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内语段和课外迁移阅读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课内语段和课外迁移阅读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3 12: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课内语段和课外迁移阅读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一、课内阅读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侧面赞美白鹭的语句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3.正面赞美白鹭的美的语句有哪些?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4.请写出两句带有白鹭的诗句。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⑤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5.花生的好处很多,孩子们认为花生 、 、 。父亲指出花生最可贵的是 。
6.桃子等“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上”;而花生却“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这是
一种 写法。
7.有同学说,父亲的话里也暗含着“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用”。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8.读上面的几个自然段,请你用“_________”画出选文的重点句。
9.结合选文,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句话的?
阅读,完成下面习题。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②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③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0.给这几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 。
11.文中标有序号的两个画线的句子,朗读时各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①句: 第②句:
12.第一自然段文字重点交代了 ,第二自然段文字重点写 ,第三自然段文字重点写 。
13.作者为了突出桂花之“香”,在文中两次用到了一个字“ ”。
14.这几段文字对“我”的 和 进行了描写,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 。
①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②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③我把鸟笼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15.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或词组。
( )的巢 ( )的垂蔓 ( )的丛林 ( )的叫声
1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蒙盖(méng mēng) 垂蔓(wàn màn)
17.文章以“真好!”开头,写出了 。
18.“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作者在文章的开始交代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联系下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拓展阅读
读类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
杜 鹃(节选)
①杜鹃,敝(bì pi)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②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是薄(báo bó)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成为了民族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③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④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héng hèng)而残忍。
⑤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 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 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 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 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b ǔ fǔ )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幅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⑥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 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⑦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 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⑧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9.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打“ √”。
20.文章采用了 的手法来描写杜鹃。
21.文章最后说“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 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 的”的含义是什么?试简要回答。
22.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喜欢杜鹃这种鸟吗?为什么?
和小鸟最相亲爱
①小鸟是怎样的玲珑娇小呵!在北京城里,我只看见老鸦和麻雀,有时也看见啄木鸟。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
②知更雀的红胸,在雪地上、草地上站着,却极其鲜明。小蜂雀更小到无比苗条,从花梢飞过的时候,竟要比花还小。我在山亭中有时抬头瞥见,只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③此外还有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我因找不出它们的中国名字,只得留疑。早起朝日未出,已满山满谷地响起了轻美的歌声。在朦胧的晓风之中,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春是鸟的世界,“以鸟鸣春”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两句话,我如今彻底地领略过了!
④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鸟最相亲爱。玫瑰和丁香丛中更有青鸟和知更雀的巢,那巢都是筑得极低,一伸手便可触到。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地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⑤而且是怎样有趣的事,你看小鸟破壳出来,很黄的小口,毛羽也很稀疏,觉得很丑。它们又极其贪吃,终日张口在巢里啾啾地叫!累得它们母亲飞去飞回地忙碌。渐渐地长大了,它们母亲领它们飞到地上。它们的毛羽很蓬松,两只小腿蹒跚地走,看去比它们的母亲还肥大。它们很傻的样子,茫然地跟着母亲乱跳。母亲偶然啄得了一条小虫,它们便纷然地过去,啾啾地争着吃。早起母亲教给它们歌唱,母亲的声音极婉转,它们的声音,却很憨涩。这几天来,它们已完全地会飞了,会唱了,也知道自己觅食,不再累它们的母亲了。前天我去探望它们时,这些雏鸟已不在巢里,它们已筑起新的巢了,在离它们的父母的巢不远的枝上,它们常常来看它们的父母的。
⑥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藕荷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你若爱它们,它们也爱你们,因为它们喜爱小孩子,大人们太忙,没有工夫和它们玩。
2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纷然:
24.文中写到“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找一找,依次写了 、 、 、 和萤虫。
25.为什么说青鸟是快乐的象征?
26.文中是怎样描写鸟鸣的,你最喜欢什么鸟的叫声,能描绘一下吗?
