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兰芳蓄须
教材pp.99~103
1.会认“蓄、迫”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4.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梅兰芳先生的资料。
【教学方法】
教师采取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在读中品味、理解、领悟、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视频展示法,符合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学习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刻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梅兰芳先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高尚不屈的民族气节。
1课时
情景导入
1.师:(展示梅兰芳的图片)你认识他吗?(生:梅兰芳。)你对他了解多少?(学生自由说一说)
2.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李大同的脚步,去了解梅兰芳先生的爱国事迹吧。(板书:梅兰芳蓄须)
探究新知
一、认识生字,了解内容
1.初读课文,结合工具书,自主识字学词。教师重点讲解本课中要求掌握的多音字,可以结合具体语境,引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2.指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学生互相评价。
4.整体感知内容,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前提下,用问题引发深入思考。
(1)讨论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主要讲的是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的故事。
(2)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藏身租界,远避香港。香港沦陷,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拒不演出。自伤身体,拒绝演出。
二、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探讨:这一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第1自然段对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了肯定——闻名世界;同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2自然段,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哪里可以看出梅兰芳的爱国之情?
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在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梅兰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藏身租界。 从梅兰芳先生宁愿在寓所悄声吟唱,也坚决不为日本人表演的高尚行为中,可以看出他的爱国之情。
4.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香港沦陷后,日本人多次逼迫梅兰芳演出,但是他都拒绝了,最后他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展现了他不屈的民族气节。
5.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从中感悟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面临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困难,拒绝优厚的条件,宁愿卖房也不为日本人演出,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先生高尚不屈的民族气节。
6.学习第5~7自然段,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梅兰芳为了拒绝演出不惜自伤身体,表现了他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坚定决心。
7.自由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分别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剃掉胡须,登台演出。 点明了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意义,并予以高度评价。
8.梅兰芳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却为了抵抗日本侵略军坚决不登台演出,甚至蓄须明志,这说明了什么?
在梅兰芳先生的心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有着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9.前文说到梅兰芳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后面却多次写到梅兰芳拒绝登台演出,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梅兰芳确实是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但是为了国家的尊严,他宁愿把个人的艺术追求放在身后,压制住自己对唱戏的热爱,也坚决不为日本人表演。这更加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10.总结:梅兰芳用超出常人的决心和毅力抵制了日本侵略者的丑陋行径,课文中也体现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不屈的民族气节,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国之情啊!
作业布置
1.相关同步练习。
2.查阅并搜集有关爱国志士的资料,完成一份手抄报。
本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动人事迹,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事件,懂得了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人的可贵,虽然与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相比,梅兰芳的举动算不上什么壮举,但是他的这种坚贞不屈,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决不向敌人低头折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交流、自主感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的体会,也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了恰当的归纳、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