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 导学案(4课时打包,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数学青岛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4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 导学案(4课时打包,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数学青岛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4 09:08:38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3)
班级 姓名 组别 总分
【学习目标】
1.掌握工程问题中有关量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寻求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任务一:工程问题
(一)自学指导
要求:自学课本120例3的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
工作量= × ,
工作时间= ÷ ,
工作效率= ÷ 。
(二)自学检测(要求: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不要乱勾乱画.)
1.某中学的学生自己动手整修操场,七年级的学生说:“如果让我们单独工作,7.5小时能完成”;八年级的学生说:“如果让我们单独工作,5小时能完成.”现两个年级学生一起工作1小时,剩下的部分再让七年级单独完成需x小时,可列方程(   )
A. B.
C. D.
2.某工程甲独做8天完成,乙独做12天完成,现由乙先做3天,甲再参加合做.设完成此工程一共用了x天,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1 B.=1
C.=1 D.=1
3.某项工程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6天完成.若甲先做5天,然后甲、乙合作完成此项工程,问还需多少天可以完成该工程?如果设还需x天可以完成该工程,则可列方程为    .
4.汛期到来之前某水利部门利用挖掘机挖掘土方,甲机单独做12天挖完,乙机单独做15天可以挖完,现在两机合作若干天后,再由乙机单独挖6天完成任务,问甲机挖了几天?
自我反思:
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当堂达标:
要求:独立完成后两两交换,组内交流,成绩计入小组量化.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12天完成,乙单独做需8天完成,现由甲先做2天,乙再加入合作,完成这项工程共需多少天?若设完成这项工程共需x天,依题意可列方程(   )
A. B.
C. D.
2.被誉为“天下第一塘”的水门塘是我县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打造水门塘风光带,现有一段长为280米的堤岸维修任务由A、B两个工程队先后接力完成.A工程队每天维修12米,B工程队每天维修10米,两个工程队共用时25天.则A工程队维修堤岸多少米?(  )
A.160 B.170 C.180 D.190
3.广州市政府为了打造绿化带,将一段长为360米的绿化规划道路承包给了甲、乙两个工程队.两队先后接力完成,共用时20天.已知甲工程队每天可以完成24米,乙工程队每天可以完成16米.求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完成了多长的绿化带?若设甲完成了x米,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B.
C.24x+16(20﹣x)=360 D.16x+24(20﹣x)=360
4.王芳和李丽同时采摘樱桃,王芳平均每小时采摘8kg,李丽平均每小时采摘7kg,采摘结束后王芳从她采摘的樱桃中取出0.25kg给了李丽,这时两人樱桃一样多,她们采摘用了多少时间?
5.一项工程,甲单独做8天完成,乙单独做12天,丙单独做24天完成,现在甲乙合作3天,甲因事离去,剩下的工程由乙、丙合作完成,求乙共做了多少天?
参考答案
任务一
(一)自学指导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二)自学检测
1.D 2.B  3.
4.解:设甲挖掘机挖了x天,则乙挖掘机挖了(x+6)天,
依题意,得:+=1,
解得:x=4.
答:甲挖掘机挖了4天.
当堂达标
1.D 2.C 3.B
4.解:设她们采摘用了x小时,根据题意可得:
8x﹣0.25=7x+0.25,
解得:x=0.5.
答:她们采摘用了0.5小时.
5.解:设乙、丙还要x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由题意,得
+++=1,
解得:x=3,
则3+3=6(天).
答:乙共做了6天.第4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4)
班级 姓名 组别 总分
【学习目标】
1.掌握销售问题中有关量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寻求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任务一:销售问题
(一)自学指导
要求:自学课本120例3的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销售问题中的基本关系:
售价-进价=利润,
(二)自学检测(要求: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不要乱勾乱画.)
1.如图是某超市电子表的价格标签,一服务员不小心将墨水滴在标签上,使得原价看不清楚,请你帮助算一算,该电子表的原价是(   )
A.21元 B.22元 C.23元 D.24元
2.某商场元旦期间让利促销,若其中某件商品按8折出售的价格为20元,则该商品的原价为    元.
3.小丽的妈妈在银行存入人民币5000元,一年到期后,小丽的妈妈取出本利和为5090元.若设银行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x,则可列方程为    .
4.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提高40%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服装仍可获利15元,则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价是   元.
5.“喜茶”店中的A种奶茶比B种奶茶每杯贵5元,小颖买了3杯A种奶茶、5杯B种奶茶,一共花了135元,问A种奶茶、B种奶茶每杯分别是多少元?
自我反思:
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当堂达标:
要求:独立完成后两两交换,组内交流,成绩计入小组量化.