27.文章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字里行间均饱含着浓浓的真情,读后你有什么体会?请认真整理在下面。
燕子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可达120千米每小时,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度大转变,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 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 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 )蹲坐在巢沿上,( )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③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体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28.根据文意为文中第①②段的画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飞翔 支撑 滑翔 支持
29.根据文意,填入本文第②段括号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不是……就是 B.不是……而是 C.既……又
3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
31.燕子为了克服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是:
(1) (2) (3) 。
32.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这些”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
33.这几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概括到具体 B.从整体到部分 C.从结果到原因 D.从主要到次要
3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①夏去秋来,秋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凉爽的天气,带来了黄蝶飞舞,还带来了在秋日里悄悄绽放的桂花。
②桂花树亭亭玉立在我家门口。它枝繁叶茂,青绿色的叶片中间, 一朵朵可爱的小桂花好似害羞的小姑娘,在茂盛的枝叶中若隐若现,有时躲起来,有时露出半个脸,好像在与我们捉迷藏呢!虽然它是那么小,那么不起眼,但是它那浓浓的香味能让整个小区变得香味浓浓的。那香味很香很香,香中还有一丝丝的清凉味,我们都很喜欢。有时,桂花还好像在用香味告诉我们:“秋天到,秋天到,天气变冷,要多加衣服哟!”
③我最喜欢的花就是桂花。每当秋天来临,只要周六或周日有空,我就会来到桂花树下。有时,我会望着一朵朵小桂花,静静地闻着它们浓浓的香味。有时,我会围着桂花树跑,一阵风吹过来,那桂花树枝轻轻摇晃,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还有时,我会拾起掉在地上的几朵桂花,放在手心里,细细观察,那桂花有四片花瓣,好看极了。然后我吹一口气,桂花就在蓝天上飞舞,把香味带给远方。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桂花,桂花甚至成了我的好朋友。
④啊!可爱的桂花,我太喜欢你了,谢谢你用你的香味陪我度过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
35.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正确的是(  )
A.我最喜欢的花是桂花 B.桂花
36.短文第2自然段是从两个方面写桂花的,正确的是(  )
A.香、好香 B.小、香
37.第3自然段中用了很多描写“我”动作的词,这些词表达出“我”对桂花的(  )
A.思念之情 B.喜爱之情
38.模仿第1自然段的写法,完成下面的句子。
冬去春来,春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 ,带来了 ,还带来了 °
春去夏来,夏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 ,带来了 ,还带来了 °
参考答案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鹭”比作“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鹭精巧、美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侧面赞美白鹭的语句有:“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作用是通过对比,反衬白鹭美到极致。 3.正面赞美白鹭的语句有:“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分别是从颜色、体型及机体组成部分来写的。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导语】这篇散文以白鹭为描写对象,通过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白鹭的独特美感。文章开篇即以“诗”喻鹭,奠定审美基调;继而从色素、身段等角度正面描写其和谐之美,又通过与鹤、朱鹭等的对比凸显其适宜之态。文中既有“增之一分则嫌长”的夸张表达,又有“被人忘却”的遗憾笔调,在赞美中暗含对平凡之美的哲思。全文语言典雅,多用排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第①段画线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比作“精巧的诗”。