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蝴蝶的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 蝴蝶的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3 17:0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蝴蝶的家
教材pp.28~29
1.会认“避、撼”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雀”。
2.读课文,提出问题,再试着把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并尝试解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4.形成善于思考,长期观察的科学素养。
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在阅读课文中提出的问题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尝试解决。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蝴蝶的资料。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将读与品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围绕“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这一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学习方法】
以自主学习为主,自读课文提出问题;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情;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交互使用。
1课时
情景导入
小燕子的家在温暖的屋檐下,松鼠的家在干燥的树洞里,小雨的家在蔚蓝的大海里……那么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下雨了,它在哪里避雨?它的翅膀可经受得住猛烈的暴风雨?让我们一起探寻蝴蝶的家吧!(板书:蝴蝶的家)
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提出问题,探讨解决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1.学生提出问题。
2.把问题进行分类。
3.选取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小组内部尝试解决。
三、课文鉴赏,体会心情
让我们一起帮助这个小组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一)担忧蝴蝶。
1.朗读后思考:“我”为什么要为蝴蝶担心?
出示: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1)“常想”是什么意思?(经常想,一次又一次地想,不止一次地想。)
(2)“蝴蝶怎么办呢”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表明了“我”对蝴蝶的着急、担忧、关爱。)
2.第1自然段下雨天的环境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吼叫”“震撼”“喧嚷”表明了环境的恶劣;“雨幕斜挂”“冲洗遍了”表明了雨大。)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下雨天自然环境的恶劣。)同学们,面对这样恶劣的天气,你们的心情会怎样?(担心、害怕。)
3.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蝴蝶有什么特点。(轻盈、色彩斑斓、柔弱。)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这里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描写蝴蝶,写出了蝴蝶经不起风雨,表明了“我”对蝴蝶的着急、担忧、关爱更强烈了。)
4.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蝴蝶的翅膀会被雨点打湿;蝴蝶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蝴蝶会沾上泥污,摔在地上;蝴蝶会……)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非常担心下雨天蝴蝶的处境,体现了“我”对蝴蝶的担忧、关爱。)
5.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雨”和“蝴蝶”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雨大、蝶弱。)
(二)猜想追寻。
1.小组之间汇总:“我”在哪些地方寻找蝴蝶的家?(屋宇、麦田、树林、花朵、树干下、桥下面、树叶下面。)
2.我们来看一下“我”在寻找的过程中,有什么心路历程。“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树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这几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都是“我”对“蝴蝶的家在哪儿”提出的猜想,提出问题再解答,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3.体会“我”每一次猜想,每一次探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1)“我”提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这些地方都不是蝴蝶的家。这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
(2)教师小结:我们都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文中的“我”一样,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三)苦寻无果。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猜测被一一否定后的心情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我真为蝴蝶着急了。)“着急”反复出现有什么效果?(“着急”一词反复出现,可见“我”心情之急切,充分表现出“我”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2.“我”继续寻找,但始终找不到蝴蝶的家,担心愈来愈深,再也无法排遣。这些都表明了什么?(“我”的心情急切、关爱蝴蝶。)
3.“我”没有停下探寻“蝴蝶的家”的脚步,又发生了什么?(“我”遇到了一位小女孩,小女孩告诉“我”一个秘密。)
4.请同学们朗读第5自然段。其中的“我想,它们一定是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不像家雀儿似的,一下雨就飞到人们的屋檐下避雨。一定是这样的”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女孩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她对蝴蝶的家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5.“我”有没有停下探寻“蝴蝶的家”的脚步?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没有。从“她的话说得倒是不错,但我却从来没有见到过下雨时蝴蝶藏身的地方。谁要是能说给我听,我就不着急了”可以看出。)这些说明什么?(“我”仍为蝴蝶担心。)
四、拓展升华
在“我”追寻“蝴蝶的家”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我”对幼小生灵的关爱。)
作业布置
1.相关同步练习。
2.蝴蝶的家还有可能在哪里呢?发挥想象,试着找一找。
课文通过叙述“我”想象下雨时蝴蝶无处藏身而为蝴蝶担心的事,真切地表达了“我”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告诉我们要养成善于思考、勤于观察的习惯。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自己提出问题,并在分析中解决问题,懂得了要关爱幼小生命。
在教学中,教师以文为依据,以品为途径,以情为线索,通过“读、想象、感悟”,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在师生的互动反馈中、在对蝴蝶无限的关切中,让真情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飞扬;在尽情地享受探索知识的快乐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