1.某商场促销,把原价2500元的空调以八折出售,仍可获利400元,则这款空调进价为(   )
A.1375元 B.1500元 C.1600元 D.2000元
2.某种羽绒服的进价为800元,出售时标价为1760元,后来由于该羽绒服积压,商店准备打折销售,但保证利润率为10%,则可打(   )
A.4折 B.5折 C.6折 D.7折
3.某种商品的进价为18元,标价为x元,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按标准价的8折销售,可保证利润达到20%,则标价为(   )
A.26元 B.27元 C.28元 D.29元
4.冯老师利用手机银行将储蓄卡中的16000元转存为三年定期存款,预计到期收益为1320元,则此时三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 .
5.某社区超市按每千克8元的进价购进脐橙500千克,然后按标价的八折全部售出,获得利润800元,求该超市脐橙每千克的标价是多少元?
参考答案
任务一
(一)自学指导
利润;
(二)自学检测
1.D 2.25 3.5000+5000x=5090  4.125
5.解:设A种奶茶每杯x元,
根据题意得:3x+5(x﹣5)=135,
解得x=20,
20﹣5=15(元),
∴A种奶茶每杯20元,B种奶茶每杯15元.
当堂达标
1.C 2.B 3.B 4.
5.解:设该超市脐橙每千克的标价是x元,
据题意得:(0.8x﹣8)×500=800,
解方程:x=12,
答:该超市脐橙每千克的标价是12元.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2)
班级 姓名 组别 总分
【学习目标】
1.掌握行程问题中有关量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寻求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任务一:行程问题
(一)自学指导
要求:自学课本118页到119页例2的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
(1)列表或者画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 ;
(2)设未知数,根据已经找到的等量关系 ;
(3)解方程并 ;
(4)作答
(二)自学检测(要求: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不要乱勾乱画.)
1.小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到学校上学,放学时以每小时3千米的速度按原路返回,结果发现比上学所花的时间多10分钟,如果设上学路上所花的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4x=3(x﹣10)
2.轮船沿江从A港顺流行驶到B港,比从B港返回A港少用2h,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6km/h,水速为2km/h.设A港和B港相距xkm.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 B.
C. D.
3.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m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m/min的速度出发,5min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带数学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m/min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根据情境,小明列出了方程:180x=80x+80×5,请问小明所列方程中的x表达的含义为    .
4.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A,B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骑车的速度是10千米/时,乙骑车的速度是8千米/时,甲先出发1小时后,乙骑车出发,乙出发后x小时两人相遇,则列方程为    .
5.某校组织七年级学生从学校乘大客车去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游活动.小李因事迟到了10分钟才赶到学校,他立即坐上爸爸的小汽车从学校出发,沿相同的路线用了30分钟在路上追上了大客车.已知小汽车的速度比大客车的速度每小时多20千米,分别求大客车、小汽车的速度.
自我反思:
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当堂达标:
要求:独立完成后两两交换,组内交流,成绩计入小组量化.
1.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跑道上练习跑步,已知甲跑完全程需要4分钟,乙跑完全程需要6分钟,如果两人分别从跑道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求两人相遇所需的时间.设两人相遇所需的时间是x分钟,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两人相遇所需的时间x=   .
2.艳艳和君君约定从A地沿相同路线骑行去B地,已知艳艳的速度是君君速度的1.2倍,若君君先骑行2千米,艳艳才从A地出发,艳艳出发半小时后恰好追上君君,则君君每小时骑行    千米.
3.某中学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速度为9千米/时;40分钟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速度为45千米/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目的地.则目的地距学校    千米.
4.在全民健身运动中,骑行运动颇受市民青睐,甲、乙两骑行爱好者约定从A地沿相同路线骑行去距A地30千米的B地.已知甲骑行的速度是乙的1.2倍.若乙先骑行2千米,甲才开始从A地出发,则甲出发半小时恰好追上乙,求甲骑行的速度.
5.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两辆车的速度比是2:3,求较慢的一辆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任务一
(一)自学指导
(1)等量关系; (2)列方程; (3)检验;
(二)自学检测
1.A  2.B 
3.爸爸追上小明的时间; 4.10+10x+8x=30;
5.解:设大客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小汽车的速度为(x+20)千米/小时,
由题意可得,,
解得x=60,
∴x+20=60+20=80,
答:大客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小汽车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
当堂达标
1.x+x=1 2.4; 2.20; 3.7.5 
4.解:设乙骑行的速度是x千米/时,则甲骑行的速度是1.2x千米/时.
