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2人口(1)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趋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的人口数量及增长特点。 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备注
新课导入: 播放gif动画:通过动画展示强调本课主旨-人口。 展示学习内容:一、我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三、我国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四、我国人口国策及成就,继而切入本节学习之中。 新课讲授: 【一、我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活动1:图文互释 讲解1: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最新数据),历史上我国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4.12亿。不包括港、澳、台人口数。2020 年,香港人口747.42万,澳门人口68.32万,台湾人口2356.2万。 活动2:动图文互释 讲解2: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 (一)1949年前,人口增长较慢 活动:动画,突出慢。 讲解:1949年前,人口增长较慢。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 活动1:读图,动画强调新中国成立后的时间段人口增长情况。 讲解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活动2:动图,人口增长情况动态分布。 讲解2:人口迅速增长。 【三、我国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活动:动图,图文对照。 讲解1: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一)我国人口众多的优势 活动:读图,感受人口众多带来的影响。 讲解:众多的人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二)我国人口众多的劣势 活动:图文互释。 讲解:多的人口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 【四、我国人口国策及成就】 (一)人口国策 活动1:图文互释 讲解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活动2:图文互释 讲解2: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我国的人口成就 活动1:动图生动诠释降幅 讲解1: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从1970年的2.58%降低到2010年的0.48% 活动2:图文互释 讲解2: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 (三)人口国策的完善 1.提高人口素质 活动:动图诠释 讲解: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婴务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文化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只有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2.人口政策随时代变化 活动1:动图诠释 讲解1: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 活动2:动图诠释 讲解2: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活动3:动图诠释 讲解3: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
课题 1.2人口(2)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难点: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备注
新课导入: 播放gif动画:通过动画展示强调本课主旨-人口东多西少。 展示学习内容:一、人口分布特点;二、人口地理界线;三、人口分布差异原因,继而切入本节学习之中。 活动:图文互释 讲解: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知识链接1:人口密度 讲解1:人口的分布状况通常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可以定量的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特征。 计算公式: 知识链接2:计算人口密度 讲解2:图释举例说明人口密度的计算。 新课讲授: 【一、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活动:图文互释 讲解: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 (一)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活动1:图文互释 讲解1: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许多平原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带人口密度超过400人/平方千米。 活动2:图文互释 讲解2: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有大片地区人口密度低于1人/平方千米。 【二、人口地理界线】 活动:图文互释 讲解:很不均匀。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黑河-是人口分界线上的城市;漠河-是我国最北端的城市。 知识链接:胡焕庸线-那是一条清晰的、几乎瞬间就从熙熙攘攘变得人烟稀少的分界线,就好像从南到北的中国人,在接近这条线时会突然意识到什么,于是不约而同停止了向外迁徙的步伐。 活动1:动画,突出我国地理分界线在图中的分布。 讲解1: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活动2:动画,突出我国地理分界线在图中的分布。 讲解2:黑河一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三、人口分布差异原因】 活动:图文互释 讲解: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文原因。 (一)自然原因 活动1:读图,感受东西差异。 讲解1:东南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西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 活动2:图文互释 讲解2:东南部以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好;西北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气候干旱。 (二)人文原因 活动1:图文互释,动画强调东西差异。 讲解1:东南部,经济发达;西北部,经济落后。 活动2:图文互释 讲解2:东南部交通运输网稀疏,交通不便;西北部交通运输网稠密,交通便利。 活动3:动画强调东西差异。 讲解3:东南部开发历史悠久;西北部开发相对较晚。