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内 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蒸汽火车和火箭升空 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出新课。 新课教学 (一)内能的概念 1、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 小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2、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 小结:互相吸引的分子具有势能 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 小结: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所以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发生变化,内能就会发生变化,那么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 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状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温度如何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低温物体又是发生哪些变化。 (1)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 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 (2)实质:内能的转移 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3)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焦耳(J)。 一根铁丝要使它的温度升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也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以: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做功的实质是能量之间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2、做功改变内能 (1)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演示实验一】压缩空气点火 教师演示实验,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并思考: (1)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物体燃烧的条件是温度 ,达到着火点(燃点); (3)迅速向下压活塞,空气的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空气的内能。 小结: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演示实验二】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当瓶塞跳出时,瓶内的变化。并思考: 当瓶塞跳飞出时,是 对_____做功, 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液滴,于是就观察到“白雾”现象。 小结: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水内能为零 B.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为零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就一定大 D.物体温度升高,该物体的内能就增大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温度为-40℃的冰块没有内能 D.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物体间没有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两物体( ) A.温度相同 B.内能相同 C.热量相同 D.没有做功 4如图所示的做法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0 D.任何两物体间都会发生热传递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本课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内能 一、内能 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做功 (1)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2.热传递 (1)条件:存在温度差 (2)实质:能量的转移 (3)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