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937年5月,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毛泽东在苏区党代表会议上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指出这是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离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就不能实现。
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怎样实现对抗日战争的政治领导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毛泽东在苏区党代表会议上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基本史实
2.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3.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材料研读:P115
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一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就是由于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方针和军事方针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政治方针与正确军事方针的结合,就造成了人民军队,造成了解放区,造成了解放区三三制的民主联合政府,造成了解放区真正的人民战争,并使解放区战场所进行的战争能够取得不断的、伟大的胜利。
--朱德《论解放区战场》(1945年4月25日)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认识。(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①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②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⑤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 组织者和推动者
结合教材P113第1段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郑重提出“全民族实行抗战”主张,吹响抗战号角,为全民族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②1937年8月,中共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国民党确定抗战路线起到推动作用,使全民族抗战有了明确方向和行动纲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抗战宣言:“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工作简史》
③1937年11月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构成了抗击日寇的战略格局。
(二)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结合教材P113第2段分析,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谁在哪一著作中提出的?其目的是什么?主要观点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出: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明确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理论上为抗战提供指导。
观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抗日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作用:《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
(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结合教材P114第2段分析在战略相持阶段,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怎样的危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的?
危机:①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调整侵华策略,逐渐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②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严重危机。
应对:①1939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投降,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的方针。
②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一次次举起团结抗战到底的旗帜。
③在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时,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维护统一战线团结抗战大局,化解危机。
结合教材P114第3段分析,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得以发展?有哪些重大意义?
(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抗日民主政权机构成员构成 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 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 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
1/3 1/3 1/3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措施:①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按照“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建政。
②推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
③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各阶级抗战积极性。
八路军在南泥湾开荒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意义: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队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根据地民主政权成为全国政权建设的模范。
结合教材P114第4段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五)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①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抗战大局。
②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③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二、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观看视频,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P115,归纳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背景:
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国内: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中国之命运”的选择。
“今日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
国民党六大
1945年4月—6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
知识拓展(P117)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总结了抗战中两条不同指导路线的斗争和人民战争的基本经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阶段的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提出了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指出了中国人民争取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光明前途,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指明方向,奠定思想基础。
毛泽东作中共七大上作报告
中国七大(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总结经验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思想路线 历史意义 1945年4月至6月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灯塔指引)
延安
七大修改的党章
党章内容:
党章意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这在党的历史上有何意义?举例说明毛泽东思想有何内容?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内容举例:
枪杆子里出政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等
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非个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三、战略反攻与日本投降
结合教材P116,归纳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
国 外 因 素
国 内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电影《决战中途岛》
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1945年7月,美、英、中三国代表在德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并规定《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进攻关东军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一切的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击败日本侵略者
日本投降的过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月25日,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归中国版图。
9月9日,何应钦(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9日,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了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记者参加。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我出个谜面给大家猜。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你知道答案是什么吗?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屈原
日本屈服于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
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抗战;
毛泽东领导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战;
共产党、国民党、人民群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
苏武
蒋干
毛遂
共工
【外部条件】: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
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侵华战争 时间 中国人民的抗战与探索 结果
鸦片战争 1840-1842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洋务运动 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失败
抗日战争 1931-1945 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日 胜利
材料一:中国近代以来的侵华战争结果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①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材料二:80年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②抗日战争的胜利,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材料三:甲午战争期间,民众甚至为了几个劳逸费,帮助日军般运炮弹。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送往前线。
——《抗战地理二》
③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材料四:“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不仅对中国的命运至关重要,对塑造当今世界格局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世界应该铭记中国为二战胜利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英国牛津大学历史教授米特
④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材料五: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站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成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都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⑤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华民族赢得崇高的声誉。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3日)
【材料研读P117】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体会。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时间、地点:1945年4月至6月,延安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内容: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发表《波茨坦公告》、美国投掷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国际意义: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课堂小结
1.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由于(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中国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
C.日本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舟山有本红色教育书籍《红色印迹》。据其所述,1939年定海沦陷后,共产党成立了县工委机关,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组织群众成立工会、农会、民众十姐妹、教师十姐妹等各种团体,开展抗日斗争。这段史实反映出( )
A.中国抗战战略得当,日本失道寡助
B.共产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战略任务
C.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D.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支持
练一练
B
C
3.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军2/3以上的兵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投降人数的总和。这些史实说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 )
A.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B.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前提
C.以地道战和地雷战为主要方式 D.是世界反法西所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阐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 ( )
A.偶然性 B.必然性 C.局限性 D.重要性
5.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政策 C.耕者有其田 D.包产到户
D
B
B
5.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6.“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文中的“光明前途”是指(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B.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
7.1939年创作的一首陕西民歌唱道:“大脚参加自卫军,小脚参加慰劳队,男男女女都工作,生产劳动是第一。”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方式多样 B.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根据地把抗日与生产相结合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成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据此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促进了民族的空前觉醒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D
C
D
C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如何,九月在百余年中日两国关系史上,确实是特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月。华夏子孙每逢这“九月”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八九四年九月以后,是愤慨痛恨的“苦”滋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后,是忍辱负重咬牙切齿声。一九四五年九月以后,是喜形于色的“甜”在心头的欢呼快乐声音。
——摘编自唐德刚《从甲午到抗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思考作者唐德刚为什么认为“一八九四年九月以后,是愤慨痛恨的‘苦’滋味”?到了“一九四五年九月以后,是喜形于色的‘甜’在心头”?
(1)“苦”: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甜”: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期,在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下,中国守军虽然作了英勇抵抗,但是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大片国土依然沦入敌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无论在战役上还是战略上均与国民党配合作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国共合作,坚持抗日战争的大方向,发挥了重要的中流砥柱作用。
——张宪文《关于抗日战争几个观点的认识》
(2)根据材料归纳,作者张宪文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原因:中国守军英勇抵抗;国共两党配合作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