“诗”往往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传递深远的意境,而“精巧”一词突出了白鹭的精致、巧妙之美。这种比喻不仅开篇点出白鹭的核心特质——美而不张扬、精致而和谐,还奠定了全文对白鹭赞美的基调,让读者对白鹭的美产生诗意的联想,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文中侧面赞美白鹭的语句为:第③段“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第⑤段“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第一句通过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对比,突出其他鸟类“太大”“生硬”“不寻常”的缺陷,反衬出白鹭体型大小恰到好处、气质自然适宜的美。第二句以假设的“增减”“素黛”变化,从反面强调白鹭的身段、色素已达到完美状态,任何细微调整都会破坏其美感。两者均通过对比或反衬手法,从侧面凸显白鹭“美到极致”的特点,比直接赞美更具说服力,让读者对白鹭的“适宜”有更具体的感知。
3.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文中正面赞美白鹭的语句为:第②段“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第⑤段“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第一句从整体角度概括白鹭的美,直接点明其“色素配合”与“身段大小”两方面都恰到好处,是对白鹭整体美感的正面评价。第二句通过列举具体部位,从细节角度正面描绘白鹭的美:“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指向颜色搭配(色素),“全身的流线型结构”指向体型特征,分别对应了颜色、体型及机体组成部分,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白鹭各部位的协调之美。两者结合,从整体到细节,全面展现了白鹭在颜色、体型及身体各部分的完美适配,正面印证了“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4.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掌握。
需选取包含“白鹭”意象的经典诗句,突出白鹭的形象或意境。
示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5. 味儿美 可以榨油 价钱便宜 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6.对比 7.不对。父亲是说它们外表好看,并没有说它们没用的意思。 8.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9.我们要做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及贡献的人。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父亲对花生品格的阐述,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花生与桃、石榴、苹果等水果进行对比,突出花生朴实无华却内在有用的特质。文章以对话形式展开,语言平实却富有感染力,由物及人地阐发了“重实用轻外表”的价值观念。结尾处孩子的感悟点明主旨,使文章的思想内涵得到升华。全文结构紧凑,由具体到抽象,由物性到人性,层层递进地完成了主题表达。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中虽然没有直接列举孩子们提到的花生好处,但结合课文《落花生》的完整内容,孩子们在对话中提到花生的好处包括“味道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这是课文前半部分孩子们讨论花生时的内容,为父亲后续的教导做铺垫。
故花生的好处很多,孩子们认为花生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根据文中第③段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第①段中父亲通过对比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强调花生不炫耀外表,但具有实际价值,这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第④段“我”的总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是对父亲观点的理解和升华。
故父亲指出花生最可贵的是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6.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短文第①段中,父亲将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上”的外在形态,与花生“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的生长状态进行直接对照。通过这种形态上的鲜明差异,突出了花生不炫耀外表、默默生长的特点,为后文父亲阐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可贵品质做了铺垫,使花生的形象和寓意更加鲜明突出。因此,这种写法属于对比。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父亲在第①段中对比桃子、石榴、苹果与花生的生长状态,只是客观描述它们“鲜红嫩绿”“高高挂在枝上”的外在特征,与花生“埋在地里”“矮矮生长”的低调状态形成反差。其核心目的是在第③段点明“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强调花生不炫耀外表、注重实际价值的可贵品质。父亲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学习花生“默默无闻”的特质,而非否定其他水果的价值。
