b由静止释放,求释放棒b的瞬间它的加速度大小;
(3)仍保持棒b静止,将棒a由静止释放,若棒a经过t=1s后匀速运动,求
①棒a此过程中运动的距离x。
②棒a此过程中产生得热量Q。
15.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细圆管轨道固定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由两部分组成,段为抛物线形状,且、竖直高度差相等,、两点处的切线水平,圆弧槽乙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可自由移动,其上表面是半径为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点的切线水平、点的切线竖直。现对点的小球甲(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轻微扰动,使其由静止开始沿着管壁下滑,然后甲从点滑上弧面,刚好能到达点,接着甲沿着弧面再次到达水平面时,甲、乙的速度等大,重力加速度为。
(1)求甲、乙的质量之比以及甲刚要从点滑上弧面时的速度大小;
(2)求、两点的高度差;
(3)若小球甲的质量为,在点给甲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大小未知),且甲在细圆管内部从运动到与内壁间恰好无作用力,已知过点的切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求的大小和甲运动到点时速度大小以及此时重力的瞬时功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B C C D BCD BC CD
11.(1)2.86
(2)B
(3) 0.19
12. ABC 3.75V 1.00
13.(1)7m (2)5.5m
【详解】①设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到P点的水平距离为,桅杆高度为,P点处水深为;激光束在水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由几何关系有
由折射定律有:
设桅杆到P点的水平距离为

联立方程并代入数据得:
②设激光束在水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时,从水面出射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由折射定律有:
设船向左行驶的距离为,此时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到P点的水平距离为,则:
联立方程并代入数据得:
14.(1)2m/s
(2)10m/s2
(3)①1.2m;②0.8J
【详解】(1)棒a匀速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感应电流为
根据平衡条件,有
解得
(2)由楞次定律及左手定则可知,释放瞬间,b棒所受安培力方向沿导轨平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3)①对a棒,从开始运动到匀速的过程中,设沿斜面向下为正,由动量定理,有
又有,,
整理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②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15.(1)1:3,
(2)
(3),,
【详解】(1)甲从地面上升到E点再返回到水平地面,设此时甲的速度为,则乙的速度为v,甲刚要从D点滑上弧面时的速度为,甲、乙的质量分别为m、M,由动量守恒及机械能守恒可得,
综合可得
甲、乙的质量之比
甲刚好能到达E点,说明在E点甲、乙达共同速度,则有,
综合解得
(2)甲从A到C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解得
(3)当在A点给甲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则甲从A到B与圆管内壁间无作用力,故做平抛运动
设轨道在B点的切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
计算可得
甲从A点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到B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解得
甲在B点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综合可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