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麻 雀
教材pp.62~64
1.会认“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的写法。
3.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勇气,感受爱的无私和伟大。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感受老麻雀的形象。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的写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屠格涅夫的资料。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方法】
以合作探究为主,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赏析重点词句,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出示谜语:小小尾巴高高翘,不会走路只会跳。房檐树洞是它家,爱吃谷物不吃草。(谜底:麻雀。)
2.师:麻雀是一种极普通的鸟,它们没有美丽的外表,没有动听的歌声,因此极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麻雀身上却发生了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麻雀)
初读课文
一、交流预习,掌握词语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梳理层次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和动物?
“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根据写作顺序划分出课文的结构层次。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第一部分(1~3):在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4~5):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自己险被猎狗伤害的孩子。
第三部分(6~7):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慑而后退,“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
2.小组讨论,指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指导书写
重点字:
幼:左部第一个撇折较平,第二个撇折向右上倾。
躯:左部“身”的最后一撇不要穿过横折钩。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领略作者对老麻雀的形象刻画,去感受课文中所说的“一种强大的力量”。
探究新知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仔细听,并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2.引导学生体会第3自然段“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一句的表达效果。
环境描写。“猛烈”“摇撼”写出了风力之大,风大树摇,为后文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埋下伏笔。
3.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看到的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1)指生回答,课件出示: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这段话中的“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无可奈何”的意思是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掉在地上时的茫然无助和惊慌害怕。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猎狗发现这只小麻雀后是怎么做的?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描写猎狗的句子。指生回答,课件出示: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出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形象地写出了老麻雀用力之猛、动作之快,充分反映了它着急、紧张的心情,也表现了它的勇敢果断。
3.出示: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思考:老麻雀为何会紧张?又为何会发出嘶哑的声音?(指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它深知自己并没有保护自己和幼儿的能力,因此,它十分紧张,以至于“浑身发抖”。但是,它保护自己幼儿的意志又十分坚定,它下定决心决不退缩。“嘶哑的声音”中既有老麻雀的紧张与恐惧,也有它准备正面迎战的决心。
4.出示: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思考:“安然”是什么意思?“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小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安然”的意思是平静,安定。“强大的力量”指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老麻雀知道自己不能打败猎狗,但它还是毫不犹豫地去拯救自己的孩子。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学生一起朗读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思考: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猎狗愣住不是因为害怕,而是被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幼儿的勇气震慑。猎狗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老麻雀爱的伟大力量。
2.作者亲眼看到这一切后是怎么做的?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
作者唤回猎狗,是因为他怕它伤害老麻雀和小麻雀,体现了作者同情、爱护弱者的心理,说明他被老麻雀果断、勇敢、伟大的护子行为深深感动了。
作业布置
1.相关同步练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猎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的无私、伟大。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事件;从作者对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爱的伟大。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