8.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父亲在第③段明确指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我”的这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对父亲观点的直接理解和提炼。它将花生的品质从“物”延伸到“人”,把父亲对花生的赞美升华为对做人标准的阐述,是全文道理的核心落脚点。
选文第①段通过父亲对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最终目的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人。这句话清晰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做人应注重内在价值(“有用”),而非仅仅追求外表的光鲜(“只讲体面”),强调对他人和社会的实际贡献,是父亲对孩子的希望,也是全文情感和哲理的总结。
第⑤段父亲回应“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进一步确认了这句话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我”对父亲教导的领悟,更是父亲教育理念的最终呈现,让读者明确感受到文本传递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和感染力。
故选文的重点句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与自身的积累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如:“有用的人”的内涵:注重内在价值与实际贡献。“有用的人”指的是像花生一样,不追求外在的炫耀,却能为他人或社会带来实际价值的人。花生“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不张扬外表,却能提供美味的果实、榨油等实用价值(文中父亲强调“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对应到“人”,就是要脚踏实地,通过行动、能力或付出为他人带来帮助(如奉献、创造价值、承担责任等),而非仅靠外表或虚名立足。
10.摇花乐 11. 着急 快乐 12. 摇花的时机 摇花乐 桂花的用途 13.浸 14. 动作 语言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导语】这篇文章以桂花为线索,用质朴笔触串联起桂香弥漫、摇花之乐与花的用途。通过“浸”字反复凸显桂香之浓,以“我”的追问、摇花动作与欢呼,将孩童的雀跃融入日常场景。字里行间满是对故乡风物的温情,于平凡叙事中藏着对生活的热爱,清浅却动人。
10.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的能力。
需紧扣文段核心内容。文段围绕桂花展开,先写桂花盛开、成熟应“摇”,接着详细描述“我”盼摇桂花、和家人摇桂花的过程,最后讲摇落桂花的后续处理与香气影响。关键在于提炼“摇桂花”这一贯穿始终的主要事件。
示例:摇桂花
1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第二段中:从句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的表述来看,“缠着母亲问”体现出“我”对摇桂花这件事的急切期待。因为前文提到“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说明“我”一直盼着摇桂花,所以在询问时,内心满是渴望快点开始摇桂花的急切心情,这种心情通过直白的问句形式呈现,想尽早参与到摇桂花的活动中。
故答案可写:应表现出作者急切盼望摇桂花的心情。
第二段中:“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此句是摇桂花过程中桂花纷纷落下时“我”的呼喊。摇桂花时,桂花大量飘落,“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这奇妙的场景让“我”觉得如同下雨一般,而这“雨”又带着桂花的香气。既体现出“我”看到桂花飘落美景时的惊喜,沉浸在桂花营造的美妙氛围里,又有摇桂花过程中收获快乐的兴奋,这种快乐源于有趣的体验和桂花香气带来的愉悦感受。
故答案可写:应表现出作者摇桂花时看到桂花飘落如香雨的惊喜、兴奋。
12.本题考查对段落重点内容的理解。
第①自然段“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体现桂花香气;“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重点讲桂花成熟时应摇,以及摇和不摇(自然掉落等情况)的差别,所以重点交代桂花盛开香气及成熟应摇的原因。从 “桂花盛开的时候……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这些句子可知,围绕桂花香气和摇桂花的前提等展开。
故第一空可填:桂花盛开的香气及成熟应“摇”的原因。
第②自然段“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母亲说……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摇哇摇……我喊着……”,这些句子围绕 “摇桂花” 这件事,写“我”盼摇桂花、因台风提前摇桂花时“我”参与摇桂花的过程和心情,所以重点写摇桂花的过程(包括盼摇、摇的经过等)。从“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好香的雨呀!”可知,是在描述摇桂花相关的一系列情节。
故第二空可填:“我”摇桂花的过程。