根据题意得:0.5×1.2x=0.5x+2,
解得x=20,
则1.2x=24,
答:甲骑行的速度是24千米/时.
5.解:由于两辆车的速度比是2:3,
设两车速度分别为2x km/h、3x km/h,
4(2x+3x)=600,
解得:x=30,
所以慢车速度为:2x=60km/h,
答:较慢的一辆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5.4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1)
班级 姓名 组别 总分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际问题中有关量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寻求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任务一:积分问题
(一)自学指导
要求:自学课本116页到117页例1前的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理解题意,明确问题中的 、 ;
②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一个未知量,并根据问题中的 用含该字母
的 表示其他未知量;
③根据 ,列出方程;
④ 求出未知数的值;
⑤写出答案.
(二)自学检测(要求: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不要乱勾乱画.)
1.兰山某初中学校七年级举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竞技”活动,测试卷由20道题组成,答对一题得5分,不答或答错一题扣1分,某考生的成绩为76分,则他答对了   道题.
2.某次篮球比赛计分规则为:胜一场积2分,负一场积1分,没有平场.八一队在篮球联赛共14场比赛中积23分,那么八一队胜了    场.
3.为了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某校组织进行了“安全知识问答活动”,共有10道题,答对1题得5分,答错或不答1题扣3分.若小颖的最终得分为34分,则小颖一共答对了多少道题?
任务二:例题学习
(一)自学指导
要求:自学课本117页的例1,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通过列表格梳理已知量和未知量,用未知数表示未知量,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自学检测(要求: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不要乱勾乱画).
1.甲煤场有煤390吨,乙煤场有煤96吨,为了使甲煤场存煤数是乙煤场的2倍,应从甲煤场运多少吨煤到乙煤场?若设从甲煤场运x吨煤到乙煤场,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390﹣x=2(96+x) B.390+x=2(96﹣x)
C.390﹣x=2×96 D.390﹣2x=96
2.有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18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2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则可列方程为    (只列不解).
3.在植树节活动中,A班有30人,B班有16人,现要从A班调一部分人去支援B班,使B班人数为A班人数的2倍,那么应从A班调出多少人?如设从A班调x人去B班,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
4.某家具厂有60名工人,加工某种由一个桌面和四条桌腿的桌子,工人每天每人可以加工3个桌面或6个桌腿.为使每天生产的桌面和桌腿可以配套,设加工桌面的人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    .
自我反思:
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当堂达标:
要求:独立完成后两两交换,组内交流,成绩计入小组量化.
1.父亲与小强下棋(设没有平局),父亲胜一盘记2分,小强胜一盘记3分,下了10盘后,两人得分相等.若设小强胜的盘数是x,则x应满足的方程是( )
A. 2x=3(10-x) B. 3x=2(10-x) C. 2x=3(10+x) D. 3x=2(10+x)
2.程大位是我国明朝商人,珠算发明家。他60岁时完成的《直指算法统宗》是东方古代数学名著,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书中有如下问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如果大和尚1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1个,正好分完,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下列求解结果正确的是( )
A.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 B.大和尚75人,小和尚25人
C.大和尚50人,小和尚50人 D.大、小和尚各100人
3.儿子今年12岁,父亲今年40岁,则再过 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2倍.
4.某试卷由26道题组成,答对一题得8分,答错一题倒扣5分.今有一考生虽然做了全部的26道题,但所得总分为零,他做对的题有   道.
5.学校要购入两种记录本,预计花费460元,其中A种记录本每本3元,B种记录本每本2元,且购买A种记录本的数量比B种记录本数量的2倍还多20本.
(1)求购买A和B两种记录本的数量;
(2)某商店搞促销活动,A种记录本按8折销售,B种记录本按9折销售,则学校此次可以节省多少饯?
参考答案
任务一
(一)自学指导
①已知量、未知量;②数量关系;代数式;③等量关系;④解方程;
(二)自学检测
1.16; 2.9;
3.解:设小颖一共答对了x道题,
由题意可得5x﹣3(10﹣x)=34,
解得x=8,
答:小颖一共答对8道题.
任务二
(一)自学指导
(二)自学检测
1.A; 2.3x+18=4x﹣22; 3.2(30﹣x)=16+x; 4.3x×4=6(60﹣x).
当堂达标
1.B; 2.A; 3.16; 4.10;
5.解:(1)设购买B种记录本x本,则购买A种记录本(2x+20)本,
依题意,得3(2x十20)+2x=460,
解得x=50,
所以2.x+20=120.
答:购买A种记录本120本,B种记录本50本
(2)460-3X120×0.8-2×50×0.9=82(元)
答:学校此次可以节省82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