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等地理学科能力,以及了解地球的运动、世界气候分布等基础知识,但一学期过后,学生可能有所遗忘,之前的认识世界过程中也未运用到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未能从南北极点的视角俯瞰地球;在学习极地地区这节课程之前,已经学习如何认识地区,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学生们虽然没有亲身到过南北极地区,但是媒体有关的报道很多,而且学生们对于这两个特殊的地区很感兴趣,课上利用“极地旅游”“极地考察”等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等资料,学生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2.能够举例说明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分析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3.分析南北极的气候特征,理解南极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分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的原因。
4.在地图上认识中国在南极和北极建立的科考站的名称,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5.举例说明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初步树立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并区分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指出中国在南极和北极建立的科考站的名称,及记住其地理位置
2.难点: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南北极在气候上的主要差异。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导入】 【教学活动一】 【教学活动二】 【导入】 以雪龙2号南极首秀视频导入,介绍今年第41次南极科考已经顺利完成科考任务,激发学生兴趣与思考,开启极地地区的学习。 教师设计以极地科普馆号召中学生的集结令,以招募极地小卫士为由,开启学习之旅。 【教师活动一】:地图寻踪,引导学生阅读地图自主学习,判断出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教学活动二】:冰雪世界,通过设计活动探究,进行南极小卫士VS北极小卫士分组,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出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做出总结。 总结,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因为酷寒形成“冰雪高原”,因为干燥形成“白色荒漠”,因为风大被称作“风库”。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阅读教材第110~111页图文资料,指图回答: 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海域。 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边的亚、欧、北美三大洲部分地区。 【学生合作探究】 认识区域首先要从地理位置入手,而南北极并不是相连的区域,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知识,明白观察的角度。 对于难度较小的知识点,通过教师展示或阅读教材上的图文资料,学生独立回答来掌握。 通过小组探究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表格方式知识点清晰方便记忆。
【教学活动三】 【教学活动三】极地探秘, 教师先设计以小企鹅的口吻带领大家认识我国在南极地区的5个科考站的样子,并设计问题:南极科考站为什么都悬空设计? 结合地图认识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并拓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于今年3月成功凭借“雪龙2号”破冰船和北斗导航系统,开辟了航程更短的北极航道。 【教学活动三】极地探秘,结合地图认识南极5个科考站的相互位置以及地理特征,请同学上讲台来指出对应科考站的位置。 【教学活动三】极地探秘,开展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讨论“是否应开放极地旅游” 极地地区不仅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消融,还有现在面临着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石油泄漏导致海洋环境污染。 【学生自由回答】防止被大雪掩埋和利于维持站内的温度。 【学生自由回答】 【极地科学家】极地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提供“天然实验室”。 【极地探险家】充斥着探险与冒险,有穿越冰川的刺激,有极光绚烂之美,有在世界之极留下足迹的震撼。 【极地环保人士】极地旅游和科考一定要把垃圾全部带回,极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通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会结合自然环境分析科考站设计原理。 通过拓展结合最新时政有关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爱国之情。 通过设计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并了解极地地区我们探索和保护的意义
【教学活动四】 【课后作业】 【教学活动四】极地卫士, 先介绍国际上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措施,并提出问题: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活动结束,以极地科普馆名义为学生颁布荣誉证书 布置开放性课后作业,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 【学生自由回答】 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并在设计上首尾呼应。
三、预习任务与课后作业
(1)预习任务
预习课本110~111页内容,通过阅读地图了解南极与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阅读课本材料介绍,大概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课后作业
设计布置分层作业
1.绘制本节思维导图
2.公益海报设计:小组合作绘制保护极地海报
四、教学反思与评价
优点:
1.在本班学生比较闷、不积极的情况下能够走下讲台充分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进度。
2.探究活动过程中走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关注,与学生的互动更多了。
3.教学重难点分明
不足:
1.语速有点快,可能会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
2.活动题可以直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材料介绍
改进措施:
1.放慢速度,给学生更多的反应时间
2.充分利用书上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
3.PPT 字体调整大一些,避免学生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