第③自然段“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从这些句子能看出,讲的是摇落桂花后处理(挑、晒、收等)以及桂花的用途,还有香气的持续影响,所以重点写摇落桂花后的处理与用途。依据就是“桂花摇落以后……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些内容,围绕摇落后的桂花展开。
故第三空可填:摇落桂花后的处理与用途。
1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找体现桂花“香”的关键字:逐段梳理,第①自然段“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第③自然段“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都出现“浸”字 。“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仿佛村子、邻居都被香气包围浸泡,突出桂花香气浓郁、弥漫范围广且持久。
所以,作者为了突出桂花之“香”,在文中两次用到了一个字“浸”。
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第②自然段“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以及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些句子可知,文中通过直接引用“我”所说的话,展现了“我”的内心想法和情绪,属于典型的语言描写。
从第②自然段“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这些句子可知,“抱”“摇”等动词清晰地描绘了“我”参与摇桂花时的具体行为,属于动作描写。
所以这几段文字对“我”的语言和动作进行了描写。
从第②自然段“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能看出“我”对摇桂花的期盼;“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以及“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则体现了“我”在摇桂花时的快乐与兴奋,这些描写共同传递出“我”对摇桂花这一活动的浓厚喜爱之情。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我”对摇桂花的喜爱、期盼以及摇桂花时的快乐与兴奋。
15. 舒适又温暖 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 深幽 笛儿般又细又亮 16.méng màn 17.“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18.为后文作铺垫,与后文珍珠鸟与“我”的亲密相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导语】这篇短文以珍珠鸟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者用“真好!”开篇,奠定了欣喜的基调,随后通过“舒适的巢”、“茂盛的吊兰”等意象,营造出温馨安全的氛围。文中对小鸟“怕人”特性的交代,与后文它们在丛林中自在鸣叫形成对比,暗示了人类给予适当空间后,野生动物也能展现自然天性。文字简洁优美,充满生活情趣,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15.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从第①段的句子“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可知是温暖舒适的巢。
从第③段的句子“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可知是长长的垂蔓。
从第③段的句子“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可知是又细又亮的叫声。
16.本题考查多音字。
蒙:méng,没有知识,愚昧;遮盖起来; mēng,欺骗; 昏迷,眼发黑。
蒙盖:méng gài,有遮盖,遮挡的。故读“méng”。
蔓:wàn,细长能缠绕的茎。 màn,同“蔓~”,多用于合成词,如蔓草、蔓延等。
垂蔓:chuí màn,意思是垂挂的枝蔓。故读“màn”。
17.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真好!”独词成句,置于篇首,然后补上“真好”的内涵(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如此开头,真是别出心裁,充分表达了“我”对朋友送来的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
18.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文章开始说“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在后面的叙述中,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下,与“我”亲密相处,例如第③段的“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等描写。开头提到珍珠鸟怕人,为后面珍珠鸟和“我”亲近的情节做了铺垫,通过这种对比,更能突出珍珠鸟对“我”的信任以及“我”对珍珠鸟的关爱,使文章情节更有层次。
故:为后文珍珠鸟与“我”逐渐亲近、信赖“我”的情节做铺垫。通过先强调珍珠鸟怕人,与后文珍珠鸟和“我”的亲密相处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我”对珍珠鸟的关爱以及珍珠鸟对“我”信任的建立过程,从而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19.bì √;bó √;hèng √;bǔ √ 20.先扬后抑 21.作者希望人们能认清那些像杜鹃一样欺世盗名的人,不再被其表象蒙蔽,要依据实际情况去判断,避免盲目相信主观意象。 22.不喜欢。因为杜鹃习性专横残忍,不营巢、不孵卵哺雏,还把莺雏挤出巢外使其死亡,是欺世盗名者的标本。
【导语】这篇《杜鹃(节选)》以文学意象与生物习性对比展开深刻思辨。作者先铺陈杜鹃在东方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作为望帝化身、爱国志士的象征,继而揭露其"鸠占鹊巢"的生物学真相,形成强烈反讽。文中"人面杜鹃"的隐喻尤为精妙,将鸟类的本能行为延伸至人类社会批判,揭示人类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的割裂。结尾以"莺不能答,人应当答"收束,既点明人类应超越盲目崇拜的理性立场,又暗含对社会寄生现象的警示,展现由物及人的深刻思考路径。
19.本题考查字音。
敝同乡(bì tóng xiāng):一是指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二是指出生在同一个乡镇或者同一个地方的人。故选“bì”;
薄:读báo:①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②淡。③(感情)冷淡。④不肥沃。读bó:①微;少;弱。②不厚道;不庄重。③看不起;慢待。④迫近;靠近。读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薄命:旧指命运不好,福分不大(多用于妇女)。故选“bó”;
横:读héng:①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②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③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④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⑤使物体成横向。⑥纵横杂乱。⑦“横”(hèng)。⑧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⑨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⑩横竖;反正,读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
专横:专断强横。故选“hèng”。
哺育(bǔ yù ):(动)①喂养。[近]哺养。②比喻培养。故选“bǔ”
2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文章先描写杜鹃在文学中的美好形象(如“爱的象征”“纯洁、至诚”),再转折描述其真实习性残忍(如“专横而残忍”“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先扬后抑手法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帮助读者更深刻理解主题。
2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结合第⑧段“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 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可知,句中“人面杜鹃”比喻欺世盗名的人(如虚伪者),“被人哺育着”指这些人被社会纵容。莺代表无知动物,不能解决问题;但人拥有智慧,应该能看清真相并改变现状(如减少欺骗行为)。应当用智慧识别真相,避免被表象欺骗。
2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认真阅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对文段的理解以及对杜鹃鸟的看法。发表滋滋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语言表达合理通顺即可。
示例:我不喜欢杜鹃鸟。虽然它在文学中象征美好(如“爱的象征”),但实际习性残忍:它不养育幼鸟,还害死莺的雏鸟(第5段)。作者提醒我们:不要被虚名欺骗,要看清真实本质(第7段)。或(若辩证回答):文学中的杜鹃值得欣赏,但真实的不喜欢。文学里它代表思念与忠诚(如“遍山踯躅”“忧国志士”),这很美。但现实中它伤害其他生命,这种行为不可取。
23.纷纷 24. 小蝴蝶 蜗牛 蜜蜂 青蛙 25.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 26.早起朝日未出,已满山满谷地响起了轻美的歌声。在朦胧的晓风之中,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
我最喜欢知更雀的叫声。它的叫声清脆短促,像颗颗玉珠落地,带着灵动劲儿,在林间跳跃着响起,格外悦耳。 27. 喜爱小鸟 体会:万物有灵,以善意对待生命,能收获世间的温情。
【导语】这篇文章以细腻笔触描摹青鸟、知更雀等生灵,从形态到鸣声,从雏鸟成长到虫儿情态,满是温柔。“相亲爱”“不破坏”等细节,显露出对生命的平等尊重。语言质朴却含深情,将自然之趣与人文关怀相融,读来如沐春风,让人真切感受到万物有灵、共生之美的暖意。
2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从文中第⑤段“母亲偶然啄得了一条小虫,它们便纷然地过去,啾啾地争着吃”可知,这句话描写的是雏鸟们在母亲找到食物后的反应。“争着吃”表明雏鸟们会一起涌向食物,呈现出一种纷纷、杂乱的状态。结合这一语境分析,“纷然”在这里指的是雏鸟们纷纷、杂乱地向小虫聚拢的样子。故“纷然”的意思是纷纷、杂乱的样子。
2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第⑥段“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藕荷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可知,该句明确列举了虫儿的种类,即“小蝴蝶、蜗牛、蜜蜂、青蛙、萤虫”。
故依次写了小蝴蝶、蜗牛、蜜蜂、青蛙和萤虫。
2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段“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可知,作者认同青鸟是快乐象征的说法,其原因在于青鸟的鸣声婉转,能传递春天到来的讯息。春天往往与生机、希望和喜悦相关,青鸟作为报春的使者,自然被赋予了快乐的象征意义。
故答案可写:因为青鸟的鸣声婉转,能报着春的消息,而春天带来生机与喜悦,所以青鸟被视为快乐的象征。
2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性思维。
从文中第③段“早起朝日未出,已满山满谷地响起了轻美的歌声。在朦胧的晓风之中,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 可知,作者用 “轻美的歌声”形容鸟鸣,写出其悦耳动听,且“满山满谷”体现鸟鸣范围广,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作答第二问先结合文中对鸟叫声的描写(如青鸟“婉转”),选择一种鸟,再依据其叫声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体现对叫声的喜爱。
第二问示例:我最喜欢青鸟的叫声。它婉转悦耳,像在轻声诉说春的到来,清脆又温柔,听着让人舒心。
27.本题考查文章表达的情感和体会。
第一空需从文中整体情感基调入手,文中描绘了青鸟、虫儿、鸟鸣等自然事物,字里行间充满对它们的喜爱与赞美,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全文围绕自然中的青鸟、虫儿、鸟鸣等展开,如对青鸟的认同、对虫儿“可爱”的描述、对鸟鸣“轻美”的赞美,均流露对自然的热爱。所以文章表达了作者喜爱小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平等之心对待小鸟、虫儿,尊重它们的生命与家庭,这种对弱小生灵的珍视,让人体会到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万物皆有灵,唯有心怀善意与尊重,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可贵,也让我们明白,爱与被爱是相互的,对自然的温柔会换来自然的馈赠。
第二问示例: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尊重每一个生命,才能感受自然的美好。
28.滑翔 支撑 29.B 30. 动态描写 燕子的飞行技术高超 31. 吞吃猎物 饮水 喂孩子吃饭 32.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 33.C 34.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导语】这篇《燕子》是一篇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了燕子的飞行特性:先以生动的飞行特技描写吸引读者,再揭示其“不停飞”的生理原因,最后从流线型身体结构阐释飞行优势。全文采用“现象-原因-原理”的逻辑顺序,运用比喻(如“像箭一样”“直升飞机”)和拟人手法,既准确传递了科学知识,又流露出对燕子高超飞行能力的赞叹之情。语言简洁明快,说明层次清晰,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典型特征。
28.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飞翔:指盘旋地飞,强调主动扇动翅膀的动作。 滑翔:指不依靠动力,利用空气浮力在空中飘行,翅膀可不振动。
原文第①段描述“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___几分钟”,结合语境,燕子此时不扇动翅膀,利用气流保持空中姿态,应选“滑翔”。
支撑:指抵抗住压力使物体不倒塌,强调物理上的承重。支持:多指用力量、行动或言语帮助他人,或维持事物存在,侧重抽象层面的“支持”。
原文第②段“瘦小的脚难以___燕子的身躯”,此处强调小脚无法承受身体重量,应选“支撑”。
29.本题考查关联词。
阅读“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 )蹲坐在巢沿上,( )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可知,句子强调燕子 “在飞翔中解决一切”的特点,喂孩子时“不蹲坐巢沿”(否定前者),而是“扑楞翅膀悬停”(肯定后者),前后分句为“否定+肯定”的对照关系,而非选择或并列肯定。三组关联词中“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否定前者,肯定后者(强调后者)。
故选B。
30.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阅读划线句子可知,句子用“像箭一样”“垂直地直冲”等比喻和动作描写,刻画燕子飞行的速度与姿态;“倏忽地来个 180 度大转变”“翼不振,翅不摇”通过细节描写,展现飞行动作的灵活性与独特性。句子通过一系列动态描写(如贴墙飞行、垂直升空、急速转向、空中悬停等),具体展现了燕子飞行时的速度、灵活性和特殊技巧,呼应前文 “高超的飞行特技” 的概括,让读者更直观理解其飞行能力的“非同寻常”。
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文中第②段“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可知,燕子学会了一切子啊飞翔中解决的本领有:①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②在飞行时饮水;③在飞行中喂孩子食物。
32.本题考查理解词句含义。
结合第③段“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 20 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可知“这些”作为近指代词,通常指代前文紧接的内容。文中“这些”前的句子通过“原来”引出原因,列举了三个具体的身体特征。指代的就是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且每秒钟可振动 20 次,尾巴长度几乎是整个身躯的三分之一。
33.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原文第①段直接点明“燕子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并通过描写其飞行动作(如贴墙飞行、垂直升空、急速转向等)展现这一结果,属于现象或结论的概括。第③段以“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设问,引出原因分析: “身躯呈流线型”“翅膀既窄又长(每秒振动20次)”“尾巴长度占身躯三分之一”等身体特征,解释了其飞行能力的生理基础。逻辑上,先抛出结果(飞行本领高强),再通过科学原理解释原因,形成“结果→原因”的推导链条。
故选C。
34.本题考查分析情感和主旨。
结合第①段用“像箭一样贴墙飞行”“垂直地直冲云天” 等比喻和动作描写,细致刻画飞行动作,字里行间体现作者对燕子飞行姿态的细致观察与浓厚兴趣;“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度大转变,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通过动态细节描写,展现燕子飞行的灵活性与独特性,传递出对其“特技”的惊叹。
作者通过对燕子飞行能力、身体结构的细致描写与说明,表达了对燕子高超飞行本领的赞叹之情,以及对燕子这一生物的喜爱与欣赏,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自然界生命智慧的敬畏与好奇。
35.B 36.B 37.B 38. 温暖的春风 嫩绿的新芽 在春风里轻轻绽放的桃花 炽热的阳光 蝉鸣声声 在夏日里尽情绽放的荷花
【导语】这篇短文以桂花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桂花的美丽与芬芳。文章结构清晰,从秋景引入,重点描写桂花的形态、香气及与“我”的互动,情感真挚。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如“害羞的小姑娘”)、动作描写(“望”“闻”“跑”“拾”)和通感修辞(香味带清凉),生动传达了对桂花的喜爱。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结尾直抒胸臆,使寻常的桂花承载了美好的时光记忆,体现了生活中细微之处的诗意。
35.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A.“我最喜欢的花是桂花”虽然体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但表述较为口语化且冗长,作为题目不够简洁明了,不能很好地概括短文整体关于桂花的核心内容。
B.“桂花”简洁直接,点明了短文的描写对象,短文围绕桂花展开,从桂花的生长位置、外形、香味以及作者对桂花的喜爱等方面进行描述,“桂花”这个题目能够准确涵盖短文的主要内容,是恰当的题目。
故选B。
3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一朵朵可爱的小桂花好似害羞的小姑娘,在茂盛的枝叶中若隐若现,有时躲起来,有时露出半个脸,好像在与我们捉迷藏呢!虽然它是那么小,那么不起眼”,这里明确描述了桂花“小”的外形特点;“但是它那浓浓的香味能让整个小区变得香味浓浓的。那香味很香很香,香中还有一丝丝的清凉味”,描述了桂花“香”的特点。
A.“香、好香”,只强调了桂花的香味方面,没有涵盖文中对桂花“小”这一外形特点的描写,所以该选项不全面。
B.“小、香”,准确地概括了第2自然段从桂花的“小”(外形)和“香”(气味)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内容,所以该选项正确。
故选B。
37.本题考查主旨分析。
结合第③自然段“有时,我会望着一朵朵小桂花,静静地闻着它们浓浓的香味。有时,我会围着桂花树跑,一阵风吹过来,那桂花树枝轻轻摇晃,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还有时,我会拾起掉在地上的几朵桂花,放在手心里,细细观察,那桂花有四片花瓣,好看极了。然后我吹一口气,桂花就在蓝天上飞舞,把香味带给远方。”可知,“望着”“闻着”桂花浓浓的香味,是“我”沉浸在欣赏桂花的状态中;“围着桂花树跑”以及“桂花树枝轻轻摇晃,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展现出“我”与桂花互动时的欢快;“拾起”“放在手心里”“观察”桂花,体现出“我”对桂花的细致关注和好奇;“吹”桂花使其在蓝天上飞舞,更是“我”对桂花喜爱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些动作都充分表现出“我”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故选B。
38.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补充句子。
第①自然段描述了秋姑娘来到人间,带来了凉爽的天气、黄蝶飞舞以及桂花绽放等具有秋天特色的事物和景象。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季节特点,分别写出春姑娘和夏姑娘来到人间后带来的相关事物或景象。
示例:冬去春来,春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解冻的溪流,带来了燕子衔泥的呢喃,还带来了在晨雾中悄悄探头的小草。
春去夏来,夏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翻滚的热浪,带来了荷叶田田的绿意,还带来了在骄阳下尽情绽放的向日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